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0500000023

第23章 一个乐观主义者的独白(2)

说起外国文学,我也算是科班出身。除了早年的接触,在大学也读过英文系。我脑子里装过的大杂烩,大都来自这方面,对我的人生观、艺术观起过消极作用。然而一九五七年后,当我不能再写作时,也是外国文学在漫长的二十几年里,为我提供了栖身之所。

四十年代初期,有几年我曾专门从事过外国文学研究。但我太好动,不是当学者的材料。一有路子,我就溜了。我既没有写出什么系统的著作,也不曾像傅雷、草婴、满涛、汝龙等同志那样结合研究,抱定一个心爱的作家来翻译。三十年代,老友巴金就曾多次鼓励我那样做。我喜欢读,也爱瞎议论一番,但我没有恒心扎扎实实地去搞翻译。这也是我终生的恨事之一。

一九七八年后,出版社要陆续重印我译过的几本书了。那时比较空闲,我就分别为它们都写了“译者前言”。我还有些书想译,打算利用有生之年把它们译出来。

提到外国文学,我心里有时就感到愤愤不平。“五四”以来,尽管我们对外国文学介绍得还很不齐全,许多值得翻译的作品还没有中译本(这方面我们不如日本),但是世界各国(比如英美)对中国文学——尤其现代作品的重视,就更差了。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远比我们对他们的更无知,因为我们各大学都有外文系,全国有各种外国文学研究机构,出着几个专门译载外国作品的刊物。除了鲁迅及几位文学大师的代表作,国外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可以说十分冷漠。中国新文学的许多外文译本也还是解放后我们的外文出版社自己翻译出版的。外国有些大学即便设有中文系,学生学习的也主要是语言,毕业之后从事的往往不是外贸就是情报工作,真正献身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人是不多的。解放前,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政治地位低微,他们只对政局和物产有兴趣。三十年代斯诺编选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其可贵也正在于此。解放后,外国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忽视则主要出于政治偏见。偶尔一本小说或戏剧被译成外文,往往也是由于它在政治上符合了他们的需要,而不是由于它自身的艺术价值。倘若文化真要“交”流,就应当改变这种不平衡的局面。我们渴望了解世界;我们也有权利希望世界了解我们。

三十年代初期还没走出校门,我就为自己设计了生活道路:通过记者这个职业,走上文学创作。五十年后回顾起来,我基本上是按照这一蓝图生活过来的。每当我以“老报人”自称时,我总是带着无限自豪和感激的心情。因为这一行当曾经使我在国内外跑了许多地方,在三教九流中间结交了许多朋友;使我看到人民在旧社会遭遇的苦难,看到国内外法西斯的残暴以及他们那可耻的下场。唯一的遗憾是囊中没有地图,全靠自己横冲直撞,因而迷茫过,而且是在重要的时刻。我之所以那么念念不忘亡友杨刚,是因为在那种时刻,她把我从迷茫中引导出来。

小时的事,在《一本褪色的相册》里已经大致写了。三十年代中期,我像中国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也曾大声唱过“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曾以无限景慕的心情向往过苏联社会主义天堂。当英美商人在其政府的默许下往侵略我国的日本运送汽油和炮弹时,苏联飞行员在帮助我们抗战。那时,苏联在我心目中是正义和一切美好理想的化身。

一九三九年秋,我是在整个西欧和北欧的反苏高潮中抵达英伦的。当时,他们舍本求末地把《苏德协定》的签订说成是战争的祸因。于是,许多曾经访问过苏联并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左翼人士,也在报刊上大量写起反苏文章,其中描述得最多又最具体的,是三十年代中期的肃反扩大化。那时,天堂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时另一件使我困惑不解的事是英共对战争的冷漠——或者说,消极的反对。整个三十年代,全世界进步人类都在义愤填膺地反对轴心国家。我也曾同一些伙伴在上海弄堂里大声唱过《保卫马德里之歌》。希特勒在吞并捷克之后,又贪婪地把血口张向波兰。战争——姗姗来迟的反纳粹战争,终于爆发了,而曾经站在反纳粹运动最前哨的英国共产党却袖手旁观,甚至参加到清教徒的反战行列。我苦闷,我不解,同我十分要好的一位英共党员比我更要苦闷,因为他被捆得连大气也不敢出。一提到战争,他就痛苦地摇头,想法回避。我心里不住地在问:全世界都在爱俄罗斯,为什么就不允许旁人也爱自己的祖国呢?

一九四一年夏,暴徒希特勒掉转炮口,把战争引向列宁格勒和莫斯科。战火急遽蔓延。我那位英共朋友立时精神抖擞,因为战争的性质一夜之间由帝国主义战争变为反法西斯战争了。然而战局不利呀,苏军节节东退,真急死人!我感到世界的曙光毕竟在东方,那里才寄托着亿万人民的希望。为了促进第二战场的开辟,我,一个外国人,也参加了英共组织的“国民大会”。当共产党员音乐家阿伦·布什甩着他那长须,英勇地指挥着会众唱《国际歌》时,我感动得也流了泪。第二天,我受到了英国便衣警察的盘讯。那是一次警告。

但是在战争末期,尤其在混乱的意大利政局中,我吃惊地看到苏联的外交重实利远多于原则。(当时我还不晓得在雅尔塔的那些令人心寒的交易!)接着,是欧洲势力范围的划分以及东欧建国初期的一些事态。特别使我感到恐惧的是匈牙利红衣大主教那个案子株连的广泛。于是,三十年代以来所向往的那座天堂,在我心目中开始摇晃起来。

我真诚地希望一个没有地主,没有资本家,没有任何剥削的社会,倘若那个社会也讲法制,不随便拘捕人,岂不会更得人心。现在回顾,当时的想法也未可厚非,但关键是:那只有政权握在人民手中时才有可能实现。一个本来就没有地图的旅人,又脱离祖国现实达七年之久。于是,罗盘的指针就摇摆起来。

作为文章,《拟J·玛萨里克遗书》放在这里有些不伦不类,但那是我在苦闷的一九四八年(家庭悲剧发生之后不久),为自己所做的一次公开表白,也是我对当时心境的一幅自我写照。

一九四八年秋,飞机在香港启德机场降落时,杨刚和几位朋友已在机坪上伫候了。第二天,我就一方面参与了一个旧报的新生,一方面投入地下党的对外宣传工作了,我时常在黎明时分揉着眼睛看大样,从一个战役到一个战役中,看到旧势力的土崩瓦解,看到人民力量的壮大兴旺。那时,党对外的唯一喉舌《中国文摘》,每期都在把震撼人心的捷音传达给世界各个角落。每当我想到在这一神圣工作中也有我一份汗水时,就感到自幼在外文方面下的那点功夫总算没白费。

一九四九年八月,我们一行奔赴北京的同志就乘一条叫“华安”的小火轮,悄悄地离开了香港。在海上,曾两次被当时在海峡猖獗的国民党炮舰盯梢。第一次,紧急通知,所有笔记本和文件都集中到甲板上,准备焚烧。快到胶东时,为了甩掉尾巴,机灵的小火轮又掉了头,佯装作开往南朝鲜。在海上,我们足足转悠了一整夜。

我就像虾虬那么兴奋地进入解放区。开国前夕,我被安排在对外宣传的岗位上。那阵子,我时常午夜还坐在打字机旁。一个多月的采访,我就赶出一本关于土改的大型特写,向全世界宣传伟大的中国土改运动。我热烈拥抱解放了的新中国,因为我亲眼看到东霸天、南霸天被拖到天坛松树下临时搭起的台上受审,又在岳阳乡下看到吃过佃户心肝的地主伏法枪决。我看到社会底层的人们翻身,看到中国大地上的黑暗被迅速地驱散。我还横跨千里草原,去访问从一座破喇嘛庙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看到整个国家的欣欣向荣。我深信,不消几个五年计划我们就富了,强了,和贫困永别了。圣地亚哥和卡拉奇、阿克拉和的黎波里的人们都将从我们的兴盛中得到启示和鼓舞,“社会主义好”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许多角落也会唱了起来。

一九七九年《往事三瞥》一文发表后,我收到好几十封热情洋溢的读者来信,但是有一点大家似乎都没看懂:一九四九年我选择回北京的道路,并不是出于对革命的认识,决定是在疑惧重重下做出的。我明知前面道路的坎坷不平,甚至带有风险,我还是那样定了,因为我害怕做白华——我用那么多篇幅来回顾流亡的白俄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当时,我的逻辑是:不肯当白华,就得回到祖国这条船上,同它共命运。海上平静时,你可以倚着船舷让温煦的海风吹拂着。遇上风浪,就得随着它颠簸、呕吐,甚至喝咸涩的海水。

镇反、土改和三反,我都满怀激情参加了,意识到是在为这个东亚病夫挤脓、剜疮、清除积垢。一九五六年参加一次马列主义学习,感到同革命的关系又深了一层。但是不出一年,风暴就刮到了自己身边。九龙那些不眠之夜里所担虑过的一些情况,果然发生了。然而只有屈辱,没有拘禁,没有皮肉之苦,也未株连——甚至爱人也未受株连,为此,我一直十分感激。

同类推荐
  • 王安石集

    王安石集

    本书选择了王安石的诗歌88首,词12首,文(包括赋)20篇,共计120首(篇)。内容着重于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思想、言论及主张等。
  • 那些中国人

    那些中国人

    本书是他的一部随笔集。以文人篇、军人篇、科人篇、伶人篇、凡人篇分别讲战争的故事,写科学院的故事,说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妙趣横生。在他笔下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中国人。他的描写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或会心一笑、或心尖一颤、或若有所思……他在竭力探寻着同为中国人的最为本质和共性的东西。
  • 王汶石文集(第四卷)

    王汶石文集(第四卷)

    本书收有中篇小说《阿爸的愤怒》、《黑凤》;剧本《边境上》、《复仇》和诗词《毕业歌》、《太阳一出满山红》、《黄河恋》、《有我后来人》等。
  • 往事与怀念

    往事与怀念

    这本回忆文集从作者的童年经历写到青年求学,从作者一生的学术追求写到命运的多次坎坷。书中的那些往事,特别是关于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回忆,体现了共和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在残酷历史年代里的命运沉浮。回溯的视角更增添了理性的视野。作者那种历经坎坷,却对理想矢志追求的情怀令人感慨而感动。
  • 文学遐思录

    文学遐思录

    《文学遐思录》是一部关于作家和作家的创作的随笔。从多个角度看待名人作家的写作背景、创作历程。例如托尔斯泰、爱默生、海明威等。本书作者翻阅了大量资料,如实解析了这些作家的经典的作品,并且节选经典作品的经典部分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 守护甜心之梦的召唤

    守护甜心之梦的召唤

    作者不想多说,如果有人想知道的话就收藏吧!
  • 异僧途

    异僧途

    一个一无所知的和尚穿越到异界,不知道戒律的他,与被异界带坏的他,在异界会过得怎么样呢?
  • 琉璃花开:何以倾颜

    琉璃花开:何以倾颜

    ????我们都在说着来世的缘,却忘了我们已经走过了两世;我们都在说着永远不忘,却忘了人死后会喝孟婆汤;我们都在嘲笑着所谓的爱情,却还是想拥有…????????匆匆流年,三个人的爱情,定有一位过客。?????琉璃殿前,你说过挽君花开之时,便是你十里红绸娶我之日。当我把琉璃种种了满山,挽君树终于花开,我却没能等到你说的十里红绸。?????琉璃树下,你说你会为我画眉绾发,当夕阳落下,我已风华不在青丝已成白发,却始终不见你的身影半分。????琉璃花开,你已不再纠结是留是离,但是红烛已冷,何以倾颜…
  • 雷公炮制药性解

    雷公炮制药性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大叔别来无恙

    总裁大叔别来无恙

    16岁时,顾念心中住进了一个男人,他英俊潇洒,温润如玉。18岁再见,因为侄子,他对她厌恶至极,却在某个夜晚,化身为禽兽……顾念觉得,萧漠北是爱她的,哪怕只有一点点,直到一个意外杀人案,她被他送进监狱……她绝望而死,他追悔莫及。几年后,那个本已死去的人赫然出现在他眼前,冰封多年的心还未来得及跳动,就见她瘸着腿,挽着另一个男人从他身边经过。婚礼上,他强势来袭,抓着她的胳膊:“念念,跟我回家!”顾念:“先生,我们认识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茉莉恋曲

    茉莉恋曲

    她,白宫集团的千金,为了弥补对母亲的遗憾,去寻找那个能实现母亲遗愿的人,而在父亲旗下的演艺公司隐姓埋名当艺人~~他,飞轮海里最年长的成员,因为父亲的一句“惊喜”而认识~~当那个她要找的人逐渐佛出水面时,然而却面临身份即将被揭穿的事实~~欺骗、目的,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当所有真相都水落石出之后,即将面临的又是什么?
  • 国戏:以麻将术语解读宦海沉浮的开山之作

    国戏:以麻将术语解读宦海沉浮的开山之作

    市国土局秘书胡鹏在圈子里虽有“麻王”之称,却从未在牌桌出手。受银行信贷科长程纹和“帮场子”的差遣,陪其夫人、纪委副书记的表姐杨莹莹打牌解闷,胡鹏的仕途和家庭剧变拉开序幕。程纹和贪腐及地下钱庄案败露后引起官场震动,随后的一场大火改变了圈子里所有人的命运,善以麻将经筹谋仕途的胡鹏也难逃脱……
  • 读史有学问全集

    读史有学问全集

    本书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历史进行了解读:一、认识智者用智的学问;二、探求用权与治事的学问;三、研究创新求治的学问;四、考察帝王统驭的学问;五、反思进退方圆的学问;六、看待书生之勇与武夫之智的学问。
  • 中学生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中学生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中学生大都处于青春发育期,是生理、心理从未成熟向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急骤变化的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为了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学知识,提高他们抵抗心理疾病的能力,我们撰写了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涉及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心理、考试心理、情绪心理、气质与性格心理、青春期心理、人际交往心理、上网成瘾心理等。真诚希望此书能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排除万难,化解心头疑虑,做自己成长的主人,让每一个人都带着健康的心态去奋斗拼搏,携着美好的情感去享受生活。
  • 毕斯综合症候群

    毕斯综合症候群

    公元2048年2月13日,世界第三次战争爆发,同年3月,不顾世界各方反对的由北美势力领导的第9联合特殊作战部队率先发起了人类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核武器的战争,一时间,地球成为了一片由哀嚎和哭泣笼罩的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