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3700000009

第9章 溯源探流(4)

魏晋前的人论修辞总是诗文不分,论诗论文彼此互通,浑然不分。至唐以后,论修辞则有一分为三之倾向,即诗、文、史三者,自成系统。

甲、文论修辞

“文”是文章、散文,是关于散文的修辞言论或理论。唐人文论,没有系统严密的体系,没有成套的理论,也没有专书专著,而散见于书信、序跋、议论、随笔各种文章之中。其次,唐人在文论方面也没有多少创新的见解。归纳起来有以下:

一是仍然继续前人留下的“文质”之争,即“内容”和“形式”的讨论。如韩愈提出的“气盛言宜”的著名言论:“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韩愈认为文章有了思想内容,言辞声韵无论怎样都好安排。这是内容决定形式的观点。

又提出“辞事相称”,是要内容与形式恰当结合,则具有表现力。柳宗元的“文道并重”也是关于“内容”和“形式”的问题。他强调“文”为“道”服务,这是“修辞”为文章“主旨”服务,同时柳宗元又重视语言表达和修辞技巧。

二是语言创新。韩愈在《答李翊书》中以自己为文经验和实践,总结文章写好要“唯陈言之务去”,语必己出,创意造语,皆不相师。有时韩愈文章“搜奇抉怪,雕镂文字”,总在克服语言平淡。皇甫堤的“文奇里正”的观点也是主张语言创新,认为“奇文”其传皆远。孙樵的观点也是要语言“奇”,反对俚俗语进入史书。

三是认为文章应有变化,“光景常新”。这是李德裕在《文章论》里的一个比喻,意谓日月光景常新是日月在不同之时、不同之地有着千变万化的光影。这也如同文章,同一思想、同一道理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写的文章也是有千变万化。

四是孔颖达等人从解经的角度认识经文里的修辞现象,分析了一些修辞手法。比如论述了“互文”,贾公彦给“互文”以确当的解说“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孔颖达分析了“变”文的作用,是避免词语重复。其余如“省文”、“甚言”等,孔颖达把夸张手法称为“甚言”。

乙、诗论修辞

关于诗歌的修辞理论,唐代现存可靠的专著是司空图的《诗品》,其余如存于《文镜秘府论》里的王昌龄《诗格》,元兢《诗髓脑》,崔融《新定诗格》,皎然《诗义》,然真伪均有争议,其余关于诗论修辞,也只见于唐人的单篇文章里。

一是关于内容与形式的讨论。如白居易“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把诗歌内容“情”和“义”比为“根”和“实”,实即认为内容为主,是根本。

二是关于诗歌语言修辞手法的论述,于“对偶”较多,论析较深较细,如“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等,有的从音韵方面,有的从文字方面,有的从用词角度,从而使对偶修辞由于诗歌的对仗,而有了较深入研究。其余皎然《诗式》对诗歌中“用事”和“比喻”进行了比较区别,《诗格》一类的书,还对“仿拟”“比喻”“婉曲”等修辞手法也有论述。

三是讨论了诗体风格。皎然《诗式》诗分十九体,有的涉及诗歌语言如“放词正直”“词温而正”“词理而切”“立言盘泊”等。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风格,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从修辞说,实际是暗示、烘托、比拟、委婉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丙、史论修辞

史论修辞观点,主要见于刘知几的《史通》一书。刘书首先提出了史体修辞的基本原则:

崇尚简要,反对烦芜。举《公羊传》、《汉书。张苍传》为例,说明烦字应删,如“口中无齿”的“口”字。

提倡典实,反对绮靡。刘氏认为史作与讲究“绮扬绣合,雕章缛彩”的文学作品不同,这是从史书和文学作品两种不同语体,对语言的不同要求,提出史书的修辞标准是“辨而不华,文而不丽,质而非野”。

注重当世口语,即反对当时史学界一味模拟古人叙事记言的风气,主张用当时通用的书面语言。

其次论述了史体词语修辞,如主张:

用词准确,褒贬恰当。举《左传》“弒”字不当,《史记》“贤”字不当。

前后伏应,条理清晰。认为史书叙事,其结构应全盘考虑,“前举其始,后详其末”。

忌前后矛盾,有头无尾,批评《汉书。五行志》写作上的毛病是有头无尾。

再次,论述了史体修辞方法。

反对俪辞,即对当时史书追求字句骈俪现象进行批评。

提倡用“晦”,即行文应“省字约文,略小从大,举重明轻”,从刘书所举例子看是文章要委婉含蓄以及比喻、夸张手法的使用。

模拟神似。刘氏针对当时史书的模拟之风,指出有两种模拟法,一是“貌同而心异”,一是“貌异而心同”,他主张后者,反对前者。所谓“貌同心异”是机械的,表面文字相同,如谯周《古史考》称李斯为“大夫”,春秋“大夫”为卿的别称,而李斯为秦相,模拟春秋,只是“貌同而心异”。

(2)宋代

唐人不言诗而诗盛,宋人言诗而诗亡。这话未免言过其实,但至少反映一点,唐人的修辞理论,特别是关于诗歌的修辞理论,确实无所建树,而宋人的修辞理论,可能会有一些成就。有一部修辞学史就说,宋代是我国修辞学史的一个转折点,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刘知几开创的史论修辞,到宋人可能纳之于文论,未能独立承传,有所发展。而解经修辞,却因为宋人注释经书多致力于义理阐发,不从语言文字、字词句人手,也就不会在修辞方面有什么识见,以致这一角度的修辞研究趋于消亡。唯独文论和诗论修辞依然与唐代一样,分道扬镳,各有变化。

本来文人论文,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宋代的文人和唐代的文人一样,也是好论为文。当然宋人论文也是常见于书简信札,诗文序跋为多。但宋代人陈骙的《文则》,却是论文的专著,这部书前无古人,比《文心雕龙》更接近于修辞。后来李涂的《文章精义》,论古今文章,多有修辞见解。

至于论诗修辞,至宋代出现了“诗话”,则以“诗话”形式多见,这是一变。

①修辞言论出处及论著

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见于《欧阳文忠公集》,其中有“事信言文”说。

王洙,《王氏谈录》,有“意深语简”说。

苏轼,《答谢师民书》,有“辞达”说。

王安石,《上人书》,有“适用为本”说。

文天祥,《西涧书院释菜讲义》,有“修辞立其诚”说。

洪迈,《容斋随笔》,有“繁与简各有当”说。

陈骥,《文则》,全书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卜项六十二则,据修辞,全面论文,就先秦文献,钩稽归纳,成为较有系统的论著。

李涂,《文章精义》,全书共一百零一则,品鉴论列古今文章,自诗、书、易至欧阳修、苏轼,广为征引举例,论其风格、优劣得失,其中时有及于修辞者。

陈绎曾,《文说》,全书把为文之法分为八类:一养气,二抱题,三明体,四分间,五立意,六用事,七造语,八下字。其中除“抱题”“分间”“立意”可归入作文法外,其余均为修辞手法及其变化的论说。

王构,《修辞鉴衡》,二卷,上卷论诗,下卷论文,采宋人诗话及文集说部为之。论及修辞原则、修辞方式,如内容、形式关系,以及对偶、响字、连绵字、俗语、用典、声律、倒字、错综、夸张等。

尤袤,《全唐诗话》,共五卷,由人论诗。

欧阳修,《六一诗话》,见《历代诗话》。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不分卷,见于《历代诗话》。

刘敛,《中山诗话》,见于《历代诗话》。

陈师道,《后山诗话》,见《历代诗话》。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见《历代诗话》。

周紫竹,《竹坡诗话》,见《历代诗话》。

许颐,《彦周诗话》,见《历代诗话》。

叶少蕴,《石林诗话》,见《历代诗话》。

强幼安,《唐子西文录》,见《历代诗话》。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见《历代诗话》。

葛立方,《韵语阳秋》,共二十卷。见《历代诗话》。

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见《历代诗话》。

姜夔,《白石诗说》,见《历代诗话》。

严羽,《沧浪诗话》,见《历代诗话》。

蒋正子,《山房随笔》,见《历代诗话》。

杨载,《诗法家数》,见《历代诗话》。

范椁,《木天禁语》,见《历代诗话》,《诗学禁脔》,见《历代诗话》。

杨万里,《诚斋诗话》,一卷,题曰诗话而论文之语乃多于诗。然其论文论诗之语中理者实多。见于《历代诗话续编》。

陈声肖,《庚溪诗话》,二卷,评论唐宋诗人,或及于诗,见《历代诗话续编》。

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二卷,裒集宋人评论杜诗之语,见《历代诗话续编》。

曾季貍,《艇斋诗话》,一卷,见《历代诗话续编》。

吴可,《藏海诗话》,一卷,见《历代诗话续编》。

张戒,《岁寒堂诗话》,二卷,其论古来诗人而及于诗,由苏、黄上溯风骚,分为五等,始明“言志”之义,而终以“无邪”之训。见《历代诗话续编》。

范晞文,《对床夜语》,五卷,见《历代诗话续编》。

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一卷,见《历代诗话续编》。

赵与鹹,《娱书堂诗话》,二卷,论诗名章隽句,轶事遗文,络绎其间。见《历代诗话续编》。

王若虚,《滹南诗话》,三卷,见《历代诗话续编》。

韦居安,《梅硐诗话》,三卷,持论精当,无所偏颇,深得诗话之体。见《历代诗话续编》。

吴师道,《吴礼部诗话》,一卷,见《历代诗话续编》。

②修辞研究及理论要点

甲、文论修辞

其一,宋人论为文,依然继承传统的“文质论”,就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而言。比如欧阳修“事信言文”,“言文”二字是据孔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来的,“事信”则是“言以载事”,故“事”犹为文之“质”。苏轼对孔子“辞达而已矣”这句话有不同于常人的理解,别人言“辞达”则不讲文,苏轼言“辞达”则以辞为文,“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苏轼用市场买东西的“钱”比喻文章的立意,在市场上有了“钱”,什么东西都买来了,文章能立意,什么材料均可运用。也是说明文章内容形式关系。再如王安石的“适用”说是文章以意为主,反对“巧”和“华”的。重在内容,轻在形式。而司马光的“辞达”说恰与苏轼不同,“辞达而已矣”,“明其足以达意”,“无事于华藻宏辨也”。

其二,议论为文繁简,各有所说。如欧阳修主简,“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洪迈和王若虚则主张“繁简各有当”。洪迈比较了《史记》和《汉书》之《卫青传》:《史记》为“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而《汉书》则把“校尉”和“千三百户”后边重复的全省略了,但《汉书》失去了《史记》“朴瞻”的修辞效果,而《史记》则更切合当时的表意。

其三,探讨了为文字、词、句及谋篇的修辞。如《文说》中的“下字法”,从语音声调高低与意义关系,谈论字词的使用,认为意有明藏尊卑,则字有显隐重轻。《滹南遗老集》则分析了写文章用词失误方面,举韩愈《文辨》“某”字的用词不当,用今天话说是“代词指代不明”。再如举《新唐书·王琚传》,主语非承前而省略,造成文意错解。王若虚还分析了《史记》语言冗复,文句不相衔接的失误。另外陈绎《文说》中所谓“拗语”,以《楚辞》“吉日兮辰良”,恰为我们在后边第三章将要讲到的“错文”又称“错综”。又如《文则》,论述了词语运用应恰当妥帖的原则时,以“魇子在颊则好,在颡则丑”为比喻。在说明用长句短句问题时,以“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作比喻。《文则》论述了文言中虚词的使用,举《孟子》“尽心焉尔矣”与《檀弓》“勿之有悔焉耳矣”句末语气词连用的作用。

其四,论述了修辞格。

《滹南遗老集》揭示了为文中“想象而言之”者,如陶渊明,将归未归而言已归之事(《归去来辞》),实际是今日修辞学的“示现”格。《文说》对“用典”归为九类,特别是《文则》对“比喻”分为十类,是较为系统的分类并能各举实例,总结规律,还分析了“明喻”在形式上的特点是用了比喻词,这些都比前人在比喻上的研究前进了一步。

乙、诗论修辞

说“宋人言诗而诗衰”,这“言诗”的形式,就是“诗话”。“诗话”之为,若溯其由来,宋人实为开山。据郭绍虞《宋诗话考》,宋人诗话现尚流传者为四十二种,部分流传或本无其书由他人纂辑而成者四十六种,有其名而无其书,或知其目而佚其文者五十一种,约有一百四十余种。

宋人论诗,形成了诗话的特定体式,这种体式由笔记体演化而来,它的内容比诗论更为广泛,形式上比诗论更为自由。被称为诗话之祖的《六一诗话》,据欧阳修自己说是“以资闲谈”,可见欧阳修的写作态度并非十分严肃慎重。如果说钟嵘,司空图的《诗品》是文学批评中的严肃著作的话,那么欧阳修的《诗话》则在无意中开创了一种轻松自由、活泼方便的随笔体的诗论形式。它可长可短,可人可诗,可诗可事,可评可赏,可毁可誉,可字可篇,可境可情,无所不包,无所不至。难怪此体一出,后人仿效,愈来愈众,愈演愈烈。其中利弊,各有千秋。

较其大类,有“论诗及事”与“论事及辞”二者,“论诗及事”的诗话,叙述诗作背景、创作环境、作诗原由等,一般与“修辞”无关,若作“题旨情境”论,则与修辞有关了。“论诗及辞”的诗话,涉及诗句、词语、篇章造句、意境等,就与修辞更有关了。

比如论“炼字”,实即诗歌语言的锤炼,《六一诗话》举杜诗《送蔡都尉》“身轻一鸟过”,杜诗旧本误脱一字,作“身轻一鸟”,或补“疾”,或补“落”或“下”,莫能定,及得善本乃“身轻一鸟过”,令人叹服。《沧浪诗话》、《诗法家数》等在“炼字法”中都提出“响”字说、“诗眼”说。所谓“响”字也就是诗句中的关键字,如上文所举的“过”字,现在看来多是句中的谓语动词,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中的“浮”字、“落”字就是“响”字,作诗时,这些字要反复琢磨,仔细品味词语搭配后所造成的意象、意境,这就是炼字。《唐子西文录》还有“稳当”字的说法,就是用在诗句中,能使表意更为稳妥贴切、精确的字。所以范温的《潜溪诗眼》主张“好句须好字”,认为李白《金陵酒肆留别》“吴姬压酒换客尝”的“压”字,杜甫《题壁画马歌》“戏拈秃笔扫骅骝”中的“拈”字都是“稳当”字,这些字最能表达人物与环境的某种关系。

“论句法”。诗话中所谓句法,不尽然是语法,是做诗之法,如“错综法”,指诗句中与正常语序不同的倒装法。杜甫诗“红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应为“鹦鹉啄残红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之所以“错综”“倒装”,是为了调子仄,押韵,或突出强调某个词语。惠洪《天厨禁脔》还有称为“影略句法”的,举郑谷《柳》:“半烟半雨村桥畔,间杏间桃山路中。”这是写“柳”的,但诗句中不能出现“柳”,故略去本体,以委婉含蓄的手法写柳,读者却能从诗句中曲折地知道写柳。

论修辞格在诗歌里的运用。

宋人诗话,从大量诗作实例中列举各种修辞格在诗中的用法。蔡條《西清诗话》说作诗用典要像杜甫所说“水中着盐”,就是典故用在诗句中,不露痕迹,自然平淡,天衣无缝。如杜甫《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般人看不出,“声悲壮”三字的来历是《弥衡传》:“挝《渔阳操》,声悲壮。”《汉武故事》“星辰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便是“星河动摇”的来处。这种用典方法是人多称道者,如《石林诗话》说“诗之用事,不可牵强”,“事词为一,莫见其安排斗凑之迹”。“用典”有反用者,“诗话”发明较多。《艺苑雌黄》举李商隐《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道贾谊之事,反其意而用之,遂有了讽意。还有的“诗话”指出用典失实者,《西清诗话》认为王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的“不败由天幸”的,不是卫青而是霍去病。

论设问。运用设问是诗里边布局谋篇常用的方法,《诗学禁脔》论及此格,称为“先问后答格”,即前句是疑问句,后边一句或数句均为答。举《三月三日泛舟》为例,第一句是问,其余句子均为答。

同类推荐
  • 洪灵菲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洪灵菲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文章讲述的是:前线,流亡,在洪流中,路上,归家,气力的出卖者等内容。
  • 怒放的爱恋

    怒放的爱恋

    民国名人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一代,其婚恋故事更是长久以来后人关注探索的焦点。他们留下了大量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又自然流露出学识趣味的情书,这些文字便成为一份岁月的动人遗赠。名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在其中得到了最至情至性的展现。
  •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3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3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千古五言之祖:<古诗十九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刺客郎

    刺客郎

    双姓割天下,皇权欺民享乐,此时何不成为一名刺客,刺得整个天下!
  • 若执手,永不弃

    若执手,永不弃

    一个人,一颗心,为你而倾。一句话,三个字,为你而活。
  • 刘墉传奇

    刘墉传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血樱遍野:女主,可让路

    血樱遍野:女主,可让路

    啊?我只不过是看跟我同名的结局太凄惨,忍不住多吐槽了几句而已,怎么就穿越了呀?穿越就算了,为什么我要穿成那个悲催女配啊?我的理想真的只是当一个米虫啊!算了,既来之则安之,看我怎么搅乱这个天下!收拾自大女主,打怪升级,顺便领养呆萌美男,洛雪樱表示自己很忙。
  • 长刀立天下

    长刀立天下

    他,身带九阴之体他,身负血海深仇他是最年轻的厂公他是天下最有权力的男人他是天下武学的巅峰*************************************************************新人新书,立志不太监我喜欢武侠,就想把心中的武侠写出来文笔不好,请见谅*************************************************************本书只是借鉴了一些历史,但是与历史无关本书可能借鉴了多个朝代的制度请不要说与历史不符
  • 圣兽纵横

    圣兽纵横

    洪荒时期,异界众神入侵,圣母女娲带领洪荒众神击退异界众神,正要杀入异界,圣母女娲却要飞升,众神只得把通道封印,随后众神相继飞升,四圣兽担心异界众神卷土重来,便留下传承,飞升而去。
  • 末日猎杀小队

    末日猎杀小队

    昔日剑圣被爱人背叛血战百万丧尸终血染沙场无意间重回末日开启前一天偶得幻想系统,且看主角集结各路豪强,书写末日传奇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一本书读完投资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投资学名著

    本书以最快捷的方式去获取投资名著中的精髓,可以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投资学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成果,在探索投资之道的过程中感受启迪。从多个角度对所选取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让读者既不必纠缠于原著晦涩的文字,又能够把握名著的理论精髓。
  • 异症侦探医

    异症侦探医

    冤狱十年,成功造就了又一三无宅男。他有的只有心里面一个疙瘩。他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却证明不了谁是真正的凶手。只为了帮助跟他同样遭遇的无辜人,抱着科学探案的理念,一位无证私家侦探就这样一脚踏上了灵异案件的不科学搜查大道。冥冥中真相只有……毛!骨!悚!然!新书求收,百万深坑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