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1500000017

第17章 汉语修辞研究(3)

综观20世纪的汉语消极修辞研究,我们发现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即以功能为纲的研究范式和“功能、结构、方法”相统一的研究范式。这两种研究范式大体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分界线,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的消极修辞研究人们采用的多是效果统领方法:以功能为纲的研究范式,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辞规理论的诞生,人们多采用“功能、结构、方法”相统一的研究范式。

一、效果统领方法:以功能为纲的研究范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的消极修辞研究人们遵循的是《发凡》论述消极修辞的效果统领方法的体例,也就是以功能为纲,探讨消极修辞手法。1932年出版的《发凡》从表达效果着眼,把“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作为“消极修辞最低的限度,也是消极修辞所当遵守的最高标准”。然而《发凡》对每种标准只是作了概括论述,或者说只是从“要求”的角度提出了问题,没有像积极修辞那样归纳出具体的修辞方法,亦即没有从“方法”的角度对消极修辞作进一步的探讨,留下了修辞方式研究不平衡的遗憾。不过,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人们对之缺乏明确的认识,继续承接《发凡》的研究思路。例如:1933年出版的徐梗生的《修辞学教程》参照《发凡》体例,把消极修辞分为文义的精确、明了和文辞的平正、稳当等几类。1956年出版的周振甫的《通俗修辞讲话》以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为纲,用了很大的篇幅从选词、造句两个方面来阐述消极修辞,对某些问题的论述也较为全面、深刻,如论述怎样才能做到选词“准确贴切”问题时,从“否定和肯定”、“意义是不是对头”、“范围大和范围小”、“分量轻和分量重”、“用意好和用意坏”、“具体和概括”、“对人和对物”、“强调和不强调”、“拆开和不能拆开”等九个方面展开。1958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吕景先的《修词学习》,该书对消极修辞的研究较为深入细致。作者从用词正确、语意明确、文理通顺、结构妥贴、繁简适当、语言平易六方面论述消极修辞,而且每一方面都有好几个层次,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如“用词正确”,从词义与词性两方面进行论述,其中词义部分又从“词义是否堆砌”、“词义是否分明”、“用法是否适当”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再如“结构妥贴”,从“语言形式是否适切”、“用法是否妥当”、“上下语意是否衔接”、“条理是否清楚”、“重点是否分明”五个角度进行论析。另外,该书研究消极修辞还注意从病句角度切人、分析。如对“语意明确”,从表里不合(话说得不合原意)、义有两歧(既可解释为甲,又可解释为乙)、笼统模糊(不够适切)、语意费解、滥用等角度进行了论述。但是该书无论是哪个层次的论述都着眼于表达效果,并未从“方法”的角度来归纳具体的消极修辞的手法。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姚殿芳、潘兆明的《实用汉语修辞》。该书特别重视消极修辞,用五分之四的篇幅来论述之。作者认为:“消极修辞是积极修辞的基础和土壤,一个人语言修养的高下,首先取决于消极修辞的水平。这,一方面可以从典范作家炉火纯青的语言工力主要表现在表达的准确自然、明白晓畅上得到证明,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常见的语言病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大多属于语法不通、用词不当、逻辑事理混乱上得到证明。而这两个方面显然都属于消极修辞的范畴。可见,要真正提高语言修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首先要在消极修辞上下功夫,而不应舍本逐末一味追求辞藻。”基于这种认识,作者从“词语”、“虚词”、“句式”、“表达”四个方面,对消极修辞进行了相当详尽、细密的论述。不过,该书仍是从功能的角度来研究消极修辞。

应该说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消极修辞的研究较已往有所重视,研究视野也有所拓宽,有的研究正例,有的研究反例,有的正反结合;从修辞单位来说有对句子消极修辞的探讨,也有对句群、段落、篇章消极修辞的探讨。对句子消极修辞的探讨可以吴士文《修辞讲话》(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为代表。《修辞讲话》把“消极修辞”称为“一般性修辞”,用四种表达效果统领了26种修辞方式。这四种表达效果是:“通顺有条理”、“简洁无废词”、“明确无歧义”、“贴切有所宜”。吴士文将四种表达效果作为四个类,每类中概括若干具体的方式。如“通顺有条理”包含了“音节对称”、“就熟去生”、“成分完整”、“词有定位”、“成分配拢”、“列举得当”、“先主后宾”、“前后一致”、“摆脱纠缠”、“因果有据”10式,“明确无歧义”包含了“求同去歧”、“停顿无误”、“明确身份”、“交清数字”、“正勿变负”、“数限有序”、“分开叙述”、“严防暗换”8式。《修辞讲话》探讨消极修辞手法的全面详细的程度不仅空前,而且在同时期的专著、教材、论文中也是绝无仅有的a同时,该书各类分式,各式归类,把“类”与“式”放进一个系统中考察,为以后的“修辞方式系列化”的设想,为辞规理论的提出作了充分的学术准备。对句群消极修辞的探讨,可以张炎荪的《句群消极修辞简论》(《扬州师院学报》1989年第4期),郑颐寿、林承璋主编的《新编修辞学》(鹭江出版社,1987年)等为代表。它们都从“结构连贯”、“层次清晰”两方面论述,如在“结构连贯”方面,都强调了表述视点、叙述角度、人称的统一,强调了关联词语及句式类修辞手法的运用。《新编修辞学》又从“照应严密”角度对句群消极修辞手法加以论述,指出应当采用列举分承法、前呼后应法、复指被复指前后相应法等。《句群消极修辞简论》则另从“表意单一性”角。度论述了句意向心及节约使用话语的重要。对段落消极修辞的探讨,可以郑文贞的《段落的组织》(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为代表。该书从“密切段落的内部联系”、“叙述角度的统一”、“段落语气”的顺畅三个角度论述了应采取的相应的修辞手法。如在“密切段落的内部联系”部分,从“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注意衔接照应”、“详略得当”三个方面作了相关的探索。对篇章修辞的探讨可以徐炳昌的《篇章的修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年)为代表。该书从“衔接”与“照应”两个角度探讨了言语表达规律。如在“衔接”部分,论述了应使用适当的关联词语、过渡句、过渡段等,并从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使用过渡句、段的条件,从而避免了乱用现象。

20世纪80年代的消极修辞研究无论在丰富性还是在深入性方面都远远超出了《发凡》及其以后四五十年的消极修辞研究。但研究消极修辞的方法多数仍沿袭《修辞学发凡》以效果统领方法的体例,也就是以功能为纲的体例。用这种方法研究消极修辞,存在一些弊端:“1.它与积极修辞的表达手法为纲的体例不在一个平面上。2.不同表达效果有时可由几种修辞手法达到,探讨时难免造成手法的重复。3.认定某修辞手段达到了某种修辞效果是凭直觉的感受,科学性不强,探讨时难免造成手法的交叉混乱现象。”

以功能为纲的研究范式影响深远,如以“消极修辞”命名的唯一专著、华宏仪的《汉语消极修辞》(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一书仍作如是实践。该书既不重点讨论消极修辞的理论原则,也不侧重从方法、功能、结构角度总结消极修辞的规律。它主要是对病句进行探讨,它以从病句中总结出的消极修辞手法为纲,而后对各类病句进行分析,归纳病因,指出改正方法。

以功能为纲探讨消极修辞,其切人角度往往是“要求”或“改错”,这样研究消极修辞不失为一种方法,但弊端较多,难以使修辞方式系列化。

二、辞规理论:“功能、结构、方法”相统一的研究范式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辞规理论,是对以往消极修辞研究理论的完善。它从系统观出发,认为应从“方法”的角度切人,用“功能、结构、方法”相统一的方法来研究消极修辞。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消极修辞基本上避免了以功能为纲研究方法的弊端,不仅可以完善修辞方式的系统,而且可以使所有的语言片断在修辞方法上都做出全面而科学的分析。

辞规理论所提出的用功能、结构、方法相统一的方法来研究消极修辞,其实质就是在《发凡》的修辞体系中,将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进行对比研究,利用积极修辞的研究成果来建立与积极修辞的体系相反相成的消极修辞的体系。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消极修辞有长处也有短处,正如潘庆云所说的:“这种方法的长处是可以在积极修辞研究的成果上,比较快地建立起一般性修辞的体系,缺点是比较容易受到修辞学中某些传统观念的限制与束缚。”

辞规理论的创始人为吴士文。他的辞规理论酝酿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他在《辽宁师院学报》第5期上发表了《现代汉语修辞手段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后收入中国修辞学会编《修辞学论文集》第一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他认为以往的修辞学研究缺乏全面的观点,研究者多侧重静态的特殊性修辞分析,不重视静态的一般性修辞分析,现有的修辞手段的研究,对修辞现象无法做到全面分析。其实一般性修辞和特殊性修辞构成修辞手段的总体,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修辞手段失去任何一方都是不完备的:有些语言片断,只能用一般性修辞手段,却不能用特殊性修辞手段;有些语言片断,既能用一般性修辞手段,又能用特殊性修辞手段;有些语言片断只能用清一色的一般性修辞手段,却不能用特殊性修辞手段。吴士文觉得对一般性修辞仅用“准确、鲜明、意义明确、伦次通顺”来解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般性修辞的研究需要转向,除要从“改错”角度继续研究外,应把重点转移到“分析”方面来,他同时还提出了“称谓合体”、“并列分承”、“受事省主”等一般性修辞方式。在同年出版的《修辞讲话》(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中,他分析归纳出4类26种一般性修辞的具体方式。这些都为后来辞规理论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84年,吴士文发表了《“修辞方式”的系列化》(《丹东师专学报》1984年第4期)一文,提出了修辞方式的系统,包括一般性修辞的辞规和辞风,特殊性修辞的辞格和辞趣。他将辞规和辞格相对应,辞风和辞趣相对应,以之反映着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两大分野。这就正式把“辞规”作为和“辞格”相对应的一种修辞方式提了出来,并作了较为充分的理论阐述,同时还示范性地总结了“列举分承”、“称谓合体”、“事象升华”、“正面释言”四个辞规。吴士文的这种思想后又写入著名的《修辞格论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一书,影响更为深广。

“辞规”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但可以强化消极修辞的规律性,而且还可以避免消极修辞研究中所出现的弊端,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说到消极修辞理论体系的完善,如果从时间的角度来说,早在吴士文之前就有少数学者对此做出可贵的努力了。比如1963年,东北师大中文系在编写教材和语言学名词解释的工具书中,就提出了把消极修辞的规律和手法叫“修辞律”这一术语,以此和积极修辞的手法“修辞格”对应。1979年,宋振华、王今铮在《语言学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中,专门论述了“消极修辞和辞律”、“积极修辞和辞格”的内容。消极修辞的辞律分为同语音有关的辞律,同词汇有关的辞律,同语法有关的辞律三个方面。1984年宋振华等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辞学》(吉林人民出版社)将一般修辞(即消极修辞)的各种规则简称为“辞律”,并将辞律概括为两种,即词语选用的规律和句式选择的规律。

不过,提出“辞律”这一术语的学者们仍是从“要求”的角度来研究消极修辞,而不是像研究辞格那样从“方法”角度来研究。比如上述《现代汉语修辞学》就将“词义要确切”、“感情色彩要鲜明”、“语体色彩要谐调”等看做辞律。这种从“要求”的角度来概括消极修辞的规律、模式,角度与积极修辞的规律、模式的概括不同,因此无法做到整个修辞方式的系列化,而且会出现很多弊端。

1987年吴士文主编《营口师专学报》的“修辞学研究”专栏,他以此专栏作为一般性修辞方式研究成果的发表园地。在他的倡导和示范下,一批有志于这一研究的修辞学家和修辞工作者投身于这一意义深远的探索,一般性修辞方式的研究呈现出群花争艳的喜人景象,并且结出一批诱人的硕果。下面我们对20世纪80、90年代辞规研究作一简单的小结。

1.辞规的命名

给辞规命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按辞格惯例,用双音词语;二是用四字格,这种命名方式主要是考虑在命名上就区别于辞格,四字为辞规,二字为辞格,如此区别显目,而且,用四字比用二字命名或许要少费些踌躇。也有的学者两种方式都用,即给辞规命名时设计两套术语,一为四字格,一为二字格,如《辞规中的“以例释义”——“例解”》。

2.辞规的数量

辞规的研究论文主要发表于《营口师专学报》。《营口师专学报》正式刊发辞规论文是从1987年第3期开始,一直到吴士文逝世,共发表有关辞规论文五十余篇。此外,《修辞学习》、《鞍山师专学报》、《铁岭师专学报》、《丹东师专学报》、《阜阳师院学报》、《宁夏大学学报》等也发表了一些研究辞规的论文。

1987年以来,吴士文、陆文耀、胡习之、姚汉铭、周世烈、尹日高、汪启明、张万友、赵家新、缪树晟、李玉琂、张剑、王晓乎、党军旗、孙洪文、师松江等学者拟建辞规五十余个。现列举这些学者刊于《营口师专学报》的辞规论文的主要篇目如下: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绿野仙踪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绿野仙踪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学生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直是众多教师和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能提出上千种不同的方法,但最根本的一条,则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是指通过许许多多人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所以受到大家的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它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 白话聊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白话聊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初中生越写越聪明的作文宝典)

    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初中生越写越聪明的作文宝典)

    创意多: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帮助你理解、开阔思路,提升作文立意,让你下笔如有神!
  • 血字研究(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

    血字研究(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冥墓

    冥墓

    古城中,街道被雨水、风等侵蚀得坑坑洼洼,地面塌陷,布满裂缝。而街道两侧古色古香的楼房,门板倾斜或掉在地上,窗户也破裂了,围栏也掉了一半多。人呢?早已离去;招牌呢?也不知被谁拆了。但,古朴的气息却不断从楼房传出,这些楼房可真是集破旧、古朴为一身宝啊!它们静静地伫立着,像站岗的哨兵们似的,只可惜它们没有口哨可吹!昔日的雄伟辉煌的宫殿,变成了今世的废墟残骸,气势磅礴已不存在,宫殿也因时光的消磨成了现在悲凉阴沉。偶尔,一阵风吹过,也是一阵阴风,只不过为这座残破不堪的宫殿增添几分悲意罢了!由不得感叹啊,时光过之,物是人非,恐怕连物跟人都不复存在了!
  • 人小鬼大.1

    人小鬼大.1

    孩子总是天真烂漫、口无遮拦,丝毫不受人情世故的沾染!孩子的话,常常让爸爸妈妈忍俊不禁却又无可奈何。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每个孩子都是开心果。8蛋是他们的代表人物。听一听他们的声音,是不是有特别的感受?!
  • 仲夏蔷薇

    仲夏蔷薇

    本是欢快的暑期度假,却变成迷失海域的冒险,即使是元气乐观健康向上的美少女祁恋恋也表示受到了惊吓,而无奈救起的那个缩水成麻杆的少年,才是更大惊吓的开始——他,竟然是能翻云覆雨、凭空起浪的龙族!这还远远不够,这个脱线自恋的龙少年,还自作主张强行跟她定下婚姻契约!十六岁还在追星的恋恋,生活自此进入奇幻模式。夜华树下的美少年是龙族暗夜之主,气死老师的另类建筑设计师是纯情蜡烛男,自己痴迷的超级偶像居然是冷酷的凤凰族少主?!一个人的孤单被两个人的吵闹取代,又在某一天变成了三个人的纠结,祁恋恋的青春在这个夏天就这样被两大男神占据。然而随着凤凰涅槃时刻的到来,少女的选择关乎着他们的生死……
  • 春风断秋雨

    春风断秋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那么微妙,往往很多索取被当作理所当然,但我们是否应该去思索,在我们向别人索取的同时,我们又能给与对方什么作为平等交换?
  • 星蕴神魔

    星蕴神魔

    千山万水,以我为尊;八荒六合,唯我称雄!我欲舞风云,凌天下,踏天域,登苍穹!谁可争锋?!诸君可愿陪我,并肩凌天下,琼霄风云舞,征战这星界!
  • 新僵尸问天

    新僵尸问天

    他,曾经是地星上一个超级大派的核心弟子!拥有别人羡慕的纯雷体质。一次意外被僵尸王将臣咬伤,被迫被师门长辈封印陷入沉睡。时间流逝,物是人非,地星变地球!亿万年后再一次苏醒他该何去何从,他又能否找到自己心目中一追求直的答案。他名叫问天,亦要踏上问天路…
  • 风神契

    风神契

    在精灵中长大的他,有着一颗和平、善良的精灵之心,当再次回到人类的世界当中,这颗精灵之心是否仍会保持完整?元素有生命,而不是生命,难道仅仅只是因为他承认她是生命的一种,她就愿意和他缔结风神的契约?是契约控制风神,还是风神掌握着契约,风神的契约,背后又到底隐藏着什么?
  • 婚心绽放

    婚心绽放

    曹偌溪是安市曹家最不受待见的小女儿,参加姐姐订婚典礼的当天,曹偌溪毛遂自荐要嫁给未来的姐夫,她将桀骜不驯的姐夫堵在化妆间内,扬起下巴优雅而自信的道“娶我!”傅野不屑的抬眸冷眼睨着她,理由?“理由一我也是曹家女儿,理由二,此刻你没有更好的选择。”她明澈的大眼睛闪着皎洁的光芒盯着男人。傅野眸底风云变幻嘴角勾起一抹深长的冷意“好,就娶你了!”于是订婚典礼临时改成结婚典礼。婚后的生活自然是多姿多彩。三天两头的捉奸行动,让她乐此不彼战斗力爆棚。她说“傅野就算你是一块寒冰,我也要在你的心上绽放跳跃”直到有一天她捉到了那莫名其妙失踪了四年的姐姐与她爱的男人在酒店。她楞了,伤了,痛了,彻底放手了。
  • 八方寨

    八方寨

    二十年前,宦海失意,许寂亲手将一家人生生折散。二十年后,面对已成为与朝廷对抗的鼎鼎大名的八方寨寨主的长子,他却无颜面对。奸臣当道,忠良蒙冤,百姓涂炭。八方寨一柱挚天,外拒强俘,内除奸佞,演绎出一段大义凛然的正气之歌。浪子是无情,非寡情,为民族,为大义,誓将亲情抛!正所谓:“情到浓时情转薄,无情只是多情处。”
  • 战异界

    战异界

    这是一个拥有绝佳天赋的少女。当离开家乡,面对外面的世界,她将何去何从?她的家人中竟有魔界的人,是杀,是留?当这个世界面临大敌的时候,她会挺身而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