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72100000136

第136章 夷陵之战

刘备称帝与曹丕代汉不同,不但形式上有所缺少,而且准备时间不充分,多多少少有点操之过急。

刘备称帝,除了颁布几项重大的人事任命之外,对其原有官属基本未做变动。

蜀汉政权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许靖与当打之年的诸葛亮不同,已经是年过七十的老人,刘备命他为司徒, 不过是政府中需要这种花瓶似的人物点缀,纯属摆设而已。

关羽已死,张飞成了刘备最信任的人。

刘备即帝位一个月后,宣布立夫人吴氏为皇后(果然是贵不可言!吴氏应该天生一个旺夫相,夫妻二人无事之时,就相互比谁的耳朵大!),长子刘禅为皇太子,同时为刘禅娶张飞长女为皇太子妃。

刘备拜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并由新亭侯晋爵为西乡侯。《汉官仪》载,“司隶校尉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诸郡,无所不纠”。

司隶校尉其实是个握有重权的军政长官,刘备对张飞的宠信,远过诸葛亮多矣!

左将军马超升职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由前都亭侯进封斄乡侯。凉州在曹魏控制之中,马超为凉州牧只能是遥领。马超想要成为实职,就要付出艰辛,刘备拜他此职,正是要利用马超从前经营西北“信著北土,威武并昭”的优势,为将来开拓进取西北而做好准备。

镇远将军魏延升职为镇北将军,继续都督汉中,领汉中太守如故;封护军讨逆将军、国舅吴懿为关中都督。关中也属于曹魏疆域,刘备这样封官许愿,正是清晰的告诉世人:

我们的目标不是没有蛀牙,而是理想远大,蜀汉的战略目标是东下夺取荆州;北出攻掠凉州、关中等地。

刘备绝不是偏安于一隅,小富即安的人。他要打过长江,打过黄河,解放全中国!

刘备称帝之后,为了构建和谐政权,也注意对益州刘璋旧部的安抚工作。加封犍为太守、兴业将军李严为辅汉将军,领郡如故。

刘备称帝之后,匆匆忙忙间除宣布由马良任侍中,何宗为鸿胪,杨仪为尚书之外,其他文职官员一如从前汉王中时所封。对军界重要职位却做了相应调整,这并不是刘备重武轻文。原因无它,正是因为他积极准备东征事宜。

旧人、降人都被刘备委以重任,只有赵云一人仍然做他的翊军将军。

刘备为汉中王之后,并没有重用赵云,现在称帝,赵云的待遇仍没有相应提高,至于封侯,赵云更是想也不敢想了。

刘备称帝之后,立即安排东征,重夺荆州事宜。宿将赵云再次表现了他的不合时宜。

赵云力谏道:

****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

曹丕代汉称帝,汉统不存。刘备仪仗自己他人不具备的出身,理直气壮的称帝,以二祖刘邦、刘秀继承者自居。姓刘,正是刘备先天的政治优势资源。

因此,他不但赢得了当时一些拥汉派的同情和拥护,而且更被****历史时期的史家奉为正统。赵云反对刘备东征,正是因为他心系汉室。赵云在刘备在世时期遭受冷遇,与荀彧后来与曹操决裂相同。

赵云与荀彧一样,是“奉天子”的忠实汉臣。赵云心中,希望刘备是个“奉天子”的方伯而已,汉天子并不是刘备。

事实证明,赵云错了——刘备并不是汉室忠臣,更不是赵云期盼的“兴灭国、继绝世”式的人物。

刘备既称帝,他的所有政治行为就必须要符合自己政权的最高利益才是。

关羽失荆州,也是受刘备轻视孙权影响太多的缘故,刘备一直不将孙权放在眼中,与孙权决一雌雄,刘备具备心理优势。

“老太太吃瓜——专拣软的掐”选择东征并没有错,砸曹魏这个硬核桃,刘备信心不足。

赵云现在仍在讲“****”问题,不亦惑乎!?

曹丕不愿意再做汉室的座上客,刘备也是如此!

因为赵云身份特殊,刘备必须要区别对待,赵云反对东征,与雍茂反对称帝不同。雍茂可以简单的一杀了事,但赵云出生入死,稍加责处,就会导致舆论哗然。刘备虽然没有听从赵云劝阻,但因此也未让赵云随同出征,只是将他安排留督江州,负责督运粮秣等物。

与赵云公开反对东征不同,诸葛亮的态度则表现为暧昧。他明知此战凶多吉少,却怀有侥幸心理。

早在隆中对之时,诸葛亮就曾对刘备明确指出:“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现在刘备决意对东吴用兵,诸葛亮却不极力阻止,显然是心存顾忌的。

随着刘备势力坐大,身份地位的变化,刘备也暴露出了性格中刚愎拒谏的一面。(脾气随着身份变化而变化,官越大脾气越大!)

从事祭酒秦宓试图阻止东征,上疏陈说天时不利,被刘备下狱。刘备东征,“谏者甚众,帝(刘备)皆不听,乃留诸葛亮辅太子而自率诸军东下”。

章武元年(221年)秋七月,刘备率诸军伐吴,开始了他军事生涯中的最为绚丽的谢幕演出!

刘备的人生际遇是“多难兴邦”的最好诠释!

如果说刘备八字生的不好,那么如何解释他做了九五至尊?

如果说他八字生的好,那么他从二十多岁开始,从幽州到徐州,从冀州到荆州,从荆州到益州,辗转流离,漂泊旅游了大半个中国。如果评汉末三国最资深驴友的话,刘备是名至实归的NO.1。

好不容易在西南谋得一个歇脚的风水宝地,屁股还没有坐热,前老巢荆州就被盟友孙权端了。

刘备必须要打回荆州,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他无可奈何。他对可能导致的失败,也有心理准备。

前方即便是万丈深渊,刘备也必须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因为他没有其他选择项,不但要东征,还必须要亲自东征。

刘备怀念从前不做皇帝的日子,做皇帝与做丈夫一样,成熟必须要付出代价,肉体短暂的欢娱之后,等待刘备更多的是责任与义务。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假,但已进入暮年的刘备哪里有时间等待?

最早加入刘备驴友社团的老人,关羽、张飞、麋竺、简雍、孙乾等人都已经先后作古。刘备有种时不我待之感!

章武元年六月,刘备开始调兵遣将,准备东征。

命张飞率巴西兵万人,自阆中(四川阆中)会江州(重庆)。“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顺流而奔孙权”,刘备又痛失一员万人敌的大将。——(《三国志-张飞传》)

与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不同,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同上)

刘备曾经告诫张飞道:“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张飞听了仍是不以为然。——(同上)

史载:张飞遇害,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惊叹:“噫,飞死矣!”。——(同上)

本来上表之事,是张飞亲力亲为之事,现在忽然见张飞手下越俎代庖,刘备立即意识到张飞出问题了。

张飞死后,刘备追谥为桓侯。

未出师而先丧一员上将,乃是兵家大忌。既严重削弱了刘备军事力量,也极大影响了军中士气。但张飞的死,仍然未能阻止刘备东征的脚步。

关羽在荆州败亡,黄忠也在刘备称王的第二年病死,马超与魏延驻守北疆,赵云反对东征,刘备担心他消极怠工,不敢委以重任。

本来打算用张飞为主将率军东征的,哪知道张飞突然横死于下人之手。万般无奈之下,刘备只好以吴班、冯习二人为左右领军,张南为先锋。

赵融、廖淳、傅肜各为别督,杜路、刘宁等各以部曲随领军吴班及将军陈式等东征。

冯习与张南都是荆州人。刘备任命二人为先锋,也是煞费苦心。

幽、徐等地的旧人,虽然多已作古,但这些人与刘备一样在外漂泊的久了,对于家的观念已经淡漠的很了。失荆州对他们来讲,与此前的失徐州并无质的不同,即使是在世,估计也会如赵云一样,反对东征的;而刘备集团中的荆州人士不会做此想的,他们的祖宗坟冢都在荆州,他们有恢复情结,打回荆州去,正是他们的政治诉求。

也许这也是诸葛亮对东征一事态度暧昧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新政权中益州集团人士,刘备既要用,又要提防。仔细分析就会知道,刘备对于益州集团的信任,不及对荆州集团的信任;而对荆州集团的信任度,更不及对幽、徐集团的旧部。

现在幽、徐旧部已然凋零殆尽,荆州集团自动上位,成为刘备政权中的中坚分子。因此,荆州集团官员的政治诉求刘备必须重视,失去这些人的拥戴,刘备就会失去政权基础。作为利益共同体,刘备被荆州利益集团绑架上了同一战车。

当赵云、蜀人秦宓表示强烈反对东征之时,刘备尽管心中情知他们的反对是有道理的,但迫于压力,他也必须表态“反对无效”!

得知刘备率大军来为关羽复仇,史载,孙权先是“遗书请和”,刘备“盛怒不许”。

孙权见吴、蜀双方一场恶战一触即发,只好硬起头皮应战。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孙权不得不“卑辞奉章”,向曹丕称臣。

孙权骠骑将军、荆州牧、南昌侯没有做几天,曹操就驾鹤西游。

曹丕继位魏王除了巩固政权,内修政事,不久,曹丕决定治兵南征,耀武江东。

草草准备了三天,曹丕就踏上亲征的道路。史称,曹丕南征“爰整六军,率匈奴暨单于、乌桓、鲜卑引弓之类,持戟百万,控弦千队。玄甲曜野,华旗蔽日”,规模浩大,盛况空前。——(《全三国文》)

七月,曹丕率军至谯,八月,“设会乐百戏”,大飨六军及谯父老乡亲。

此次南征,有些做戏的意味。曹丕在谯曲酒流觞,大排宴筵,丝竹歌舞共庆升平,丝毫没有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孙权却乐不起来,他感觉到了压力空前。

此时他正在全力备战西线,知道现在不可以触怒曹丕,于是明智的选择了“遣使奉献”。至于孙权奉献何物,史未所载,但曹丕很快就撤军了。曹丕南征“蜀将东驰(孟达来降),吴党委质(孙权遣使)”,曹丕志得意满,在他眼中,父亲从前的鞍马劳顿,都是一种OUT了的行为。自吹自擂道:“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兵革也”。

曹丕乐观地认为——照目前情形,天下完全可以传檄而定。现在谯地黄龙见野,“石邑县言凤凰集”,种种祥瑞无不在向他传递一个信息:——天命有归!

孙权给了自己台阶下,不如顺水推舟赶回去逼禅才是大事。

曹丕紧锣密鼓的准备代汉,远在益州的刘备集团跳脚大骂曹魏“窃执天衡”、“穷凶极逆”、“剥乱天下、残毁民物”之时,首倡曹操“托名汉相、其实汉贼”观点的江东孙权政权,却从上而下地保持了缄默。不久孙权遣使进贡,主动向曹操称臣。

曹丕做了皇帝之后,孙权“自魏文帝(曹丕)践祚,权使命称藩,及遣于禁等还”。

——《三国志·吴主传》

陈寿将此事记为“使命称藩”,称藩只是地方诸侯向中央表示一种隶属关系而已。孙权这样做,是表示了自己不可以受制于中央,是有自主征伐的独立政权。

令人诧异的是,同样的事情在司马光《资治通鉴》一书则直接记载为“孙权遣使称臣,卑辞奉章”。

司马光尊刘贬曹、孙的良苦用心,跃然纸间。

不管如何,曹操还算是世所公认的英雄,向他称臣,孙权还有一些面子。

现在改向曹丕称臣,孙权会在天下人面前颜面尽失。从孙权自己内心深处想来,这个曹丕在政治上并无任何高明之处值得他佩服。

更重要的是,此前投降曹操,还有一块降汉的遮羞布。名义上,孙权可以说是归顺汉王朝,并非是向曹操个人投降。现在曹丕把遮羞布也拿开了,孙权向曹丕称臣,就等于一不小心被人捉奸在床。

孙权向曹丕称藩,不但要战胜自己,而且必须顶住来自各方的非议与压力。

孙权主动称藩,魏廷上下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曹丕一时难以取舍,于是下诏令群臣讨论刘备是否会东征复仇。

多数人认为“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三国志-刘晔传》)

侍中刘晔则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刘备必定要出兵复仇。“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而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同上)

事情果然如刘晔所预料,刘备称帝不久即率军东征,“吴悉国应之,而遣使称藩”。——(同上)

魏国“朝臣皆贺”,刘晔再次表现出了他的高超见识,指出孙权请降的实质:

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权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备怒,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承其衅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却中国之兵,二则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权善用兵,见策知变,其计必出于此。

有鉴于此,刘晔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应该乘此千载难逢的良机灭吴:

今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阴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三国志-刘晔传》注引《傅子》)

刘晔的策略可谓切中肯綮,然而曹丕却以为:“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不知欲来降者为何许人?),必以为惧,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乎?”——(同上)

刘晔据理力争道:“蜀远吴近,又闻中国伐之,便还军,不能止也。今备已怒,故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必喜而进与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必然之势也。(刘晔此说欠妥,依刘备此时心思,理应见死不救,但诸葛亮为蜀汉自身长远利益计,必定会再次促成吴、蜀联盟)。”——(同上)

可叹的是,曹丕不但不听,反而决定封孙权为吴王!

在曹丕称帝时候,刘备君臣大骂“篡盗”,而孙权则保持了沉默。

无声就是默许,孙权的政治投机收到了回报。

曹操虽然最终选择了曹丕继位,却没有想到曹丕是个眼高手低的家伙。曹丕既不谙军事,自然不具有战略眼光。他只看到了联吴制蜀的有利一面,坐失了伐吴的良机。

魏黄初二年(221年)八月,曹丕正式册封孙权为吴王。曹丕急于封异姓为王,而忽略了曹彰、曹植众兄弟的分封,所以这样,不外是向世人昭示自己大国天子风范而已。

对亲兄弟相煎何太急,对孙权却圣眷优渥。亲疏不分,曹魏之亡实肇于此。

令曹丕始料未及的是,孙权手下对是否接受他的赠予也有不同意见。

史载,“权群臣议,以为宜称上将军九州伯,不应受魏封”。孙权对自己千辛万苦方争取到的成果被众人简单否定,心底感到无比悲哀。见没有人体会他内心的苦楚,只得为自己辩护:“昔沛公(刘邦)亦受项羽拜为汉王,此盖时宜耳,复何损邪”?——(《三国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

盖时宜耳!孙权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大敌当前,主动称藩与接受封王,都是为了将来的权宜之计!

与孙权的实用主义相较,曹丕太过慕虚。承平之日,慕虚尚可以原谅,乱世之中,实用主义至上!

孙权可以与曹操、刘备势力鼎足而三,并不是侥幸。

群臣反对,是因为“士可杀不可辱”。而他们没有考虑过,孙权给自己的定位不是“士”,他志不在此!

现在称臣,正是为了将来称帝;如果连这些屈辱都忍受不了,如何能成就大业?

三国时代,“忍者神龟大法”修为第一人的孙权,与卧薪尝胆勾践遭受的屈辱相比,又能算得上什么?

能够忍受的屈辱,统统不是真的屈辱!

如果有一个高尚的目标在等待你去实现,忍耐屈辱你才能走得更远。

如果屈辱对于实现人生理想完全无必要,那才是真正的屈辱!

孙权的忍耐也是有底线的,在关键问题上,则寸步不让。孙权受封吴王之后,立即派人“入谢”。自然入谢是不能两个肩膀扛张嘴去就可以的。“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等物,曹丕但有所求,孙权有求必应。——(《三国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

但当曹丕提出孙权送质子入魏的要求之后,“权以登(孙登)年幼,上书辞封”。——(同上)

孙权能忍人所不能忍,果然是非同寻常!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无可忍的时候,多想想“忍字头上一把刀”!

这把刀将自己可以割的鲜血淋漓,同样也可以让敌人付出血的代价。

孙权在力求取得曹丕的支持同时,(起码要保持中立)一面不忘向刘备请和。如果事情可以和平解决,孙权不愿意过早的和刘备展开对决。杀敌三千,自损八百,与刘备恶战,无论谁胜出,最终受益者只有曹魏政权。万一自己在与刘备斗的不可开交时候,曹丕从后而插上一刀,江东割据政权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那时候莫说称帝,父兄基业怕也难保。

孙权再次派出诸葛瑾前去交涉相关事宜,战事如箭在弦上,孙权仍要做最后的努力,在他的授意之下,诸葛瑾作书刘备请和。

诸葛瑾立足道义的高度,提醒刘备:“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三国志-诸葛瑾传》)

只可惜,这时候的刘备大军已经抵达白帝,做好了所有的军事部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诸葛瑾的质问,刘备当作了耳旁风。

孙权在擒杀关羽、夺得荆州之后,就亲临前线至公安,此后又自公安徙都鄂(湖北鄂城),将鄂更名为武昌。孙权驻跸于此,正是为了有利于督战和鼓舞士气。

刘备率军大举来攻,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率领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吴军拒敌。将夷陵(湖北宜昌东南)设为大本营,由主帅陆逊亲自坐镇;潘璋守秭归,将军李昇、郎将刘阿等于巫山(今重庆巫山)、巴山(今四川巴东东北)、兴山(今湖北兴山南)一线布防;安东中郎将孙桓守夷道(今湖北枝城西北),将军宋谦屯枝江(今湖北枝江东北),徐盛率军屯扎当阳;朱然与韩当守江陵,诸葛瑾屯守公安,其余将领承孙权驻守武昌,枕戈待命。

与孙权准备充裕、严阵以待不同,刘备盛怒之下东征准备不足,轻敌冒进已经犯了兵家大忌。

刘备御驾亲征,尚书令刘巴、偏将军黄权、侍中马良、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大鸿胪何宗,太中大夫宗玮等大臣随驾出征。刘备组成如此豪华阵容,不似作战,更似赴宴。

在刘表的大力提倡之下,荆州地区果然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可惜的是,这些人才多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荆州地方名将本来就少得可怜,数次易手,更是人才凋零。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说的虽是诸葛亮主政时之事,但蜀地将才匮乏在刘备称帝之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曹操为求才先后颁发的三次《求贤令》,为曹丕顺利代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人才储备决非朝夕之功,三国人才之盛蔚为大观,曹魏阵营人才济济,这也是吴、蜀无法比拟的优势。

国际间的竞争就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而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仍然是人才的竞争。与曹操提出的“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的不拘一格收人才相比,刘备任人唯贤的人才观,确实有些不合时宜了。

法正无疑是刘备阵营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天妒英才,法正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的第二年“卒,时年四十五”。法正的死是对刘备事业的一个沉重打击,“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

带了如许多的政治花瓶上前线,刘备在行伍间也可以享受到九五至尊、一言九鼎的风光。如此作战,不败也难!刘备率领群僚,意气风发自江州至白帝(今重庆奉节东)。

刘备将前敌指挥所设在白帝,然后下达了开战指令。吴班、冯习等人领旨,率军向驻守在巫山、兴山一线的吴军发起了猛攻。史载,“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三国志-先主传》)

蜀军初战告捷,取得了开门红。

吴军的退却,不过是秉承主将陆逊既定战略,避其锋芒,选择的主动收缩防线,诱敌深入。然而,刘备君臣却误以为吴军一堪一击,更助长了君臣上下的轻敌思想。蜀军先拔头筹,刘备立即进驻秭归,蜀军继而大举跟进。

站稳脚跟之后,刘备再命吴班、陈式水军攻夷陵,“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抢占长江两岸战略要津,同时,“自佷山(今湖北长阳西)通武陵,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对这些地方土著赐以金帛,授以官爵,因此五溪夷蛮“咸相率响应”,积极加入了刘备的东征阵营,刘备实力大增。

胜利来得太过容易,偏将军、巴西阆中人黄权唯恐蜀军长驱直入有失,上疏主动请缨:“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当)寇,陛下宜为后镇!”——(《三国志-黄权传》)

刘备没有听从,反而将黄权改任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二月,刘备从秭归渡江继续深入。“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于夷道猇亭驻营”。——(《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从巫峡、建平(治今重庆巫山)连营至夷陵界,立营数十屯,绵延数百里,步步进逼。面对蜀军发起的攻势,陆逊则指挥若定,大步后撤,坚守不战。

三国时期,也是个出将入相的人才鼎盛期。曹操有能力如此,但他显然志不在此;诸葛亮算是其中一个,但他理政之能明显过于军事;真正称得上出将入相的人物,东吴陆逊是个中翘楚。

东吴有“张顾陆朱”四大家族,孙权想要巩固自己的政权,必须要与这些豪强势力合作。选拔任用这些世家子弟做官不失为一种政治手段。

在陆逊二十一岁时候,凭借其家族在江东的势力,陆逊做了海昌都尉之职。海昌连年干旱,陆逊“开仓谷以赈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陆逊虽儒雅,但却敢以少数兵力讨伐叛乱,“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逃兵役的人),逊陈便宜,乞与募焉。”史载,会稽有“山贼大帅潘临,历年不禽”,陆逊率手下“讨治深险,所向皆服”。——(《三国志-陆逊传》)

陆逊在任上政绩突出,很快成了四大家族年轻一代的佼佼者。

孙权发现了这颗未来政治之星,加意栽培,并将侄女(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从此陆逊出入孙权左右,平步青云。拜为帐下右部督,对其言听计从,引为知己。

史载:

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同上)

此战之后,年轻的陆逊表现出的以少胜多军事才能令人刮目相看,成了吴地脱颖而出的军界新星。吕蒙死后,年轻的陆逊成了继任者。

对于这个名不见经传对手,刘备嗤之以鼻。自己戎马一生,在他与黄巾军作战的时候,陆逊还没有出生呢。刘备不但在战略上藐视东吴,而且在战术上也藐视陆逊。

出师之初,刘备君臣上下就弥漫着浮躁与盲目乐观。似乎东征之事如观国之光一样轻松惬意。

刘备“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暗中却伏下精兵等待吴军上钩。——(《三国志-陆逊传》)

刘备自以为得计,陆逊却一眼就识穿了他的诱敌之计。仍是森严壁垒,坚守不战。陆逊手下见吴班兵少,“皆欲击之”。——(同上)

陆逊坚决反对,分析道:

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厉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于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

陆逊手下多是东吴宿将,老于兵事之人,哪能听得进年轻人的说教,认为他是怯懦畏敌如虎,“各怀愤恨”。——(同上)

史载: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持,不相听从。

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剪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群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任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三国志-陆逊传》)

陆逊手中握有“尚方宝剑”(假节),非常时期可以先斩后奏。众将畏惧军令如山,不敢擅自出兵。

刘备见吴军不上当,无奈之下只好将埋伏在山谷间的八千伏兵调回。吴军将领无不暗呼侥幸,陆逊借此机会道:“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众将这才不敢轻视这位年轻统帅。

刘备攻夺猇亭之时,另外分兵以将军张南为先锋,自秭归南岸长驱南岸,将孙权的侄子孙桓包围在夷道。

蜀军攻势如潮,孙桓一面组织防御竭力抵挡,一面派手下向陆逊求援。陆逊却按兵不动,众将对此表示难以理解,质问陆逊道:“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三国志-陆逊传》)

陆逊解释道:“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众将见他只知坚守避战,现在却大言不惭“安东自解”,心下都不以为然。——(同上)

蜀军出师以来,除了最初攻夺巫山、兴山等吴关隘之外,从正月至六月间与吴军对峙,再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很快,刘备就从长驱直入的兴奋中清醒过来,蜀军深入吴境,补给线也相应延长。战线拉长,刘备不得不步步为营,“蜀军分险据地,前后五十余里,逊随轻重以兵应拒”。——(《三国志-吴主传》)

就连不知兵的曹丕得知刘备与孙权交兵“树栅连营七百里”,对臣僚说:“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

战事进入相持阶段,蜀军师老兵疲,锐气尽失。而吴军将士则以逸待劳、养精蓄锐,陆逊决定还以颜色。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在陆逊脑中形成,信心百倍的陆逊上疏孙权,剖析敌我形势:

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三国志-吴主传》)

陆逊宽慰孙权,让他高枕无忧,勿以战事为念。

闰六月,陆逊决定展开反攻。陆逊的决定,让手下众将困惑不已,纷纷反对道:“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三国志-陆逊传》)

陆逊胸有成竹道:“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同上)

陆逊派出部分兵力先去做了番试探性进攻,结果“不利”,没有捞到任何便宜。手下众将见他出糗,揶揄道:“空杀兵耳!”。——(同上)

陆逊却从此战中侦知对手虚实,找寻到了破敌之策。不怒反笑道:“吾已晓破之之术!”——(同上)

陆逊命令部队“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见火攻奏效,陆逊大举反攻,史称“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同上)

吴军全线反击,各地捷报频传——

振威将军潘璋“部下斩备护军冯习等,所杀伤甚众”;——(三国志-潘璋传》)

昭武将军朱然“破备前锋,断其后道,备遂破走”;——(《三国志-朱然传》)

偏将军韩当,配合陆逊、朱然作战,“共攻蜀军于涿乡(今湖北枝江城西北),大破之”。

建武将军徐盛,“攻取诸屯,所向有功”;

吴军主力作战部队在陆逊的亲自指挥下,“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刘备手下大将杜路、刘宁见势不妙,干脆投降了吴军。——(《三国志-陆逊传》)

刘备猇亭大败,退守马鞍山(今湖北宜昌西北)“陈兵自绕”负隅顽抗。陆逊紧追不舍,将其团团包围。史载,“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刘备)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同上)

刘备一看大势已去,再次施展“凌波微步”,趁着夜黑风高,率轻骑突围而走,向西北方向遁逃。皇上也跑了,立即军心瓦解,众人立即作鸟兽散。史载,幸亏有“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阻挡了吴军追击者的脚步,否则刘备难逃此劫。(笔者以为,刘备得以虎口脱险,是因为陆逊秉承孙权之命,有意放他一马的。)

安东中郎将孙桓,见蜀军撤围而走,立即率部奋起直追。年轻人腿脚轻灵,一发力之下收不住足,竟然绕过蜀军,跑到了刘备前面。史称,孙桓“斩上夔道(长江三峡、秭归、巴东、奉节一线),截其径要。”。——(《三国志-孙桓传》)

好在刘备跑路数十年,经验丰富,见此路不通,立即率领残兵败将“逾山越险”而走。

看到年轻人在茁壮成长,刘备却没有感到丝毫欣慰。一边逃跑,一边愤愤不平骂道:“吾昔初至京城(江苏镇江),桓尚小儿,而今迫孤乃至此也!”(英雄出少年,孙桓时年25)

没有活捉姑夫刘备,孙桓只得率军怏怏而返。

见到陆逊请罪道:“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陆逊、孙桓相逢一笑泯恩仇。

陆逊如果前去救援孙桓,定会落入刘备伏击圈中。围点打援的战术刘备还是懂的。

历经苦难艰辛,刘备终于脱离险境,安全逃回了白帝城。出兵之时,刘备率领数万军兵,耀武扬威顺江而东。败归白帝之时身边应该只有少部分亲信跟随。

刘备跑路途中,见到“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败状之惨烈,令他既惭且恚。悲不自胜道:“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三国志-陆逊传》)

直至败归,他仍然没有检讨自己,而是讳败,认为自己战败乃是“天意”!

危难来临之际,缺钙的杜路、刘宁选择了不战而降吴人,与二人苟且偷生截然不同,将军傅肜、从事祭酒程畿(秦宓继任者)面对强敌,英勇不屈。刘备在前面率先逃跑了,扔下傅肜等人断后。

史载:兵众尽死,肜气益烈。吴人谕之使降,肜骂曰:“吴狗,安有汉将军而降者!”遂死之。——(《资治通鉴》卷69)

傅肜威武不能屈,骂贼而死,得其所哉!只是他遇人不淑,只知“安有汉将军不降”,却不知有汉天子跑路!

程畿溯江而走,被吴军追及,不屈而死。

吴军大举反攻,黄权率领8000蜀军在江北因为道路不通,无法返回蜀地,无奈之下选择投降了曹魏。

相关部门报告了刘备,提议追究法律责任,叛投敌国应该诛戮黄权妻子以儆效尤。刘备阻止了手下人,史载,“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战败归来,刘备开始反思此前的草率,他在琢磨善后工作如何进行?

他心中明白:真正应该被问责的人不是黄权,而是自己!

同类推荐
  • 《写轮眼乱入三国》

    《写轮眼乱入三国》

    并非完全按着历史的走向走,说不定刘备还没创业就死了呢,看我心情
  • 奴才媚相: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傀儡

    奴才媚相: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傀儡

    本书介绍了贝当、佛朗哥、吉斯林、皮埃尔·赖伐尔、汪精卫、陈公博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傀儡人物的生平事迹。具体内容包括:外敌入侵自愿签订屈辱条约、模仿希特勒建立独裁统治、罪有应得丧命防空洞中等。
  • 杀伐时代

    杀伐时代

    穿越战国在那杀伐时代没有置身于事外只有冲锋陷阵,带兵征伐杀戮的存在问苍天烽火狼烟几时休一世驰骋疆土洒汗血在那遥远时代埋下多少阴霾千年中弥漫着——一股正义浩然的气概!千古乱世看我驻!
  • 太极斗佛

    太极斗佛

    内容简介太极:是世界的运动,也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斗佛:不仅仅是因为武功最高……我的新书《梦连连》即日上传,敬请各位书友关注。
  • 殖民崛起

    殖民崛起

    17世纪,海洋争霸,英国崛起,荷兰衰落,秦治能否带领中国,完成一次华丽转身,我们不仅掠夺土地,我们还要人才。
热门推荐
  • 永不消逝的第一眼

    永不消逝的第一眼

    本书用生动的语言,灵动的画面,鲜活的人物,带你进入故事现场,进入人物的内心体悟中美文化,并让人豁然了悟:真情可以跨越国界,真情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 植灵星耀

    植灵星耀

    无意穿越的大叔,变身热血少年。凶狠心机御姐,华美变成魅力少女。两个人的奇妙缘分,开始了。
  • 檀歌诗集

    檀歌诗集

    《檀歌诗集》收入作者自1963年至近一两年的诗作共200余首,包容新旧两体,家事国事天下事,亲情爱情友情,都在笔下汇聚,热情开朗,韵味清。
  • 夏露之未知名的悲伤

    夏露之未知名的悲伤

    她的爱情线太难,因为遇到了一个对感情不太明白的笨蛋,她,不知道自己还能这样僵持多久,她知道,总有一天会有人出来打破这种僵局。
  • 麦克阿瑟(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麦克阿瑟(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他曾经打过败仗,然而,他却把失败的捕猎当作磨练自己技能、增添对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说他是一名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将军。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耀眼的将星,美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杰出将领。
  • 穿越之锦夜长风

    穿越之锦夜长风

    呆萌现代女,坠落古代天牢。靠智慧,搭救美男囚犯;凭口才,巧战双面太监。青楼脱险,接连离奇遭遇;皇宫遇故,数次险象环生。一路坎坷,她何以保命?两份真情,她怎样抉择?本文已出版,出版名为《彼岸千缘》为新文揽人气,敬请关注清清的新文《穿越之缠丝为蛊》————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贵女重生:医手倾天下

    贵女重生:医手倾天下

    一场大火带走了她一家四十七口人的性命,回到旧宅,只剩烧毁的痕迹。徒手将亲人的尸骨挖出埋葬,心如焚寂。她在大雨下站了三天三夜,早已成殇,要如何才能回到那笑声环绕的午后。重活一世,一双素手,能配制出天下间最狠的毒药,看似柔弱,却布满荆棘,杀人于无形。他说,你的眼睛很特别,少了分天真,多了分杀气。他说,放下那沾满鲜血的刀刃,与我回家,为我做菜如何。温柔不止,却是对错了时机。为何不在她最软弱的时候出现,那场大雨,终是带走了她最后的善良与天真。
  • 王爷的女将军

    王爷的女将军

    她,是王母最宠爱的女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是二郎神手下的得力干将,却因功高盖主被打下凡间,她,为寻他转入凡间,却在投胎的那刻只留一魄于凡胎中,成为叱咤风云的女将军,却独独对已成王爷的他痴恋纠缠,她因失了一魄忘却前因独独对美人抵挡不住诱惑,白狐怜她,放她完魂,而已成女将军的她与他相遇。
  • 太清经断谷法

    太清经断谷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临星光

    梦临星光

    ”雷云风暴!“天空泛起了大片乌云,阴沉沉有种天要塌下来的感觉,一道道闪电再云里酝酿。”又做梦了。“王晨曦醒了过来,梦里他是一个法师,嗯,好像叫雷系魔导士。王晨曦并不是第一次做这个梦,从小到大,只要做梦都是这样。PS:新人新作,求支持,群号13543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