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1500000012

第12章 汉语语法研究(7)

语言艺术大师们对言语作品的修改,也透露出汉民族语言运用强烈的追求对称、均衡、整齐的审美意识。倪宝元先生对名家改笔有很多独到的研究,他曾说过:“作家改笔中,有不对称的改为对称的,也有对称的改为不对称的,但最常见的还是不对称的改为对称的。为了追求语言的对称美,作家在作如下的努力:一、增添词语以求对称……二、删减词语以求对称……三、改换词语以求对称……四、调整结构以求对称……”请看倪先生举过的例子:

(1)原句: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鲁迅《流氓的变迁》,1930年《萌牙月刊》第一卷,第一期)

改句: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同名,见《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

文学出版社,1981年)

改句增添了“不是将相”,就使“他们所反对的……”和“他们所打劫的……”完全对称。所增添的“不是将相”,结构上跟“不是天子”对称,内容上作“是平民”的补充。

(2)原句:弄堂里没有一个人影,也没有灯光。(巴金《雨》,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56年)

改句:弄堂里没有人影,也没有灯光。(同名,见《巴金文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改句删去“一个”,使“没有人影”与“没有灯光”对称。

汉民族语言运用这种强烈的追求对称、均衡的审美意识经过一代一代使用者们的传承、实践、强化,慢慢渗透于汉民族语言之中,形成一种审美积淀,由个体的言语行为、言语成品的审美特征转变为群体的民族语言的审美特征。汉民族语言运用在语言形式上显露的执著的对对称、均衡的审美追求造成或强化了汉民族共同语在语音、语汇、语法各个层面上的众多特点。

一、汉语言运用对称、均衡的审美追求积淀为汉语语音层面上的四个音节两个音步的特点

吕叔湘先生说:“不得不承认2+2的四音节是现代汉语里的一种重要的节奏倾向。”现代汉语四字格式特别多,类型也不一致(见下文的论述),但语音段落一般都是两个音步。如:

a.彩色粉笔

口是心非

b.狗咬耗子

利令智昏

c.一衣带水

贫下中农

d.李副教授

考研究生

e.少先队员

电视机厂

f.老弱病残

婚丧嫁娶

这几组例子,只有a组的语意段落与语音段落一致,即都是2+2,其他几组语意段落与语音段落均不一致。b、c、d、e、f组语意段落分别为:1+1+2,1+2+1,1+3,3+1,1+1+1+1,但它们的语音段落都是2+2。

汉语为什么会有这种四个音节两个音步的特点?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汉语词语以双音节化(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称)为主要特征,双音节归并为一个音步已深深积淀于汉人的社会心理。第二,四音节词语归并为两个音步,念起来顺口、节奏感强,显得对称、均衡,与人们世代相袭传承的美学评价相符合,可以说这种特征正是人们潜意识中的讲求对称均衡的审美追求所致。

需要说明的是汉语中三音节词语也不少,如,事物的命名:自行车、发电机、美加净、洗洁精;惯用语:拍马屁、打秋风、老油条、敲门砖、马大哈,等等。现代汉语中的三音节词语也是两个音步,只不过有的念成(1+2),有的念成(2+1),但一个音节与两个音节念时所占时值基本相等:(1+2)式前面音节稍拖,后面两个音节稍快,(2+1)式前面两个音节念时稍快,后面一个音节稍拖,形成一种音节强迫对等律。这种三音节语词两个音步所造成的音节强迫对等律,也是汉语特别追求对称、均衡而造成的韵律特点。

二、汉语言运用对称、均衡的审美追求与汉语语汇层面上多四字格的特点

汉语里的四字格,即四音节词语特别发达。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以四言为主,汉民族语汇宝库中的成语亦以四音节为主。启蒙读物《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古往今来对人物和诗文的评语也偏爱四言。现代的小说、电影、戏剧等往往也喜欢用四字命名,如《在水一方》、《似水年华》、《陈毅市长》等。

从使用的角度来说,四字格有固定形式,如成语,更有大量的偶发形式。

从表现形式来说有大量的非重叠形式,如“万马奔腾”、“博大精深”等,也有大量的重叠形式,如“研究研究”、“高高兴兴”等。

汉语四字格表现能力极强,使用频率极高。下面只以AABB式四字格为例作些说明。汉语中AABB式四字格异常丰富,从词性角度说有:

数词式:三三两两 千千万万

量词式:条条块块

代词式:卿卿我我

区别词式:男男女女 老老少少

副词式:陆陆续续 时时刻刻

象声词式:哼哼唧唧 嘻嘻哈哈

动词式:闪闪烁烁 偷偷摸摸

形容词式:大大小小 漂漂亮亮

名词式:方方面面 花花草草

这其中以动词式、形容词式、名词式最多。

语言是个开放的运动的符号系统,存在着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类化现象。受已有AABB格式的诱导、类推,现代汉语中有很多AABB的偶发形式,很多不能按此方式重叠的动词、形容词、名词也可见其形式,如:

(1)他拾一根沾着露水的树枝,朝门鼻子上一插,便放放心心,松松快快地撒开了腿……(茹志鹃《寻觅》)

(2)文文弱弱的她,长着一头如瀑般的黑发,平淡而随意。(《青年社交》1995.9)

(3)灵敏度极高的记者们迅速把他的这句话译成各种文字,传播到地球上的角角落落。(《社会》1993.2)

为什么汉语AABB式重叠方式(其中有的属构形,有的属构词)极多,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语言类推的惯性;二是表意的需要;三是美学追求。AABB为四音节两个音步,读起来形成重轻加重轻的格式,音节匀称、节奏和谐,认同于汉民族语言运用追求对称、均衡的审美意向。

汉语四音节格式特别丰富,这种语汇层面上的特征形成与对称、均衡的审美追求极有关联。如上所述,四字格是两个音步,这样语音上成双成对,节奏匀称,能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感。

三、汉语言运用对称、均衡的审美追求积淀为汉语词汇层面上反义词以音节对等为常态的特点

反义词所表示的意义是相反相对的。词语的反义关系本属语义范畴,因而在有的民族语言语汇中,构成反义组系的词语并不特别强求音节多寡相一致,比如英语。但汉语则不然,构成汉语反义组系的词以音节数目对等为常态,一般要求音节数目相同,如:

呼—吸 旱—涝 公—私 好—坏

顺境—逆境 喧闹—寂静

大众化—特殊化 阶下囚—座上客

而像“小”与“伟大”,“大”与“渺小”,“甜”与“苦涩”,“苦”与“甜美。”,等,虽然语意上存在着反义关系,但由于音节数目不相等,则构不成反义词,而“大”与“小”,“伟大”与“渺小”,“甜”与“苦”,“甜美”与“苦涩”则是公认的反义词。

凌冰等编《实用反义辞典》(科普出版社,1991年)收反义词语近3000对,以双音为主,也有少量单音、四音的,它们都是音节对等的。

那么,汉语反义词为何以音节数目对等为常态呢?我们认为这与汉语运用的审美追求——追求对称、均衡美极有关系。因为反义词在语言实践中经常被用于排偶句中,常用来对举或对比,如:

(1)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息。(《庄子·让王》)

(2)贱为泥巴,却贵为珍品。

低贱的取之不尽,高贵的得之不易。(《人物》1995.4)

朱光潜先生说:“用排偶既久,心中就无形中养成一种求排偶的习惯,以至观察事物都处处求对称。”由于汉人这种求“排偶”、“求对称”的习惯,反义词用来对举、对比时,如果音节数目多少不等,极易失衡,造成不和谐,形成人们的心理失落,而音节数目对等则造成一种均衡、整齐的美,与整个民族的审美意向吻合,从而得到整个民族的认可,外化为反义词以音节对等为常态的特点。

另外,汉语反义词在结构方式上以构词方式一致为常态,如:

胆壮(陈述)一心虚(陈述)

肥大(联合)一瘦小(联合)

宏观(偏正)一微观(偏正)

入席(支配)一出席(支配)

升高(补充)一降低(补充)

冷冰冰(尾部重叠)一热乎乎(尾部重叠)

汉语反义词在语体色彩上以语体色彩一致为常规。如:

公一母(通俗,口语)雄一雌(典雅,书面)

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也都与汉语运用追求对称美、均衡美的审美意向有关。因为假如构词方式不一致,语体色彩不相同,用于排偶句中,用来对举、对比时,就会破坏那种对称与均衡的美,有悖于整个民族共同体的审美观念。

四、汉语言运用对称、均衡的审美追求积淀为汉语语法层面并列结构成分以结构、功能的对应为常规的特点

并列结构的构成成分呈线性排列状态,以结构、功能相同为美,因为结构相同,功能一致,给人以对称、均衡的美感,而且几个相同因素的重复对称能表现出较强的节奏,体现出谐和的韵律美。如:

(1)这样,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家的兴盛和衰亡,就不能不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科学战线》1996.1)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国家的兴盛和衰亡”为并列结构,作为并列结构的构成成分,它们结构相同,都是偏+正(A+B)的形式,而且语法属性也相同,都是名词性的,因而对称、均衡,给人以美感。但下面的例句与汉人语言运用执著的求对称、均衡的审美意向相悖,显得别扭,因而曾有人作为病例提出来修改:

(2)比喻是一种历史悠久,广泛使用的修辞手法……

(《修辞学》1995.6)

例(2)中“历史悠久”是主谓结构,而“广泛使用”是偏正结构,结构不同,并列在一起显得不和谐,如将“广泛使用”改为“使用广泛”(主谓结构)就和谐了。

五、汉语言运用对称、均衡的审美追求积淀为汉语语法层面双音节动词、形容词肯否重叠的一种特别的形式

汉语动词、形容词有一个重要的语法特征,’即可用肯定和否定相重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如:

动词

形容词

走 走不走?

美 美不美?

应该 应该不应该? 漂亮 漂亮不漂亮?

运用 运用不运用? 吉利 吉利不吉利?

动词、形容词单音节的只有一种肯定否定重叠形式,双音节的则除了有上举的这种AB不AB式外,还有另一种特别的形式,即A不AB式。AB不AB式可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A不AB式只用于口语。可以说A不AB式是因为一种审美追求而形成的AB不AB式的变化形式。如:

动词

支持 支持不支持? 支不支持?

赔偿 赔偿不赔偿? 赔不赔偿?

形容词

美丽 美丽不美丽? 美不美丽?

温和 温和不温和? 温不温和?

根据我们的考察,凡是能够用AB不AB形式肯否重叠表疑问的双音节动词、形容词,在口语中都存在着A不AB的形式。

为什么口语中产生了这种某种意义上说破坏了词的结构完整性(AB为一个合成词,A只是一个词素,不是词)的A不AB形式呢?因为A不AB式比起AB不AB式节奏匀称、和谐上口。A不AB为2+2式语音段落,韵律整齐匀称,呈现出重轻重轻的节奏形态,说起来顺口。我们认为A不AB式的产生固然与语言运用追求经济有关,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汉语运用特别偏爱对称、均衡这种审美意向。

六、汉语运用对称、均衡的审美追求与汉语的偏义结构

汉语中存在着不少偏义结构,从词、短语,到句子都有。这种偏义结构语意偏向一方,另一方不表义,只起凑足音节构成对称词语或者凑足结构构成对称句式的作用。

偏义结构包括三种类别:偏义复词、偏义短语、偏义句式。

偏义复词古人与时贤论述较多,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复合词,其特征在于:从形式上看两个词素是并列的,但实际上是只取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作为这个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如:

(1)文帝且山崩时,戒太子日:“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2)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易·系辞》)

例(1)中“缓急”为偏义复词,“缓”为陪衬。例(2)中“风雨”为偏义复词,“风”为陪衬。

现代汉语中也有为数不多的偏义复词。如:

国家、质量、人物、窗户、睡觉、干净

如果溯本求源,可以说偏义复词是汉语由单音节词占优势向双音节词占优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语言现象。我们认为偏义复词的产生与汉语运用的审美追求有关,因为一个音节为单,有了这个不表义的音节作陪衬,就使得词形从单变双,适合汉人求对偶、求匀称的审美意向。

偏义短语指一种特别的短语,这种短语其中一部分表意,另一部分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如形容人体力疲劳不堪时,我们好用“人困马乏”这个成语,在此其实只有“人困”之意,“马乏”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这种偏义短语的产生与语言的变化、言词的转义有关。从表意的角度说去掉这些不表意的成分也行,但缺少了一种对称与均衡的美。由于这种对称与均衡的追求,人们并不因追求经济而去掉无意的成分。

偏义句式指一种对仗式的比兴句式,常用于民歌(如陕北的信天游)和俗语。如:

(1)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幸福劳动造,红花汗水浇。

(3)多吃无滋味,多话不值钱。

(4)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从信息传递角度而言,例(1)(2)信息中心在前句,后句只是陪衬;例(3)(4)反之,信息中心在后句,前句是陪衬。虽然去掉这种陪衬句并不影响表意,但没有这种表意作用并不重要的陪衬句,就没有了对称、均衡美,也就少了一种和谐美。可能有人要说这种陪衬句强化语意,但我认为这种陪衬句主要作用不在于强化语意,而在于营造一种对称、均衡的美。

伍铁平先生曾说:“现在人们常常谈论汉语的特点,这种为了凑音节而构成的偏义词和偏义成语或短语才真是汉语的特点,在英、德、法、俄语中都是十分罕见的。”

我们认为偏义结构的存在和汉语言运用执著的对称、均衡的审美追求密切相关。为了追求对称、均衡,虽然增加了这些羡余性的语词、句式,但我们并不觉得这些衬词衬字、陪衬性句式繁冗多余,反而觉得有了它们才有了匀称与和谐。因为这其中的美学意蕴正与汉人一贯的审美意向切合。

(原载《济宁师专学报》1998年第2期)

转折复旬的表达功能及其运用

在语言表达中,有时我们需要采用两个部分合叙的言语方式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其中前一部分先说一面,后边部分不是顺着前边部分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和前边部分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相对或在程度上更高一级的意思上去。这种前后语意逆转的言语方式就是语法学上所说的转折复句(或转折关系句群)。

对转折复句与其他类型的复句一样,我们一般多着眼于句型的确认及层次的切分,很少问津其表达功能。从语言教学和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说,对句子表达功能的揭示比类型的确认,成分、层次的划分更为重要、更为实用。因此,本文试着对转折复句的表达功能及其运用作些探讨,企望对转折复句的教学和人们的言语交际有所帮助。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单用转折关联词语的转折复句和转折关系句群表达功能大同小异,本文虽着重探讨转折复句表达功能及其运用,但也涉及转折关系句群的表达功能及其运用,下文有时所说“转折句”既指转折复句,也指转折关系句群。

一、对比强调功能

同类推荐
  • 中学生最爱读的星座美文

    中学生最爱读的星座美文

    《中学生最爱读的星座美文》主要内容包括“月夜一帘幽梦 清风十里柔情”“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和“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与星座有关的古今中外的传说故事及爱情美文。如:《一年只有这一次》《悲伤而美丽的音乐》《让我守候你一生》《像流星一样萨罗》《飞到北方天空的龙》《忠诚的狗马尔拉》《美丽的公主》《变成熊的母子》《悲惨的贝鲁罗冯》《美杜莎的首级》《一个带血的手绢》《牛郎织女》等。故事语言通俗易懂,结构清晰。对青少年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使他们能够更多的了解宇宙的奥秘,星座的知识。
  • 假想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

    假想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

    本书介绍了假想游戏及其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让读者了解假想游戏,提示读者正确观察假想游戏,更进一步,向工作在幼儿园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大量日常行动方案建议。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人物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人物

    为了系统地向广大青年传递人类的知识精华,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作者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各种知识进行分析介绍。她向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口,让他们在知识的天地里遨游、畅想;她向青年朋友们搭建一架智慧的天梯,让他们在知识时空中探幽寻秘。
  • 美德的种子:青少年美德教育的100个经典故事

    美德的种子:青少年美德教育的100个经典故事

    美德是一杯香茗,是一杯美酒,是一朵芳香四溢的鲜花。美德可以让心灵变得愉悦而坚定,心灵被美德占据,一切污秽和邪恶便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生命也永远不会枯萎。让这美德的种子洒向人们的心中。
  • 生物知识知道点:亟待保护的珍稀植物

    生物知识知道点:亟待保护的珍稀植物

    自地球出现生物以来,经历了约30亿年漫长的进化过程,如今地球上大约有500~1000万种生物。物种灭绝本是生物发展中的一个自然现象,物种灭绝和物种形成的速率也是平衡的。但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自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兴起以后,这种平衡遭到了破坏,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其中仅高等植物每年大约灭绝200种左右。
热门推荐
  • 红尘旧梦

    红尘旧梦

    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次错,人要是不犯错就不可爱了。有时候,我们总觉得错误会把我们的幸福偷走。其实我们都错了,错它没有偷走我们的幸福,只是在提醒我们幸福就要擦肩了。
  • 论企业创新

    论企业创新

    创新是人类的本能,创新无所不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持续动态创新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必须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富于创新的民族。在经济全球化、科技日新月异的新世纪,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我们力求以新的视野,理性思考企业创新;立足新的发展,指导企业创新。从理念、知识、机制、产品组织、文化等方面研究企业创新问题。
  • 医手国色

    医手国色

    韩西的人生目标是:45岁之前成为主任医师。但穿越到着B超、X线、抗生素啥都没有的古代,韩西的目标是吃好、穿好、好好活着,当然也少不了传播现代医学理念!
  • TF因为遇见你

    TF因为遇见你

    她和王源从小就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就仅此而已,多年以后,他才认清了自己的情感……“默默,只要你需要我,我可以永远陪在你身边!”——王源“王源,我可以借下你的肩膀吗?”——林芷默“勤奋刻苦的林芷默同学,可不能因为谈恋爱就荒废学业哦!”——王源“我想,能遇见你一定用尽了我上辈子攒下来的所有运气。”——林芷默
  • 季羡林的八堂人生课

    季羡林的八堂人生课

    纵观季老近百年的人生阅历,是一座后人汲取人生经验的富矿。在他丰赡的著述中,也常见论及人生之作,为此,我们编选了本卷,《季羡林的八堂人生课》充分展示季羡林对人生意义与价值、为人与处世、隐忍与成功等的参悟之心,对当下生活忙碌的青年一代而言,极具开解、教导意义。
  • 韩少特宠:呆萌小仙妻

    韩少特宠:呆萌小仙妻

    她修仙失败,一朝穿越,砸在了韩氏金融集团总裁韩北辰的豪车上。住宿费、修车费、医疗费……她迷迷糊糊地背上一身巨债,成为他的贴身女保镖。可保镖即使再贴身,怎么连睡也要睡在一起?“夏小姐想重修灵力早日回到修仙界,也不是没有法子。”韩北辰勾起一抹邪魅笑容,抖了抖手上名为“双修之术”的古籍。夏瞳深信不疑,任韩北辰做尽禽兽之事,将古籍上的姿势用了个遍。然而灵力没恢复,肚子里不知何时却多了两个小宝宝……
  • 牙祭记事

    牙祭记事

    睡一觉就穿了看来这穿越还真的挺流行的“咦前面那貌美如仙的美女是怎么回事”“那可是、金域教的圣子”某女(?﹃?)且看色女如何逆天
  • 红楼叙梦

    红楼叙梦

    复杂一点:穿越专业户在第二次的穿越中穿到了红楼梦的世界!简明一点:国术大师穿越红楼梦!
  • 家有女鬼之阴阳天师

    家有女鬼之阴阳天师

    前世的缘,今生续,你前世的债,我来还。我不怕等你,我只怕等到的人不是你。
  • 赢在起跑线上(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赢在起跑线上(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即使你没有很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也可以让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甚至比别的孩子高、快、强。最主要的是树立他的信心,让他明白如何做人,只要根基打好了,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游刃有余,因为起跑好不一定决定比赛的输赢,享受跑步过程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