登陆注册
17133000000022

第22章 生存,街头巷尾各自谋生(2)

如果问三十多年前的上海,最紧张的是什么?很多经历过的人会马上回答:住房。当时法院经常受理这样的案子,返城的人带着孩子回到上海,亲朋不给上户口,怎么协调都不行,又没法判,最后只好调解,签字画押,返城的人书面保证孩子长大之后,不要房子,才能落上户。

安康夫妇在返城的人中属于幸运者,他们双双有望顶替父母的公职,并且一旦接班,按照政策可以落户。但房子成了落户的难题,没有确定住所,就没法落户;而落到家人的房子上,须得到他们的同意。为得到一纸户口,依然需要历经诸多周折。

由于关系一时间闹得紧张,安康的弟弟把户口本拿走了,不给他报。大概是担心安康一报上户口,这个房子就是他这一家占了。虽然后来户口指标下来了,但是这边却拿走户口本不给报。岳父家里那边开始也不给报,因为考虑到女儿史美云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房子就这么大,二十二个平方米,怎么办?父母还要考虑儿子成家的,根本没法再顾及女儿这一家四口。

后来安康的岳父对女儿女婿的难处也看不下去了,同意折中一下,对他们说:“你们在我这边报户口可以,但要给我立上字据,保证今后你们不要家里的房子。”他们听到这么一松口,马上很爽快地写了个保证书,这样才报上户口了。

户口,从过去到今天,在中国百姓的生活中实在一言难尽。那时,他们中间还有更多的人,把在新疆发的户粮关系和工资证明一直揣在口袋里,迟迟无处落户,这种情况,也就是人们戏称的“袋袋户口”。

只有落户口才能解决生计,没有落户,工作没法找,后面的什么问题都不能解决。主要的还不是你有没有能耐,当然自己可以做点小买卖赚钱,那是另外的事,但是没有户口,工商营业执照就无法办理。

杨清良、朱静华夫妇就走到了这一步,回来没过多久,他们原来仅有的一点钱花完了,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做什么好。户口没有,身上也没本钱,又没什么人好依靠,在上海简直没有叫天叫地可以应的地方。只能咬紧牙关,跟在新疆一样地起早摸黑,开始做小生意,偷着贩卖海鲜,贩卖蔬菜,就这样子支撑着一点点熬出来。

晚上跑到乡下捉蟋蟀,白天卖

真的发现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也许就连后顾之忧也没有了,他们个个开始了赤手空拳打天下。那个时候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回城的大龄支边青年、知识青年摆地摊的身影。像他们这些经过边疆十几年磨炼的人,纷纷开始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谋生。一筹莫展的时候,余加安首先想起的,是当初在火车站接他回家的那个拉黄鱼车的知青。

他这个昔日在团部的文教干事,还真的干了这个事情,晚上骑着黄鱼车到码头上去拉人。有时候从十里铺,一直拉到中山北路,那么远的路,一趟五块钱。天很冷,骑着黄鱼车,把人家送到那里,自己却出了一身大汗。汗在里头,风一刮更冷。半夜三更遇到那些联防的或警察出来,问一句:“你这个黄鱼车哪来的?”就把车子给收走了。

骑车拉人没有执照不行,余加安又想到摆康乐球台,摆在了自家的弄堂口,一毛钱打一盘。他还不敢大大方方坐在外边守这个摊子,交给弄堂里那些小家伙,说:“你们去,看人家打,把钱帮我收回来就行。给你们提成!”

后来他又做小买卖,一开始张口真难哪,吆喝不出来,这做什么生意。张口第一句,那是大着胆子喊的:“苹果啊,苹果!”其实声音也不大。别看余加安曾经在团场是文艺骨干,经常上台宣传演出,亮开嗓子又喊又唱,但是一落到自己不得不上街摆摊做买卖的地步,就不一样了。还是有心理障碍吧,就是死活张不开口。

到后来,他又卖过布,卖过炒螺丝,做过油墩子、萝卜丝饼,能卖什么挣点钱就卖什么。那些年他做过的事情简直多了,当过保安,当过列车员,看过自行车车棚。与此同时,他老婆李小女到老家的乡下去卖布,附近江浙的乡下人还都是做衣服穿,喜欢城里的“洋布”,其实就是的确良、人造棉之类。她还给医院手术室的手术服消毒,烫白大褂,干了十多年。在新疆他们不管怎么样,不需要这样拼命想办法赚钱,每月至少有工资,回到上海吃饭成问题了,不赚钱怎么办?

每天清晨四五点钟余加安就要到码头上去接货。跟乡下来的那些人接上头了,商量说:“你的货给我吧。”正讲着,后边来两个城管,余加安没等转身,就感觉有人把裤腰一提,喝声:“走!”就被带走了。有些货不能放的呀,比如像螃蟹,一放时间长了,错过时头,卖不出去就死了,死了损失的就是钱。

开始余加安碰到这种倒霉事的时候,还跟抓他的人说好话:“把我们放了吧,我们从新疆回来混口饭吃。”但是不行,人家不听。后来他横下一条心,跟那些人吵:“我十七岁出去,在外面艰苦那么多年,回来,不做,没饭吃;做,你们又不让做!还让不让人活!”这大概就属于早期的商贩与城管的故事。只不过那时候上海的小商贩,大多是各种情况返城回来的大龄青年。

有一次余加安在浙江路的电影院门口卖橘子,来个小流氓,问他:“嘿,你这橘子甜不甜?”余加安说:“甜的。”他说:“我吃吃看。”余加安说:“你吃吧,先尝后买没问题。”他吃了,还要再拿。余加安问:“你怎么的?”他瞪眼说:“怎么样?吃你几个橘子怎么样?”这时候余加安心里真火,赚点钱不容易,还有人白吃白拿,他抓起秤就想打。正好边上有个人开口了:“小兄弟,你看看他是什么人?”小流氓问:“什么人?”那人说:“他是新疆回来的,你别看他今天一个人在这里,我跟你说,只要动手,马上有一帮子新疆回来的把你打扁了。”那小子一听,赶紧放下走了。

曾经在云南插队的作家王小波在书中写到过:“天下知青是一家。”这个特征,即使在回城各自谋生以后仍然延续着。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起过来的人们,这种紧密大概会更胜一筹了。

顾幸运回来以后,跟她父亲讲:“怎么办,人家都在外面做生意,现在没有钱,要不我还是接您的老本行吧。”她父亲是做“古今”品牌内衣的,60年代他就是做“古今”内衣的师傅。那个属于老字号的名牌,好卖。于是顾幸运就开始摆地摊儿,卖女人的内衣内裤文胸。在那时候这还是比较超前的。

早晨五点,她在中山路小菜场那里开始摆地摊。七点以后小菜场要打扫了,她就转到中央商场那边。那个时候他们也有个群体,大家都是支边的或插队的,在她旁边有从江西、云南插队回来的,也有新疆回来的。他们这种新疆的比例多一点,如果六七个人放摊,起码有两三个是新疆回来的。

在马路边上摆摊卖着,到九点钟城管的一般要来,来了先看到的就叫:“注意有人来啦!”大家赶快把东西收起来四散跑掉。

安康在找到正式工作以前,也做的是“打游击”式的买卖。那时候没什么“打工”一说,上海也没有外来打工的,因为基本上还没有异地间、城乡间的劳务流动。有工作的人,都是有个单位,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过,上海有人喜欢玩蟋蟀,蛐蛐儿。于是有人就给安康出了个主意,对他说:“你可以去抓那个蟋蟀卖呀。又不需要本钱,碰得好了还能发财呢。”安康摸不着头脑,问他:“到哪里抓呢?”人家说:“到乡下去抓,到郊区去抓呀。”安康就晚上不睡觉,拿上手电筒,带上罐子,去抓了。他把抓来的蟋蟀白天跑到蟋蟀市场上去卖,一毛钱一个,“品相”特别好的,还能再讲讲价。

做这一类小买卖总是会被人赶的,不是你要做就可以做。有一次安康不在,他老婆史美云一个人在永安电影院门口卖橘子,人家冲她的摊,脾气很软的史美云当时只能掉眼泪了。她总想尽量分担安康一点,看他那么辛苦做小生意,捞鱼虫卖,捉蟋蟀卖,她就批点水果卖。做小买卖不行,正好他们楼下的人家要上班,孩子没人带,那她就去给带。不管怎么说,每个月收入不多,也可以。刚开始一个月十五块,后来增加了,十八块。

和余加安做过的行当一样,周敦福也在石库门的口上摆了两个康乐球台,白天夜晚都有人玩儿。像这样摆康乐球,管事的也会来冲的,把球和杆子抢掉,不准摆。周敦福问:“你们为啥要冲这个?我们要谋生的。”人家说:“你知道吗,这个是赌博工具。”周敦福不服气,跟他讲:“这个叫康乐球,健康的康,娱乐的乐,怎么是赌博的?”后来人家说:“你算干什么的?”周敦福硬气地说:“不瞒你讲,我是新疆回来的!”

现在回过头去再看看,三十年前大城市的小商小贩大多都是这些返城的人。与其说是后来的个体经营政策给了许多人生路,倒不如说是许多人的苦寻出路,催生了这种政策的出台。

三十几岁了,人生重新开始

1982年,上海方面明确了针对新疆返沪支边青年的“单顶”政策。这是一种松动,只要夫妇一方符合顶替条件,就可举家迁回;但还不是直接迁回上海市,而是迁入离上海较近的江苏盐城的海丰农场。海丰农场归上海管辖,以前作为劳改农场,到“文革”期间成为上海知青就近插队的地方。在那些知青弟弟妹妹回城之后,这里又变成了从新疆回来的大哥大姐的落脚点。

就这样,一共大约有五千多户支边青年家庭,暂时摆脱了在上海无户口、无工作、无住房的窘境,落户海丰。这里的一排排单元式宿舍楼,一时间让他们喜出望外。

同类推荐
  • 名家经典散文选: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我的桃花源

    我的桃花源

    其中有忆旧,写家乡亲人故旧;有游记,记外出考察游历囯内外名胜古迹;有感悟,写读书心得做人体会。庆棠的散文因行文时间跨度较长,有些是早期工作手记,虽然不能说篇篇都是珠玑,但贯注和流淌在他的文字里的,是能扣动无数人心弦的“真情”二字。他对父母师长无限的感恩,对家乡山水深情的关注,对异域风光的心灵沟通,对人生社会的大彻大悟,在记叙中娓娓道来,在抒情中倾诉肺腑,字字句句无不是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的真情流露。
  • 茶生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茶生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潘向黎编著的《茶生涯》精选文坛淑女潘向黎的散文,全书分“真水无香”、“昔我往矣”、“大城小记”三辑,共六十几篇文章,涵盖广泛,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展现作家的生命历程。其中不少篇幅切入点独特,于阅读中惊喜连连,为我们奉献不凡的美学享受!
  • 寒庐秉穗:郭宇一散文随笔自选集

    寒庐秉穗:郭宇一散文随笔自选集

    本丛书是太原市老作家协会组织多位老作家编撰的合集或个人选集。该书稿作者均为太原市文艺创作园地的优秀作家,此合集选自他们近年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原市文艺创作繁荣的新局面。本书作者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并发表过多部作品,本书有气势,旗帜鲜明,充满激情,有揭示生活真理的“机智”。语言有文采,却不做作。
  • 一个孩子的战争

    一个孩子的战争

    我们不仅仅是为儿子写,也是为与儿子同龄同代的孩子写,为每天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几千万个中国家庭写。从表面看,儿子从一个优秀的学生滑落到“另类学生”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而实质是,由于我们的种种失误,这种滑落从儿子出生不久就开始了,无数失误的因累积成了“问题”的果,认识到这一点,我和妻子用了十六年的时间。什么时候,中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阻遏住了“重点”、“示范”的泛滥,什么时候废除了各自为政自立标准花样百出的金钱择校,废除了学生人格的分级、分层,才算真正实现了教育的公平与正义,中国的教育改革才会有根本性的突破。
热门推荐
  • 灵王战纪

    灵王战纪

    邪魔乱世,灵山三动,浩劫降临,天动地乱。他是一个平凡少年,从深山中走出,踏进不凡世界,成就超凡境界。
  • 心灵独语

    心灵独语

    本书共分不老的四季风、人生开不败的凝重、不散的路魂三辑,收录了卫学昌先生的“西域情结”、“春(组诗)”、“晨”、“夜”、“夏雨”等诗作。
  • 巫山远歌

    巫山远歌

    他带给我的,有美好,有悲痛。什么样的滋味都尝尽了。却发现,我与他之间相差的不是这十二年的光阴,而是一整个世纪。
  • 野蛮王妃逍遥王

    野蛮王妃逍遥王

    太过份了,老是圆猪猪的叫!真是个讨厌鬼加超级无敌大混蛋!更可笑的是皇上竟然还下旨赐婚,让我下嫁给沈傲然,有没有搞错啊!不过不要紧,我定要把逍遥王府弄个天翻地覆,看你还逍遥得起来吗?什么嘛!王妃才做了几天,我竟被人绑架上山,沈傲然这个臭小子都是你啦,不然我也不会这么倒霉,呜呜.想绑我唐圆圆也不称称自己的份量,活得不耐烦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应孕而婚:老公大人高高在上

    应孕而婚:老公大人高高在上

    三年前,她是乔家的养女,为了报答养父,也为了保护自己珍视的东西,她和自己名义上的姐姐一起住进了纪家。为了让姐姐顺利嫁入纪家,她成为了她代孕的工具,本以为这样就能够获得安宁,可对方又怎么可能会放过她?千辛万苦从她们的手上逃了出去,也耗尽了她对她们所有的容忍。三年后,她华丽归来,只为将本该属于她的一切全部夺回来.......
  • 下一个奇迹

    下一个奇迹

    谁能缔造一个传说····谁能创造一个奇迹····谁能成就一个传奇····谁能创出一番天地····在这个龙争虎斗,人性丑陋,社会现实的世界,你又为了什么生存?应该怎么生活?一切没你、没我,有的只是个奇迹····马雨翔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到自主创业。从家人、朋友不支持,到女朋友因为嫌弃他穷而抛弃他,到逼迫外地去打工、流浪街头。星空为房,日月为床,看他如何走出困境?如何玩转职场?如何成为万众瞩目的百万富翁?看他如何创造奇迹······
  • 复仇公主的异色瞳

    复仇公主的异色瞳

    用黄金做的半面具遮住了一个年仅6岁小女孩的那半张烧焦的脸夺去了本属于她的幸福和整个家族的性命她被富人家收养从此成为了一个冰冷的恶魔......在一次“体验”大学生活的时候意外的遇到了那个弑族之人一场扮猪吃老虎的大戏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校园里拉开了序幕......
  • 落银帝国

    落银帝国

    异大陆的史诗传奇。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平凡普通的打工仔,一场事故让他孑然一身地穿越到了异界,倒霉的他发现自己竟然什么都不会,不会魔法,不会武技,不会经商……那么他该怎么办?故事里有:矮人,兽人,地精,精灵……美女有:人类美女,矮人美女,地精美女,兽人美女,精灵美女……
  • 暗夜幽魅

    暗夜幽魅

    一个个证人的死去,错综复杂的案件!这到底是有人幕后操纵还是别有隐情?最终的答案请看:暗夜幽魅!~~~谢谢大家支持
  • 呼唤阳光

    呼唤阳光

    《呼唤阳光》中包括《岳飞》、《郑板桥》、《呼唤阳光》、《检验》、《松风柏韵》、《狼烟》、《原野风》7个电影文学剧本。其中《岳飞》、《郑板桥》、《狼烟》用艺术化的手法再现了岳飞抗金、郑板桥弃官归隐、戚继光抗倭等过程,展现了古代英雄名士的傲骨和气度。《呼唤阳光》、《原野风》展现了当代县城的经济、生活的变迁,塑造了当代改革者形象。《松风柏韵》、《检验》重现了当代军人精湛高超的军事技能和保家卫国,矢志不渝的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