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0600000038

第38章 我回来落户了(1949-1979)(5)

这位同事不久前从上海调来,对我本来十分热乎。5月间气温上升时,他也冒失过。这时尴尬了。偶尔擦身而过,总是连忙偏过头去:两个十来岁的女儿瓜子儿脸,活像古典美人儿,却隔着窗在当院吆喝:“老作家,老坐在家里。”我听了,挺不服气。1949年以来,我只当了几个月的“作家”,那时节我并没坐在家里呀。

恰巧西厢房的男主人在大学里和我同过学。事先大概在报上看到了对我的批判,迎面走来也不打招呼,转过身去却在嘁嘁喳喳。身为麻风患者,我自然也很能体谅,很知趣,绝不想牵累别人,进出总低头而过。

尽管缺乏人和,天时并没变化。太阳并未因我是右派而躲开我,它像对旁人一样温暖地照耀着我。初冬的太阳很是暖人,除了热之外,它还撒着金色的光。几个月来,我脚下的大地摇摇晃晃,像是随时可以陷下去。如今,它又结实起来,可以蹬蹬蹬地踩在上面了。上街买菜的时候,我总把腰挺得笔直,欣然发见我还没变成个侏儒。

这是北京城里我挺熟悉的一个角落。我妈妈唯一的胞姐就曾住在这儿对面一条胡同。交道口,我更熟了。崇实学校所在的大三条,一头通北新桥,一头通的正是交道口。初中时,我曾赶着一群瑞士山羊,沿着交道口大街,出安定门牧放。

搬家后,我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打从1928年离开这个角落,我就开始了国内外流浪生涯。在地球上转悠了多少年,到头来居然又回到故地。尽管身败名裂了,我还是像回到慈母怀抱中那样感到慰藉。

洁若下放之前,对家庭做了安排。大孩子继续住校,女儿送进托儿所,身边给我留个最小的。她动身那天,我用自行车驮着她的行李,陪她走到出版社附近,随后躲在背荫处,远远地目送着卡车向火车站驶去。一到星期六下午,家里就热闹了。住校的,上托儿所的,都回来了。家又像个家了,只缺个洁若。

人在得意的时候,成天在外头奔走,往往倒没多少时间留给自己的娃娃。如今倒了楣,外头见不起人了,倒有充足的时间来亲近自己的儿女们了。他们成为我精神上的寄托。在换尿布倒屎盆时,我从童稚的骚臭中感到一种难言的喜悦。每当我托着奶瓶,望着小喉咙咕嘟咕嘟往下咽时,我就把自己不幸的遭遇忘个一干二净。我时常把自己的脸整个埋在换下来的小衣裳堆里,扎在心坎上的那堆碎玻璃碴儿,顿时好像就融化成天鹅绒了。

最幸福莫如这样的时刻。老三坐在我膝上,扎在我怀里;两边倚着老大和老二,四口挤在一张长椅上。我忘情地为他们说呀唱呀,把小时大堂姐教给我的那些儿歌全抖搂给他们了:什么“月亮爷,穿花鞋,你是奶奶我是爷”呀,什么“金轱轳棒,烧热炕,爷爷打鼓奶奶唱,一唱唱到大天亮,养个娃娃没地方放。吱儿咂,喝米汤”呀,又什么“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呀。七斗八斗,居然没把我的记忆力斗光!我能把“正月正,老太太爱逛莲花灯……”一直唱到腊月。唱累了,就讲故事。讲傻姑爷,讲徐文长,也讲安徒生和格林童话。我同大孩子玩“石头、包袱、剪子”,这还是十六岁上在报房胡同侦缉队拘留所里学来的。给两个小的用手帕扎兔儿玩,又把双手搭起来,在白墙上照出牛马的影子。心想,别的当不成,也许还能去托儿所当个男阿姨哩。

弟弟妹妹倒是乐呵呵的,可老大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来。大半年来,他一直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多么有趣的故事也吸引不住他。一天,正当我讲得挺欢势的时候,他蓦地打断了我。(除非不得已,他早已不喊我“爸爸”了)他睁大了眼,气哼哼地问我:“可你为什么要反党反社会主义呢?”

出自他的口,这话可比台上那些咆哮的份量大多了。我一直希望他不知道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巴不得能瞒过他。我太糊涂了,他已经上三年级了,何况又住校。他泪汪汪地告诉我说:“他们在学校里追着我,喊我小右派!”

孩子是不会内外有别的。我能对他说什么呢?万一他去学舌,就会变成我的“翻案反扑”,从而为孩子招来更大的不幸。我只能说:“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你长大后就会知道了。”

“可是——我现在受不了。”他淌着泪朝我不停地摇头。

我在给洁若的信中,提了此事,告诉她为孩子小小年纪所受的创伤,我心如刀割。在生产队劳动的她回信说:“孩子们长大后,你仍将是他们会引以为荣的爸爸。”她要我一定咬住牙,振作起来,好好译几本书。

那阵子北京街道上正在大搞普选。选什么,我摸不清。老实说,也不关心。因为我觉得好像已经从人民共和国里被开除掉了。民警夹了个本子在院里嚷:“登记选票要用阳历。凡对自己出生年月拿不准的,到派出所来查对照表。”其实,我恰巧有这个问题。1939年出国时,我是随便把自己阴历的生辰写成阳历的。倘是平时,我必然会乘机查查。可如今,自己连公民权怕都已经丧失了,还管它什么阴历阳历!

直好像五十年代我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我曾买下不少翻译用的工具书:博物、法律、经济、金融以至军事辞典。我一直把这种专门术语的辞典看作是消防车。平时闲着,一卡住就得向它们求救。这时,我把它们全排列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后盾,并开始考虑起翻译什么了。真庆幸自己还懂点外文。一个搞创作的,当他的名字香的时候,写什么都有市场。行情看的往往不是货色本身,而是名字的香臭。一旦名字臭了,顷刻之间写什么也成了毒草。翻译则不然,译者名字臭了,换个笔名,只要原作者站得住,译者仍可赖以生存。这个奥秘我此刻才领会到。

从三十年代起,我从未重视过翻译,这时却把它看作一根救命稻草了。我就像是个被踩在地上,用棍子打得鼻青眼肿的人,又在挣扎着想支起身子来。不料,这时,又打来两棍。

一晚,原单位一位党员送来一份政治结论。1956年不是刚做过吗?他绷了脸说,现在不同了,你看看就明白了。他逼着我马上签,我读罢,几乎昏厥过去。我哀求他容我想想,他宽限了二十四个小时。

一年多以前审干时那次结论,是根据我那份五万言自传以及大量附件,经过半年多的反复核查做出的,可现在整个颠倒过来了。过去肯定了的,现在否定了;过去否定了的,这回肯定了。原结论说“《新路》是1948年北平高级民主人士创办的一个刊物,后为国民党所查封”,现在这个刊物被写成了“四大家族的喉舌”;原结论说“萧乾接受了地下党的劝告,后来并未参加其编辑工作”,现在我成为它的“骨干”了。

有生以来我从未这么困惑过,难受过。批判会上的不实之词,即便次日就见报,我仍能忍受。由堂堂党委做出的涉及一个人一生的“政治结论”这么严肃的文件,竟然可以像大字报那样信笔写来,并且还要我立即在上面签字!我想呼天唤地了。

多年后有位女同志曾经告诉我说,坑都挖好了,她被威胁说,不肯签字就活埋,但她宁死也不肯在谎言上画押。我可是个懦夫。折腾了一宿,想到:洁若下放了,我再有个三长两短,为客观真理而殉了难,三个孩子可怎么办?

尽管我鄙视自己的怯懦,至今我仍认为,假使历史重演,在那情景下,我依然也只能硬了头皮去签。不举白旗,火焰就会变本加厉地扑过来。我已经害了一条小生命,经不起更大的牺牲了。

四月间的一天,忽然接到通知,要我某日某时到酱园子里一位大干部家去开会。我准时到达。进门之后,三张脸绷得铁青。我找了个角落,低头坐下。原来是个小型宣判会,而且是由在大酱园子里唯一有过些交往的那位老友来主持。他用严峻得丝毫也不带温情的声调宣读了对我的处分:下放到农场去监督劳动,并且立即执行。我知道他也是在经受考验,只能那样。

这时,我小声问其中的一位:去多久?现在回想,当时我准是晕头转向了,只有白痴才会提出那样的问题。真泄气呀。然而,我心里想的是三个孩子!这可叫人家怎么回答呢?那位轻咳了一声说:“你要是表现得好,十年八年也许回得来。”

訇的一下,我几乎晕倒在地。

除了1926年被张作霖的侦缉队抓进去那次,我一生没同司法者打过交道,连派出所也没进过。这时,四十年代从英国反苏宣传中读到的许多关于苏联劳改营的种种恐怖,在脑际再现了。在香港徘徊于接受剑桥聘请还是回北平的抉择之间、那个难忘的一夜所做的一些噩梦,又兜上心来。对于前景虽然也嘀咕,我更惦念的是家、沽若和孩子们。我多么想重问一声:你们不是亲口说过,要我留在北京搞翻译吗?可我咬了咬嘴唇,什么也没说。我早已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到家,望了一眼睡在床上的孩子们,心里冒出个“惨”字。

倘若马上给洁若去个信多好!可我偏偏迷信电报。我给她拍了封“速回”的电报,以为24小时内,她就可以赶到。后来才知道,她下放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不论信件还是电报,寄到县城后,往往要相隔一星期才能收到。

边洗尿布刷奶瓶边搞翻译的美梦破灭了。同孩子们这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见到,也许根本就见不到了。我像一只落入蛛网的飞蛾,翅膀、腿脚均已失灵。

从火车表上查出,只有山海关开往北京的慢车才在洁若那个小县城停。那趟车到达东车站的时间是下午五点。电报发出后,每天傍晚我都拉着老二、抱着老三,在小胡同东口翘首企望着。我几乎把所有穿蓝制服剪短发、戴眼镜的女同志都幻想成洁若。天黑后,又带着孩子垂头丧气地踱回来。

第五天黎明,忽然听到敲窗声,跟着是一声:“我来啦!”原来她是头天上午到县城开会,才偶然拿到电报的。偏偏火车误点,凌晨二时抵东车站,她索性穿过天安门广场徒步走了回来。

她以为孩子生了病。一进屋就扑向小床,摸了摸他们的脑门。孩子们睡得正香。这时她才问:“叫我回来干啥?”

她听了还是要我下去的决定,十分镇定。我连“十年八年”那话也告诉她了,她毫不犹豫地说:“叫下去就下去呗。别说十年八年,我等你一辈子。”说罢,她的脑子就转入实际安排了。

外国人说:“血比水浓。”其实,他们那里倒未必。我是个自小没家的人。亏了中国社会这么重视家族关系。亏了洁若那时还有她妈妈万佩兰、三姐常韦和弟弟学朴。到这样关头,岳母家成为我唯一的靠山了。洁若劝我少胡思乱想,只研究怎样避免叫孩子们吃苦头。

仿佛我在精神上越瘫痪,她就越坚强果断,拿得出办法。她就像轮船触礁后,站在驾驶台上指挥的船长那么斩钉截铁地做着决定;结束小胡同里这个摊子,把两个小的交给姥姥和三姨,大孩子平时住校,寒暑假由她弟弟照看,或去一位堂弟家。

洁若是星期五回来的,一家人算是共度了一个悲怆凄惨的周末,时间主要花在收摊儿上了。搬出来的工具书又重新打成了捆儿,她把我和孩子们的衣裳分别打点出来,一家眼看就要分散了。可还得对孩子们做做工作,特别是十岁和三岁的。

洁若说:“爸爸要出差了,这回要走很久。你们有姥姥、三姨和舅舅照顾。要好好听话。妈妈会比爸爸早回来的,而且一回来就再也不走了。星期天,我会带你们去动物园看猴子,看熊猫,看大象……”她想把孩子们诱进动物园去就岔开了,谁知已经懂事了的大孩子劈头就问:“爸爸还回来吗?”

“当然会回来的。”

“什么时候回来?”

我听了,喉间哽咽,可还勉强泛起一层笑意说:“反正会回来的。我要给你们带好玩的东西。告诉我,你们都要什么?”

三岁的中计了,说:“我要个洋娃娃,还要……”可那十岁半的却掉过身去,不做声了。

时间从没有比那五天过得更快的了。一切安排停当,洁若的假期也满了。是我先送她上的火车。她从窗口探出身子,强作笑容对我说:“多大的灾难也总会有个尽头。”车移动了,加速了,开远了,她还在不住地向我招手。我直直地望着火车的后影,热泪夺眶而下。

该轮到我走了。

仓促间将老二从日托改为全托,身边只剩下一岁半的老三了。本应该让岳母早早把他抱走,我却舍不得,一直把他留到最后一刻。动身前,老岳母陪我在小胡同里吃了简单的晚餐。我一边吃,一边紧紧搂着倚在身边的孩子。饭后,照洁若嘱咐的,用旧报纸把书桌罩上。谁知道未来漫长的岁月将会在这里落下多么厚的尘土!然后,就锁上门,使劲吻了孩子一通,离开了这个住了不到四个月的家。

那是1958年4月,17还是18,我说不准了。只记得遵照毛主席的指示,那晚全市出动赶麻雀。方法是用竹竿和木棍赶得麻雀没有容身之处。说是麻雀力气有限,倘若老叫它飞,不给着地,最后自然就会掉下来,一命呜呼了。所以那晚走过大街小巷,家家都在赶着麻雀。

我就是随着麻雀,从自己的出生地被赶了出去的。

八点,我按时来到机关。这里,要由原单位一个中层干部把我移交给中直党委一名成员,后者将把我押解到农场。

经办移交的这位,在大学时代与洁若同系,也是搞外国文学的。平时细声细气,满面春风,在批判会上嗓门粗大,凶狠异常。在等待移交时,他对我又和善起来,轻松地弹着烟灰,情致优雅地赞赏起济慈的《夜莺颂》来了。

同类推荐
  • 读懂陈独秀

    读懂陈独秀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 行 大事记 人物小传 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陈独秀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陈独秀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从乞讨到企业家的发财之路

    从乞讨到企业家的发财之路

    本文是知名作家殷谦为旅意华侨、EEC欧文国际教育总裁陈田忠先生所写的人物传记。这不只是一本传记,而是陈田忠萃取了自己的人生精华与读者分享的成功经验与人生哲学。
  • 银幕后面的真英雄:李云龙、李向阳等英雄的真实故事

    银幕后面的真英雄:李云龙、李向阳等英雄的真实故事

    本书通过对李云龙、李向阳、郭建光、洪常青、阿庆嫂、李侠等原型人物的采访,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弥足珍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之魂。他们以自身的英雄业绩体现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本书故事生动,事迹感人,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将会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 宁夏历史名人(上)

    宁夏历史名人(上)

    本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内容,既有宁夏古代历史的总体介绍,又有各个时期不同领域的著名人物,既列举具体事实讲成就,又深刻总结经验谈启示。
  • 天命的真相:刘邦帝王之路

    天命的真相:刘邦帝王之路

    自刘邦开汉以来,附会在他身上的神奇传说可谓多矣,史料言之凿凿称刘邦乃蚊龙播种,赤帝化身。其实,仔细研究刘邦,读者会发现他是一位极度世俗化的人——世俗化的生活、世俗化的情感、世俗化的人格……然而,也正是得益于这种世俗化,刘邦才具备了一般人少有的高级情商,这是他战胜对手,成为一代伟大开国帝王的重要因素。本书以刘邦生平为线索,通过对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功过是非的论述,以翔实的史料佐证,以公正的角度客观评价,全景式为读者解析刘邦从嬉皮士到天下共主的真实人生。
热门推荐
  • 错跟总裁潜规则

    错跟总裁潜规则

    啊!你是谁?她大喊,自己身旁竟躺着一个陌生的男子。我才要问你谁吧!男人大怒,爬到我床上想干什么?我勾引的人不是你啊!她解释。但是你吃干抹尽的却是我!男人大吼……她居然爬错了床!为保住工作,她本想勾引暗恋已久帅气的设计部副部长,来一把潜规则,但没想到进错房间,对方竟是总裁大人。
  • 终寻你如初

    终寻你如初

    “你。介不介意班里多一对情侣。”“只要不是我和你。”
  • 石遗室诗话续编

    石遗室诗话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龙文集:游侠录

    古龙文集:游侠录

    游侠谢铿的复仇揭开了上一代江湖的恩怨,命运的作弄偏又使他卷入新的道义困境:杀父仇人亦是救命恩人!到底他要如何抉择?白非和石慧一见钟情,相知相许。但石慧的母亲却是人人见而诛之的武林公害,她逼石慧发毒誓与白非断绝情谊。两人究竟情归何处?
  • 余生归途

    余生归途

    或渊睡了一觉后醒来发现自己身在一片原始森林里,还发现自己身边有一只长度超过三米的黑色大蝎子,”救命啊,我还不想那么早死。“”蠢女人,谁让你死了“
  • 静南学院的秘密生活

    静南学院的秘密生活

    贵族学校静南学院之所以闻名全国,除了就读于这里的学子们不是某某集团的公子千金就是高官子弟外,还因为校内每个月的风云人物榜!无论你是以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登上榜单,你就能成为大家目光的焦点!你就是部落格里的明星!你的名字就会传遍校内校外的每一个角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杀了我之罪爱

    杀了我之罪爱

    本以为生活早就如一滩死水,活着与死亡,对她来说本无差别,可他的出现,到底还是惊起了波浪,可是带来的不是阳光,却是无尽的黑暗。“我不知道站在我面前的是令人发指的杀人犯,还是冷漠的尹浩?可终究是我的爱人。”本文男主性情冷漠,女主性情淡漠如水。虐心。
  • 成德之道

    成德之道

    从“雷锋学习的好榜样”到“学习雷锋的好榜样”——刘成德是雷锋的战友,同为沈阳军区的先进人物,雷锋曾题字要向他学习。退伍后,他五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践行、弘扬雷锋精神,积小善成大善。刘成德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境界传递着巨大的正能量,向我们昭示:雷锋从不孤单,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作为学雷锋先进英模代表,刘成德于2013年3月1日应邀参加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座谈会,受到了领导同志的接见和表扬。刘成德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 草原猛士的旅程

    草原猛士的旅程

    广袤无垠的草原,气候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在如此辽阔的草原上还生活着许多可爱的野生动物。但是由于人类对草原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危机人类与动物的生存环境。如何保护草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成为人类面对的课题。
  • 集玉山房稿

    集玉山房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