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63100000028

第28章 子 张:当年中学生所忆在莱芜

阿滢先生出了个很撩人的题目:“我的中学时代”。

不说古代,只说民国以来的新式教育,经历过“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育阶段的中国人按十年一代算算,也有了不止百年、不止十代的历史变迁与新知积累了。无论是尚且健在的耄耋老人,还是刚刚由水深火热的高考炼狱挣脱出来的十八岁少年,谁没有属于自己的、永远都特别、永远都鲜活的中学故事?“我的中学时代”,一种带着青春期体温和梦幻的诱惑,又怎么会不撩人?

就是写诗写歌、写小说的,似乎也都钟情于这朦胧青涩、多感多梦的年华!只不过因为时代不同、学校不同、个性和观念不同,写在诗里、歌里、小说里的故事、情感、思想也就不尽相同罢了。民国时代的不说,就拿王蒙的《青春万岁》跟韩寒的《三重门》一比,那差异可就大了去了。我读它们,自然也都喜欢,甚至从书中不同时代的中学生身上看到自己当时年少的影子,但若说到真正的感同身受,还得推王朔的那本《动物凶猛》。王朔所写,是他个人的“文革”记忆,虽然那是北京,是所谓“大院子弟”,但那个时代特定的氛围,却与我记忆中的中学生活最为吻合。

多年以后重聚首,我内心泛起的也正是《动物凶猛》中描述的那种感觉:“随着一个个名字的道出,蒙尘的岁月开始渐渐露出原有的光泽和生动的轮廓,那些陌生的脸重又变得熟悉和亲切。很多人其实毫无改变,只不过我们被一个个远远地隔离开了,彼此望尘莫及,当我们又聚在一起,旧日的情景便毫无困难地再现了。”

于是,我的中学时代的幕布便毫不费力地拉开了。

我不是北京的“大院子弟”,那是我们这些基层干部子弟所难以想象的,可是说来我也毕竟是每天从“大院”里出来到学校上课的孩子,那“大院”的原址就是封建时代莱芜县衙所在,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县政府地址,“文革”时期的“县委”——“县革委会”的“大院”。我的父亲是这个县公安局的普通干部,我们住的是“县委大院”最后面与县武装部相邻的旧平房,当年日本人盖的营房,木板的房顶,风化严重的青砖墙……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莱芜县城,沿汶河北岸是老城,一条南北向的胜利路把它切分为东关、西关,东关是集市,西关多学校,县委大院在中间偏西一点。

一九七四年夏,我从西关路南的红星小学五年级毕业,自然而然地升到西关路北的莱芜一中读中学,两年初中又三年高中(其中一年为复读备考),都是在这里读的。初、高中学制两年,大概跟“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最高指示”有关吧?

记忆中的莱芜一中,从古朴幽深的南门洞开始,一直到学校后面的教职员宿舍,除了一排红砖的实验室,其他全是青砖平房,大操场之外,至少还有三大块可以种庄稼的“实验田”,西北角还有养猪场和小工厂。经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这些正是那时候学校必不可少的办学要素。最高指示说了:“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还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不错,学工、学农、学军、批判资产阶级,是我的中学时代的重要课程。初中阶段,每周一次劳动课,或是经过学校南门到汶河抬沙子,或是在校园里的实验田耙地,三伏天到西关大队拾麦穗,早春时节参加农田基本建设,每个班里还有一头猪,分小组轮流养。高中阶段的学工,印象深的是到煤机厂跟着一位青工师傅学开车床,知道了除车床外还有刨床等,用遥控器把沉重的机械零件吊来吊去,中午到我姐姐的车间里吃午饭——那时候我姐姐已在这个厂里工作。一九七六年秋季,城东十五华里外的地理沟大队划拨给一中几十亩地办农场,我们背着行李坐大货车去劳动了两星期。一进村,按要求到老乡家里帮人家打水、扫地,作风都是学解放军。一部分同学住老乡家,我们二十几个则住在用秫秸搭起的窝棚里,白天到地里干活,晚上睡觉前必有一次“地瓜大战”,就像电影里的美国飞机在朝鲜扔炸弹,每天闹腾到很晚才睡下。因为窝棚里没有灯,谁也看不见谁,这用“地瓜”做武器的狂轰滥炸就有点像假面舞会,只是不那么文雅罢了。

我在那个农场里待了一个星期,已经有恍若隔世之感。请假步行回家一次,就听我母亲很紧张地告诉我:江青出事了!果然第二天回到农场,就看到村边墙上已贴出了“打倒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标语,过了一两天,我们和带队老师围坐在地里通过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收听“重要广播”,北京天安门广场庆祝粉碎“四人帮”的盛大集会,北京市委书记吴德拖着长腔宣告:我们党胜利了!无产阶级胜利了!人民胜利了!

尽管大背景多是“大批判”和劳动,但课还是要上的,因而也还有不少值得回忆的细节。

初中两年,我的数学、物理、化学课实在乏善可陈,语文相对比较有感觉。但这感觉并不来自课本,而是来自一个邻居家的阿姨,她闲居在家,爱读书,我借此读了一些革命战争小说;同桌的王惠同学借给我一本没有封面竖排本的《安徒生童话选集》,让我沉浸到了《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夜莺》《海的女儿》的意境之中。语文课上真正留下印象的课文只有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尔基的《海燕》和一篇叫作《江河》的散文。三位语文老师中,王佃宝老师普通话好,曾经在作文课上读过我一篇“批林批孔”的作文,实际上我也是抄的报纸。李希正老师在“评《水浒》批宋江”时抛开“投降派”不说,专门挑《水浒》中的精彩章节讲给我们听,比如“拳打镇关西”和“倒拔垂杨柳”,讲得大家十分兴奋,以至于申春生老师来接他课的时候同学们一致高喊:“讲故事!”搞得申老师莫名其妙:“不是批宋江吗?怎么讲故事呢?”

那个年代闹书荒,搞到一本书实在不容易,而不容易找到的书又往往被视为“反动小说”或“黄色小说”。记得初中时一位同学借我看一本没有封面、纸页泛黄的《三家巷》,转而又被另一位同学揭发,说我看“黄色小说”。学校图书室每星期可以借书一两次,每次都排很长的队,借到的却只能是《西沙儿女》《征途》《金光大道》这类书,我却也读得津津有味,还迷上了浩然的小说,他的《艳阳天》《西沙儿女》以及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为我所喜爱,后来还模仿他的短篇小说写了几篇比较有感觉的作文。图书室的温老师对我很好,有时可以单独进去挑书,一位语文老师还推荐我看柳青的《创业史》,但我觉得这个书名不能打动我,就没有借。高中毕业那一年,因为有高考这件事,班主任隋庆云老师借我的《子夜》,也没能读下去。

一九七八年当年高考不中,于是插班重新编班进入“文科班”,等于补足了三年高中。语文李希正老师、唐功武老师,数学李家芳老师、洪声芝老师、宋波老师,还有政治老师张伯钊老师,都是一中最好的老师,令我印象深刻,我自己也发愤一年,成为一九七九年考上大学的三十二名学生中的一个。而历史老师申春生,同一年也考上了研究生,后来在山东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我的中学时代,就形成的知识结构而言,是有严重缺陷的,但作为儿童少年另外一些层面的教育,譬如健康教育、快乐教育甚至道德情操教育,却未必赶不上今天的中学生们。想到近三十年来的中学生们由“高考制度”所施加的难以忍受的学习高压,想到这一代中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特有的幸运与不幸,想到我们自己少年时期也有荒凉、也有丰稔的岁月,我认为实在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以理性的眼光打量生活,幸运与不幸都并非绝对。

感谢命运!让莱芜一中选择了我和我的老师们、同学们,编织了那么多琐碎的、快乐与遗憾并存的生命故事,留给我慢慢回忆、细细品尝。

子张,本名张欣,男,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出生于山东莱芜。先后就读于山东省泰安师专、山东师范大学及南京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教授。现居杭州,供职于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任中文系主任。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同类推荐
  • 越人歌

    越人歌

    这本《越人歌》由金铃子著:我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天空,这么多的白鸟,它们含蓄着脸,坐在村头的皂荚树上,题写宋词。作者八十年代末期开始诗歌创作。曾就读鲁迅文学院,参加第24届青春诗会。获2008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第七届台湾薛林青年诗奖等文学奖。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 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

    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散文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长篇哲思抒情散文《病隙碎笔》是史铁生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身患尿毒症后,在透析治疗间隙坚忍写作的生命笔记。是他在深刻的困境中,对神性和人生终极意义所做的一次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壮丽的追问与眺望。他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探索关于人生命题:命运、爱情、金钱、人性、信仰、健康的心态、向上的精神……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在幽默旷达的行文中,史铁生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照亮了黑夜中我们每一个人扪心自问的人生疑难。
  • 肖川诗选

    肖川诗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宁夏文学艺术也伴随着自治区的发展而繁荣,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大批有朝气、有才华、有创意的优秀文艺人才,以讴歌时代、讴歌人民、凝聚力量、鼓舞人心为己任,辛勤实践,努力耕耘。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深情讴歌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生动描写了宁夏各族人民的生活,充分展示了生活中源远流长的真善美的情愫,浓墨重彩地描画了宁夏人民奋斗拼搏的心灵图景。宁夏文艺已经成为对外宣传宁夏的一个明亮窗口,一张引人关注的精彩名片。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热门推荐
  • Peter Pan

    Peter P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阳光下的守望(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阳光下的守望(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红尘飘香

    红尘飘香

    少年云天涯在成年之时发现自己身上怀有特殊的本领,自己竟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血液可以解毒。自己的身世扑塑迷离,少年又是否能解开最终的谜团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传说中的神剑冰雪突然问世,三大鼎尖高手的神秘失踪,这一切又到底是怎么回事?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颂于世。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佐佐木

    佐佐木

    结合金木盗墓笔记来仿照的一本小说,请认真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 exo一生一世

    exo一生一世

    命运的枷锁紧紧相扣,我们的生活也将走入尽头,一切的一切仿佛如梦般虚幻,或许醒来之后就是地狱深渊...【此文是BG文,黑粉和对此类文敏感者慎入,琪琪的QQ:825407255】【群号:282385327
  • 小女子的麻辣江湖

    小女子的麻辣江湖

    这是一部借金庸小说中的人物说事的书,也是一部关于80后“青春记忆”的书,更是一部让你在疲惫人生中会心一笑的书。作者把金庸作品中的人物和稽康、陶潜、张爱玲、仓央嘉措等放在一个层面上评说,借金庸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侃侃而谈,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