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55800000002

第2章 童年趣事(1)

一、甜蜜童年

回忆起我的童年时代,的确是甜蜜的欢乐的。我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小康之家,深得父母喜爱,兄弟姐妹又和睦相处,除了六岁时得过一场怪病以外,都是幸福的回忆。

先从我的家世说起吧。我的爷爷陈海槎,前清优贡,生有一女三子。我父亲叫陈联芳,号熙堂(1871—1948),排行老三,前面还有一个姐姐和哥哥。原配郦氏,因难产去世。由于外祖父深爱我父老成豁达,为人忠厚,又以次女郦荷,号芙蓉(1889—1945)续了弦。郦荷就是我的亲生母亲。母亲共生子女14人,其中四、五、六、九四个男孩夭折,老十又被过继胡姓为子,实际上我们兄弟姐妹就只有9人:大哥陈步元(1908—1953)、老三陈步鳌(后改名陈痕,1915—1992),老七陈步青(1921—2003)、老八陈步垣(1922—2011)、老小十一陈步墉(1927—1991);大妹陈素珍(福姑,1910—1994)、二妹陈淑峥(素姑,1913—1959)、三妹陈国华(1918—1997)。

再细说一下家父。家父从小就随同乡名幕郦公学幕。什么叫幕和名幕,得要叙述清楚。幕用绍兴方言来讲就是师爷,学幕就是学做师爷。师爷本来就是绍兴出名,而名幕则是绍兴师爷有大成者,出了名的师爷。所谓绍兴师爷乃是封建官署中对绍兴籍幕僚之专称,始于两汉,盛于明清,没落于辛亥革命前后,是地域性专业性名词。因为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一般以幕为府,故称做是幕府,其佐治人员则统称幕僚。以后,相沿成习,幕府成为各级军政官署之代称,应聘帮助军政官员办理各种事务之文人学士,也就获得幕僚、幕宾、幕友等称谓。清平步青在《霞外捃屑》中称:“应是聘者,率呼之曰‘友’。友于义何居?曰以属则‘寮’,以德则‘师’,以礼则‘宾’。寮近乎卑,师过乎尊,宾介于尊卑之间,故曰‘友’之称。”至于“师爷”一说出于何时,尚无确切文献可考。据平步青同代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载:“盖仆从之于官,称老爷;于幕友称师爷。刑名、钱谷二席均得之称。”可以认为“师爷”之名起自明,盛于清之民间。由于“师爷”并无官衔职务,与主人实属雇佣关系。故幕主尊之为“宾”或“友”,而“师爷”则称主人为“东翁”或“东家”。师爷的职责是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起草文稿,代拟奏疏;处理案卷,裁行批复;奉命出使,联络官场等。因而,身份较特殊,故府内衙役、仆从尊主官为“老爷”,其宾友为“师爷”。而后,师爷由各级地方行政官署扩展至士坤、工商家族,不仅称呼依旧,而且连其类似佐治人员亦统统名之为“师爷”。

师爷头上冠以“绍兴”二字,大概有两种原因:一是地域差别。因为,明、清时,徽州也多出“师爷”;二乃操是业者之类多绍人也,即绍兴八邑之人为多。据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记有名师爷150余人。而且,绍兴府县之出师爷而以山阴、会稽最多。据不完全统计,两县约出师爷2000余人。顾炎武《日知录》称:“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故民间有“无绍不成衙”之谚。

老家绍兴多出师爷有其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与经济、文化条件。一是绍兴向为文化之邦,人文荟萃,仕进有限,读书无成者,学幕为一大出路,加上清代仕途杂进,可由仕变官;二是绍兴人处世精明,治事审慎,工于心计,善于言辞,具有作为智囊之多方面能力,故绍兴幕宾多受幕主欢心,从而为绍籍人士广泛入幕造就良好契机;三是越地偏狭,士人清高自恃,薄农工商贾而不为,遂驱而之幕;四是幕业地位特殊,待遇丰厚,可仰以养亲育后。乾隆初年,刑、钱师爷年薪已达银220~260两,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后幕修越高,至乾隆五十年时,师爷岁修有近800两者。而当时七品官之修薪也不过45两而已。

现在,回到家父这里来。如果粗略一看,家父面貌似与蒋介石有点相像,但仔细端详,比蒋介石面丰腴,态度慈祥,不像蒋介石那样獐头鼠目,而是慈眉善目,像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是一个知礼守法操守廉明的“师爷”。家父学幕成后,一度成为名幕,县府争聘,但从不徇私舞弊,曾做过专卖局长,也做过掌管金山银海的税卡所长,如系别人,早已腰缠万贯,而他则是清清白白,贫贱过日,从未置房买地,有时还要靠典当度日。家父私生活严谨,从来不打牌嫖妓,深爱我的母亲。母亲是大母的次妹,是续弦,小家父18岁。他们终生相伴,和谐相聚。在我的回忆里,从未见父母口角,夫妻恩爱,互相知心、关心。据说有一次有人告诉家母,说家父去长三堂子里嫖妓去了。母亲立即正言相告,说他在应酬上也可能会去吃花酒,但决不会嫖妓,相知相爱之心溢于言表。家父对岳父母十分尊敬,而且会曲意承欢,将三舅两姨视同亲兄妹,友好相处。他热情帮助扶植小舅,为他找伴侣缔结良缘。为两姨的亲事也尽心尽力,全力促成。父母与岳父母组成团结友爱的一个大家庭。母亲是大家闺秀,读过书,知书答礼。尽管家里当时雇有乳娘、保姆和仆人,但家务操持仍十分上心,待人和蔼有礼,从来都是热爱家人,善待童仆。尽管有奴仆做家务,对父亲的饮食起居都是母亲亲自料理。还有就是母亲善于烹饪,做的饭菜美味可口,深合父亲口味。如办小型家庭宴席,总是由母亲亲自切菜掌厨。父亲告诉我们,他最喜欢吃母亲做的“东坡肉”(红烧得像水晶似的)、蛋黄菜(江贝炒鸡蛋)、烧鲫鱼(小鲫鱼拌大量细葱,用油、酒煮得骨刺破碎)、香菇炖蛋(在鸡蛋壳内塞进香菇、火腿等再蒸熟),说到这里父亲就会有垂涎欲滴的感觉。母亲也喜欢打扮,但不轻浮妖娆。她有时也会和祖父、弟妹们打麻将,但都不赌钱,玩“卫生”牌。

我就是在严父慈母的教养下,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虽然兄弟姐妹众多,我却受到父母的特别宠爱。十来个弟兄姐妹中,我和十一弟是吃母亲的乳长大的。在上学以前,我一直和母亲同睡一床,而大哥则和祖外婆住在一起。因此,我朝夕在父母膝下承欢,当然更多地得到父母的关心照顾。但是,兄妹间的穿衣和玩具等都是同样的。例如吃水果、糕点和夜宵,其他兄妹们就享受不到了。父亲对我管教是十分严格的,但也只体现在学习和生活起居上,严而不厉。我小时候也是一个比较懂事的孩子,会听大人的教诲,也从没有受过大人的斥责,就更别说挨打了。我和大哥是分居的,我们白天聚在一起,很少会吵架相骂,其余弟妹就更小了,也是友爱有加,和睦相处。所以我的童年是浸润在家庭幸福生活中,是吃着蜜糖长大的。

我出生在上饶县尊公桥乡,小时候的事只依稀记得,好像4岁(实际不满3周岁)时候,和父母在山后茅草丛中“躲反”(避军祸),五舅舅在脱险出山时,抱着我跌入山坑里,两人都跌断了手,医了长时间才痊愈。回忆起来好像是五舅舅高兴发狂的结果,不小心摔了下去。以后轮流抱我的是母亲的侍婢——菊英和菊仙。当时,她们大的也只有十几岁。她们常常让我吃喜欢吃的水果、山楂糕等小吃,而且管够,我当然很高兴。还记得当时住在县后衙,房前有个大院子,有很多的树,其中有枣树、桃树等,菊英、菊仙常抱我在院子中晒太阳。记忆最深的就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真正能够唤醒童年回忆,就是1913年跌断手开始的,我觉得从那时起好像已经粗知人事了。

1920年后,我已经十岁多了。由于父亲家是一个大家庭,除了我们四姐妹兄弟外,还有外婆、三舅、四舅、三姨夫妇,四姨等,还雇了些佣人,全靠家父继续在府县做幕僚,维持一大家人生计。我记得三、四舅父染上了鸦片烟的嗜好,被父亲赶出家门,偶尔偷偷地回来也是乞求母亲给点钱财。我记得由于家父(当时是星子县幕宾)已经有点声望,是江西著名的幕宾,受到当局的器重,住的房子比星子县知事的都要好,官绅常常会来家向“老夫子”请教。记得每年春节总是县知事汪之本第一个来拜早年。后来王知事晋省工作时,有一段时期县府事务都由父亲代理。

家里的大厅,由于人多,摆有两个饭桌,经常都坐满了(当时仆从是不能上桌的)。桌上的饭菜也较一般,因为家父生性朴素,讨厌大鱼大肉。早饭都是青菜煮泡饭,泡饭里放点盐,没有下饭的菜。我是最不喜欢吃菜煮饭了,但不吃也不行。一般都是我们兄弟两人先陪父亲吃,家父每饭都会谆谆教诲,你吃少了就会挨骂,肚子还饿得快,也就只有马马虎虎对付了。中午也是一般的粗菜淡饭,略有点荤腥,也不多。晚餐就较好了。因为家父天天晚上要喝点酒。喝酒用一种特制的锡酒壶,外有壶套,内冲热水,中间的杯中的酒便热了。后来,好像改用一种景德镇生产的瓷烫酒盅。母亲则每天系上围裙下厨,给父亲炒下酒菜,如红烧肉(红彤彤的,香甜入口,像现在的东坡肉)、炒三丝(冬笋丝、芹菜丝、猪肉丝)、三冬(冬菇、冬笋、冬腌的大白菜)等,还有虾仁、鱼片、鸡丁之类。当然这些菜我也很喜爱吃,不过这些好菜每餐中只有一样。另外还有一盘每餐都不会缺少的白菜炒肉,其中肉少得可怜,可这都是我父亲的最爱,每餐必有。我很讨厌这个菜,但又不可能不照吃,否则会招来父亲的叱骂。

母亲善烹饪,家里人和亲友们都夸赞她的手艺好,做的菜好吃,我记得凡家中的重要宴席“四小(盘)”、“四中(盘)”、“四大(盘)”、都是由母亲亲自掌勺。不过菜由仆人到市面采购回来,王妈洗择干净,母亲就从切菜、配菜到炒菜全包了。她的特色菜是江贝炒蛋、炒鸡丁、炒腰肝、釜羹汤(一种酸汤,有鱼肉味,似蟹羹等)。而且,能就菜配盘。父亲总是说母亲炒的菜比外面馆子里的名厨师还要好。父母不太讲迷信,从不求神拜佛。但是讲究祖先忌辰和诞日,是日一定要摆贡设祭,须荤菜八碗(不能用盘,也不能有素菜,其中些许菜笋、香菇只是配料佐料),偏偏家里的祭日包括祖父与婆家的又很多,这日肯定又是我母亲掌厨,让我们弟兄美美地吃上一顿祭祖饭,好像隔一段时间都可以碰到一次,这是我们最高兴的事。当然,也要花点代价,这就是祭祖时点蜡烛后,每个人要磕三个响头。父母生日也会设宴。祖外婆生日更要大操大办了。而我们弟妹们的生日就简单多了,一般只有两个茶叶蛋或一碗寿面,很扫兴。

我们家兄弟姐妹虽多,但相处很和睦。其原因之一是大哥和我两个是全家的宝,家乡风气一贯重男轻女嘛。大哥是跟祖外婆吃住,不长在一起,见面的时候有玩伴,高兴都来不及,哪会轻易吵架呢。妹妹们有自卑感,更不会和我们争吵,那样会自讨没趣。当时也没有什么玩乐,大人忙打牌,小孩也就敞开做小游戏,何况还有年长几岁的菊英、菊仙照料,出点子,也玩得不亦乐乎,很少有争吵打骂的情况。

我至今难忘的要属母亲了。母亲郦荷(1889—1945),享年仅五十六岁。父亲著文说“母亲是贤淑闺范,是‘好中之好’的好母亲”。郦荷是江西名幕郦公(已忘其名)的爱女,十八岁时就被外祖父许配给大她十八岁的家父,而且还是填房,填的是她难产而死的大姐的房。她身体娟秀瘦小,十九岁便生下大哥步元,父亲不让她亲自喂乳,特雇了乳娘,便让步元与祖外婆住在一块。次年,生下我后,听说母亲坚持要亲自喂乳,可是奶汁又不足,便又雇了一个仅在白天喂乳的乳娘。所以我得天独厚,获母亲宠爱,晚上亲自带我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使我长得白胖胖的。我三岁时,母亲就亲自教认字,每天一定要念几个字,还特制了一个小沙盘,让我在沙盘上点横直撇地描字、写字。以后,我跟母亲就更形影不离了。母亲下厨,我就在旁边看,如有好吃的,会先舀一碗给我吃。她出门或参加宴会,也会带上我。尽管当时是男女分席,但我还是小孩,也就不忌讳了。一直到1923年,我在德兴高小毕业,母亲送我们兄弟到南昌上学,才结束了与母亲形影不离的日子。还有就是我小时常会和大哥步元下土棋,有田字棋、五子棋、三角棋等,很简单的玩具,一下就是一个多小时,有时也会做手影游戏。

依稀记得我五岁时,跟人讲话时说了句“痞”话(具体记不得了,好像是伤害别人父母的话),被父母知道了。当天晚上,我在睡梦中被母亲叫醒,父亲掌着马灯,母亲手里拿着一根针,追问我有没有说过那句话。当时我被吓慌了,不敢承认。父母就说:“你这个孩子还不讲真话,罪上加罪。”母亲就按着我的头,在嘴上戳了几针,痛得我哭叫不止。可是,只见母亲泪流满面,泪水点点滴滴流到我的脸上。我急忙大喊:“我错了,以后再不敢了。”此时,已忘记了嘴痛,而母亲正为我用手帕揩血,以后又抱着我入睡了。经过这次教训,我以后再也不说也不会说假话、痞话了。

我对父亲的印象是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读书人,父亲的外貌看起来是很严肃的,不苟言笑,走路也是慢吞吞的,喜欢迈八字步,说话细声细气,很少见到他发脾气骂人,而且待人接物很富人情味。他在跟郦公学幕时,可能是由于郦公看到他的聪慧与忠厚本质,把幕寮中的三件即刑名、钱谷和文案悉心传授给他。当然,其中文案(包括账房)一件,主要是父亲从小文学就好,略加点拨,就揣摸通了。正由于父亲精通了这三种本领,所以后来他能够一个人掌管这三种大事,曾有一段时期还包办了县衙内的所有事务,而且还能青出于蓝胜于蓝,办得出色。这里稍微介绍一下民初县衙的几种官职,除了县知事外,下有刑名、钱谷、文案三个官职。刑名下有书记员、检验吏、监狱;钱谷下有漕粮、户书等房;文案下有收发、账房等。另外,还设有警佐、承审员以及护兵排、法警棚等。祖父很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工作,深受长官赏识和厚爱。县知事是一把手,我父亲是事实上的二把手,不仅要帮知事管好日常事务,还要帮知事督办军差。在当时,办军差是第一棘手事。因为办事得力,督办军差有功,县知事对家父评价甚高,口口声声说“老夫子说了好就好”(他尊称家父为老夫子)。再一个就是父亲为人正直,他守正不阿,从来就拒收不正当的财礼,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他常说:“公门中好修行”,“一支笔有时值千金”。曾记得有一个乡绅送来银洋到家中,要母亲收下,说是给儿女们买点衣物,并无人知道。他也不过高要求,只要求父亲在量刑时从最低标准判决,也不能算是违法,但被母亲严词谢绝。父亲回家听说后,说做得好,说母亲就是“贤内助”。尽管父亲身兼三项要差,也支领了三份薪俸,可是因家用大,仍是入不敷出,生活拮据,还要求母亲勤俭持家,节俭过日子。

我还记得父亲读过很多的书,也读过一些医书,懂得不少中医中药知识,也会中医的望问闻切,有时也给人看病开方。当然,他深知自己医治功力不行,一般只会看一些小病,重症则要患者自找良医。祖父身边总是备有北京同仁堂买来贮存的丸药,遇到病人要求,会施舍些给人。好像也有几个祖传秘方,我也是知道这回事的。当时,患白喉是不治之症,家父正好有一个祖传秘方,就是在门背找蜘蛛(蜕)壳,烧成灰后,和以冰片,用纸筒从病人口中吹入,即可有特效。有个白喉病人被家父治好后,给父亲送了鸡、肉谢礼来,并千恩万谢。我还知道父亲的另一个秘方,就是父亲为母亲治疗奶部红肿块,方子是用头发烧成灰,加上普通的伤药膏,也很有效验。父亲记得县衙中有一个家属,奶部红肿块已经溃烂,父亲为他配制了药膏,用白纸浸药,贴上患处,很快也好了。我父亲的好几个上司,都因共事期间找过父亲看病,建立了好感。省城也有几个与家父私交甚笃的大绅士,也常找父亲看病。因此父亲忙得很,从未赋闲过。做过丁税卡长(丰城附近,仅次于金湖口的银市汉),也做过烟酒专卖分局的主管,这些当时都是发财的好差使。然而,官做下来,依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两手空空回来。于是乎家父的朋友都说:“陈老头,只能做僚,不能做官。”便不再介绍他做官了。父亲也有自知之明,认为自己不宜做官。虽然以后还是有机会让他做县长,他都婉言谢绝了。

同类推荐
  • 生活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生活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生活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精选“青春美文作家”乔叶的散文,分“泡沫的下面是酒”“永不消失的河流”和“另一世界的话语”三辑。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写己所感,宏己所思,字里行间“浓得化不开的土气便扑面而来,带着不由分说的家常和亲切,将你裹到里面”。是乔叶光华褪尽后执平凡以诗意,书写的一卷大俗大雅、至纯至善的生活印记。
  • 徐志摩自选集

    徐志摩自选集

    本书是作者唯一自编自选小说集,包含十一篇小说。中华书局1930年4月初版发行。本书中还有一些以下层劳动人民生活为内容的作品,在徐志摩是难得的。
  •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对错都是为了爱

    对错都是为了爱

    30多个故事,30多种不同的人生,30多次直面爱与生命的本质后才得到的透彻感动。在这本书里,历尽世事的刘墉不再传授如何披着铠甲识破假丑恶,反而用一双慧眼和一颗柔软的心,来帮我们认识被淹没在日常琐碎生活中的爱的面目。明明可以有更“精明”的选择,却义无反顾地选了“愚蠢”的那一项;明明爱本身一点也不公平,却从未想过舍弃;明明在心里深爱了一辈子,却无法说出一句简单的“我爱你”……在爱里,我们每个人都不那么聪明,却因为不聪明而幸福着。刘墉用朴素而干净的文字让我们明白,在爱里,不只是爱的形式没那么重要,就连对错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颗颗真挚的心。
  • 最好相思不相负:古代才女的情与诗

    最好相思不相负:古代才女的情与诗

    作者才情堪比安意如、白落梅,用绝美的文字风格,辅以情意缱绻的古典涛词,讲述了33位古代著名才女且行且爱的一生:上官婉儿与初恋李贤、蔡文姬与夫君卫仲道、薛涛与才子元稹、鱼玄机与词人温庭筠等。她们为了一颗初心再次相逢,她们为了一次邂逅恋上红尘,她们为情一次次爱恨缠绵抛却锦瑟华年。中国古代至真至情的女诗人,从历史长河中踏歌而来,掀起阵阵涟漪。她们为情而涛,因爱而行。无法拾捡过去、将来,只在当时付与了一行行倾心刻骨的诗句。美好的爱情令人心动,痴情哀婉的诗篇催人泪下。翻开这本书,拉开历史的罅隙,让所有喜欢古典诗词、向往爱情的文艺青年总能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
热门推荐
  • 七宗最

    七宗最

    极品宅男白翔,拥有惊人天赋却毫无斗志,最大的理想便是置办一间小屋,平平淡淡延续自己前世宅男生涯。可惜天不从人愿,无奈之下,立志成为史上最懒男人,并展开一段可歌可泣的异界欢乐之旅。“前世我碌碌无为,上天给我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希望我走向光明。抱歉我注定要让他失望了……我甘愿追随路西法的脚步,奔向通往地狱的堕落之门。”——第六魔王贝利尔
  • 嗜血帝尊:神医小魔妃

    嗜血帝尊:神医小魔妃

    乱世争霸,谁主天下。煮一杯热茶,放不下他眼里的天下;奏一曲箜篌,抚不了她心中的牵挂;他一心谋取天下,怎料心失乱了谋划;她只为安身保家,奈何梦碎惊了繁花;九重宫阙两相望,却望不见心上之人;天涯海角两相忘,却忘不了刻骨柔情。
  • 流年没:不若休去

    流年没:不若休去

    夏流茉一直觉得她和郁汣夏是那传说中的青梅竹马,青梅本该配竹马!可是,他的妈妈却让她的家变得支离破碎!更是让她的父母在她眼前离她而去!她恨她!更恨他!“为什么?”她悲痛地看着眼前这个她满心信任的,她自诩是她最好姐妹的人,眸子里都是受伤的惊惧!“为什么!你问我为什么!如果不是你,娜娜怎么会死!”…………在遭遇了家庭的变故,父母的离去,友情的背叛,而他,李重梁,却是温暖了她整个青春岁月,甚至是她整个人生的人,从始至终,对她不离不弃!当她和郁汣夏解开重重误会,她和李重梁的感情又该何去何从?
  • 都市奇少年

    都市奇少年

    这不小说是我正在创作当中的小说,是以主人公为首发生的一些戏剧性事件的故事。具体写的如何看过你会了解!
  • 女皇大人的宠物小精灵

    女皇大人的宠物小精灵

    穿越不可怕,穿越加变身不可怕,穿越加变身还附带人外属性……教练我想删号重练……虽然对宠物小精灵的剧情不熟悉,但上辈子好歹也玩过几款宠物小精灵的游戏,不说和其他穿越者那样横扫联盟,但混得风生水起应该还是可以的。但穿越成了宠物小精灵是闹哪样啊!这种从头到尾只有那么一句台词看上去戏份很多其实各种茶几的极品配角完全没前途啊!想捕捉我的精灵训练家死一边去!我是沙奈朵,超能女皇,我为自己带盐...更正...代言!PS:同人写手联盟帖吧,欢迎各位无节操作者和读者加入~
  • A级通缉犯

    A级通缉犯

    医院病房的神秘坐标,深山老林的地下监狱,不期而至的特殊罪犯,阴差阳错的冒牌卧底……一起失踪案引发了最意外的旅程,令人发指的罪恶逐渐浮出水面。有人踏上不归路,等待被救赎,有人走出堕落的深渊,重获新生。
  • 红云的进击之路

    红云的进击之路

    混沌三千大道代表三千尊位,由于三千神魔的逝去,宇宙万族生灵为了求证那三千大道,付出了无穷的代价,公元2000年,一位年轻人穿越洪荒,发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悲声,但却被一声娇喝打断,“说,你还逆天吗?”看着眼前磨拳擦掌的人,“不敢了”红云说着还打个寒颤……
  • 圣域苍穹

    圣域苍穹

    踏至巅峰,一朝陨!至圣之道,崎岖坎坷!天纵之资,命转乾坤!亲情,友情,爱情,情深似海!圣道情道,辗转徘徊!鏖无数星域,成寰宇圣业!圣道至尊,成圣成主!启示圣录,幡然顿悟!内容中很多情感故事以及人生感悟都是作者亲身经历有据可考!希望此书能让各位兄弟姐妹品阅之时能引起共鸣!但愿各位兄弟姐妹在此书获得娱乐的同时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那样也就不枉我写此书的初衷了!在此谢谢各位推荐、收藏、留言、建议的兄弟姐妹!已有两部完本作品共计500万字,请各位兄弟姐妹放心收藏。即使仅剩最后一名读者,作者也不会TJ!借推荐、借收藏(移到书架)、各种借!圣录读者群一:250929978圣录读者群二:250928487
  • 逐鹿书

    逐鹿书

    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将门独子顾长风在家破人亡后颠沛流离,误入江湖,莫名的被卷入了一系列诡谲多变的阴谋布局中。势力之间的尔虞我诈,乱世之中的铁血拼杀,山河破碎,纷争不断,外敌入侵,危难当头!这一切……到底是谁的阴谋?
  • 紫色复仇爱恋

    紫色复仇爱恋

    她们三个应被被自己的好友杀害、被姐姐陷害、母亲被父亲杀害而走了复仇这一条路、成为了姐妹。去死亡岛训练,再练、再痛、再苦,再复仇面前算什么,嗯?十年后,她们是黑、白两道的至尊,仅用了半年时间。嗯?想不到我没死?不好意思,我回来了,拿回属于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