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29000000008

第8章 人是怎样在岁月中显影的(1)

【莫提娘】

我是我母亲的第一个儿子。她十九岁和我父亲结婚,十二年后,三十一岁生下了我。按说,她对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宝贝”应该极其宠爱才正常,可我并没有感受到任何超常的宠爱,她的爱才是真正的母爱,平稳、宽容、持久、恒温。她从没有那些夸张的什么“爱”呀,“宝贝”呀,拥抱呀,亲吻呀之类的表示,但我知道,她的爱地久天长。我长大些之后,我的优点从没听到她当面夸奖过,她大概视为理所当然。我的缺点也从没有让她痛心疾首、喋喋不休,她显然认为我慢慢会改。只有小时候我打了人家的小孩或骂了人,她会动怒,咬着嘴拿扫床的扫帚疙瘩打我屁股一通。

我母亲出身于榆社县城一个乡绅家庭,有一点旧式的书香门第那个意思。我姥爷写一手好毛笔字,据说全县第一;他还颇有文学修养,母亲说他出版过一部长篇小说,好像叫个什么《钟情录梦》,可惜世无存本。母亲上过小学,在那时候就算有文化的女子了,她一九四二年参加了革命,当过女兵队长,很快入了党。她似乎比我父亲更通人情世故,更多一点政治敏感性,心里更明白。这可能和她幼年失母,在继母家庭长大有关。我父亲父母双全,小地主家庭生活较优裕,多多少少有点地主少爷的性格,再加上农村的封闭性,走上社会就不容易适应。

我母亲生我大弟弟的时候,一九五〇年,在北京的一个天主教会办的什么医院,那时我四岁,我记得我父亲带我乘一辆西式马车去的,相当于现在的出租车。医院是个欧式大铁门,正对着是一座教堂,左边是医院。我们走进去,我母亲躺在一个欧式铁床上,盖着白被子。她看起来状态不错,很安详。我那个鬼弟弟是不是抱出来让我们看过,我没印象,印象深的是当时到了午饭时间,护士送来一盘蛋炒饭,母亲说不饿,让我吃了吧。我把一大盘全吃了,觉得香极了,太好吃了,好像过上了上等人的生活,这件事导致我终身都爱吃蛋炒饭。

十年后,一九六〇年,在乌鲁木齐,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头一年。有天吃饭,我吃了一个馒头,没饱,我还要吃一个,母亲说“咱们不吃了好吧”,我觉得奇怪,她从来让我们多吃点,今天怎么一改常态了?我看见她眼神里有一丝愧疚,还有一种坚定。后来我才知道什么都定量了,饿死人了,但她不告诉你面临困难时期。

我父母都是山西人,人说山西人抠,不能说完全没道理。我父母可能也有些抠,但抠得不一样,我父亲是对外人抠,对自己家人极大方;我母亲是对自己家人抠,对自己更抠,但对别人大方。我父亲对子女,花钱从不计较,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呀,要自行车买自行车,要将校靴买将校靴;有一次在街上橱窗里摆着带鞋的冰刀,对我说“给你买一双吧”,我一看价钱,几十块钱呀,一个月伙食费都不够,我说:“算了吧,太贵了。”他说:“贵怕什么,只要你喜欢。”

我母亲不一样,她知道我喜欢吃鸡蛋,有一次在东后街一个饭馆里,她要了十个煮鸡蛋,亲手给我剥皮,看我吃,还说:“这次让你吃个够!”我一口气全吃了,她说:“怎么样,饱了没有?”我说:“离饱还差得远呢!”她说:“还能吃几个?”我说:“还得再吃十个也不一定饱。”我妈一听,拍了一下桌子,“那算了,不吃了。”

还有一次她给我要了半只烧鸡,我全吃了,不够,又是问还能吃多少?我说还能吃半只,我妈又一次说:“算了。”每次都中途而废,她不管饱。

记得我上高中时喜欢上文学,有一次偶然和母亲说起以后干什么,我告诉她我想当作家,我妈听了以后的反应是:“当那个干什么。”我看她反应冷淡,就问她:“那你希望我干什么?”她沉吟片刻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就希望你以后工作能……当个秘书。”我当时听了大吃一惊,秘书?这不是对我的指望太低了么?我当时很不理解,几十年以后渐渐深入社会了,我才明白我娘的深谋远虑。她是个干部科长,她那时就明白秘书的价值和前程,她哪里仅仅是希望我当秘书呀,她是想让我从秘书起步踏上仕途,她希望我当个大干部呢。我母亲那时就看出来作家诗人不是什么好角色,费力不讨好,谁也管不了,还要受人管,弄不好还要打成右派,劳动改造饿肚子。哪个母亲不希望儿子出人头地荣华富贵呢?在中国,有终极关怀的人毕竟极少,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现实关怀。

我母亲虽然不认为当诗人作家有什么好,但她眼看着我一步步走上那条路而且越走越远,从没有反对过一句,她不会用自己的意愿强扭你,她顺其自然。她虽然望子成龙,也不怕你混得猪狗不如,她个子小,但心大。“混成什么样都是我儿子,”她豁得出来,也输得起。她跟着我父亲从太行山到石家庄,从长辛店到北京,从军队到外国语学院,从乌鲁木齐到吉木萨尔,越走越远,越混越惨,她从无怨言,从无退缩。对比当时有些女人那种势利眼,得意时趾高气扬,稍有挫败马上另择高枝,我母亲是有人格力量的。她有中华传统文明中很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德的分量。她是一个有道德操守的人。

我母亲的生活方式也与众不同,跟我父亲更是完全相反。她完全是传统北方妇女的生活方式,她一生勤劳,但是粗拉。生火做饭,养鸡喂猪,她做的羊肉馅饼香死人了,每次她自己都捞不到吃,她满头大汗心甘情愿;她养什么活什么,养的猪比狗还讨人喜欢,养的鸡飞到屋檐下挂的篮子里下蛋,像投篮一样准,从不落空。她老了以后从不锻炼,连甩甩胳臂动动腿也没见她做过。冬天她干脆不出门,窝在家里,生存方式很不健康。她说“老得不敢见人了”,结果她活了八十八岁,只掉过一颗牙。每年天暖了,她出来了,满头白发的小老太太,她还活着,机关院子里的人见了她情不自禁鼓起掌来!这是大家自发地为一个值得尊敬的生命鼓掌!

我父亲完全不同,他坚持锻炼几十年,已经有瘾了,不锻炼过不去,光早晨起来就练两小时,不管到哪儿,从不中断。我父亲这么练,活了八十九岁。所以锻炼不锻炼,并不决定寿命,只是一种习惯,一种心情,或动或静,全凭自愿。谁要以为坚持锻炼就一定能延年益寿,恐怕也只能是一厢情愿,谁知道老天爷认不认账。

到了二〇〇三年,我母亲住院了。她一辈子除了生孩子,基本上没住过院,在我印象里,她似乎就没生过什么病,最多就是“身上不舒服了”,过两天自己就好了。她是个有病不求医的人,也没什么养身之道,只有一条,“不敢病,病了谁顾这个家。”到了八十八岁高龄了,她倒是敢病了,一病就没出医院。她大概是知道期限到了,躺在病榻上握着我的手说,“我还不想死。”她还牵挂着这个家,牵挂着儿孙。这个老人一天福也没享过,但她平凡、朴素而又充实,她没有什么太远大的人生目标,但她作为一个母亲,是完美的、伟大的,母亲就是她的人生目标,她实现了,而且满分。她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

二〇〇三年二月十九日,她离开了我们。

她的名字也和她的时代、身世一致,我的母亲叫张淑英。

二〇一一年清明节,我们兄弟四家去扫墓,我父亲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日也去世了,他俩合葬在一块墓碑下。这两个从太行山走出来的人,卷入时代洪流,投身革命,四海为家,最终竟在远离故土数千公里外的天山脚下安息了。呜呼,幸耶?悲耶?幸耶悲耶也都没什么意义了,“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此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的时代还可以“托体”,今天的人,只有骨灰。

在墓碑背后,刻着我为他俩撰写的碑文,母亲先葬,写在上面:

自幼失母 母仪儿孙

书香家庭 投身革命

身材瘦小 历尽风云

华北西北 四海生根

给父亲写的刻在下面:

以直道行坎坷 独见厚朴

惟倔强对艰险 可谓敦忠

可能概括不了他俩的人生,仅仅表达一点我们的认识。那天回来后,愈觉自父母离世后,无遮无靠了,天地虚空了,自己便突兀地独立在这人生间,伤怀陡起,写了一首小诗《莫提娘》,抄录下来,作为结语:

莫提娘

莫提娘,

提娘泪盈眶。

我娘怀我整十月,

等来哭声第一响,

从此心拉长。

莫提娘,

提娘必心伤。

娘是大树遮风雨,

儿是小鸟飞四方。

儿大不由娘。

莫提娘,

提娘两茫茫。

儿是娘心尖上肉,

娘是儿心一点钢,

男儿须自强。

莫提娘,

清明扫墓忙。

娘在九泉望着儿,

儿在人间想着娘,

白发意彷徨。

【老父还乡】

一个人老了,重返童年时光,

然后像动物一样死亡。

他的骨头已足够坚硬,

撑得起历史,让后人把不属于他的箴言刻上。

——摘录一九九五年四月号《作家》月刊中的一首诗

“父母是一种恩赐,也是一种负担。所谓孝子,就是那类能够把这些负担也品尝为恩赐的人。”我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样一句纯种的篇言没有投胎到经典里而是诞生在我的破书桌上,是委屈它了。

可是有什么办法,我恰好正是这样一个箴言的赝品制造者——一个永远得不到历史发给合格证书的活着的诗人或作家。当然这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因为我除了偶尔制造一点“篇言”以外,更多的还是生活,是和绝大部分人一样的生活。社会、家庭、父母、兄弟……我像一只啄破蛋壳呼吸到外界空气的小鸡那样,头伸到社会上,而身子每天都回到家庭的壳里。我想不光是我,几乎今天的人都生活在这个壳里。

在这个壳里,血亲的营养源源不绝。虽然随着时间它会减少,它会从原先浓稠流溢的浆液状渐渐干涸成凝缩的底壳,但它不会消失,而是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谁会否定自己的血脉呢?随着年龄,我们会更客观、更公正地对待它,但我们永不会否定。它只能使我们感到生命多么伟大,命运多么神奇,爱的形态多么变化莫测、难以捉摸!

现在,我感觉我不是在写一篇散文,而是在讲一个故事,一个老人还乡的故事,我只是一个旁观者。

从一九九三年开始,我父亲就不断地流露出想回一趟山西老家的念头。这念头时强时弱,时隐时现,但每次都被我们用强有力的理由给压制回去:其一是路程太远,不能直达;其二是年近八旬,动不如静,万一路途中生病,不堪设想;其三是要花不少的钱,按我的母亲的话说就是“把一点钱都叫他泼撒了”。

说到底,老父亲回山西得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个人陪同;二是要有人出钱。看来这两项都历史地落在了我的肩上,我是个作家,作家就是坐家,不用上班,有时间陪同;另外我得了五千块的“八一”奖。意外之财,可充路费。加上三个弟弟各出两千,一万多块,大致够了。

我叔叔一九九三年得了脑溢血,抢救过来,半身瘫痪,口不能言。我父亲要回去看他弟弟,此心不遂,迟早也得憋出病来。所以到了一九九五年四月十六日,终于成行。此举惊动了上海的表哥张步高,深圳的堂弟周军,都约好了同赴太原。

全家人都怀着吉凶难测的心情为我们准备,他们都知道我和我父亲的关系,不见想得慌,见了吵得慌,我的任性和父亲的固执,实在难容。三个弟弟一致认为:“上了飞机半个小时以后,大哥肯定气得把爸爸从飞机上扔出去!”说完,二弟又补充了一句,说:“过十秒钟以后大哥自己也跳下去了……”

临行的前一天下午,果然出了一件令我气炸肺的事。我父亲——他大概是太高兴了,在院子里散步。浮想联翩,豪情满怀。忽然看见他的孙子在球场上打篮球玩,竟忘乎所以,对其孙子叫道:“扔一个球给我,看爷爷给你上个篮!”其孙子年方十二,立即照办,结果篮没上成,自己跌倒在地,半天爬不起来。

我听到这件事,气不打一处来。在电话里吼道:“你以为你今年多大?七十七岁打什么篮球?明天上不上飞机啦?”

他说:“没关系,没关系,只擦破了一点皮。”

我父亲就是这么个人,将近八旬的人了,似乎还不够成熟。我仔细研究过他,他一点儿不比别人笨,记忆力好得惊人,可是思想方法古怪,总是不合时宜。我妻子有一次就说过:“我觉得爸爸的思维方式像外国人,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我说,“你爸爸才是外国人呢!”

那天早晨去北京的飞机是正点起飞的。

父亲坐在座位里,他系不上安全带,他怎么也搞不清安全带那么一个简单的名堂。我帮他系好之后,他就闭上眼睛靠在座椅上,我知道他有点惊恐。父亲平生坐飞机的次数非常有限,似乎只有两三次,其中就有一次飞机在空中发生故障。在海上坐过一次轮船,带着我奶奶,遇上大风暴,起落摇荡,险些把我奶奶呕吐得丢了老命……说起这件事,他总要说:“当时我心如刀绞啊!”

这次回老家他本来坚持要坐火车,我说要是坐火车我就不陪你了,我不受那几天几夜的罪。他没办法,只好依我。

飞机升到高空了,我示意让他往窗外看一看。他伸过头去望了一眼,迅速缩回来,满脸不可思议的表情,连连摇头。父亲怕高,有时连三楼的阳台都不太愿意上去;这一点我也相似,有恐高心理,于悬危之处往往不勇敢。

同类推荐
  •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和老爸30年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和老爸30年

    冯小刚、张国立、王铮亮、何炅、姚晨、柳岩含泪推荐,讲述一个普通家庭三十年岁月变迁和亲情往事。从1岁的“小米豆”,到30岁的“大萌子”,北京女孩赵萌萌的身边,总有父亲的陪伴,她的母亲则在旁边充当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了父女俩的30年。30张照片记录了30载年华,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让观者动容。
  • 极度威胁

    极度威胁

    一本惊心动魄的纪实之作,亦是一本国际背景下弘扬正能量、塑造当代中国形象的大书。作为“感动中国2014特别致敬”的英雄业迹实录。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中国选择坚定地与非洲人民站在一起,共抗疫情。9月,中国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在9月中旬抵达疫情最为严重塞拉利昂,他们在医疗第一线,也是生死第一线,面对极度威胁,和当地人民一起,稳定了疫情,迎来了转机。
  • 岁月诗痕

    岁月诗痕

    诗歌是中国读书人的基本功,20世纪之前,属于蒙童常识。本书收录了作者的诗歌如《七绝,毕业感叹》、《浪淘沙,食堂就餐记》、《七绝,贺年片题呈双亲》、《七绝(二首),为合影题照赠翁乃勇》、《七绝,相片自题呈寄双亲》、《忆江南(四首),咏雷锋》、《七绝(三首),出差盐源县感叹》、《七律,贺罗秉林发表学术论文》、《七律,辞旧迎新感咏》、《蝶恋花,九寨沟水景》等。
  • 格上寻真

    格上寻真

    在艺术上他孜孜以求,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五言诗古朴自然,清畅空灵,不加雕饰。而主攻方向是长短句,讲究押韵、对仗、平仄,有大体一致的格式,呈现出一种格律美;追求明显的节奏、段落、行数、音节,有一定规律,呈现出一种整齐美;或者句式长短不一,间隔有序,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参差美。这种长短句比词自由,近似元人小令。修辞上注意词性组合、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明快,白话、俚语信手拈来,时有警句。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热门推荐
  • 盾击天灾

    盾击天灾

    末日中挣扎艰难中求存,当不可抗拒的末日天灾降临,你是选择勇敢战斗还是在强者的光环下苟活偷生?
  • 悬珠

    悬珠

    天色灰黑,黑云压顶,天空像是一个倒扣着的大盆,随时都有可能将星球吞噬!对峙的四大族人虎视眈眈,目光如血,可是,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稍有不慎,就会有族亡灵灭的可能谁也不敢拿自己的家族来成全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就在这时,一道金光将所有的生命如铁桶一般紧紧的匝住:“东方有灵,其名为珠,天灵精华,地之血脉,得之祥和,失之俱亡!”这一道声音犹如闪电般穿透金光,在四大族人的头领耳边响起。这时候,在遥远的东方,明媚的天空下突然下起了一阵玫瑰色的雨点来。瞬间,整个大地陷入一片漆黑之中!
  • 人间食粮

    人间食粮

    本书精选了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人间食粮》、《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等作品。其中《人间食粮》以在非洲地区的漫游为线索,以虚拟的女神为倾诉对象,描摹异国风情,抒发人生感怀,呼唤用脚去丈量大地,用文字表达真实的感受,被称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纪德以极大的勇气深刻地揭示出自己思想中尖锐而深刻的矛盾,以对真理的热爱,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出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 武道巅峰

    武道巅峰

    携手舞天下伴卿辰影宵。不忘初心梦俯首群雄。身为孤儿的天羽在和神秘老者交易后获得无上功法开始逆天崛起.。在跨过重重障碍生死之间不断徘徊终成一代传说。
  • 如意修仙

    如意修仙

    一柄铁尺,道尽千古名臣胸中的浩然正气;一柄如意,扫清三界烟尘无数;七柄宝剑,蕴含着无数的神秘。碧云星,栖凤山上,因为满足母亲的愿望,少年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修真之门,随之打开,聪慧绝伦的少年能否走上一条至尊之路,请看一柄如意引出的仙道烟尘。
  • 小花仙之花谢三夏

    小花仙之花谢三夏

    为了他,她付出了很多……但是他,却那么无情……她不管,继续付出……但是他,依然冰冷……她累了,他却不再冰冷……但是她,却悔了……为什么,当她离开的时候,他才觉得后悔……一朵神奇之花已经凋零,后悔已经没用了……伤心,还有用么?人已逝,花已败,后悔已是枉然……爱情总是这么飘忽不定,当我们没有珍惜时,它是那么唾手可得,离你那么近。当你想要握紧它,想要珍惜爱护时,却又悄然离去,烟消云散,只留下满地心碎……
  • 樱轩恋

    樱轩恋

    刚出世8个月的她,被父母抛弃,送到了孤儿院。但孤儿院的生活是快乐的,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个与她形影不离的朋友,和她未来的老公。在他第一眼见到她是就决定要娶她为妻。但世事总不如仍愿,在那不就他们就纷纷被领养走了。
  • 天姥山剑尊

    天姥山剑尊

    一个普通的猎人,一段打猎奇遇,修仙之路从此展开!
  • 述之时光

    述之时光

    “……你真的忘得了你的初恋情人吗假如有一天你遇到了跟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他真的就是他吗还有可能吗这是命运的宽容还是另一次不怀好意的玩笑……”
  • 霸气少爷别碰我

    霸气少爷别碰我

    韩韵琳是一个女佣,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父母将她卖给了一个富豪家当女佣他从小被那个富豪家的少爷欺负,从小忍气吞声,这个少爷便是冷家的大少爷冷凌风,到了冷凌风16岁时,韩韵琳变成了他的陪读女佣,和她一起上学,慢慢的时间久了,他们俩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