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40700000025

第25章 故宫烟云(4)

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明清善本旧籍,品种、数量仍十分可观。已建账者十九万多册。如内府修书各馆在编纂过程中产生的稿本,呈请皇帝御览、待刻之书的定本,从未发刻的清代满、蒙、汉文典籍,为便于皇帝阅览或携带而重抄的各式书册,以及为宫内外殿堂陈设而特制的各种赏玩性书册。还有各地藏书家进呈之精抄佳刻,翰林学士、词臣自撰的未刊行书籍,清代皇帝和大臣在绫绢、菩提叶、蜡笺纸等特殊材料上用泥金、朱墨抄写的佛经、道经等。同时,还收藏了一批图像资料,如约成于清代中、晚期的帝后服饰和器物小样,系定制实物之前,由内府画师绘出纸样,局部施以色彩,以供内府按样制作,以及大量的旧藏照片、戏本、各种舆图,等等。此外,除清内府武英殿刻印的“殿本”大多仍完好地被保存下来之外,大量的原刻殿本书版也流传至今,如《二十四史》《子史精华》《硃批谕旨》《钦定日下旧闻考》《八旗通志》《钦定国子监志》,以及满文《大藏经》《四体楞严经》等经版,现存数量达二十余万块。

1975年以来,图书馆多次参与全国性联合书目的编纂,收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者二千六百多种、十余万册。还有一批书籍分别编入《全国满蒙文图书资料联合目录》《中国医书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及《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家谱总目》等。1992年,出版了善本图录《两朝御览图书》,介绍馆藏明、清古籍中具有代表性的精抄佳刻。1994年,与辽宁图书馆合编了《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它以故宫图书馆和辽宁省图书馆所藏殿本为主,并且调查了国内其他图书馆的相关藏书,还参照了国内外有关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共著录内府书籍一千三百一十一种。入编的各种明清皇家善本旧籍,流传有序,代表了明清两代宫中藏书的基本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资料价值、文物和艺术价值。

为了发挥馆藏善本在科学研究中的多重效用,近年来陆续将其整理、影印出版。如与海南出版社合作,选择故宫典藏的明清刻本、内府抄本、戏本等珍善古籍,按经、史、子、集及少数民族文种等部类,影印出版了大型古籍丛编——《故宫珍本丛刊》,收录古籍约二千余种。与紫禁城出版社等单位合作,影印出版了《满文大藏经》等典籍。即将整理、出版的还有《故宫藏书目录》《清代瓷器图样》《清宫陈设档案》等多种图书文献。一批研究成果也陆续问世。

依照武英各殿的格局,本次展览分为琅函秘籍、典学治道、稽古右文、锦囊翠轴、佛道同辉、梨枣飘香六个部分,还有清代经版和书版的固定陈列。在重点展示古籍善本的同时,还辅以相关的宫廷文物、器物和书画,共三百多种(件、套),多角度地立体展示清代盛世文化,有助于观众了解相关的背景、人物和事件,并增加观赏性。展览中的大部分内容,已收录在这部图录中。

故宫博物院存藏的稀世珍善古籍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对其典守、整理、研究、展示,既是长期的工作任务,又是长远的科研课题,需要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武英殿是21世纪故宫大修中的试点工程,经过数年努力,维修已全面告竣。从武英殿在清宫修书中的特殊地位出发,在迎接建院八十周年的日子里,特在此举办清宫藏书展览。

《盛世文治——清宫典籍文化》序言,

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故宫的联匾

杨新同志撰写的《故宫联匾注释》已经完稿,紫禁城出版社即将出版,这是挖掘故宫文化内涵的一件好事,对于故宫学研究,以及普及故宫知识,都是有意义的。

对联的产生和汉语汉字的特性有密切关系,是我国文苑中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它最为短小而天地非常广阔、表现力十分丰富。好的对联虽片词数语,却含哲理、富智慧、寓劝惩,可箴可铭,给人启迪,甚至流传广远,百世常新。对联离不开书法,便形成联语与书法糅为一体的珠联璧合的综合艺术;对联与园林、雕刻及装饰艺术的结合,更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组气势磅礴而又秀丽壮美的艺术品。在这组艺术品中,遍布各个殿堂的无数楹联,抒发着当年主人的心声,记载着宫廷的历史,并以其精美的形式与古建筑融为一体。

在建筑物上,匾额与楹联一样,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匾额亦称扁额,以大字题额,悬挂于建筑的门或堂的前额之上。室外匾多为木刻。对于皇宫的殿堂来说,匾额往往是它的名字,有画龙点睛之妙。“名”在中国从来具有神圣性,它反映了主人的意愿、理想,有了匾额,物质的宫殿才有了精神,有了生命,有了供人思索联想的丰富的意象。例如故宫外朝的三大殿,明代称为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清顺治年间则改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这显然不只是名字的改变,它分明反映了新的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和指导思想,有着深刻的政治意义。故宫的殿、堂、宫、斋以及楼、台、亭、阁,都有名字,因此也都有匾。殿堂内一般也有匾,又多与楹联结合,表达着主人的思想、愿望。故宫匾额多为蓝地、金属铸贴金字。清代在匾上加上满文题字,成为满汉文字并列的特殊匾额,室内匾则多为纸地墨书。

对联已有久远的历史,一般说法是发源于五代,至宋代逐渐应用到装饰及交际庆吊上,明代春联的推广促使了对联的普及,有清一代,对联的创作和应用愈盛。明清两代对联的鼎盛,与皇帝的重视、宫廷的影响当大有关系。对此进行一番简要的回顾,会使我们更多地了解宫廷匾联兴盛的情况。

明代是我国对联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开国皇帝朱元璋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从小读书识字不多,后发奋学习文化,大量招揽儒士读书人,置于左右,朝夕相处,后来他能写出通俗的文章,还能作诗。他热爱对联,被称为“对联天子”。他是春联的倡导者。“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就是流传的关于他致力于推广春联的佳话。相传的他与老农、藕农及大臣的不少对联,语句清新,不事雕琢,透露着机智与幽默,有的堪称趣联;他给大臣的一些题赠,出语奇崛,颇有气势;而题金陵故宫的对联,触景生情,一唱三叹,则令人遐思回味。明光宗朱常洛也是个爱好对联的皇帝。明人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光庙于讲学之暇,好挥洒大字匾额对联,以赐青宫左右,虽祁寒、大暑,未之少邂。”《酌中志》还记载了紫禁城中文华殿前后柱上有过的五副对联,皆为张居正进献,王庭策等书写,但从现有的资料看,关于明宫殿楹联的记载甚少,似当时尚不普遍。明宫中每年的春联自然少不了。明人史玄的《旧京遗事》上说:“禁中岁除,各宫门改易春联及安放绢画钟馗神像。”《崇祯宫祠注》载,宫中春联,例用泥金葫芦,内书吉利福寿,字旁写曰:“送瘟使者将归去,俺家也有一葫芦”,以袪除不祥。明代包括宫廷的对联当然很多,但传世的却很少,主要原因是没有有心人荟萃成书,致使很多佳联湮灭无闻。

清代对联的蓬勃发展,更与皇帝特别是乾隆皇帝的爱好以及宫廷带动分不开。清代楹联大家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说:“我朝圣学相嬗,念典日新,凡殿廷庙宇之间,各有御联悬挂。恭值翠华临莅,辄荷宸题;宠锡臣工,屡承吉语。天章稠叠,不啻云烂星陈。海内翕然向风,亦莫不缉颂诗,和声鸣盛。楹联之制,殆无有美富于此时者。”

清代凡恭值大典庆成,皆有进御文字,康、乾年间,两次编辑《万寿盛典》,列有“图绘”一门,附录楹联。清人吴振棫的《养吉斋丛录》记载了乾隆帝八旬万寿圣节庆典布景的盛况,说从圆明园宫门外始,至京城紫禁城,“极山川之奇丽,缋洞天之胜景”,沿途楹联飞舞,尽显“福”、“寿”之词。这些楹联从文学角度看,也确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从四言至十七言,洋洋大观,佳制迭见,吴氏的这本书就收录了不少楹联。春联照例是有的。清人夏仁虎的《旧京琐记》中说:“宫内新岁春联色皆用白,由南书房翰林以宣纸书之。自殿廷至庖湢,其文皆有常例,不敢稍易。”

关于清宫联匾,《日下旧闻考》及《国朝宫史》《国朝宫史续编》都有大量记载,从中可见乾、嘉时宫廷联匾的兴盛,特别是随处可见的乾隆皇帝的御笔,使我们感受到他写联匾与写诗一样有着强烈的爱好和旺盛的创作力。故宫博物院现尚藏有八卷八册的《楹联萃珍》,为清内府抄本,另有署为“文定公手写本”的《禁中匾额楹联集锦》一册。为了进一步了解清宫的联匾状况,故宫博物院现正着人查阅清宫档案,已抄录了有关匾联的十万字的文字资料。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就对宫中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专列“宫中杂件类”,其中有“匾联档”,时间最早为嘉庆,所记同治、光绪朝的也较多。同光年间,也是宫廷联匾蓬勃发展的又一个时期。这些档案多无朝年,只能从写字人、使用者或已知道的当时总管太监等名单上查找时间。档案或记尺寸,或仅为匾联名,一般也没有对匾联内容的解释。这里试举两件记载,一件是同治年间的,没有具体的年代:

寿康宫后殿内安挂活计单

明间北杔枋上向南匾一面 同鹤斋 太后御笔

明间北杔枋上向南匾两边福寿字二件 同治御笔

东间北墙向南大挂屏一件 行围图 陆吉安

东间北墙杔枋向南挂屏五件 改坡挂 四龙一福

东间南窗户杔枋上向北匾一面 福禄寿喜

东间门口上向东福字一件

东间东罩上向西匾一面 天行健

东里间东墙向西大匾一面 日向壶中特地长

东里间南窗户杔枋上向北画横披一件 沈振麟

西间东门口上向西龙字一件

另一件是有朝年的记载。嘉庆皇帝在位二十五年,档案中存有嘉庆元年至十四年匾联的变化记录,这里抄录嘉庆五年的:

嘉庆五年匾额

与物皆春 写养心殿后殿明间落地罩上向北扁一面

道崇辑武 写钦安殿明间帘架上扁一面

祥风翔 写延春阁玉壶冰楼下西间西墙门上向东扁一面

庆云集 写延春阁玉壶冰楼下东间南墙门上向北扁一面

集英 写静怡轩殿内后层方胜床东墙门上扁一面

萃胜 写静怡轩殿内后层方胜床西墙门上扁一面

寄所讬 写养心殿东暖阁寄所讬换扁一面

如在其上 写养心殿东暖阁仙楼下花帘罩上换扁一面

毓庆宫 写毓庆宫外檐换扁一面

从这些档案记载中,既可看到当时宫中匾联应用的广泛以及宫殿内部陈设装饰的情况,又可了解匾联的添、改、撤、挪等变化。匾联的这些变化往往与建筑的变化有关,也当与主人心绪及一定的时势有关。它已成为清代宫廷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本身充分体现了儒家理想及封建礼制。在长达四百九十一年的岁月里,它一直是封建统治的最高权力机构的所在地。由于这一特殊的地位和要求,故宫的联匾就与三山五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园囿的联匾在旨趣上有所不同,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反映治国理想,追求皇权永固,例如雍正帝题乾清宫西暖阁的“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乾隆帝题保和殿的“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二是对益寿延年、福寿双全的祈盼,例如乾隆帝的“松牖乐春熙,既安且吉;兰垓宜昼永,日寿而昌”,慈禧太后为储秀宫前檐题的“百福屏开,九天凝瑞霭;五云景丽,万象入春台”;三是统治者对自己修身养性的诫勉或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例如康熙帝题养性斋东室的“一室虚生无限白;四时不改总常青”,乾隆帝题三希堂的“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这些匾联多出自经书,并多用成句和典故。

故宫殿堂的现存联匾,都为清代诸帝、慈禧太后以及一些大臣所书。杨新同志做注释的这些联匾,书写者就包括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咸丰、光绪诸帝,慈禧太后以及梁耀枢、徐郙、潘祖荫、赵秉中、陆润庠等名臣。其中最多的是乾隆,其次是慈禧太后。

好的联匾,撰拟者一定要有较好的传统文化素养,熟悉经书,又要懂书法,字写得好看。清代皇帝,自顺治帝始,幼时无不以习汉书法为必修之课,且多有一定修养,成就较高者为康、雍、乾三帝,其作品故宫博物院俱有收藏,仅乾隆皇帝的书画作品(主要是书法)即达两千多幅,存世最多。对乾隆帝的书法,有些人推崇甚高,认为他形成了自己方圆兼备、布白得宜、结构稳重、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也有些人认为他的字圆熟柔润,但骨力不足,失之于软。总的看,他的书法是颇有成就的。除过书法,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前就注意吸收中原文化,入关后则更加重视并广泛吸收,这个成效,明显地反映在其用汉语属文作诗上。这些都是写好联匾的重要条件。自康熙帝到光绪帝,每人都有文集或诗文集,其中同治帝与光绪帝的诗文集未付梓,故宫博物院藏有其稿本和抄本。尤其是乾隆帝,酷爱作诗,数量惊人,他亦不讳言,有些为词臣捉刀,但他学识渊博,勤于写作,则是人们公认的。对联的基础是诗歌。“平生结习最于诗”的乾隆皇帝,不仅在紫禁城内,而且在三山五园、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都留下了大量联匾,其中不乏佳制。

同类推荐
  • 岁月的风笛

    岁月的风笛

    本书是部诗歌集。以我解读的方式看诗人,陈国祥是自信的。而我非常看重自信,偏执地认为自信是人生最好的春药。因了自信的前提和基础,诗人的生活态度就表现出积极的层面。在《同学聚会》里,他“让熟悉的公式与符号/演化为跋涉人生的足迹暠。在枯燥的公式与符号之后,同学聚会上的内容已不再是简单或是诡秘的一张笑脸了。阅读后,可以得到快感,但是,留给读者更多的只能是思考了。
  • 阳光于斯

    阳光于斯

    本书是作者近些年来创作的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文集,从人世之间、心灵小语到人与自然,字里行间无不飘逸着阳光般的情趣。本册为丛书之一。
  • 涛语:石评梅作品精选

    涛语:石评梅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美丽的海南可爱的故乡

    美丽的海南可爱的故乡

    书中主要介绍了“这里的山水让你醉,旅游观光度假是天堂”,“这里是四季如春的健康岛、长寿岛”,“说不尽宝岛的富饶”,“说起那家乡的往事”,“家乡的民族风情”,“宝岛英杰数不尽”,“海南的人文名胜古迹”,“独特的海南传统艺术”,“海南的民俗和地方节庆”,“海南的传统美食和名牌特产”,“遍布世界的海南人”,“日新月异数家乡,国际旅游岛展新颜”等主题,其清新、通俗和亲切的文字,让人备受感动。
  • 十八岁,我有勇气独自旅行

    十八岁,我有勇气独自旅行

    《18岁,我有勇气独自去旅行》是一本主打“成人礼”概念的游记、小说、图文集。精选适合18岁学生独自旅行的国内景点或城市,并配以当地为背景的小说,搭配景点介绍的形式,让读者们可以够鼓起勇气,行走领略我国的好山好水。本书整体定位为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朝气及正能量。旅行是一种病,当你把身边的人都传染了,而你自己根本不想从中跑出来。人生,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知道了不同的事,感悟了不同的人生。
热门推荐
  • 骄傲狂妃之医笑倾城

    骄傲狂妃之医笑倾城

    她一朝穿越无亲无故依照紫衣老者的话寻找命定之人他苦苦寻她二十七载为她披荆斩棘扫除一切麻烦只为她以后生活无忧他身中奇毒命不久矣却舍不得初来乍到的她她精通医术助他解毒帮他与天争命紫衣老者本姑娘可不是软柿子你让我穿过来我就穿过来?我让你请神容易送神难。。。。。
  • 末日成神之路

    末日成神之路

    “阿雅,我想成为神!”“可以,不过机率很······”“不用告诉我机率,现在该怎么做!”“哦,先从楼上跳下去吧。”“······”
  • 赤火妖炎

    赤火妖炎

    缘起缘灭,奈何总逃脱不过一个情字,她是令整个仙界震动的绝世妖仙,他是修真界无人能比的第一大弟子,原本是令人艳羡的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奈何只是两枚被人设计的棋子,她为他舍弃仙身,烈火焚身,只留一魂遁入轮回,他因她堕入魔道,舍弃灵魂,沦为魔尊;几百千次的轮回,只愿守望一生,只可惜,天命难为,两人注定相生相克,彼此依恋却又彼此伤害,神与仙,仙与魔,魔与妖,天命中的两人,却始终无法逃脱宿世纠缠。
  • 乾清宫女官

    乾清宫女官

    婚礼前的小小心愿,竟把夏小西带回了将近六百年前的大明朝永乐年间。小西整理好心绪,开始坦然的面对熟悉的陌生人。信心满满的她幼稚的以为可以掌握全局,却不知道一股强悍的力量正一步步的向自己逼近。局面陷入混乱,小西只得低头求助。大局稳定后,小西却再也不能淡定,只一个眼神就被彻底俘获,乖乖袒露了心事。不计一切的默默守护真的能换来如愿以偿的结果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轻音这样那样的事

    轻音这样那样的事

    轻音是轻松愉快的回忆,是浪漫纯真的梦境,而这里加上了对生活成长的反思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以轻音为主的日常综漫,希望可以给谁带来些什么,希望有人喜欢。
  • 国度精英

    国度精英

    一个国家如若人人都为精英会如何?大概会让人们叹为观止,啧啧称奇的罢。但这种国家会被成为【危险的国度】,这是为何?何来危险之谈?让我将这把揭开秘密的钥匙交付于你,寻找真相吧,我能做的,不过是将你带到那个世界,亲爱的你,准备好了么?现在,就用你的双眼记录这一切吧!
  • 生死乾坤扇

    生死乾坤扇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一座绚丽的文学宝库,珍藏着浩如烟海的内容健康、纯朴乐观、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学瑰宝。它植根于民间,融幽黙、风趣、机智、巧合等元素于一体,以其通俗易懂上口易记而得以广泛流传。它源远流长,在某种程度上,它给正史以弥补,给名著的孕育奉献了营养,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基本上都是先有零散传说而后成书。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以扬善惩恶为主,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并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如果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平淡……
  • 陌上离

    陌上离

    你是我心上那一株陌上离草我要陪着你天荒地老
  • 镜夜

    镜夜

    千万年来,拥有吃肉的自由和自由吃肉的能力,就是我们这些万物之灵奋斗的目标,也是这大千世界内所有生灵的目标,唯有修行,修行,即便是草芥最终也可成神圣。少年自九天之上降临,因叶有缺,名为叶缺,路在大荒而起,演绎无尽玄秘、道尽诸多神话传说…然而,当他握在手中的不再是憧憬,而是觉悟的时候,就能真的实现心中所想了…
  • 蛮巫决

    蛮巫决

    一个身怀蛮族血脉的少年,在得到一本开发血脉的功法之时,也同样卷入了阴谋的洪流...."你想干什么?”“到地狱你就会知道了”少年说完,挥刀,收刀,眼中一片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