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5500000069

第69章 对新闻记录历史的思考(4)

去年春天,《烟台日报》报道了我市农村有些地方出现苹果卖难问题,并客观地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个县级市的市委宣传部竟以“报道失实”为名,向省、市委领导和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大众日报社等新闻单位发公函,说这组报道给当地“添乱”,造成了不稳定。为此,我们专门派出调查组对事实真相进行全面调查。经调查发现,这组报道不但没有给当地“添乱”,反而给当地帮了大忙:首先,镇、村两级领导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市场经济教育。这一事件,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基层党委和政府的服务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其次,为积压苹果开辟了市场。浙江、江苏和本省的济南、菏泽等地,看到《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的报道后,获知烟台农村苹果积压、价格较低,纷纷通过电话和书信联系洽谈购买苹果。我们认为,抛开这组报道给当地领导的警示和给积压苹果打开销路这些“帮忙”效果不说,如果说“添乱”,那是由于当地自己工作没做好添了乱,而不是报纸的报道添了乱。

现在,我们有些领导同志由于思想路线不端正,常常把因本身工作失误给当地添的乱硬说成是报纸舆论监督添的乱,真是强词夺理。这方面的教训是很多的,我们应当记取。

诚然,报纸的舆论监督如果把握不好,或者对象不准,或者方法不当,或者总体掌握失度,是有可能给社会添乱的。这种情况是需要特别注意防止和克服的。

第二,报纸舆论监督究竟是不是“抹黑”?有的同志认为,报纸批评了他那个地区或者部门、单位,就是给他那里抹了黑。于是,就找领导打招呼,或者托人说情,或者自己出面,以种种所谓的理由阻止报纸披露。

其实,真的有丑,那是一种客观存在,瞒是瞒不住的,总有一天要暴露。把矛盾揭了,把丑亮出来,让群众来会会诊,找找病根,对症下药,这样于党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利而无害,怎么能说舆论监督是“抹黑”呢?再说,如果真有“黑”的地方的话,那“黑”是自身存在的,并不是别人给抹的。其实,任何一个地方或部门、单位,工作上都既有成绩,也有不足。客观地讲,成绩不能掩盖问题,问题也不能抹杀成绩,人们并不会因为看到批评你那个地区或部门、单位某一方面工作中的问题而否定你的成绩。一个清醒的、成熟的、有作为的领导者,应该有承认不足、欢迎他人指出并帮助改正不足的勇气。烟台有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在这方面头脑很清醒。他说,我希望报纸对我们这个行业进行舆论监督。问他为什么,他说,第一,害怕舆论监督是一个领导者无能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我对我们系统在市民心目中的信誉很自信。我相信,不会因为几篇监督性报道,就会使广大市民否定我们的工作成就。第二,报纸的舆论监督能帮我们“擦黑添彩”。监督性报道刊发出来之后,用不着我这个当领导的去追查,被监督的基层单位就得立即改正错误,并用超出平时几倍的努力把服务搞上去。工作上去了,服务从低谷跃上颠峰,这本身就给自己添了彩;再说你变化那么大,报纸能不作报道?这一报道不又添了“大彩”!第三,报纸是我们不用付费的监督员和管理者,平日能帮助发现和解决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弊病、缺点和不足。这等好事,何乐而不为!我认为,这是一位明智的领导者。

第三,报纸舆论监督究竟是不是“多管闲事”?有些同志认为,报纸的舆论监督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报纸有“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五种功能,其中“批判”的功能无疑指的是舆论监督。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出要加强舆论监督,他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对消极腐败现象也要进行批评揭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加强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赋予报纸特别是党报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报纸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报纸不认真履行舆论监督职能,就是失职。我们要认识到,舆论监督不仅不是“多管闲事”,而且有些“闲事”只有舆论监督才好管,才能管好。因为,新闻记者一般说不大会囿于某个单位、某个团体的具体立场,看问题比较容易超脱一点;他们直接生活在普通群众之中,比较容易听到真实情况;他们大都有一定的政治水平和文化素养,能比较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他们所处的工作岗位,有条件便捷地向领导机关直至最高决策层反应问题。

比如,年前《烟台晚报》报道的关于火车站附近有人以介绍工作为名敲诈外地来烟台打工人员钱财的问题。这种丑恶现象之所以能够在烟台长期存在,不得不承认与某些执法机关与社会上的黑恶势力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报纸仗义执言,对丑恶现象公开暴光,迫使某些执法机关不得不着手处理,恐怕这种问题很难得到解决。这种“闲事”该不该管?显然该管。如果报纸不管,还有谁能为那些受欺负的普通老百姓撑撑腰、说说话!可见,舆论监督不是“多管闲事”,而是完全必要的。

实践证明,报纸开展舆论监督,既不是“抹黑”,也不是“添乱”,更不是“多管闲事”, 而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如何使舆论监督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过程中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总的来说,应该以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目标,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要掌握好舆论监督的内容、

对新闻记录历史的思考

时机、节奏和度。

第一,要着眼大局。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大局看问题,出以公心搞监督。揭露矛盾的目的是要解决矛盾,舆论监督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为了使批评报道产生积极的效果,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抱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来搞舆论监督。

第二,要事实准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搞舆论监督尤其要注意事实准确无误。一定要深入采访、深入调查,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批评对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真正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材料。不能单凭汇报材料,更不能凭道听途说。失实的报道,不仅违背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而且容易引起错误的舆论导向。

第三,要把握好度。报纸的舆论监督一定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掌握好刊发的时机、火候和节奏,讲究监督的策略和艺术,注意监督效果。要辨证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搞两点论,切记片面性,忌说过头话,不搞绝对化。要让事实说话,不要轻易下结论、定性质。对将要暴光的事物,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要特别注意暴光后可能产生的结果和发生的变化,尽量避免和减少负面效应。要把握好舆论监督的力度、密度和节奏,有的问题要适可而止,不要人为地炒热,误导舆论。

第四,要严守法纪。报纸的舆论监督,要在党纪国法和新闻宣传纪律范围内进行,揭露批评某些人和事,要有法律、法规依据。要坚持批评性报道送审制度,涉及重大问题、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批评报道,新闻单位一定要先请示上级党委或主管部门。还要坚

持内外有别、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有些不宜公开暴光的事件,可以通过内参的形式在领导层暴光,引起重视,促进解决。新闻工作者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要严守职业道德,尤其要仗义执言、立文为公,不能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从事打击报复和泻私愤的活动,更不能把舆论监督作为吃拿卡要、创收拉赞助的砝码,使舆论监督这一神圣的工作蒙上拜金主义的阴影。报纸开展舆论监督也不能热衷于轰动效应,随意炒作新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舆论监督在引导社会舆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原载于2001 年5 月《新闻业务》

摄影记者的新闻眼

——从《能否给老人让块地儿》获奖说起

历时一年的“乐凯杯”第一届全国地市报总编辑新闻摄影大赛最近在北京评选揭晓。我拍摄的《能否给老人让块地儿》从600 多件参赛作品中挤进前列,有幸成为5 件二等奖作品之一。这件作品的获奖给我一个深刻的启示,就是摄影记者必须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现在许多摄影记者喜欢追逐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认为那里面容易出新闻,也容易发挥摄影报道的优势。我认为,这没有错。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作为地方报纸的摄影记者,面对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的机会毕竟很少,大量的时间则是要面对当地普普通通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普普通通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记者就必须下狠功夫,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做到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东西,在普通中挖掘出不普通的东西。只有这样,地方报纸的摄影记者才能有所作为。

《能否给老人让块地儿》这一报道,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完成的。

2000 年2 月21 日上午,我和本报几名摄影记者到海阳市采访春节期间的农村文化活动。我们来到地处偏僻山区的盘石店镇时,这里正在举行大型农民秧歌会。场院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著名的“海阳大秧歌”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演出场地被围得水泄不通。记者们都被这热闹的场面感动了,纷纷挤到人群里面“喀嚓、喀嚓”地拍起来。我想,这种热闹场面拍出来的片子,画面可能很漂亮,而要出好新闻恐怕比较难。于是,我就没有和他们一起往人群里挤,而是在外围转,想看看能否抓拍点别的什么东西。我转到场院西南角时,发现人群外边有把椅子,上边有两个青年人正向里站着看秧歌,其中一个还边看边吃糖葫芦,而一位拄着拐棍的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却在俩青年的背后向外坐着。显然,这位来看秧歌的老人是因为抢不过青年人而被挤在了人墙外,只好坐在人群后面“听秧歌”。此时,我心里顿时一震,既为老人对大秧歌的痴迷而感动,更为年轻人不关心老人的行为而气愤。

我想,这不就是新闻吗?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天天都在讲敬老爱老,而这里的年轻人竟将这样一位年迈的老人挤在人群外面“听秧歌”,这不得不承认是社会公德的滑坡。作为党报的一名记者,我不能对此视而不见,理应运用镜头“立此存照”,以警示社会。于是,我就开始拍这个场面。

我认为,一个好的摄影记者,不仅要具备能够及时发现并用镜头记录下社会生活中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瞬间场面的能力,还要具备能够调动一切手段充分表达新闻作品主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起码包括画面语言和图片说明两个方面。这种能力的基础就是记者良好的新闻敏感。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将使新闻图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大为减弱。

我在抓拍这个场面的时候发现,现场自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方年老,一方年少;一方面里,一方面外;一方幸福甜蜜地站在椅子上看秧歌,一方孤独无奈地坐在人群外听秧歌。我想,这种对比对充分表现作品主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拍摄时我力求收缩画面,努力使这种自然形成的对比,在画面上产生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更为含蓄的思想表现力。当我拍完七八张片正准备离开现场时,椅子上那位一直在吃冰糖葫芦的青年突然将拿着火红冰糖葫芦的手垂了下来。这串冰糖葫芦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甜蜜”与“孤独”的对比,对加强作品主题的表现力具有不可小看的作用。于是,我立即回头抢拍下这一镜头。在编写图片说明时,我以对比的形式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又特别写到:

“年轻的朋友,能否给老人让块地儿?”目的,一是点睛,二是引起读者思考。

这件作品已引起国内新闻摄影同行的关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胡颖同志在《中国记者》(第五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评价说:“《能否给老人让块地儿》中的对比含蓄等摄影手法的运用,很有表现力与感染力。”吴国方在《中国摄影报》(7月6 日)发表文章评价这次全国地市报总编辑新闻摄影大赛时说:“从照片的基本功看,这些总编辑们还只能说是‘业余’级的,但从朴素平直的画面中,却看出了他们有着与摄影记者不一样的‘新闻眼’。尤其是《能否给老人让块地儿》这副照片,虽然画面比较平直,但作品的构思,绝不逊色于专业摄影记者,而且着眼点很扣人心弦。这幅一个老人坐在人墙后听戏的照片在说明中这样写着:‘一对对年轻情侣……争先恐后抢占有利位置,过足了眼瘾。然而,这位老远赶来看秧歌的老人却被挤在了人墙外,只能在人群后面听秧歌。’我第一眼看到这副照片时,感到很激动。让我激动的不是这幅作品拍得如何精彩,而是着眼点感人。”

原载于2001 年第1 期《新闻业务》

坚持真实性原则 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新闻宣传的目的在于引导社会舆论。既然如此,坚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就不能简单化,而必须首先考虑它的社会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都要服从大局利益”的问题。

同类推荐
  • 混迹时空的猎人

    混迹时空的猎人

    李凡本事平平凡凡的一个人,获得了神秘的系统意外的穿梭到明朝,而且能穿梭各个位面,而且竟然还能回来他就发现自己不再是以前的自己,回到明末不让中国人饱受近代的耻辱。
  • 齐国那些事儿

    齐国那些事儿

    西周是个唯美的时代,春秋是个美好的时代,战国是个有点乱的时代;西周是圣人的时代,春秋是君子的时代,战国是小人的时代。那时,有恨,有爱。不妨窥一斑见全豹,小小的齐国里面,读出悠长的故事。
  • 昙花帝王

    昙花帝王

    一个毛泽东高度关注的历史人物,一个进入美国中学教材的中国人物。他从驿卒到帝王,然后又从帝王到高僧。他传奇的一生,既让人热血沸腾。又让人感叹唏嘘。他改变了历史,却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是英雄,他是盗贼。他不贪美色,却一生与美色相伴。他无意功名,功名却和他不离不弃。他的人生是个谜,他的结局是个谜。他是个短命的帝王,他是个长寿的高僧。他带我们走进波澜壮阔的画面,他带我们走进刀光剑影的历史。这就是昙花帝王——李自成。
  • 中国远古帝王谱

    中国远古帝王谱

    原始初民时代收录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神话帝王6位,氏族联盟时代收录了各阶段十二个独立政权的帝王181位,王族分封时代收录了夏、商、西周三代帝王63位,诸侯争霸时代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十二王国的帝王115位。
  • 老兵口述抗战1: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

    老兵口述抗战1: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

    《老兵口述抗战①: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的作者李幺傻十余年来通过寻找并采访参加过随枣、百团、上高战役的抗战老兵和幸存者,真实还原了三大战争的场景,首次披露诸多鲜为人知的真相:张自忠背负汉奸骂名,回到部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带着你们要去奔赴死亡。”然后马不停蹄,奔赴抗日前线,最终捐躯沙场。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用一门缴获的大炮和仅有的6发炮弹,连续打下十几座碉堡;为了抢夺一杆三八大盖,要牺牲几条人命。上高会战中,国共双方通力合作,共毙伤日寇约2.2万人,被何应钦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此书,是第一部从老兵视角描述抗日战争之作。
热门推荐
  • 绝对领域极战纪

    绝对领域极战纪

    为了完成家族的试炼,佩德罗·修独自来到了坐落于神魔圣战之地的极学院。极学院给每一个学生,都配备了源器手套。拥有源器手套的学生,可以不断修行成长,从而有机会领悟到专属于自己的领域本源。极学院是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地方,而且还和魔族势不两立,却不巧潜入了魔族残留下来的幸存者。他们的身影依旧在黑暗中伺机而动,等待一个可以消灭极学院,称霸世界的机会!佩德罗·修,在挑战领域巅峰的进修路上,发现了自己不为人知的神秘身世……(《绝对领域极战纪》乃隐凌落坑的原创作品,由隐凌落坑倾情创作而著,根据国产动漫改编而成的第一部爆笑神作)
  • 人生就是要非同凡“想”

    人生就是要非同凡“想”

    本书以充满激情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类理性的内在力量——积极思想可以创造人心未曾想到的美好奇迹,负面思想则常常吸引失败的来临,同时详细阐述了自我激励的原则和技巧。细细品味,并按照其中的原理反复练习,等待你的将会是无数奇迹。共分为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做一个懂得思考的人、相信自己、身心富足的法则等。
  • 少将

    少将

    教教书,带带兵哪里需要哪里去……研究的课题很奇怪,如何在军费不富足的现在实现全军特种化?如何在十余万敌军中以百十来人信马由缰?如何在两个月内把战火烧到倭国全境?如何兵不血刃的瓦解丑国?所有的问题交给主角就是了……
  • 女王爷之路

    女王爷之路

    她曾经是皇女,是将军。但是她最喜欢的却是王爷的称号‘永宁王’。现在她只是被继母欺压的嫡女。可是皇室的灵魂怎能被人轻易欺辱。
  • 楚辞芳草谱

    楚辞芳草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龙腾荒野

    龙腾荒野

    一个没有不可能,只有想不到的世界,可以说是一个乱了套的世界。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在异世由于对神的绝对尊严提出质疑,遍遭打击。尽管屡遇不幸。但他从未屈服,放弃。一次次的失败,朋友亲人的离去让他意识到,只有拥有和对方匹敌的实力,才有和对方平等对话的资格。
  • EXO之末路陌路细碎尘埃

    EXO之末路陌路细碎尘埃

    那群少年,你们好吗。十二位青涩的少年,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女主韩国相遇EXO。【语塞】
  • 死神来啦

    死神来啦

    我变成了一具骷髅。有人认为这是邪恶的东西,但是我这具骷髅不是。第一次写,可能有很多地方不足,请见谅。
  • 封魂师

    封魂师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姬蓼知生之寂寞,所以对妖怪慈悲。因为痛过,所以冷漠。公子婴知过去之痛,所以对妖怪残忍。因为爱过,所以舍得。香川因为爱,所以愿意爱
  • 嗜宠腹黑小娘子

    嗜宠腹黑小娘子

    这是一篇小娘子养成记!她是乔灵儿,天不怕地不怕,王爷靠边站的主。生活是毛线,她乔灵儿的答案是这样滴:“爷,小姐把院子里的小姐们都打了。”某人看一下门口,觉得阳光灿烂,“让她们都到院子里晒晒太阳。”于是众小姐暴晒于烈日下......“爷,小姐说不来了。”“此刻在做什么?”“收拾包袱。”某王爷瞪眼,拔腿就朝外跑去。“王爷为何这般着急?小姐说要与爷去度蜜月啊。”还有,她乔灵儿啥都不做,只是动动嘴,竟然伤了王府上的小妾!宠妾被伤,某王爷在一气之下休了她问,小妾伤了哪里?答,小妾伤了心,王爷的爪子正给小妾疗伤。“听说你被休了?”某小妞点点头,“对啊,我这小身板,要技术没技术的,被休很正常。”某男差点摔倒,要技术没技术?于是,某男正色道,“没关系,技术,我可以教你。”某小妞一脸的兴奋,“好吧,你表演,我看。”某男彻底倒了。总结: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而她在闹,他在笑;她痴,他更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