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9040装甲战车的主要武器为1挺博福斯公司的40/70B型40毫米机关炮。该炮重615千克,单发射速为60发/分,连发射速为300发/分。火炮的方向射界为360度,高低射界为一8~+35度。辅助武器为1挺M一39型7.62毫米并列机枪,装在机关炮左侧,车长和炮长均可射击。炮塔顶部有两具博福斯公司的莱兰71毫米照明弹发射器。
该车装有科尔斯曼公司的火控计算机。炮塔的方向旋转和武器的高低俯仰均为电驱动,紧急情况下也可手动。车长指挥塔上装有6具潜望镜,用于进行环形观察,中间的1具潜望镜装有雨刷和装甲护板,需要时可换成增强型瞄准系统。
1993年cV90履带式装甲战车装备瑞典陆军,至1997年年底已装备244辆。该车族主要装备瑞典陆军的装甲机械化部队(机械化步兵营),用于对付空降的轻型装甲车辆、武装直升机和近距离空中支援飞机等。除瑞典外,该步兵战车还装备了芬兰、荷兰、挪威和瑞士等国家。
“东瀛轻骑”——日本80式步兵战车日本早在73式装甲输送车定型时就提出了步兵战车的构想,但由于车辆成本及使用原则没有得到明确,因而放慢了研制速度。在美国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问世之后,日本加快了步兵战车的研制速度。其技术研制工作始于1980—1982年。1984年,三菱重工业公司试制了两辆样车。1986—1987年,在东富士、九州等地对试制样车进行了技术和使用试验。该车于1989年定型为89式步兵战车,1990年开始装备部队。
硎j具烟幕弹发射器。载员舱两侧名球形射击孔。机关炮的射速为200发弹用激光制导。夜间观瞄仪器采用微:发动机为水冷增压柴油机。行动装置杆式悬挂装置。炮塔采用夹层装甲,侧装有5毫米厚的侧裙板。车内配备置。该车不具备浮渡能力。这是其与类战车相比不足的地方。
89式步兵战车采用先进的火控系!
有较强大的火力。主炮可对付空中目制地面目标。89式步兵战车采用的主是瑞士厄利肯公司制造的KDE35毫米炮,与日本陆上自卫队87式自行高炮牵引式高炮使用的KDA35毫米机关炮差同。该车的火控系统主要包括瞄准镜、仪、炮塔驱动机构和控制装置等。
该车具有良好的防弹外形,与M2、士”、“黄鼠狼”2等西方新型步兵战葺的是,其车体两侧各设有3个球形射矗车体侧面上部采用了倾斜装甲板,提高弹嗷能。
它是世界上最贵的步兵战车,每辆486万美元,比美国的M1A2坦克还贵,作用是和90式主战坦克协同行动。
轻捷而凶猛舶南非“大山猫”105型装甲侦察车“大山猫”105型装甲侦察车的研制工作始于1976年,是在“大山猫”76装甲侦察车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主要特点是用105毫米线膛炮取代了76毫米火炮。该车的全面研制始于1985年年底,首辆“大山猫”装甲侦察车于1989年完成,并于1990年正式装备当时的国防军。
l978年安哥拉内战爆发后,南非卷入战争。面对变化多端的游击战争,南非军方装备了16年的“大羚羊”遇到难题:它既没有足够的装甲来保护自己,也缺乏能够执行搜寻摧毁任务的火力,南非迫切需要一种中型地面车辆,并且要求是轮式装甲战斗车,不能像坦克那样笨重缓慢,但要有和坦克一样的远距离火力,于是“大山猫”105型装甲侦察车就诞生了。
新型装甲车以南非山猫命名,该车乘员4人,包括车长、炮长、装弹手和驾驶员。它能全天候高机动作战,主要负责战斗侦察和区域安全任务。
下面我们就以“大山猫”105型装甲侦察车为例,来看看它们优异的性能指标。
“大山猫”105型装甲侦察车车长7.1米,驱动方式为8×8。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车长位于炮塔内右侧,炮长位于车长位置前下方,装填手位于炮塔内左侧。装填手有一个向后开启的单扇舱门,并配有两具昼用潜望镜。可根据需要安装中央轮胎压力调节系统。
动力室位于车体后部。
“大山猫”105型装甲侦察车的车体及炮塔全部用装甲板焊接而成,车首可防护南非广泛采用的地面防御和防空兵器——俄制3y一23轻型高射机枪发射的23毫米穿甲弹。车体具有良好的反坦克地雷的防护能力。为保护乘员免遭核生化威胁,该车配备了带过滤器的集体超压系统,该系统与可为每个乘员提供冷气的16千瓦空调系统安装在一起。炮塔两侧各装有一组4具81毫米烟幕弹发射器,该车还可施放热烟幕。
在车体两侧,第2桥和第3桥之间各有—个紧急舱口。
“大山猫”105装甲车安装有3种火控系统,即初、中、高级火控系统。
“大山猫”105首辆样车采用的是中级火控系统。主稳定火控系统,即带热像夜视仪的高级火控系统已通过鉴定并准备投入生产。因为采用模块化设计,因此用户可以根据可靠性需求进行升级或降级。
南非于20世纪90年代改装“大山猫”时,已经把目光对准国际市场,由于它采取模块化设计,能够按照客户的不同要求进行改装。如美国版的“大山猫”就有“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战场指挥系统”FBCB2,它能为部队提供“数字战场”通信功能,此外还有轻型精确GPs接收器。
东南亚第—铁骑—删坡“比奥尼克斯”步兵战车1989年,新加坡动力技术公司开始实施,步兵战车研发计划,以补充并替换现役的美制M113型装甲战车。1990年1月一1993年1月,制造出3辆样车,供研制试验用。
针对样车在试验中出现的问题,研制单位对样车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进。1995年7月,该车设计定型。1996年,新加坡陆军选择“比奥尼克斯”步兵战车作为现装备M113的后继车。1997年9月正式投入生产,定名为“比奥尼克斯”(Bionix,简称BX)。1999年首批车辆交付部队。新加坡动力技术公司还极力向国际市场推销该车。
新加坡是马来半岛南端的岛国,独立35年以来,国防力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建立起一支包括6万常规军、20余万后备军,拥有导弹、潜艇、F一16D/F战斗机、Kc-135空中加油机、支努干直升机和M1主战坦克等比“比奥尼克斯”步兵战车为普通结构形式,即车体前部是驾驶室一动力装置部分,中部为炮塔,载员舱位于车辆后部,有一个大的跳板式后门供载员出入。该车具有良好的操作简便性、行驶舒适性及维修方便陛。因武器尺寸较小,“比奥尼克斯”40/50步兵战车在战斗室上方设有两个折叠舱门,而“比奥尼克斯”25步兵战车只有一个横向的舱门。
“比奥尼克斯”25炮塔上装有两挺7.62毫米机枪。
“比奥尼克斯”40/50步兵战车炮塔上装有1挺12.7毫米重机枪。
“比奥尼克斯”25步兵战车装有—个双人炮塔,炮塔上装有1门25毫米机关炮。“比奥尼克斯”40/50步兵战车装有一个单人炮塔,炮塔上装有一个40毫米榴弹发射器。
“比奥尼克斯”步兵战车车体由装甲钢制成。战斗室内有防崩落衬层。车辆四周的基本装甲可防145毫米穿甲弹。带陶瓷成分的附加装甲使车辆正面可防25毫米动能弹。
该车最具特色的要算其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具有无级变速和无级转向双重功能,在当今世界上,也称得上相当先进了。公路最大时速为70千米,可空中运输。
这种步兵战车兼具轻型火力支援车和装甲输送车的功能,主要用于战场近程火力支援和运送步兵。除此型车外,还有架桥车、装甲抢救车等车型。
虽然“比奥尼克斯”在技术性能上称不上世界最好,但是它的采购价仅为140万美元,因此在2000年欧洲萨托利陆军装备展览会上,该车颇受瞩目。
冰原铁骑——AMV模块化装甲车AMV模块化装甲车是芬兰帕特里亚车辆公司扣芬兰国防军合作研制而成的系列装甲车,目前研制和试验都已完成。根据合同,帕特里亚车辆公司于2001年年底前为芬兰国防军生产了两辆步兵战车型组件式装甲车样车,在2005——2008年间完成芬兰100多辆模块化装甲车的生产;2004_2013年间完成波兰订购的690辆模块化装甲车的生产。
芬兰地势低平,湖泊众多,素有“千湖国”的美称。芬兰不仅自然景色秀美,而且军工产品也蜚声海内外。芬兰研制的XA-180、XA一200系列6×6轮式装甲车早已装备欧洲多个国家,并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维和装备。最近,芬兰研制出的模块化装甲车更是别具一格,让世人眼睛为之—亮。
AMV模块化装甲车于2000年完成了首辆样车。其在研制过程中成功地借鉴了XA系列6×6装甲输送车的设计研制和生产经验,XA系列装甲车自推出以来,已广泛用于执行各种任务。
AMV模块化装甲车驾驶员位于车内的左前侧,车长位于驾驶员的后面。
该车的基本构造有别于帕特里亚车辆公司的前三代轮式装甲车,特别是将发动机从驾驶员后部移至车体右前侧。车内具有宽敞的空间,容积大于13立方米。
系统平台车的后部有—个较高的舱室,舱内右侧是动力组,左侧是驾驶员和车长,其内部空间用于安装指挥、通信、救护和电动桅杆设备等。该车还装备有信号管理系统和被动装甲组件。
该车采用了“堪斯尼亚”DI12型发动机。该发动机有两种输出功率,在最大扭矩1670牛米时,输出功率为294千瓦,当最大扭矩1970牛米时的输出功率为360千瓦,发动机的工作容积为11.7立方分米。采用电子控制的燃油喷射。其传动装置选用了德国ZF公司“埃克玛特”7HP902全自动传动装置,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该车采用了传统的中央传动轴装置,它将动力传至8个车轮,而每个车轮都是独立定位,4个前导向轮由双叉形杆定位,而4个后轮则安装在从动臂上。备选装备包括中央轮胎压力调节系统和防滑制动系统。悬挂装置为独立液气悬挂装置。
据分析,在未来的几年内,芬兰帕特里亚公司生产的AMV模块化装甲车及其NEMO120毫米迫击炮系统都将得到大幅发展,其采购数量还会不断地攀升。据芬兰帕特里亚公司表示,目前该公司的AMV模块化装甲车采购数量已经达到1200多辆。
铁骑新姿——增强型“锯脂鲤”IV(8×8)步兵战车20世纪70年代初期,为满足国内瑞士陆军和世界军-A,市场,瑞士莫瓦格公司以私人投资的方式发展了“锯脂鲤”4x4、6x6和8x8步兵战车。首辆样车于1972年完成,1976年开始生产首辆产品车。2001年9月在英国防务装备展览会上展出了“锯脂鲤”1V步兵战车样-*c-。2003年推出了“锯脂鲤”1V(8X8)步兵战车。
20世纪70年代轮式装甲车开始崛起,这主要归功于当时世界各国积极发展公路网,便于轮式装甲车的使用。20世纪90年代,轮式装甲车得到了迅速普及。这是因为冷战结束后,国际上的军事斗争多趋向于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受这一影响,轮式装甲车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众多的轮式装甲车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瑞士莫瓦格公司研制的“锯脂鲤”系列装甲车。
“锯脂鲤”Ⅳ(8×8)步兵战车是在“锯脂鲤”Ⅳ(8×8)装甲输送车的基础匕发展而来,其内部空间增大到12立方米,因此车辆的有效载重也更大,对地雷和直瞄射击武器的防护级别也更高,可以保证完成战场上的多种任务。
“锯脂鲤”Ⅳ(8×8)步兵战车沿袭了传统装甲车的车体结构,前部左侧是驾驶室,右侧为动力室,车体后部是载员室。“锯脂鲤”Ⅳ(8×8)步兵战车的乘员为3人,车长、炮长和驾驶员,还可容纳8名载员。该车采用“锯脂鲤”Ⅳ装甲输送车的底盘,车体上部中央安装了电驱动双人炮塔。
该车安装了与坦克炮塔结构类似的双人炮塔,这是为了让该车能够安装低后坐力坦克炮,从而超出装甲车辆的范围,进入机动火炮领域。该车的主要武器为1|、_]30毫米“大毒蛇”机关炮,辅助武器为l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可发射榴弹的76毫米烟幕弹发射器。30毫米机关炮的弹药基数为190发,7.62毫米机枪弹的弹药基数为400发。
“锯脂鲤”Ⅳ(8×8)步兵战车采用了MTLJ公司研制的大功率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397千瓦。
该车采用了可调节车高的液气弹簧悬挂装置,所有车轮都安装有液气悬挂装置,使得该车具有更好的机动性能、强大的火力和接近于履带式车辆的防护能力。该车采用了中央轮胎充气系统和大直径395/85R20汇气保用轮胎。
“锯脂鲤”Ⅳ(8×8)步兵战车还装有附加装甲和反地雷装甲,其最高防护水平为5级,车体正面可以抵御25毫米脱壳穿甲弹的攻击,全车能够抵御14.5毫米枪弹的攻击。该车还采用了独特的防爆技术,其车底部装甲可以抵御9千克地雷爆炸的攻击。另外,还采用了降低信号特征技术,进一步提高了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