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35900000009

第9章 身当天下之重(2)

明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及京师举行考试,称乡试,凡考中者为举人。次年在京师举行考试,亦为三年一次,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的监生皆可应考,称为会试。会试录取者为贡生,皇帝对贡生再行殿试,以定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二甲若干名,赐州进士出身。万历元年,张敬修中举,第二年参加甲戍科会试,结果落第而归。这令张居正十分生气,竟移怒于及第者,这一年的进士竟至不选庶吉士。张居正对三子张懋修寄望尤殷,以为其少而聪颖,将来定有大为,而张懋修参加万历四年的乡试落第。万历五年,张敬修和张嗣修参加会试,张敬修落第,张嗣修中二甲第一名,神宗以张居正的缘故,特加恩将张嗣修拔为一甲第二名。张居正对此感到十分快慰,同时,仍殷切希望张敬修与和张懋修下科及第。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张懋惨以状元及第,张敬修同时及第。当时议论不绝于耳。

万历五年,在夺情风波中,神宗又给张居正以全力的支持。

从隆庆六年到万历十年,神宗完全仰赖于张居正治理国事,对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措置,神宗“无一不从”,“宫府之事,无大无小,咸虚已而属之于仆”。

在明朝的政治生活中,宦官是一股巨大的、难于驾驭的力量。宦官与朝臣的矛盾,往往导致大臣的去国。徐阶和高拱的教训,张居正时时在念。把司礼监掌理奏章的大权交还内阁,是高拱和张居正的共同主张,然而高拱失败了。而慈圣太后又“内任冯保”,甚至神宗对冯保也称为“大伴”,不敢直呼其名。张居正是精明而又讲究实效的政治家,他不想纠缠于明帝国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宦官专权问题,也不想拿自己的政治前途作赌注,在一场难操胜筹的政治斗争中,追求清名和德望。他只要做到使冯保不干政,便达到目的了。于足张居正多方结纳冯保。冯保在北郊郊祭时,传呼直入,北面拈香,张居正听之而已。冯保引用锦衣指挥同知徐爵入宫,代阅章奏,拟诏旨,张居正让仆人游七与徐爵结为兄弟,以资联络。冯保要在故乡深州建坊,张居正便命保定巡抚孙丕扬代为建造。冯保自建墓穴,张居正为之作《可礼监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称其仁智忠远。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卒,其弟朱希孝奏请赠王爵,当时“郎中陈有年、给事中陈吾德执争。而冯保竟传中旨,张居正不敢争也”。刘台因此事攻张居正私赠王爵。

对于权宦冯保,张居正利用他的支持上台,又始终注意与他保持互相尊重的良好关系。历史上有些人批评张居正“媚王当”、“附王当”。张居正为与冯保协调关系,在有些事情上曲从迁就,但是这样做,不是依附了二宦官势力,同流合污,危害国家,相反,他以尊重和必要的迁就,换得了冯保的尊重、配合和不干政,因而控制了宦官势力对政治的不良影响。张居正当国之时,对于一些重要事务,冯保都尊从张居正的意见,“未尝内出一旨,外干一事”。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结交宦官冯保,对张居正稳定地位、控制大局、实行改革是有利的。

自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张居正入仕以来,他目睹了内阁中一幕幕的争斗,夏言、徐阶、高拱都是有作为的首辅,然而在内阁斗争中,都在同僚的明枪暗箭之下,落得可悲的结局,或者身首异处,或者被迫去职,即使权臣严嵩,最终也成为内阁斗争的失败者。张居正本人在高拱的内阁,曾经怎样地感受到遭高拱猜忌的恐惧,又曾怎样地想取高拱而代之,他心中是清楚的。现在,他不允许内阁中再有同僚的攻击,也不允许再有一个能力、雄心与自己相类的阁臣。隆庆六年,高仪去世,内阁中只剩下张居正一人,他知道,内阁中需要的是忠厚老实的长者,这既能保持内阁的稳定,又能使自己大权独揽,于是他推荐礼部尚书吕调阳入阁。吕调阳外貌温和,“于事呐呐不轻为可否”。这是合适的人选。在与张居正共事的六年中,“居正专决,调阳不敢有所持诤”。万历三年,张居正疏请增加阁臣,神宗谕其推荐,张居正推荐了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及马自强、申时行。神宗传谕张四维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随元辅等在内阁办事。张四维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神宗要他随首辅办事,地位是明确的,同时,感于张居正的推荐,他对张居正颇恭敬。

万历六年,张居正回乡葬父,内阁中只剩下吕调阳、张四维二人,张居正疏请增加阁臣。此时,高拱闲居乡里,张居正自然不会推荐高拱,据说,他曾考虑过推荐徐阶,徐阶对他有提携之恩,又是有能力的大臣,但是如果徐阶还朝,那么他的官阶和科第都在自己之上,内阁首辅非他莫属,这样,自己千方百计维护的首辅地位岂不白白送予他人了?于是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他可以对恩师徐阶多方照应、维护,也可以对高拱有所关照,但是政治权力却不能拱手相让,他向神宗推荐了马自强、申时行,神宗即行批准。马自强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申时行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张四维、马自强都是三流人才,申时行虽然较为强干,但资历与张居正相差太远,对他的地位不构成威胁。马自强、申时行在万历三年曾与张四维一同被推荐过,他们对张居正的二次荐引十分感激。张居正殁后,在处理张家事务方面,申时行曾尽力加以维护。万历六年七月,吕调阳病重回籍,十月马自强病故,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的三人内阁一直维持到张居正去世。经过这样处心积虑的人事安排,在张居正任首辅期间,内阁中一直是安定的,张四维和申时行对张居正听命而已。几十年无法遏止的内阁争斗被张居正解决了。

对朝中其他要职的安排,张居正也颇费心思,吏部是主管官员人事的部门,吏部尚书的人选格外重要,张居正选择了杨博。杨博当时为兵部尚书,自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以来,他三任兵部尚书,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调吏部尚书,隆庆五年复以吏部尚书起用。杨博在当时颇有人望,又有较高的资历,所以张居正推荐他为吏部尚书。万历元年九月,杨博因病致仕,不久便故去。廷举吏部尚书,第一为左都御史葛守礼,第二为工部侍郎朱衡,第三为南京工部尚书张瀚,通常第三名是选不到的,但是张居正却用张瀚为吏部尚书,这完全出于张瀚的意料,他对张居正不能不抱着由衷的感激之情,以后,在官员进退方面,自然听命于张居正。兵部尚书的安排,仍按照高拱制定的由总督充任的原则,调蓟辽总督谭纶为兵部尚书,这也表明北边在边防中的重要地位。吕调阳入阁,礼部尚书出缺,张居正用声望颇重的陆树声充任。其他各部,也都按张居正的意图作了安排。以后,张居正在人事的调动和变更中,不断地清除那些反对自己的人。

万历五年九月十三日,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去世了。九月二十五日,张居正接到江陵传来的讣闻。神宗立即下手诏宣慰,神宗及两宫皇太后赠赐甚厚,吊问之使络绎道路。明代的官员,遇到祖父母、父母的丧事,按丁忧制度须辞职回乡守丧27个月,期满以后,照旧做官,称起复。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诏令,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不许保奏夺情起复。所谓夺情,即由皇帝下令,官员不许辞职。张居正照例,到吏部请假回籍守制。

户部侍郎李幼孜是张居正的同年,他首倡夺情议。御史曾士楚、吏科给事中陈三谟又上疏请留张居正,和者相继。神宗、慈圣太后和冯保都不愿张居正离开,于是神宗随即传中旨到吏部,要张居正夺情。张居正上疏请求神宗准许守制,神宗再下诏慰留,张居正又上疏,再乞守制,神宗仍是不准,张居正又上第三疏,请求守制,神宗还是不准。

现在,张居正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面是深切的丧父之痛,传统的伦理观念,朝廷的礼制,另一面则是他苦苦追求了多年的权力,大权是不可以须臾离开的,明朝故事,首辅去位三日之后,次辅将座位从内阁的右边移至左边,翰林院后辈和内阁僚属都着红袍到内阁道贺,吕调阳虽未移座位,但还是接受了道贺。张居正还没有去位,就发生了这种事情,他一旦去位,27个月之后,内阁中还会有他的位置吗?失去了政权,他还能够做什么呢?平生的抱负必将付之东流。而且从隆庆六年以来,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国家已经摆脱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军事危机,吏治得到整肃,国家日渐富裕,在富国的基础上,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的改观,北边的严重边患已经基本解决,张居正富国强兵的改革蓝图正在实施当中。考成法实行了,驿递整顿了,学制改革了,水患在治理当中,一条鞭法尚处在地方试验阶段……谁能够继续这事业、支持起整个的局面呢?只有他自己!神宗才15岁,凡事仰仗张居正处理,正如神宗在慰留张居正的诏书中所说:“卿身系社稷安危”,“朕冲年垂拱抑成,顷刻离卿不得”,甚至说到:“朕为天下留卿”。张居正权衡轻重,慨然以国事为重,为了国家,“又何暇顾旁人之诽议,徇匹夫之小节,而拘拘于常理之内乎?且人之大伦,各有所重,使幸而不相值,则固可各伸其重,而尽其所当为,不幸而相值,难以并进,则宜权其尤重者而行之”。“既以身任国家之重,不宜复顾其私”。于是他放弃前请,提出“辞俸守制”,即辞免应支俸薪,又所有祭祀吉礼,俱不参与,在阁办事、入侍讲读时,着青衣素服、角带,章奏具衔,准加守制二字。神宗均予允准。七七之中,张居正不入阁办事,但内阁的公文都须送交张居正批阅、处理,国事一直在他的掌握之中。

张居正夺情,引发了一场风波。

先是,神宗夺情的手谕下到吏部,吏部尚书张瀚认为,人子为父母守制,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孔子曾和弟子宰我就服丧期问题进行过讨论。孔子以为,父母死后,儿子应当守孝三年,宰我则以为一年足矣,孔子称其“不仁”。圣人的教导是张瀚及其同时代的士人所熟知的。所以,当接到夺情的圣旨时,张居正又致书张瀚,“风瀚属吏,以复旨请”。张瀚却佯为不理解。他和左侍郎何维柏商议此事,何维柏在张居正遭刘台弹动乞罢之时,曾经倡九卿挽留张居正,这次,他也以为张居正应当守制,便对张瀚说:“天经地义,何可废也”。张瀚从之,对神宗的谕旨竟不予理睬,谓:“政府奔丧,宦予殊典,礼部事也,何关吏部。”张居正又令人说之,张翰不为动。在群臣纷纷上疏请留张居正的气氛中,张瀚抚膺叹息:“三纲沦矣!”张居正对张瀚所为十分不满,于是指使给事中王道成、御史谢思启上疏弹劾张瀚,神宗降旨,以张瀚久不奉诏,勒令致仕。何维柏亦被罚俸三月。

同类推荐
  • 不要抱怨

    不要抱怨

    没有任何抱怨,不仅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更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超俗的境界。种下牡丹不会收获蒺藜,播下龙种不会长出跳蚤。收成不是梦想出来的,而无疑是取决于我们的播种、侍弄和耕耘。
  • 一本书学会礼仪

    一本书学会礼仪

    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不懂礼仪的人不至于因此而失去性命,但是,不懂礼仪却能够使一个人失去事业发展的机会、失去工作、失去人缘……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细节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细节

    失去工作热情,就永远无法获得成功;保守公司秘密,就能赢得老板的信赖;做事要做到位,就能永立于不败之地……掌握顶级工作细节,让老板看见你就喜欢。本书选取了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细节。结合理论,使所有职场人士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根据自己的实际,从成功的经验中不断总结创新,得到收获。
  • 《心灵鸡汤》员工读本

    《心灵鸡汤》员工读本

    此书精选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心灵故事和引人深思的哲理小品,这些故事或小品让我们笑看动物的聪明狡猾、品味凡人的平淡生活、观赏哲人的精彩世界、倾听名人的成功心得。
  • 弯腰是一种智慧

    弯腰是一种智慧

    本书内容包括:《福来了莫张狂,祸来了莫慌乱》、《气愤中转不过弯来的结果是灼烧自己》、《不温不火地言辞,从容不迫地说话》等。
热门推荐
  • 辨正论

    辨正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误入豪门:军长太霸道

    误入豪门:军长太霸道

    不过是去酒吧找灵感,却被当成头号通缉犯抓起来。初相遇,她是带着手铐的嫌疑犯,他是军功累累的军区少校、缉毒行动总指挥。再相逢,她是穷得付不起房租,每天清水煮面条的陪护,他是顶级豪门的长孙、红三代,交往皆富贵。她与昔日恋人重逢,他也有名正言顺的未婚妻,最终他们成了夫妻,育有一对萌宝。世人以为是她攀附富贵,而事实上——顾长官:嫁给我吧。她:壮志未酬,谈何儿女情。顾长官:我帮你事业起步,嫁给我吧。她:彭家欺负我。顾长官:我灭了他们,嫁给我吧。她:你给我妈的礼金不够多。顾长官:我名下有一个上市公司送给你吧。最后,她被某只顾长官打晕叼回家。
  • 暗黑三国传记

    暗黑三国传记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几十年之久的战争中,以往太平时期的无名泛泛之辈,在乱世三国之战中纷纷化为枭雄,金鳞岂非池中之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唐林,在二十一世纪,人类体系中扮演着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在这个逐渐变为为钢铁森林的世界里,他大脑里那些不甘平庸的构思却是毫无意义,无情的现实如同泰山一般压制着他最初的梦想,在朋友的叹息中,在父母失望的眼神中,他开始迷失了自己,为了能够迎合这个世界,成为了被上流人士压榨最底层一员,直到有一天,幸运之光突然降临在他身上,他来到了三国时期,带着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灵魂,他会给三国到底会带来什么改变?或许是更大的灾难,也或许是...。
  • 总裁爹地讨厌你:别碰我妈咪!

    总裁爹地讨厌你:别碰我妈咪!

    当她一步步靠近他的时候,有些失望,他的礼服满是褶皱,眼睛里布满血丝,身上还有昨晚狂欢留下的刺鼻的酒气,甚至,她还闻到了欢场女人惯用的浓烈的香水味……但是,今天她就是他的妻子了,“我愿意”,她偷偷吻住他的唇。“本来不想碰你,既然你这么主动,来吧!”他翻身将她压在身下,邪魅地笑着。
  • 折别微年

    折别微年

    那些在我们心中有着梦幻美丽的青春爱情,会在不经意间去迷离。一段不被认可的爱情,却让同一世界的人走在一起,去寻找那份美好.他是一个生活在大众间的平凡少年,但却有着不平凡的才气;她是富家小姐,集所有光环于一身。在他们身上,会发生怎样的一段恋情.......
  • 五代之再创盛世

    五代之再创盛世

    五代十国,这个中华历史上最为混乱惨烈的时期,朝代更迭犹如昙花一现。军阀间的激烈混战,使得天下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面对这样的乱世要想活下去,何其难?二十年前他来到这里,想的是怎样可以活着?所以他竭尽全力,不择手段。求的只是有一个可以容身的地方。二十年后他还在这里,想的却是如何让黎民百姓更好的活着?面对偌大的江山,汉高祖那首《大风歌》成了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东北英雄传之侠义小子

    东北英雄传之侠义小子

    人人都知,长白有三宝:人参、貂皮、误了草。可又有几人知道,东北也有英雄侠义?侠义小子于晓光,在一场大祸之中侥幸逃离了一劫。多年后,学艺归来,为报家仇仗剑雪山,侠义恩仇,他又将何去何从?.....
  •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作者为高级中学的学生所作的历史教科书。《上下五千年》采用白话形式,叙述亦力求其具体,少作概括之辞,是当年使用面较广,发行量最大的一部高中历史教科书。《上下五千年》涉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专门知识,都是一般工具书里不易查到的,全书用简捷流畅的文字叙述从远古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历史大势、制度沿革、文化发展,终篇则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依归。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一部中国历史的大百科全书,贯通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至民国等各个时代,涵盖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等各个领域。
  • 月光城

    月光城

    瑰丽的幽蓝色光芒神秘地照耀着这片一望无际的海洋。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的宁静。短短数秒之后的雷鸣声惊醒了一只正在海上漂流的枯木上休息的乌鸦,乌鸦受惊地拍打了几下翅膀,之后又合上了翅膀闭目休息。枯木随着海风的吹动缓慢地摆动着。
  • 夷坚志全集

    夷坚志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