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5500000069

第69章 对新闻记录历史的思考(4)

去年春天,《烟台日报》报道了我市农村有些地方出现苹果卖难问题,并客观地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个县级市的市委宣传部竟以“报道失实”为名,向省、市委领导和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大众日报社等新闻单位发公函,说这组报道给当地“添乱”,造成了不稳定。为此,我们专门派出调查组对事实真相进行全面调查。经调查发现,这组报道不但没有给当地“添乱”,反而给当地帮了大忙:首先,镇、村两级领导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市场经济教育。这一事件,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基层党委和政府的服务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其次,为积压苹果开辟了市场。浙江、江苏和本省的济南、菏泽等地,看到《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的报道后,获知烟台农村苹果积压、价格较低,纷纷通过电话和书信联系洽谈购买苹果。我们认为,抛开这组报道给当地领导的警示和给积压苹果打开销路这些“帮忙”效果不说,如果说“添乱”,那是由于当地自己工作没做好添了乱,而不是报纸的报道添了乱。

现在,我们有些领导同志由于思想路线不端正,常常把因本身工作失误给当地添的乱硬说成是报纸舆论监督添的乱,真是强词夺理。这方面的教训是很多的,我们应当记取。

诚然,报纸的舆论监督如果把握不好,或者对象不准,或者方法不当,或者总体掌握失度,是有可能给社会添乱的。这种情况是需要特别注意防止和克服的。

第二,报纸舆论监督究竟是不是“抹黑”?有的同志认为,报纸批评了他那个地区或者部门、单位,就是给他那里抹了黑。于是,就找领导打招呼,或者托人说情,或者自己出面,以种种所谓的理由阻止报纸披露。

其实,真的有丑,那是一种客观存在,瞒是瞒不住的,总有一天要暴露。把矛盾揭了,把丑亮出来,让群众来会会诊,找找病根,对症下药,这样于党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利而无害,怎么能说舆论监督是“抹黑”呢?再说,如果真有“黑”的地方的话,那“黑”是自身存在的,并不是别人给抹的。其实,任何一个地方或部门、单位,工作上都既有成绩,也有不足。客观地讲,成绩不能掩盖问题,问题也不能抹杀成绩,人们并不会因为看到批评你那个地区或部门、单位某一方面工作中的问题而否定你的成绩。一个清醒的、成熟的、有作为的领导者,应该有承认不足、欢迎他人指出并帮助改正不足的勇气。烟台有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在这方面头脑很清醒。他说,我希望报纸对我们这个行业进行舆论监督。问他为什么,他说,第一,害怕舆论监督是一个领导者无能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我对我们系统在市民心目中的信誉很自信。我相信,不会因为几篇监督性报道,就会使广大市民否定我们的工作成就。第二,报纸的舆论监督能帮我们“擦黑添彩”。监督性报道刊发出来之后,用不着我这个当领导的去追查,被监督的基层单位就得立即改正错误,并用超出平时几倍的努力把服务搞上去。工作上去了,服务从低谷跃上颠峰,这本身就给自己添了彩;再说你变化那么大,报纸能不作报道?这一报道不又添了“大彩”!第三,报纸是我们不用付费的监督员和管理者,平日能帮助发现和解决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弊病、缺点和不足。这等好事,何乐而不为!我认为,这是一位明智的领导者。

第三,报纸舆论监督究竟是不是“多管闲事”?有些同志认为,报纸的舆论监督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报纸有“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五种功能,其中“批判”的功能无疑指的是舆论监督。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出要加强舆论监督,他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对消极腐败现象也要进行批评揭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加强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赋予报纸特别是党报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报纸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报纸不认真履行舆论监督职能,就是失职。我们要认识到,舆论监督不仅不是“多管闲事”,而且有些“闲事”只有舆论监督才好管,才能管好。因为,新闻记者一般说不大会囿于某个单位、某个团体的具体立场,看问题比较容易超脱一点;他们直接生活在普通群众之中,比较容易听到真实情况;他们大都有一定的政治水平和文化素养,能比较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他们所处的工作岗位,有条件便捷地向领导机关直至最高决策层反应问题。

比如,年前《烟台晚报》报道的关于火车站附近有人以介绍工作为名敲诈外地来烟台打工人员钱财的问题。这种丑恶现象之所以能够在烟台长期存在,不得不承认与某些执法机关与社会上的黑恶势力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报纸仗义执言,对丑恶现象公开暴光,迫使某些执法机关不得不着手处理,恐怕这种问题很难得到解决。这种“闲事”该不该管?显然该管。如果报纸不管,还有谁能为那些受欺负的普通老百姓撑撑腰、说说话!可见,舆论监督不是“多管闲事”,而是完全必要的。

实践证明,报纸开展舆论监督,既不是“抹黑”,也不是“添乱”,更不是“多管闲事”, 而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如何使舆论监督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过程中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总的来说,应该以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目标,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要掌握好舆论监督的内容、

对新闻记录历史的思考

时机、节奏和度。

第一,要着眼大局。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大局看问题,出以公心搞监督。揭露矛盾的目的是要解决矛盾,舆论监督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为了使批评报道产生积极的效果,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抱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来搞舆论监督。

第二,要事实准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搞舆论监督尤其要注意事实准确无误。一定要深入采访、深入调查,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批评对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真正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材料。不能单凭汇报材料,更不能凭道听途说。失实的报道,不仅违背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而且容易引起错误的舆论导向。

第三,要把握好度。报纸的舆论监督一定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掌握好刊发的时机、火候和节奏,讲究监督的策略和艺术,注意监督效果。要辨证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搞两点论,切记片面性,忌说过头话,不搞绝对化。要让事实说话,不要轻易下结论、定性质。对将要暴光的事物,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要特别注意暴光后可能产生的结果和发生的变化,尽量避免和减少负面效应。要把握好舆论监督的力度、密度和节奏,有的问题要适可而止,不要人为地炒热,误导舆论。

第四,要严守法纪。报纸的舆论监督,要在党纪国法和新闻宣传纪律范围内进行,揭露批评某些人和事,要有法律、法规依据。要坚持批评性报道送审制度,涉及重大问题、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批评报道,新闻单位一定要先请示上级党委或主管部门。还要坚

持内外有别、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有些不宜公开暴光的事件,可以通过内参的形式在领导层暴光,引起重视,促进解决。新闻工作者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要严守职业道德,尤其要仗义执言、立文为公,不能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从事打击报复和泻私愤的活动,更不能把舆论监督作为吃拿卡要、创收拉赞助的砝码,使舆论监督这一神圣的工作蒙上拜金主义的阴影。报纸开展舆论监督也不能热衷于轰动效应,随意炒作新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舆论监督在引导社会舆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原载于2001 年5 月《新闻业务》

摄影记者的新闻眼

——从《能否给老人让块地儿》获奖说起

历时一年的“乐凯杯”第一届全国地市报总编辑新闻摄影大赛最近在北京评选揭晓。我拍摄的《能否给老人让块地儿》从600 多件参赛作品中挤进前列,有幸成为5 件二等奖作品之一。这件作品的获奖给我一个深刻的启示,就是摄影记者必须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现在许多摄影记者喜欢追逐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认为那里面容易出新闻,也容易发挥摄影报道的优势。我认为,这没有错。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作为地方报纸的摄影记者,面对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的机会毕竟很少,大量的时间则是要面对当地普普通通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普普通通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记者就必须下狠功夫,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做到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东西,在普通中挖掘出不普通的东西。只有这样,地方报纸的摄影记者才能有所作为。

《能否给老人让块地儿》这一报道,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完成的。

2000 年2 月21 日上午,我和本报几名摄影记者到海阳市采访春节期间的农村文化活动。我们来到地处偏僻山区的盘石店镇时,这里正在举行大型农民秧歌会。场院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著名的“海阳大秧歌”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演出场地被围得水泄不通。记者们都被这热闹的场面感动了,纷纷挤到人群里面“喀嚓、喀嚓”地拍起来。我想,这种热闹场面拍出来的片子,画面可能很漂亮,而要出好新闻恐怕比较难。于是,我就没有和他们一起往人群里挤,而是在外围转,想看看能否抓拍点别的什么东西。我转到场院西南角时,发现人群外边有把椅子,上边有两个青年人正向里站着看秧歌,其中一个还边看边吃糖葫芦,而一位拄着拐棍的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却在俩青年的背后向外坐着。显然,这位来看秧歌的老人是因为抢不过青年人而被挤在了人墙外,只好坐在人群后面“听秧歌”。此时,我心里顿时一震,既为老人对大秧歌的痴迷而感动,更为年轻人不关心老人的行为而气愤。

我想,这不就是新闻吗?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天天都在讲敬老爱老,而这里的年轻人竟将这样一位年迈的老人挤在人群外面“听秧歌”,这不得不承认是社会公德的滑坡。作为党报的一名记者,我不能对此视而不见,理应运用镜头“立此存照”,以警示社会。于是,我就开始拍这个场面。

我认为,一个好的摄影记者,不仅要具备能够及时发现并用镜头记录下社会生活中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瞬间场面的能力,还要具备能够调动一切手段充分表达新闻作品主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起码包括画面语言和图片说明两个方面。这种能力的基础就是记者良好的新闻敏感。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将使新闻图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大为减弱。

我在抓拍这个场面的时候发现,现场自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方年老,一方年少;一方面里,一方面外;一方幸福甜蜜地站在椅子上看秧歌,一方孤独无奈地坐在人群外听秧歌。我想,这种对比对充分表现作品主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拍摄时我力求收缩画面,努力使这种自然形成的对比,在画面上产生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更为含蓄的思想表现力。当我拍完七八张片正准备离开现场时,椅子上那位一直在吃冰糖葫芦的青年突然将拿着火红冰糖葫芦的手垂了下来。这串冰糖葫芦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甜蜜”与“孤独”的对比,对加强作品主题的表现力具有不可小看的作用。于是,我立即回头抢拍下这一镜头。在编写图片说明时,我以对比的形式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又特别写到:

“年轻的朋友,能否给老人让块地儿?”目的,一是点睛,二是引起读者思考。

这件作品已引起国内新闻摄影同行的关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胡颖同志在《中国记者》(第五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评价说:“《能否给老人让块地儿》中的对比含蓄等摄影手法的运用,很有表现力与感染力。”吴国方在《中国摄影报》(7月6 日)发表文章评价这次全国地市报总编辑新闻摄影大赛时说:“从照片的基本功看,这些总编辑们还只能说是‘业余’级的,但从朴素平直的画面中,却看出了他们有着与摄影记者不一样的‘新闻眼’。尤其是《能否给老人让块地儿》这副照片,虽然画面比较平直,但作品的构思,绝不逊色于专业摄影记者,而且着眼点很扣人心弦。这幅一个老人坐在人墙后听戏的照片在说明中这样写着:‘一对对年轻情侣……争先恐后抢占有利位置,过足了眼瘾。然而,这位老远赶来看秧歌的老人却被挤在了人墙外,只能在人群后面听秧歌。’我第一眼看到这副照片时,感到很激动。让我激动的不是这幅作品拍得如何精彩,而是着眼点感人。”

原载于2001 年第1 期《新闻业务》

坚持真实性原则 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新闻宣传的目的在于引导社会舆论。既然如此,坚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就不能简单化,而必须首先考虑它的社会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都要服从大局利益”的问题。

同类推荐
  • 极品跑堂

    极品跑堂

    我就是个跑堂的,“啥?掌柜的让我做份工作方案?”“大将军让我带兵剿匪?”“皇上派我去对敌打仗……”“拜托,我就是个酒楼的跑趟,那么高大上的活儿还是交给别人去干吧……”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穿越到了古代,本来只想娶老婆生孩子,安安生生地过自己地小日子,哪知他终究逃脱不掉人生地宿命,工作琐事,军国大事一件件地跟他扯上了关系……且看他如何在风云变幻地时代左右逢源,大展拳脚,搅动起风云无数……
  • 大国贼

    大国贼

    风流少爷唐舟穿越到金国一座妓院,金国太残暴,宋国太懦弱,唐舟哪个也不投。经营妓院,开娱乐城,建美食城,创立东厂,斗金国宗族,贪污受贿,积蓄兵马,囤积粮草,从此走上了一条祸国不殃民的大国贼道路。*************************************************************书友讨论群名称:奸臣当道193……5(不能发群号,一共九位数,193开头)新书《贷款给大侠》
  • 天命卡牌

    天命卡牌

    汉末乱世,却有着这样一群被称为天命师的人,他们以凡人之躯执掌着天命之力,三国杀卡牌成为了天命的承载。他们念头一动便可万箭齐发,手掌一挥就能水淹三军。越回这样一个三国,内心是放逐还是孤独,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 元末明初那些事儿

    元末明初那些事儿

    元朝自建立以来,黄金家族内部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除仁宗、英宗两朝的政治路线一脉相承,随着皇帝的更迭,统治政策也不时发生变化。两都之战,更将皇位的争夺诉诸武力,进一步造成了皇帝最高统治权的旁落,使权臣专横擅权的状况愈演愈烈。长江后浪推前浪,新旧更替的规律同样适合于历史。祖先的辛苦立朝,并不能让他的王国始终保持强盛,万物皆是由衰而盛,再由盛而衰,元朝也不例外。朱元璋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又是维持二百多年统治的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是一个有很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 大秦龙骑兵

    大秦龙骑兵

    杨拓穿越到了战国末期,以为熟读历史的自己可以混得风生水起。但作为一个秦国的龙骑兵,他发现自己根本不会骑龙这种高端活。面对着魏武卒那厚厚的装甲,他发现砍不动啊;面对赵国那布满了防护罩的城市。攻城器械还发明个蛋啊……不过为了能够升官发财娶老婆,还是得努力抱住中二病始皇帝的大腿。
热门推荐
  • 随身带个小宇宙

    随身带个小宇宙

    黑暗的洞口,带来死神的吻。看萧易如何冲破天幕,杀上云霄。萧易带你走进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都市,一样样不为人知的事物浮现眼前......
  • 达尔文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达尔文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陌陌苍天

    陌陌苍天

    种种思绪片刻间流过青毅的心头,留下的,是那一双坚定无比的眼睛。
  • 女性品位书

    女性品位书

    上天赋予了女人独厚的特质,就要将之发挥得淋漓尽致,当个有品位的女人。抓住这个方向的核心,就不致在日常繁琐的工作、生活中“迷失”自己,变得狰狞、泼辣、唠叨、嫉妒或尖酸。
  • 逆袭仙帝

    逆袭仙帝

    一代仙帝陈枫,遭人暗算,鸿门宴竟然和师傅一起从神坛陨落。师傅为了保护自己被杀得灰飞烟灭,不复存在,而自己肉身被毁,醒来却夺舍到一个小富之家的公子哥儿的身体内,修为全废。但只要修炼到筑基期,自己体内元神所蕴含的仙元力就能让自己暴增修为!为了复仇!努力!一起来看一代仙帝的再次逆袭!
  • 绝世狂妃:帝君轻轻爱

    绝世狂妃:帝君轻轻爱

    墨子砚对于自己被夕颜公主看上这事,不觉得荣幸,倒觉得十分烦扰!男女情事他不懂,也完全没兴趣,更不打算让女人进入自己的生活中,但这位公主才见过他一面,就大胆的夜访他,非要他做私宠...在北辽国,身为皇储的花夕颜,就是天,就是地,众人莫不臣服于她,父皇也捧她在掌心疼爱。这样的她要什么男人没有,千百个男人供她挑到满意为止,她偏偏看上大炎来的质子,冷情皇子墨子砚。她急,他缓;她出击,他就见招拆招。难道她就这么不讨他喜欢吗?明明他也会意乱情迷啊!
  • 茜茜“公主”追梦旅

    茜茜“公主”追梦旅

    因为一场奇怪的梦,韩茜茜从此踏上了伪淑女的路程“18岁在樱花树下相遇”的梦中誓言,韩茜茜种了一棵樱花树果然还是喜欢萌系的么,茜茜无奈认栽
  • 选票的背后

    选票的背后

    2004年9月18日,北京迎来一个蓝天上飘着白云的日子,上午10点,我拉着行李箱,准备打车去机场,开始我的采访美国大选之旅。去美国采访大选的旅途中,见到奥巴马是我最激动的时刻,尽管他当时连参议员都不是,但他激昂演说的场景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深处。采访奥巴马后我写的《他可能成为第一位黑人总统》的文章,是我从业以来第一次如此详细地对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做的一个“特写”。
  • 骑士风云录2

    骑士风云录2

    所谓和平,不过是战争与战争之间的短暂的中场休息。辉煌的群星照耀阿伦西亚。谁才是这片天空真正的主帝? 大陆历596年,“卡德莱特平原之会战”以卡奥斯帝国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索菲亚王国自国主诺兰德六世以下,全军覆没,仅杰克·佛利特将军一人生还。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自死神指间侥幸逃生的王太子阿斯尔和利奥特大公爵之子莱因斯成为索菲亚复国的最后希望……而当人类互相残杀时,兽人正在海峡的别一边窥视着……
  • 复仇三公主的爱恋之旅

    复仇三公主的爱恋之旅

    她冰冷高贵,她性格暴躁,她可爱腹黑。她们曾经是蓝氏,安氏,韩氏的千金。就是因为母亲的死,小三的介入,使她们成为了黑道至尊,杀人不眨眼的杀手。当三位复仇公主遇上了三位王子,她们的复仇计划还会继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