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报道中,社会新闻的数量占有很大比重。社会新闻舆论引导作用是通过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体现的。其播读方式多采用播报式与讲解式,既严肃端庄又亲切自然,对于知识性、趣味性强的稿件,语势变化可以更丰富些,语速亦可快慢有致。
一、社会新闻播读的总体要求
社会新闻播读的总体要求主要是:
(一)正确理解稿件的内容与精神实质
同时政新闻、财经新闻、文化娱乐新闻等新闻消息一样,社会新闻同样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正确理解稿件的内容与精神实质,或以事明人,或以理服人,或以情感人,事要明,理要准,情要真。
正确理解稿件的内容与精神实质,目的是使播出的内容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这是由传媒性质和传播特点决定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播读新闻时,总的来说应该以稿件为创作依据,语言规整大气、自然流畅。
(二)体现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和时机性
社会新闻同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时机性。
讲求时效性,关键是为了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力争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事实传达给受众。在播读时,播音员、主持人要有强烈的播讲愿望,有_吐为快的心理。语占总的来说要鲜活明快,给人以新鲜感。
讲求时机性,关键是为了落实稿件的播出重点,实现稿件的播出目的。新闻稿件在何时播出,为什么要播出,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稿件的时机性。这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从宏观角度把握稿件,从微观角度处理重点,进一步实现稿件内容的准确传达。
(三)准确把握播读分寸
分寸涉及到播音员、主持人对新闻稿件的准确理解、对播出目的的明确把握、对语言表达的精确控制。
新闻的真实性,既体现在对基本事实的把握上,又体现在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上,还体现在对态度感情的酝酿与调动和对重音、语气的处理上。其中的关键是对分寸的把握,在避免火候处理不足的同时,尤其要避免夸张。
(四)根据节目与稿件需要实现播读风格的多样化多样化风格是新闻播音时代特点的体现和节目多样化的需求。
由于社会新闻文稿写作风格的不同,由于受众接受心理的多样性,由于社会新闻节目形态的发展,社会新闻播音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播音风格多样化是符合节目类型、符合稿件特点、符合广播电视语言工作者更好地完成各类节目传播要求的带有时代特点的发展。
风格多样化,可以表现为庄重、活泼、规整、洒脱、朴实、灵动等语言表达态,其中反映了节目定位、稿件依据、创作主体自身条件等多方面要素的整合关系。
二、社会新闻播读的具体要求
社会新闻播读的具体要求有:
(一)叙事清楚
社会新闻报道”以事明人“、”用事实说话“的特点直接决定了消息播报叙事清楚的基本要求。其目的是要受众不仅了解稿件的内容,还要领会稿件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实质。社会新闻消息稿件中的结构有其体裁特征,把握稿件导语、主体和结尾的三段式结构,对迅速弄清新闻事实十分重要。
首先要注意导语的播读,做到鲜明、醒目、引人。所谓鲜明、醒目就是要求把一条新闻的主要内容概括集中地体现出来,语意准确、重点突出。所谓引人,就是要使听众听到导语后,激发起更加深入详细了解事实的兴趣,迫切地想听下去。
主体是事实的展开部分,要播得深入细致,语气连贯,.层次分明。主体部分要在导语部分所交代的内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较为详细、深入的叙述。要整体把握稿件,对句段进行归并和划分,前后照应,自如流畅。
结尾部分要注意与全篇消息的呼应,深化主题,引发回味。
此外,有些新闻稿还有背景材料,播读时的分量可以适当减轻,但同样要交代清楚来龙去脉,为稿件主体服务。
(二)新鲜感强
所谓”新鲜感“,就是要使听众鲜明地感觉到播音员所报道的是他们所关心或感兴趣的最新鲜的消息,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并使其从中受到感染。
社会新闻的真实感体现了新闻事实的真实性;新鲜感体现了新闻事实的新鲜性。这两者结为一体,密不可分,构成了新闻播音的特色。播音的新鲜感是与真实感的获取同时产生的,从播音创作的角度讲,新鲜感可以概括为把刚刚在事件发生现场的所见所闻迅速地报告给受众的迫切感。
要做到新鲜感强,首先要找到稿件内容的针对性,这为明确稿件的新鲜点提供了先决条件,但绝不等于就抓住了新鲜点,还要对稿件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看一看这条新闻究竟”新“在何处,是时间新、内容新,还是报道了新的思想或有新的角度,再结合具体新闻背景寻找该消息的新鲜点。只有抓住每条新闻的新鲜点之后,才能正确地安排重点,确定基调。
同时,要做到新鲜感强,播音员、主持人还要引发自己的情感。调动播讲愿望,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
(三)语言朴实
社会新闻消息的播报以叙述为主,语气平实,语言质朴,不事华丽,踏实可信,无拖腔甩调,无浓墨重彩。这是由新闻消息真、快、实、短的特点决定的。
新闻的根本特点之一就是用事实说话,失去了这一点就失去了新闻的信誉和价值。我们必须明了受众接受消息是想从中了解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大事。
新闻播音以叙述性的语言为主,感情真挚含蓄,语调平稳自然,不宜大起大落,不采用渲染或艺术夸张的表现手法,力求反映出事实的本来面目,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如果消息中出现了少量描写性的语言,播读时也要注意处理时的分寸,既要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前提下体现出必要的色彩,又要在样式上和文艺作品演播区分开来,这样才符合消息播音语言朴实的要求。
(四)节奏明快
新闻消息稿件的播读,要反映出一种健康、明朗、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给人以干练、准确、清晰的印象,为此播读时语句要播得紧凑、干净、利落,节奏要明朗、畅快、疏密有致。关于”明快“的要求,首先是语言的明白通畅,不晦涩、不呆板。消息中的书面语较多,长句、复杂句常见,这就要求语言目的明确,语句重音准确,停、连的运用符合表情达意的要求,要正确的反映逻辑和语法关系,简洁通畅,自然平实。
再者,全篇的播读要干脆利落,严谨流畅。通常,消息播音的语速比其他体裁稿件要快,这是时代节奏的反映,也是快讯特点的反映,于加大新闻节目的容量也是有益的。但速度的快与慢只是相对而言,不同风格体裁的稿件表达速度是不同的,就是在一篇稿件里,随着内容发展,速度也必将随之而动。同时注意吐字清晰有力,归音利落,这也有利于体现出明快的节奏。例稿分析:
本台消息: 乘公交车时,在一阵急刹车声后,站立的乘客们东倒西歪,常会有责怪声起:“这个司机开车太猛了。”到站台的公交车,停时离站台老远,乘客奔来奔去——这类乘客对公交服务不满意的细节,已引起公交部门重视。
据了解,市区行使的公交车辆都经过更新,行驶能力增强,改变了慢如蜗牛的形象,但车速快了又影响乘车舒适度。如一些乘客对公交车的平稳性有意见,除了繁华街区的路面情况多,还因个别性急的司机把车开得飞快,常常引来急刹车、猛打方向盘等给乘客造成不适的操作行为。为此,公交一公司近日开展了驾驶技能练兵,即在车上放一盆水,以水是否溢出来测试车辆起步及停车时的平稳程度。
据了解,率先开展这项工作的30路被公交总公司评为“准点、平稳、均匀”的标准线,“一盆水”等技术练兵行动将在全体公交车司机中推广。
公交车的服务质量已不单单是公交部门的事,而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这则消息涉及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谁也不能忽略市场的变化和反映,竞争带来了发展,带来了服务质量的提高。这条消息不能仅仅看作是公交公司改进服务态度的问题,而是透过这一事件感受到了竞争带来的变化。这是一则寓理于事、寓理于趣的消息,播读方式除导语揭示中心的句子以外,其他描述性、例举性的句子可采用更具变化和趣味性的“
讲说”方式,可起到自然、生动、交流感强的播读效果,尤其是导语开头描述甚至模仿乘客抱怨的句子更应注意表达的丰富和生动,以体现该稿件的特点,热情的肯定和欣喜的介绍应是该稿件播读的基调。
三、社会新闻播读前的备稿工作
社会新闻播读前,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备稿工作:
分析社会新闻消息稿件,一般要把握其倒金字塔的结构特点。概括起来,一篇消息播读的准备因其稿件篇幅短小、结构简单、层次明了,要求播发及时。因此备稿时间往往很短,常常是把“备稿六步”(划分层次、概括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分清主次、把握基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六步并作一步走的快速备稿在事实上是完全可能的,在具体的工作中也是十分必要的。快速备稿,需要注意边理解边感受边说,着重于重点和基调的把握,大笔勾勒,舍细微而取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