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00300000008

第8章 渌水亭

友情就是不需多言,便已知道彼此的心事。在渌水亭中,纳兰府上,一曲曲友谊之歌,悠然响起,回味无穷。

寄荪友,人生南北真如梦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写词,向来是以自然之眼观物的,纯性天然,褪去铅华。纳兰为人,也如同他的词作一般,干净雅致,洗去世俗。

纳兰一生,交友很多,但都是纯粹出自内心的喜恶,没有掺杂丝毫的利益欲望在其中,他所接待的友人,多为寒士,但纳兰从未因他们的出身而摒弃过他们。倒是那些豪门望族,有权有势之辈,纳兰从未刻意去接近过。

在纳兰看来,人生苦短,若能和真心交往的友人共度,定然是美事一桩。所以,纳兰交友,一旦认定,便必倾尽肺腑,倾其所有。

也正因如此,许多人慕名而来,想要与纳兰结识。纳兰也是襟怀豁达,凡是能与自己心意相通者,皆被当做上宾对待。

那时,纳兰的居所内有一处池畔园亭,名为渌水亭,亭子周围景色宜人,纳兰性德曾在《渌水亭宴集诗序》中这样描绘有关渌水亭的风景:

予家,象近魁三,天临尺五。墙依绣堞,云影周遭,门俯银塘,烟波混淆漾。蛟潭雾尽,晴分太液池光,鹤渚秋清,翠写景山峰色。云兴霞蔚,芙蓉映碧叶田田,雁宿尧栖,稻动香风冉冉。设有乘槎使至,还同河汉之皋,倘闻鼓歌来,便是沧浪之澳。若使坐对亭前渌水,俱生泛宅之思,闲观槛外清涟,自动浮家之想。

就在这样堪比仙境的美景之中,纳兰于此读书、写作、会客、交友。渌水亭作为纳兰行文会友的地方,自然也是纳兰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见证了纳兰交友的很多过程。

在渌水亭中,纳兰与众位友人吟诗唱和,把酒言欢。其中,严绳孙就是其中一位。严绳孙字荪友,一字冬荪,号秋水,自称勾吴严四,江苏无锡人。他的书法和画画十分厉害,尤其善画楼阁,人物、花鸟,特别善于画凤凰,五色射目,令人叹为观止。

在被征召进京,参加“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时候,严绳孙与纳兰见面并认识。虽然严绳孙年长纳兰三十余岁,可二人很快就像同龄好友一样,常常在一起研习书画,畅谈诗词。

在书画方面,严绳孙是大家,他自然给了纳兰诸多指点。有一阵时间,纳兰一直在练习褚遂良的帖子。一日,严绳孙拜访纳兰,恰好看到纳兰临摹的字帖,欣赏片刻之后,严绳孙真诚的告诉纳兰,他已然得了“拨镫法”,纳兰听后很是高兴,可是随即又反问严绳孙,“怎么是‘拨镫法’,应该是‘拨灯法’才对。”

于是,严绳孙就“拨镫法”与“拨灯法”,和纳兰展开了一场关于书法的讨论。讨论到最后,自然是严绳孙说服了纳兰,而纳兰也再一次佩服了严绳孙的学识,甘心受教。身为相府公子,无论是地位还是身份,远比自己高出百倍,但纳兰却能够虚心受教,而且毫无官架子,这让严绳孙很是感动。

至此之后,他与纳兰的走动也就更加密切了。本来依据严绳孙的文采和学识,考中应该是不成问题。可那时已经快到甲子之年的严绳孙,早已看透了清廷只不过是利用像他这样的文人名士,来做政治工具罢了。

看透世事的严绳孙,并未认真对待这次科考,他只不过随便写了一首诗即托病退场。一心想隐退的严绳孙开始并未能如愿,康熙笼络心切,随后便以“久知其名”破格擢置二等末,授翰林院检讨,让他参与编修《明史》。

皇帝亲自下令,严绳孙也不敢不从,幸得那时京城还有纳兰作陪,才缓解了严绳孙的郁闷之情。任职期间,纳兰曾留严绳孙住府邸二年,彼此诗词唱和,“闲语天下事,无所隐讳”。可是,严绳孙终究还是不愿在朝为官,他再度请辞,希望能够回到江南。

这一次,康熙准了他的请愿,严绳孙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回到江南隐居了。临行之前,他与纳兰辞别,纳兰虽不舍,可是他也明白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更何况这天下间的聚散本就无常,不能执著。

“入辞容若时,(傍)无余人,相与叙平生之聚散,究人事之终始,语有所及,怆然伤怀”。(《致纳兰哀词》)二人之交厚及意气相投由此可见。

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高处。白波东逝,乌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否。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剪灯夜雨。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

——水龙吟 再送荪友南还(人生南北真如梦)

严绳孙到底还是回到了江南水乡,在无锡西洋溪藕荡桥畔,继续去过那与世无争的闲适日子了。顾贞观《离亭燕·藕荡莲》自注云:“地近杨湖,暑月香甚,其旁为埽荡营,盖元明间水战处也。荪友往来湖上,因号藕荡渔人。”可以从中看出,严绳孙后半生所过的,是多么惬意洒脱的日子。

依然留在京城的纳兰,写下来这首《水龙吟》赠别友人,之所以写到是再送,是因为在此之前,纳兰还有四首诗词赠别绳孙,故此处说“再送”。

此词起笔不凡,“人生南北真如梦”一句抛出了“人生如梦”这等千古文人常叹之语,其后接以他总挂在嘴边的归隐之思,令全词的意境在开篇时便显得空远阔大。“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白描勾勒出的情景或许是此时,也或许是想象:看江水东流,花开花落,莺歌燕语,任凭时光飞逝,这是何等惬意。

在这样逍遥洒脱的词境中,纳兰叹到,“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点出了别情。自古送别总是断肠时,古时不比如今,那时的一别或许就是此生再难相见,因而古人或许在自己的生死上能阔达一番,却总对离别无可奈何。

填完这首词一月之后,纳兰便溘然长逝了。这次离别之后,两人也便真的没有了再次相见的机会。不过,隔着时间的长河,凝聚在词句中这种怆然伤别的深挚友情依旧令人感叹不已。

赠药亭,留君不住从君去

尘世中,有人来,有人去。人心中,有人进,有人出。这都只是平常。但对纳兰来说,每一次离别都是一场情殇,弄得自己伤痕累累。

在旁人看来,或许纳兰显得多了几分执拗的孩子气。可谁又真的能读懂他内心深处的不舍和孤寂呢?

在纳兰看来,人生本真莫过于一个“情”字,丝丝缕缕,都逃不开情的纠缠。这离殇之苦,在纳兰心中婉曲蔓延,在纳兰笔下生出种种妙处。纳兰是最禁不得离别之苦的,每一次离别,都让他伤入骨髓。

可是,在纳兰的生命中,离别却总是如影随形,令他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到自己。故而,纳兰词中送别主题也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每一次经受离别之后,他总是会写下大量的诗词,聊以慰藉。

提到送别诗,古往今来,数不胜数,我们耳熟能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均出自那些饱含着深情厚意的送别赠言。

这一次,纳兰送别的是梁药亭。此人乃岭南三家之首梁佩兰,字芝五,药亭是年轻时候自号,晚年改号郁州。梁佩兰与岭南三家的另两位——屈大均、陈恭尹都是前朝遗民,他们在当时的名气很大,尤其是梁佩兰,他的诗词一出,总是争相被人们抄传。

虽然梁佩兰文采很好,但他与屈大均、陈恭尹却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屈、陈有着强烈的民族思想,诗书满腹,才华横溢而终生不仕清廷。

可是,梁佩兰则倾半生之力热衷功名。三十年间,他断断续续6次赴京会试,均落第,自号漫溪叟。后来,他潜心治学,一时风雅称盛。也就是在此期间,纳兰因慕其名,特修书邀他共同选编宋、元词集,为表诚意,纳兰特意寄信给他,约其北上。

信中云:“不知足下乐与我共事否?处此雀喧鸠闹之场,而肯为此冷淡生活,亦韵事也。望之!望之!”看到纳兰诚邀,梁佩兰欣然前往,虽然编书之事未能如愿达成,但应约北上的梁佩兰与纳兰就此结为好友。

在京城期间,梁佩兰还是不忘高中的志向,一直奋发在科考的道路上。其间历尽坎坷,年届六十,才终于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科考及第。朝廷任他为知县,他以年老而不赴任,后来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他便继续留在京城,写诗词为乐。

次年,梁佩兰便推脱说自己年事已高,要告老还乡。得到许可后,便告假归里,隐居于广州丛桂坊(今丛桂路附近)。看到身边又一位友人要远离京城,去过属于独独属于自己的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纳兰除了羡慕,还有不舍。

这是他一直向往,但却无法触及的生活。看到身边的友人都能如愿,他也算是间接的实现夙愿了吧。送别梁佩兰的时候,纳兰还是像以往送别其他友人一样,提笔写词,将依依惜别之意,都化在了纸上。

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片帆何处,南浦沉香雨。

回首风流,紫竹村边住。孤鸿语,三生定许,可是梁鸿侣?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一帽征尘)

此番一别,怕是再见无期。要知道梁佩兰的家乡远在岭南,即广东南海。对于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这期间的距离好比天涯海角。由京城南下广东,一路上该是怎样的跋山涉水,可能要受尽颠沛之苦。因此纳兰感叹“一帽征尘”。不知道年事已高的梁佩兰是否能够经受得住这长途的跋涉。

不过到底是风华正茂,离别虽是依依不舍,却没有太多“断肠人在天涯”的忧思。“留君不住从君去”,一派好男儿志在千里的从容。不似柳三变,手执红板低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古有李白叹“孤帆远影碧空尽”,而纳兰也难隐对朋友的关怀,“片帆何处?”,自然是梁佩兰那有沉香之名的故里了。词中提到“沉香雨”,这里还得提到一个小典故。相传晋时岭南官员无不贪赃枉法,连号称“廉公”的周清廉也不例外。惟吴隐之派往岭南后,清正廉洁,造福一方,因此深得百姓爱戴。离去时,老百姓为了感激他纷纷致送礼品,而吴隐之一一婉拒,于元兴三年两袖清风离开广东。

传说归舟在珠江河上行走时,突然间风浪四起,吴隐之急忙查问,但并无收受礼物之人。忽然间,吴夫人想起来手上的沉香扇是百般推辞不下方才收下的一位父老所赠之物。听闻此言,吴隐之马上焚香向天祷告,把沉香扇投入江心,江面立刻风平浪静,江心浮现一座小岛,即现在的沉香浦。

回到故里,梁佩兰结兰湖诗社,遍历名山,与名士文人一起尽情游戏人间。可以说,梁佩兰在晚年期间,将纳兰一生想要追求的生活,享受到了极致。对于纳兰的友情,梁佩兰也是分外珍惜的。纳兰因病去世后,梁佩兰还为其写了一道挽联:“佛说楞伽好,年来自署名。几曾忘夙慧,早已悟他生。”

梁佩兰知道,这个比自己小数十岁的年轻人,更懂得珍惜眼下的生活。因为纳兰从未拥有过自由,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格外珍惜自由的感觉。纳兰毕生都想淡出官场,不必再羁绊于官场争斗中,不必处处留心步步为营,终日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可惜,纳兰最终抱憾而终,裴多菲感慨生命与爱情终不换的自由,康德将自由与上帝比肩,那么纳兰心中自由又是花瓣几朵呢?

题维菘,知音才握手

陈其年,即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出身于讲究气节的文学世家,祖父陈于廷是明末东林党的中坚人物,父亲陈贞慧是当时著名的反对“阉党”的“四公子”之一。苏宜兴人,他少时作文敏捷,词采瑰伟,工诗词文赋,为清初阳羡词派之首,与朱彝尊齐名。曾被名士吴伟业誉为“江左凤凰”。他的词风格豪迈奔放,兼有清婉雅致,现存《湖海楼词》。

出身在书香仕宦之家,才情享誉天下的陈其年,颇好男风。他与当时一代名优徐紫云的缠绵悱恻之情事,曾使得无数清代士人为之倾倒,陈其年与徐紫云的爱情,成为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爱情标准。

据野史中的记载,陈其年对徐紫云是一见倾心的,当时正值梅花盛开之际,景色正好,陈其年便与徐紫云日日徘徊于暗香疏影间,过着形影不离的眷侣生活。在此期间,陈其年还为许紫云写下了大量的诗词,表露自己的心意。

其中“独坐待君归未归,不归独坐到天明””、“旅愁若少云郎伴,海角寒更倍许长”、“检点行装,泪滴珍珠,叠满箱”等等浓浓痴语,无一不是透露着陈其年对徐紫云的爱意。虽然之后,他们二人分别成亲,娶有妻妾,但来往依然密切。

在徐紫云成亲之日,陈其年还在其洞房花烛夜时写了一首《贺新郎》相赠:“六年孤馆相偎傍。最难忘,红蕤枕畔,泪花轻飏。了尔一生花烛事,宛转妇随夫唱。只我罗衾寒似铁,拥桃笙难得纱窗亮。休为我,再惆怅。”

相思之情跃然纸上,让人位为之动容。虽然陈其年有着断袖之癖,但这也丝毫不妨碍人们对他的崇敬之情。

康熙十七年戊午闰三月二十四日,陈其年还在扬州的时候,一位广东著名诗画僧大汕为他画了小像。同年秋日,他入京应博学鸿词科试,随身携带了这幅画像到了京城。入京之后,京城内有三十多名文人才子为这幅画像题咏,纳兰就是其中之一。

乌丝曲倩红儿谱,萧然半壁惊秋雨。曲罢髻鬟偏,风姿真可怜。

须髯浑似戟,时作簪花剧。背立讶卿卿,知卿无那情。

——菩萨蛮为陈其年题照(乌丝曲倩红儿谱)

这词的上阙表面上看是容若用裙钗声华打趣陈其年的嗜好,实际上容若却正是以此来体现出陈其年的写作风格,以及影响之大。到底是兰心芳质的男子,文心所至较一般人总高一分。容若剑走偏锋明调趣暗褒扬,将陈其年生平所好,文章风格尽数道来,不矫揉造作,又不乏趣味,像两个相交多年的老友无所顾忌地畅谈打趣,处处直击“要害”,却又点到即止。一份知己之情暗河般缓缓流淌,撞击着人心最柔软的位置。

再来看这阙词,“《乌丝》曲倩红儿谱,萧然半壁惊秋雨。”乌丝曲,指顺治十三年(1656)至康熙七年(1668),陈其年居住京城时,所填之词,后来结集为《乌丝词》,誉满天下,为人称赏。

于是纳兰戏称,自从“《乌丝》曲倩红儿谱”后,即使陈其年居处“萧然半壁”,那份才华气概,依然是震惊天下的。

“红儿”,指杜红儿,唐代名妓,《全唐诗·罗虬序》:“广明中,罗虬为李孝恭从事。籍中有善歌者杜红儿,虬令之歌,赠以彩。孝恭以红儿为副戎所盼,不令受。虬怒,手刃红儿。既而追其冤,作《比红儿》诗百首为一卷。”此后用红儿泛指歌伎,纳兰戏用“杜红儿”为意象来匹配陈其年的词作,实则是用杜红儿本身气节来暗喻陈其年文风虽然旖旎,却也不乏湖海之气。

此处“萧然”是指陈其年为人素朴,家徒四壁。徐乾学在《陈检讨维崧墓志铭》云:其年“所居在城北,市廛库陋,才容膝,蒲帘上锉,摊柱其中而观之”。亦可引申为震动、轰动之意。

陈其年虽出身大家,但因为父亲反对“阉党”,曾受迫害,家道中落,生活日益困难,明亡之时,陈其年才20岁,虽然入清后补为诸生,但长期没有官职,一直飘零四方,不能安稳下来。

正因如此,他游食四方,广泛地接触社会面,结交天下朋友,养成了豁达宽容的性格。陈其年长纳兰三十岁,两人虽然年龄相去甚远,却交情至深,乃至忘年。其情之深,本词可见一斑,而也可以看出容若是极其赞赏陈其年这位“老知己”的。

陈其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会令纳兰也如此赞赏,其实,在纳兰为陈其年所提的这首词的下阙中,就可以对陈其年窥其一二了。

首先外貌威武雄浑,“须髯浑似戟”,络腮胡子显出一派丈夫豪气,据《清史稿》本传云:“维崧清多髯,海内称陈髯。”可这男儿气又带了些柔情,是为“时作簪花剧”,人人俱惊讶于你的此番模样,我却知道你此中的无限情怀。“知卿无那情”一语低回,将一片相知相惜的情怀婉转吐露。想来陈其年必也是刚柔相济的性情中人,才得纳兰如此赞赏。这样一个与纳兰容若内在极似之人,也就难怪两人能够跨越三十年的年龄之距,成为忘年交了。

这首词很风趣别致,颇有玩笑打趣之意,表面看来是写陈其年不乏风流旖旎,声华裙屐之好,其实是赞赏陈其年的人格与创作。上阙写陈其年的词由歌儿舞女谱唱,红儿烈性衬托出陈其年文风慷慨中不乏柔媚,且能够震惊世人,轰动半壁河山,但下阙一转“须髯浑似戟,时作簪花剧。”便道出了陈其年集豪迈与绮艳,刚柔并济的性格和作风。故此篇是借题照,借旗亭北里之景,品评、称赞了陈其年其人其作。

人生一世,最要紧的便是敢爱敢恨,纳兰敬佩陈其年的勇气,同时也为自己的懦弱感到惭愧。在与陈其年交往之际,纳兰深深为陈其年身上的果敢和执着所感动着。

送见阳,渌水一樽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顾贞观曾这样形容纳兰一生的境况。纳兰的人生是当时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帝王身前身后的侍奉,锦衣玉食,这些都是旁人奋斗一生也未必能拿到手的,纳兰年纪轻轻,便全都拥有了。可以说,他走的是一条同时代知识分子做梦都想走的路。

但是,纳兰却并不为此感到欣喜,他反倒觉得这条道路对他是一种拘束,是一种束缚,他总是想要挣脱束缚,自由离去。他渴望的并不是这些,他需要的是一份可以让他自由自在呼吸的空气,一份可以让他真真切切去爱的人,一份真心实意的友谊。

但这些他似乎都得到过,却又很快失去了。人生苦楚并不是得不到,而在得到后的失去。这才更让人痛彻心扉。这痛,偏偏让纳兰尝到。所以,他许多的词中,表达出的意向都是抑郁愁苦,烦闷不得志的。

在纳兰的生命中,迎来送往,来来去去有过许多过客。他拼命想把这些过客留住,但最终,过客还是从他的生命中淡出,留给他的,只有回忆而已。

纳兰的年少好友曹寅,却要让纳兰的这份回忆更加丰满一些。曹寅和纳兰的情谊深厚,不必多说。二人同出于座师徐乾学门下,同为康熙的御前侍卫,还常常在一起交流诗文,是工作和生活中的好朋友。

一日,曹寅将自己的好友张见阳,引荐给纳兰认识。张见阳字子敏,名纯修,是工部尚书张自德之子,张自德为人就文采出众,才艺超群,在父亲的熏陶下,张见阳自然耳濡目染,也是深得真传。尤其是他的画艺,更是登峰造极,为人称道。清代绘画著述《国朝画识》称其:“性温厚博雅,画得北苑南宫之沉郁,兼云林之飘淡,尤妙临摹,盖其收藏颇多,故能得前人笔意。书宗晋唐,更善图章。”

在和纳兰结交后,张见阳佩服纳兰的才识和为人,而纳兰也赏识张见阳的才能和品性,二人情投意合,结拜为了异姓兄弟。

可是好景不长,张见阳接到旨意,要去赴任江华县令。张见阳本是内务府包衣,他进士及第后,就被授予了江华县令之职。人在官场,身不由己,调令一来,张见阳就要动身离去了。

此番一去,便是山水迢迢,想要再见面就难了。于是,纳兰忍下心中不舍,为张见阳写下了这首送别词,纪念他们之间的兄弟情义。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断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城上清笳城下杵)

散花楼,单听名字便引得无数遐想。这“天女散花”也是有来历的。据说在维摩诘住处有一位天女,每听到有人说法的时候就会现身,把天花散向众菩萨和佛的大弟子身上。花落到菩萨身上时便都会坠落,但是落到那些大弟子身上时却不会掉下来。那些大弟子用神力也不能将花拂去。舍利弗说:此花不如法。就是说存有分别心是不如法,说明大弟子们还有畏惧生离死别之心。等修行完成后,五欲不再有,才能“结习尽者,花不着身。”

“天若有情天亦老”好友间若无别绪,又何来离愁呢?秋花惨淡的时节,本就易惹人伤感。张见阳此时奔赴千里之外,话别时酒入愁肠,更著凄凉。散花楼上,听得远处胡笳轻唱,城下捣衣声一下接一下单调地重复着,回荡在这清冷的蒹葭浦,在离人的心中挥之不去。

人生聚散各有因,纳兰也只能收拾起离别的心情,在京城替远行的张见阳祈祷平安了。那时的江华并不太平,江华曾一度为吴世璠所占据,清军刚收复江华不久后张见阳即被派去任职。纳兰深知此时的江华战火未息,民生艰难。而且,江华历来是多民族交汇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张见阳所得并非美差。然而作为朋友,纳兰自然是万分担心张见阳此行的安危了。

但好男儿就当志在四方,不能因为惧怕危险而裹步不前,纳兰在日后与张见阳的通信中,他也是如此的勉励张见阳:“古来名士多以百里起家者,愿足下勿薄一官,他日循吏传中,籍君姓名,增我光宠。”

纳兰年轻时也有建功立业的鸿图大志,而他囿于皇宫中难以施展拳脚,便将自己的目标寄托于好友。纳兰对张见阳不仅有着殷切的期望,也像兄弟一般深情地关怀着他。他清楚江华时局不稳,有时就会在通信中赋诗安抚张见阳。

这首五律正是他写来慰藉张见阳的:“楚国连烽火,深知作吏难。吾怜张仲蔚,临别劝加餐。”纳兰待张见阳就如同至亲一样,张见阳也很牵挂纳兰。

张见阳每每见到为他引荐好友的曹寅,便有说不完的有关纳兰的话题。在纳兰逝后,张见阳每作画一副,就会在上面题写一阙纳兰性德的词。曹寅看了,深受感动。于是,他在为张见阳《墨兰图》题写的《墨兰歌》中特意点出:“(他)每画兰,必书容若词。”

“折扇鄣风花向左,鸾飘凤泊惊婀娜。巡枝数朵叹师承,颠倒离披无不可。潇湘第一岂凡情,别样萧疏墨有声。可怜侧帽楼中客,不在薰炉烟外听。盛年戚戚愁无谓,井华饮处人偏贵。饧桃敢信敌千羊,孤芳果亦空群卉。张公健笔妙一时,散卓屈写幽兰姿。太虚游刃不见纸,万首自跋那兰词。交渝金石真能久,岁寒何必求三友。祗今摆脱松雪肥,奇雅更肖彝斋叟。”

这就是曹寅所写的《墨兰歌》,“太虚游刃不见纸,万首自跋那兰词。交渝金石真能久,岁寒何必求三友。”这句就可以看出张见阳与容若之间的深厚感情。除了将对纳兰的思念融入画中之外,张见阳还整理了纳兰的遗作,刊刻了《饮水诗词集》使之流传。

仰次回,启蒙之师不可忘

有一个人对纳兰影响深远,可却并不能算作是纳兰的好友,因为他们之间并未有过任何的交集。他也不是纳兰的老师,他并未亲自传授纳兰一些什么。但纳兰与他就是有着那么一层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

这个人就是明末的大才子王次回。王次回名彦泓(1593~1642),出身金坛望族,仕宦之家。他的祖上非常荣耀,祖孙三代进士,皆为博学鸿儒,连他的女儿王朗也是著名的词人。与他的祖上相比,王次回的仕途之路一生不得志,仅在晚年做了松江府华亭县训导,不过是个无名无实的小官。然而他的作品上承李义山,下启清初词坛,对近代的鸳鸯蝴蝶派也颇有影响。

纳兰诗词中常见王次回《凝雨集》的踪影。纳兰曾做过一首思念之词,其中就可依稀看到王次回诗歌的影子。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纳兰始终对往昔无法释怀,在他心里,那些逝去的情感,永远是他珍藏着的最宝贵的财富。

“忆当初”,短短三字便如一把利剑斩断今生。今生已作永隔,窗外雨声风声入耳,曾有多少夜晚流逝于情意缱绻的呢喃?未来又将有多少不眠的孤夜,惟有旧忆聊以回味?所幸,过去的日子并未消逝于流年,在那发黄的红笺之上仍可略窥一二。

情爱悲欢,这真是人世间最难躲开的情愫。纳兰穷尽一生,也未能逃开这四字的魔咒。在爱而不得的漩涡中,拼命挣扎,他伸出手,想要抓住一丁点可以让他付出水面,得以呼吸的东西,却始终两手空空。

一如词中所写“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心欲碎,不知是芭蕉心碎,还是纳兰心碎。“早也潇潇,晚也潇潇”,古往今来的诗词中,芭蕉似总喜欢同雨相伴出现。雨滴蕉叶比兴唱和,急雨嘈嘈,私语切切,诉尽人间相思意。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怕是纳兰也在怀念把笔浅笑的她吧。此语原出王次回《湘灵》:

戏仿曹娥把笔初,描花手法未生疏。

沉吟欲作鸳鸯字,羞被郎窥不肯书。

王次回的诗歌总是给人情感真挚、香艳流芳的感觉,这可能是因为王次回将写诗当做是自己的生命,他总是用华丽词句来化解自己心中的郁结。看似绝艳的句子中,所潜藏的却是无尽的悲伤和痛苦。

这一点,只怕也是纳兰仿效他的原因之一吧。

很多人都知道王次回诗歌了得,纳兰写词绝佳,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生活在不同朝代的才子,却同样有着自己所不能掌握的悲伤命运。

王次回也如纳兰一般,爱妻早丧,不过凉薄人世一孤伶人。若可同世而立,纳兰与次回或许也能成惺惺知己吧。

当年的娇俏语长萦耳畔,那副欲语还休的羞涩模样犹在心头,鸳鸯小字里,似可见这位解语花的身姿若隐若现。然而,以为是一生一世的一双人,所托竟几页满蘸相思意的旧时书。南宋蔡伸曾慨叹,“看尽旧时书,洒尽今生泪”。蔡伸是书法家蔡襄之孙,官至左中大夫。名门之后,位高权重又如何?三更夜,霜满窗,月照鸳鸯被,孤人和衣睡。

旧时书一页页翻过,过去的岁月一寸寸在心头回放。缃帙乱,似纳兰的碎心散落冷雨中,再看时已泪眼婆娑。“胭脂泪,留人醉”,就让眼前这一半清醒一半迷蒙交错,梦中或有那人相偎。

又是一窗冷雨,纳兰看到了半世浮萍随水而逝,如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她,“一宵冷雨葬名花”。还是纳兰身边这盏灯,只是不再高烛红妆,惟有寒月残照,灯影三人。太白对孤灯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故人入梦,又渐行渐远,“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汉武帝为李夫人招魂,灯影明灭处,留得千古一帝不得见的叹息。

一梦似千年,从来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纵观纳兰词与次回诗,不难发现二人作品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他们用最情深意切的词句,来抚慰自己创伤累累的心灵。

任凭岁月变迁,世事变更,二人留下的痴念依然留在人间,他们所付出的情深一片始终崭新如昨。对于王次回,纳兰恐怕已经不仅仅是当做研习诗词的前辈来看待了,他们应该算得上是知己。

在各自的时空里,仰望远逝不可回的真情。

慰西溟,几番离合

姜宸英,字西溟,号湛园,宁波慈溪人,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清代才子。他擅词章,工书画,气韵幽雅,楷法最佳,名重一时,与严绳孙和朱彝尊合称为“江南三布衣”。姜宸英生性疏放,在文坛上名气很大,可是仕途却屡屡不顺,他屡试不第。一直到了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已经七十岁的他,才考中一甲第三名,得了一个翰林院编修的小官。

此前的岁月,姜宸英一直累举不第,又因为他性格孤傲,所以在暂居京城时,常“举头触讳,动足遭跌”,过得很不如意。但唯一值得庆幸的事,便是在此期间,他结实了好友纳兰。

他们二人相识很早,据姜宸英回忆说:“君年十八九,举礼部,当康熙之癸丑岁。未几也,余与相见于其座主东海阁学士公(徐乾学)邸。”

清康熙十二年 (1673 年) ,纳兰与姜宸英订交,虽然当时纳兰年仅十九,而姜宸英已经四十六岁了。年龄的差距并未阻隔二人友谊的进展,他们意气相投,过从甚密。当时,姜宸英前往京城参加一场名为“博学鸿词”的考试,但才华横溢的他却再次落榜,未被选中。

这次的打击,令姜宸英意志消沉。此时,纳兰正好听闻姜宸英的才情与为人,便主动与之结交。虽然当时,姜宸英是纳兰明珠政敌上的门生,常与明珠为杵,也曾经在纳兰的面前痛斥纳兰一家没好人,可纳兰并不以姜宸英的狂怪为戒,反而欣赏其做人的风范。

在纳兰的真情实意下,姜宸英也渐渐感受到了纳兰的友谊。他曾在一封信中,表达自己对纳兰的谢意:“轸念贫交,施及存殁。使藐然之孤,虽不能尽养于生前,犹得慰所生于地下。”

在康熙十七、十八年 (1678年,1679年)期间,纳兰不顾父亲的反对,留生活困顿的姜宸英居住在自己的府邸,以解其生活之忧。

二人诗词往来,很是过了一段惬意的生活。

但命运对姜宸英总是那么不公平,上天给了他绝对的才华,却剥夺了他施展的机会,而今,好不容易让姜宸英刚刚寻觅到心灵栖息的港湾,却又迎头给了他一棒重击。

康熙十八年 (1679 年 ),姜宸英遭母丧。本来事业上毫无起色,而今又逢生母离世,愤懑之情可想而知了。而此时身为好友的纳兰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在姜宸英决定南归奔丧之际,纳兰写下这首《潇湘雨》慰勉之。

(按此调谱律不载,疑亦自度曲)

长安一夜雨,便添了、几分秋色。奈此际萧条,无端又听、渭城风笛。咫尺层城留不住,久相忘、到此偏相忆。依依白露丹枫,渐行渐远,天涯南北。

凄寂。黔娄当日事,总名士、如何消得?只皂帽蹇驴,西风残照,倦游踪迹。廿载江南犹落拓,叹一人、知己终难觅。君须爱酒能诗,鉴湖无恙,一蓑一笠。

潇湘雨(长安一夜雨)

一夜凉雨,便添秋色几分。枯草萧疏,层林尽染。这种季节的离别,比柳色青青的春季更多了几分凄凉,几分无奈。

这首词为赠别之作,劝慰与不平并行:京城下了一夜的秋雨,更增添了几分秋色。面对这秋色萧条之际,传来的声声别离曲,更添了离愁别恨。近在咫尺的高城无法将你留住,昔日你我共处时的优游自得之乐,此后便成了令人思念的往事。你将渐行渐远,从此你我天各一方。心中有无限凄凉孤寂。忽然想起当年黔娄的故事,即使是名士风流,又如何承受得了呢?从此两袖清风,浪迹天涯。虽然你二十年来在江南负有盛名,但至今仍以疏狂而落落寡合,难逢知己。别后想必会更加且醉且歌,洒脱不羁,独钓于江湖之上。

纳兰为友人想的落拓但潇洒的人生结局——“君须爱酒能诗,鉴湖无恙,一蓑一笠”,最终却没能实现。纳兰早逝,没能看到姜宸英的结局。在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姜宸英任副主考官时,他的一个名叫姚观的同乡带着自己的诗文前来向他请教。他看过后十分欣赏,认为此人是难得之才,定能高中。

于是,姜宸英便四处与人说自己有一个文采斐然的同乡是多么了得,后来在乡试阅卷,他看到一篇试卷写得很好,极像姚观的笔法,便对其他的阅卷官说,这一定是自己同乡的试卷。

后来,揭榜后,姚观果然高中。一些官员便借此大做文章,向皇帝上奏,说姜宸英和另一位主考官司李蟠科场舞弊,私定考生。在清朝,对于科场舞弊的罪定的是很严苛的,大家纷纷传言,姜宸英这次是难逃死罪了。

消息传到狱中,姜宸英寝食难安,他想不到自己一生不得志,最后还要落得身首异处的结果。不久,与他一同被捕入狱的李蟠被叛处发配边陲充军,姜宸英觉得自己死罪难逃了,便想干脆自己做个了断,还算死得有点志气,于是便在狱中自杀了。

可他却不知道,康熙虽然将他投入监狱,但还是专门在乾清门召见姚观进行面试,康熙发现此人果真才思敏捷,有真才实学,并非是姜宸英徇私枉法,便下令放了他,还派人追回被充军的李蟠。

可惜,圣旨到了狱中时,姜宸英已死。对于此事,康熙不得不惋惜道:“老姜全无辣味,小李大有甜头。”

自古英雄多寂寞,姜宸英的一生是悲哀的一生。他成名于江南二十年,徒留世间一狂生名号。老迈之际,还要徒担罪名,最后枉死狱中。

一代才子姜宸英最后留给世间的作品,是写给自己的一副挽联:“这回算吃亏受罪,只因入了孔氏牢门,坐冷板凳,作老猢狲,只说是限期弗满,竟挨到头童齿豁,两袖俱空,书呆子何足算也;此去却喜地欢天,必须假得孟婆村道,赏剑树花,观刀山瀑,方可称眼界别开,和这些酒鬼诗魔,一堂常聚,南面王以加之耳。”

当姜宸英写下这副荒诞悲凉的绝笔掷笔而笑的时候,是否想起当年,纳兰为其送别时赠与他的词中,为他设想的山水田地间遨游的人生。

虽然没有耀眼的梦想,却有着生命静静消隐的余韵,纵使不平、抑郁,依然绵长抒婉,也是一场优美伤凄的人生之旅。比起囚笼中的一杯毒药后痛断肝胆的挣扎,那江上的叹息简直就是轻快的叹咏了。

早已往生的纳兰若知爱友结局如此,情何以堪?

同类推荐
  • 冷眼看物

    冷眼看物

    凡事都是人去做的,凡人都要做事的。做事的成功与否,失败与否,因主观原因、客观情况会有不同结果。做人的成功与否,失败与否,则和自身的为人之道、处世原则、修身养性、心态心智有关。
  • 爱情漂流瓶

    爱情漂流瓶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史上可谓奇葩,它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展现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展示了其作者的真我风采。本书作为一套经典读者散文选本,共收入200余位作者500余篇优秀作品。作品以刚柔的审美意识,以细腻优美的笔调,抒发了相思之委婉,热恋之缠绵,失意之感悟,理智之潜流等等多维多味的爱之情结,情理深处蕴含着温馨的爱心,给人以爱的启迪和美的陶冶。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方位理性的展示了高层次的情感阅历和人生感悟。
  • 瞿秋白文选

    瞿秋白文选

    瞿秋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这本《瞿秋白选集》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收入瞿秋白散文、杂文、文论和政论代表作,文本上详加勘订。对于读者了解瞿秋白的人和文都大有助益。
  • 山野的月色

    山野的月色

    《山野的月色》是“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系列之一。《山野的月色》收录了黄忠龙多年来创作发表的散文作品,内容包括《瓦房的天空》、《乡村戏台》 、《老堡子》、《老作坊》、《老井》、《粮食》、 《灰骡子》、《补丁》、《统销粮》、《土屋》、《 手推车》、《购货证》、《老广播》等。
  • 悬挂在墙上的骆驼刺

    悬挂在墙上的骆驼刺

    本书作为独立文体的美文,实质是散文的一种。我们希望美文家们可以以自己的人生体验,自己的生活阅历,自己的缜密思考,自己的别具匠心,把他们所学所悟记录下来,传承下来,使人们从微小处鉴别、校对、修正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期望可以陶冶青少年读者的道德和情操。
热门推荐
  • 如梦初醒

    如梦初醒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特殊的人会有着特殊的故事,到底是实事早就了英雄,还是英雄早就了历史。
  • 佛渡人

    佛渡人

    自从刘渡遇到了无名禅师,就注定这辈子再也不能平凡自杀未遂,受到无名禅师的教诲,皈依佛门,十年之后出山渡人。
  • 我与拽王子的甜蜜爱恋

    我与拽王子的甜蜜爱恋

    她,外表坚强,内心温柔;他,腹黑冷漠,霸道邪魅。柔弱的她在开学的第一天就惹上了他,不过,她却笑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啊,你不就是个子高了点,长得帅了点,脾气冷了点,功夫厉害了点,还有什么呀!切,告诉你,我李雨萱不怕你```````哼!
  • 买单9块9:竹马总裁爱上我

    买单9块9:竹马总裁爱上我

    我叫司空晴,男,23,单身狗。好友高渊兼自己的老板。有一天我跟他走进了婚礼的殿堂。真特大码的一场噩梦!因为我竟然附身到了他的未婚妻身上!摔~老子是男人啊!老子要变回来!!!【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文王山海传

    文王山海传

    失恋青年,生无可求,欲遁入空门,寻求解脱。然三跪于佛前,却穿越三千年。“终结亦是开始,从此之后,吾名姬昌,当为文王!”九州天下,莫非轩辕。在这异兽纵横的蛮荒大地,有王朝掌控神器镇天下,有巫者守护诸侯部落抵异兽,有魔神卧于四夷窥九州。“这天下,不是神的天下。这大地,应是民的大地!”本书将为您还原一个真实的商王朝时代的,三千年前的九州世界。
  • 风雨雷霆

    风雨雷霆

    一个离家的少年,在电闪雷鸣中巧合的获得了神奇的力量,给他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和危险,甚至是举世皆敌的绝望,他将如何去面对与决择……
  • 妖妃倾城

    妖妃倾城

    她本是修行了一千年的狐狸,一心修道期望成仙,却不想因为一场好心,不经意间步入红尘。他本是任人欺凌皇帝四子,一心装疯卖傻,只求冷宫中母妃平安,不曾想夺位之争最终还是逃不过命运的审判。这究竟是前世的宿命还是今生的轮回。他说:“夭儿,如果这是你想要的,那么我便为你夺来!”惊鸿一曲绝,照影舞动天下,广袖轻舒,唯留清影落人间。
  • 绝世惊雷

    绝世惊雷

    一杆游龙戟,独战天下雄。天才少年一朝倔起,万夫莫敌。等级划分:武者境、玄黄境、玄武境、神通境、武灵境、幻神境、武尊境、武圣境、帝尊境、天帝境
  • 斗宋

    斗宋

    全国枪术和箭术双料冠军,对水浒故事烂熟于心的山东小伙子晁阳,重生为曾头市中箭之后的托塔天王晁盖,面对咄咄逼人的宋江,他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在晁盖的字典里,一切都没有命中注定——不一样的水浒,不一样的梁山好汉故事,敬请关注!。欢迎各位朋友前来交流。据科学考证,关注本书者,心情舒畅,身体倍棒!!!
  • 校花的十八岁保镖

    校花的十八岁保镖

    迷一样的少年,神一样的手段。他奉命下山寻找那素未谋面的未婚妻,却巧然成为未婚妻妹妹的贴身保镖……老头说“醉红颜,掌王权!”老头还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深藏巧与名!”于是呼,一个妖孽般的少年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