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7600000006

第6章 精神养生——好心情是健康的守护神

§1.节制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一个好心态,胜过万灵药。著名中医学家杨力说:“身体不健康并不一定是由食物引起的,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心态。”不良的心态会影响身体各部分的生理机能,从而导致很多严重疾病。

在现实生活中,“气死了,烦死了,郁闷死了,急死了……”这些话几乎每天都充斥在我们耳边。如果这是单纯的口头语,一时的情绪写照,那也就罢了,但事实上,很多人却因为情绪过激出现了种种问题,甚至丧失生命。比如乐疯的范进,气倒的周瑜,愁死的“林妹妹”,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由情绪过激造成的。

七情过激可使阳火妄动而阴精耗伤,更会使人体阳有余阴不足的偏盛偏衰之象加重,从而产生各种内伤疾病。

所谓“七情”是指喜、怒、思、忧、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通常一般的情绪波动不会危害人的健康,但强烈的情绪波动,或长期的消极情绪就会暗耗阴精,影响气机,气不顺则更易引发疾病,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忧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

人发怒的时候,气是往上走的,“怒发冲冠”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怒气上冲,脑血管就会破裂,中医有个应对的方法叫“十宣放血”,就是用针把10个手指尖挑破放血,这样能减轻头部的压力。

此外,怒气上冲而胃气不降,就会出现呕血现象。如果气全跑到了上边,那么下边的气就虚了,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大便不成形、吃什么拉什么。这是因为气全在上边,下面没有力量消化食物、让大便成形。

◎喜则气缓

人如果过度欢喜就会出现心神涣散的现象,气就会散掉,老年人逢年过节时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老人一般一年到头见不到儿女,节日时突然见到了就容易“喜则气缓”,气往外散,再加上过节吃点儿好东西,脾胃之气不足,心脏病就很容易发作。所以作为儿女,要常回家看看。

◎悲则气消

中医认为,人一哭就会神魂散乱,气也会短,哭的时候,越哭气越短,这叫“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生活中,我们常说有人“吓得尿了裤子”,这就是“恐则气下”的一个典型表现。人在受到惊吓或过于恐惧时,气就会往下走,人体一下子固摄不住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

◎惊则气乱

人在突然受到惊吓时心会无所依,神无所附,虑无所定,慌乱失措,气机紊乱。在中医看来,人容易受惊吓是胃病的一个表象。现在所说的很多精神症状都表现在胃肾两经上。比如很多精神病人喜欢跑到高处大声喊叫、唱歌,也都是因为他们的脾胃受到了极大的损伤。

◎忧思则气结

现在很多人有这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工作中过分地考虑人际关系。思虑过度,人体之气就会凝滞不通,影响消化,久而久之,脾胃就会出现问题。思想的妄动会引发身体的妄动,然后是精气的妄动。

§2.《黄帝内经》中的情绪应对法

情志失调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志生克实际上还是五行相克,利用得好,可以用来治愈情志病。这也是《黄帝内经》中特别提到的方法。

◎喜胜悲

“喜胜悲”,快乐就能战胜悲伤。喜是火,悲是金。用五行的说法就是火克金,火是可以把金属熔化开的。火又是散,气又是气结、凝聚,因此悲要用散法。在什么情况下会喜胜悲呢?比如说我们白天工作非常疲惫,又受到领导的批评,心里很憋闷。有的人通常会去喝酒,他们认为一醉可解千愁,但往往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其实你可以去听听相声,看看搞笑的影视剧或东北二人转,这些都可以让你开怀一笑,调节心情,这就是“喜胜悲”。

◎悲胜怒

“悲胜怒”,就是用悲伤来战胜大怒,就是金克木,肝主怒,大怒则肝火不能收敛,因此可用肺金收敛的方法来降肝火。如在一个人大怒的时候,告诉他一个很坏的消息,让他突然悲伤,这样就可以把他的怒火熄灭。

◎恐胜喜

“恐胜喜”,就是恐惧可以战胜过喜过散的心情,范进中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范进好多年没考上,最终考上了,就高兴得满街疯跑,心神全散了,人们束手无策,可他的岳父过来一巴掌就把他扇清醒了,这就是“恐胜喜”。

◎怒胜思

“怒胜思”,就是愤怒可以战胜思虑。《华佗传》里记载着这样一个病例:有一个郡守因为思虑过度,造成身体里有淤血。华佗收了这个郡守很多礼,就是不给他治病,还写了一封信来骂他,说他不仁不义,那个郡守被华佗气得吐了好几口血,把胃中的淤血全倒出来,病也就好了。其实这就是华佗的治疗方法,用愤怒来消除思虑。

◎思胜恐

“思胜恐”,指的是思虑可以战胜恐惧,也就是说你把问题想清楚了,也就不害怕了,这就是土克木,因为恐属水,土是脾,而脾主思。古代张子合就曾经治过这样一个病人:有一家人半夜突然遭遇了一伙强盗抢东西,从此以后,这家女主人夜里听到一点轻微的响声就非常害怕,整夜整夜睡不着。张子合怎么给她治的病呢?就是当她在屋里睡觉的时候,张子合就用木棍敲她家的窗户。第一次她很害怕,接下来张子合反复地敲,十几次之后她慢慢习惯了,就不再恐惧,觉也睡得安稳了。

其实,现代人很多情志上的病完全可以通过情志生克法来治,如果工作生活的压力太大导致思虑过度,那你可以适当地发一发脾气,或者大哭一场,这都是很好的发泄渠道,也能缓解压力。但是要注意,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发泄情绪也不要太过,否则就会按下葫芦浮起瓢,一种病又转化成了另一种病。

§3.远离四惑:酒、色、财、气

人活一世,是什么使我们生病、衰老乃至死亡?如果把刚生下来的人看做亚当和夏娃,那么谁是引诱他们偷吃禁果的蛇,谁是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衰老和死亡的罪魁祸首呢?从养生的角度来看,人衰老和死亡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生面对的四惑:酒、色、财、气。

大家看这四惑,一个比一个厉害,酒虽伤身,易使人乱性,但也有定力好的人,根本不喝酒,所以这一条伤不到人家;色,比酒就难了一点儿,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色欲很大的人也是少数,而且有些人完全可以戒除;财,比前两个就更难一点儿,人为财死,多少人为了这个字弄得家破人亡,但也有人可以看透,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取自己应得的钱,并不苛求;最厉害的是气,你可以不饮酒、不好色、不贪财,但是你不可能一辈子都不生气,“百病源于气”,生气就是为疾病的入侵打开了一个缺口。

下面我们分别讲一下这四惑:

◎“酒壮怂人胆”

这句话听起来非常不雅,但道理却是对的。古人认为酒的气比较彪悍,到了胃里气会往上走,肝胆就横起来了,胆子也会特别壮,往往会做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说一些平时不敢说的话。但是,这种人事后往往会后悔。

◎“万恶淫为首”

中医有种说法,“房事可生人亦可杀人”,就是说和谐健康的性生活对身体健康是有利的,但是发展到淫的程度,就只有害没有利了。

因此,古人还对房事做了规定,认为“欲不可早”,还有“年过二十,不宜连连”,就是说二十多岁的时候,虽然身体很壮,欲望较强,但也不能没完没了;“年过三十,不宜天天”,就是说三十多岁的时候,不能天天行房,要有节制;“年过四十,要像数钱”,古人用五个手指数钱,意思是人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一个月行房事不能超过五次;“年过五十,进山拜庙”,指人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能在初一、十五行房事两次;“年过六十,要像过年”,指人在六十多岁的时候,行房事要一年一次。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诚然,人在社会上生存,没有一天是可以离开钱的,为了钱铤而走险、抛妻弃子的人和事也自古有之。这其中的利弊相信不用说,大家也都深有感触。而且这两句话本身就已经把结果告诉我们了。

◎“百病生于气”

前文我们讲气可以滋生百病,所以纵观古今长寿之人,没有一个是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因此,对于养生来说,保持一个豁达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综此四惑,有人或许都有,有人或许只有其中的一项、两项,但无论多少,它都会对你的健康造成潜移默化的伤害。只有将此四惑戒除,人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较长的寿命,才能体会到无病无灾的快乐。

§4.学会宣泄,保持心理平衡

古人曾说:“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一般来说,人的一生中处于逆境的时间大大多于顺境的时间。即使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生活中的富豪、名人等,也都有各自的烦恼和忧伤。

可是,“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因痛苦而降”。当我们出现了消极情绪时该怎么办呢?遇到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症下药”,每个人都有义务、有能力为这些消极情绪找到一剂“良药”,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心理疏泄的主要方式,供大家参考。

◎发泄的方式

中医学认为,“郁则发之”,排解不良情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之“发泄”。例如一个人悲痛欲绝或委屈万分时,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让眼泪尽情地流出来,人就会觉得舒服些。切忌把不良情绪埋在心底。

现代研究发现,因感情变化流出的眼泪中含有两种神经传导物质,这两种传导物质随眼泪排出体外后,可缓和悲伤者的紧张情绪,减轻痛苦和消除忧虑,所以痛哭一场比把眼泪往肚子里咽要好得多。

哭是痛苦的外在表现,也是一种心理保护措施,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哭作为一种发泄方式,虽然不“雅”,但却有它的积极作用。

有些人的发泄方式是摔打家具、打人骂人等,这种攻击性的发泄方式一害别人,二害自己,是不可取的。

◎宣泄的方式

情绪压抑,有时不宜一下子发泄出来,可采取宣散疏导、逐渐发泄的形式。

当一个人遇到不顺心的事,受到挫折,甚至遭到不幸,比如在恋爱中遭到挫折、亲朋好友去世、生活中发生重大的变故、工作学习上或家中有不愉快的事时,就会怒从心头起,或心中泛起阵阵愁云。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冷静下来,控制一下自己的感情,然后再找自己的知心朋友、亲人倾诉自己的苦衷,或向亲人、朋友写信诉说苦闷、烦恼。俗话说“旁观者清”,如果能从亲友的开导、劝告、同情和安慰中得到力量和支持,消极的苦闷、忧愁和烦恼就会随之消散。

所以,广交知心朋友,扩大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医治不良情绪的良药。

另外,在情绪不佳时,可通过写诗作赋,撰写文章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也是疏泄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

◎升华的方式

排除不良情绪最根本的办法是建立良好而稳定的心理状态,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保持良好的心境。

在生活中遇到烦恼,能自解自劝,用理智战胜生活中的不幸。任何理智和情感都可以化为行为的动力,无论是愉快满意的情感,还是悲痛不快的情感,都能激励人去工作和学习。人们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就是这种表现。

《黄帝内经·灵枢》中写道:“意志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就是说,有理智,意志坚定者,可统帅精神,调和情志,抗邪防病。

《黄帝内经·素问》中也写道:“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就是说,意志坚强者可避免不良刺激,增强抗病能力;意志脆弱者,多神怯气虚,易遭受刺激而发病。

事实证明,胸有大志、毅力坚强的人,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科学家彭加木虽患恶性肿瘤,但因为他信心百倍地和医生密切配合,与疾病作顽强斗争,所以他又活了25年,直至1980年在新疆一次外出考察中失踪。可是有些患者,一听到癌症诊断,当场就被吓死了。这说明意志的锻炼是保持健康心理的有效方法。

◎转移的方式

各种情绪的产生都离不开环境。避免接触强烈的环境刺激,有时是必要的,但最好学会情绪的积极转移,即通过自我疏导,从主观上改变刺激的意义,从而变不良情绪为积极情绪。

例如,一旦遇到烦恼、郁闷不解时,如果你爱好文艺,不妨去听听音乐、跳跳舞;如果你喜欢体育运动,可以打打球、游游泳;如果你喜欢观赏曲艺节目,那么可以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哑剧、滑稽的电影;如果你天生好静,那也可以读一读内容轻松愉快、饶有趣味的小说和刊物。

总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分别采取自己喜爱的活动。这种自娱自乐的活动可以舒体宽怀、消忧排愁、怡养心神,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超脱的方式

当你心情不快、痛苦不解时,你可以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林荫大道上或视野开阔的海滨。如果有条件,你还可以作短期旅游,把自己置身于绚丽多彩的自然美景之中,陶醉在蓝天白云、碧波荡漾、花香鸟语的自然怀抱里,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会使你产生豁达的心境,一切忧愁和烦恼之情会随之消散。大自然可使你舒畅气机,忘却忧烦,寄托情怀,美化心灵。

大家都知道吸烟、酗酒、饮食不当有害健康,实际上,情绪不良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

据有关学者统计,健康和长寿有20%来源于遗传因素,25%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5%来自医疗条件,其余的50%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是说,自己的精神状态和选择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

若能用积极的行为方式进行自我调节,摆脱不良心境的影响,你就会生活得幸福。

§5.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中医认为:养生必先养心,这就要大家淡泊名利,不求闻达,追求心灵的内在平衡与和谐。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人的情感活动和心理健康与身体的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更大,甚至超过了生理因素。

在第26届金鸡百花奖颁奖典礼上,主持人倪萍向终身成就奖得主张瑞芳表示祝贺,并问她健康长寿的秘诀(老人家已经90岁,但仍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张瑞芳老人迟疑了一下,回答了四个字:“没心没肺。”接着又说了一句:“我不记仇。”“没心没肺”和“不记仇”就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啊。没有丰富生活阅历的人,是不会参透这八个字里面的深刻含义的。

良好的情绪是一种有助于人体健康的力量。现代医学实验证实,不良心理因素是一种强烈的“促癌剂”。如果长期处于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下,患各种疾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甚至会导致癌变。

既然保持良好的情绪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做呢?

(1)树立正确的养生保健观点

古人说:“养生莫若养性,养性莫若养德。”所谓养德就是注重道德修养。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心胸开阔,开朗乐观,生命之树常青。

(2)培养宽宏大度的品格

不要愤世嫉俗,对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惯,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样的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害。

(3)广交朋友,乐于互相交谈

当你遇到困难,受到挫折,甚至遇到不幸时,首先要冷静下来,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向亲朋好友倾诉,从他们的劝告和开导中得到力量和帮助,这样,苦闷的情绪会慢慢消失,心情会变得轻松。

(4)培养广泛的兴趣

琴棋书画,养育鱼鸟,种植花木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或观赏一场相声或哑剧,欣赏一下优美动听的音乐,这都有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消除心理上的苦闷。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有丰富多彩的爱好,以调剂、点缀晚年生活。

§6.转移注意力,掌控情绪

有观点说: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将会成为情志病大国。那么究竟什么是情志病呢?医学认为:情志病是因七情而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一种疾病,如过于强烈的精神刺激及持久的不良因素超过了人体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造成气机逆乱,气血失调,成为疾病。

情志病包括癫狂、百合病、脏躁、郁证、不寐等。我们现在经常说的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头晕失眠、多疑易惊等病症都属于情志病的范畴。

其实情志病并不是21世纪的特产,古代就有“女子伤春,男子悲秋”的说法。

关于这两句话的原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女子见春天到来,又一年过去,自己的青春随着时间流逝,所以会觉得伤感;而男子看秋天已至,感怀时光不再,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因此觉得悲伤。”

另一种说法是“女子见春天衰萎的落花,伤感自己的容颜随时间老去,美丽不再;男子见秋天落叶凋零,感慨自己功业不成,短短人生就要如落叶一样结束。”

这两句发展到现在已经简化成了伤春悲秋,是指一个人很敏感,就像林黛玉那样的,看到花落水流、树木凋零都会伤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川烟雨,满船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些经典诗句都是对多愁善感之人的最佳写照。但是大家都知道,肺主悲,悲伤过度就会伤肺,而且情志病很难用药治愈,因此古人采取了生活对治的方法。

男子悲秋,所以,秋天的时候征兵,到边关打仗,让男子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和豪情;或者给男子订婚,平息他不满的精气,平杀气。秋天订婚,喜气就冲淡了男子的悲伤情绪,冬天办喜事,第二年春天女孩就差不多怀孕了,将要为人母的喜悦也会使伤春之情消失殆尽。这样就用生活对治法治好了男子和女子的情志病。

到现在,古代的对治法虽然不太适用了,但是这也启发我们:情志病不一定要用药,也可以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7.心肾相交法:恬淡虚无的简易大法

坏心情有害身心健康,而好心情是身心健康的最大法宝。所以我们要摆脱情绪压抑,达到情绪平衡。那么如何才能控制情绪呢?

很多养生专家都说要拥有一种淡定的状态,即“恬淡虚无”。虽然只有区区四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

苏东坡一次诗兴大起,写下了一首自认为很妙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写完后还不忘跟别人分享,于是便叫人拿给了跟他一江之隔的佛印禅师。佛印禅师看后,只批了一字:“屁”,叫人回给苏东坡。

苏东坡看了非常生气,就去找佛印,大声跟他对质。佛印却笑笑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淡定是很不容易达到的境界,就连苏东坡这样的大师都难以做到,对我们这些凡人而言更是难于上青天啊。其实,恬淡虚无就是要做到“精神内守”。精是肾,肾精要足才可以定心神。这是一种心肾相交的能力。

锻炼的方法很简单:每天晚上临睡前泡脚,然后用两手去搓两脚的脚心。

因为心包经的脉通过位于手心的劳宫穴,而肾经是斜走于足心的,在我们的足心有一个穴位叫涌泉。所以如果我们想让心肾相交,就要用手足对搓两个穴。

§8.养心四字箴言:慈、俭、和、静

养生家李度远,相传生于清代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卒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享年256岁。李氏深明养身养心之道。在漫长的一生中,他遵循养身养心四字箴言——慈、俭、和、静,这四字箴言对世人很有教益。

◎养身养心之“慈”

慈就是心底慈善。

李氏说:“盖人心能慈,即不害物、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以慈善仁德为本,是历代养生家所倡导的。李氏把“慈”字摆在四字之首,把仁德作为立身之本。他常说:“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延年也。”就是说,只要心存仁慈,不看重名利、不钻营、保持天真的情趣,就能延年益寿。

◎养身养心之“俭”

关于俭,李氏倡导这样的生活方式:“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分,即受一分之益。”

就是说,饮食简单就可以减轻脾胃的负担,欲望简单就可以使精神清明,少说话则可以养住气息,人际关系简单可以洁身自好,少沾酒色可以清心寡欲,少思虑可以免除烦恼,凡事省一分,就会受益一分。

李氏认为:山野之人之所以比城市的人长寿,就是因为山野之人的作息比较规律,没有太多的名利之心,没有什么机械的扰乱,本性天真,如葛天之民,所以可以长寿。而城市人的生活却几乎相反,内心没有片刻宁静,精神没有片刻安宁,又怎么能长寿呢?李氏把不同生活方式导致的不同结果讲得非常明白。

◎养身养心之“和”

至于“和”,君臣和则国家兴旺,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互相维护。因此,和气对身体也是很有好处的。

◎养身养心之“静”

静,指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元气是生命之源,“静”可以很好地培养元气,适当活动,能使元气更好地循环,有利于养生。李氏为了修身养性,不仅每天坚持静坐练功,还抽出一定时间操练拳术,既培养了元气,又让元气得以更好地循环。

细读这长寿四字箴言,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佛家的淡定与从容。其实生活的本质就应该是这样,以仁德为本,简单生活、清心寡欲、宁静致远,做到这些,长寿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日常养生小百科

排解不良情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之“发泄”。例如一个人悲痛欲绝或委屈万分时,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让眼泪尽情地流出来,人就会觉得舒服些。切忌把不良情绪埋在心底。

排除不良情绪最根本的办法是建立良好而稳定的心理状态,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保持良好的心境。

事实证明,胸有大志、毅力坚强的人,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中医认为:养生必先养心,这就要大家淡泊名利,不求闻达,追求心灵的内在平衡与和谐。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古人说:“养生莫若养性,养性莫若养德。”所谓养德就是注重道德修养。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心胸开阔,开朗乐观,生命之树常青。

坏心情有害身心健康,而好心情是身心健康的最大法宝。所以我们要摆脱情绪压抑,达到情绪平衡。那么如何才能控制情绪呢?很多养生专家都说要拥有一种淡定的状态,即“恬淡虚无”。

李度远常说:“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延年也。”就是说,只要心存仁慈,不看重名利、不钻营、保持天真的情趣,就能延年益寿。

饮食简单就可以减轻脾胃的负担,欲望简单就可以使精神清明,少说话则可以养住气息,人际关系简单可以洁身自好,少沾酒色可以清心寡欲,少思虑可以免除烦恼,凡事省一分,就会受益一分。

静,指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元气是生命之源,“静”可以很好地培养元气,适当活动,能使元气更好地循环,有利于养生。

同类推荐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职场疲劳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职场疲劳一扫光

    本书是医学博士朱晓平收集编写的最古老、最齐全、最安全巧治职场疲劳的经典老偏方。偏方来源: 传统经典医药典籍,经过民间千年验证和作者多年医疗实践。本书的撰写原则: 既见效,又安全,既管用,又省钱。
  • 别把生病太当回事

    别把生病太当回事

    本书一方面讲述病人和家属如何更快乐地面对生病的日子,教会病人正确应对生病后的烦恼心事,与疾病做朋友。另一方面介绍就医经验。帮助病人在看病难的今天,多掌握一些看病的“学问”,走出“看病比生病更痛苦”的误区。
  • 旅游保健自助手册

    旅游保健自助手册

    本书除介绍许多出游前注意的免疫预防外,还针对一些疾病做了特殊的说明,对旅游中经常遇到的意外和病症也有解说。
  • 性保健中药

    性保健中药

    本书为“性保健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四十四种有调节人的性兴奋水平和性保健作用中药的性味、归经、配伍、应用。内容丰富、健康实用。
  • 骨质疏松(贴心大夫丛书)

    骨质疏松(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热门推荐
  • 海公案

    海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一个在海边长大的男孩,一位遍访世界500强的高端财经主播。一轮时光,中年况味,陈伟鸿为你亲述人物和财富背后的精神,洞悉时代与人生起伏的真相。45年的半世人生,个人小传与时代大传相互映衬;13年的“对话”如流云过隙,政、经各界高手轮番登场。“惊鸿一瞥”,瞥见的是这个时代最本质、最喧嚣、最激动人心的片段。正如陈伟鸿书中所写,“我们都是这世界的一瞥风景,而自己,也从别人的风景里审视世界。”
  • 学人不如学己:企业内训师团队建设实务

    学人不如学己:企业内训师团队建设实务

    企业核心知识和经验传承,离不开企业内部骨干的参与,因此,内训师团队建设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但很多培训管理者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关知识。在此背景下,本书从以下内容入手,对内训师团队建设工作进行系统阐述:内训师团队的定位;建设的关键点;团队建设的三要素(课程、制度、师资);内训师团队建设策略;内训师团队三大工作任务操作指南。本书旨在帮助培训管理者用最少的资源和最短的时间,建设一个具备自我更新和自我成长能力的内训师团队,尽早摆脱对外界资源的依赖。
  • 与妖精混居的日子

    与妖精混居的日子

    她与妖怪睡了,反击了,对抗了,没用了,无语泪流苍天了。好吧,你吃肉就吃吧,想喝血的就来吧。女的就别来了,男的就算了,人妖赶紧滚。如果她发誓赌咒苍天,苍天会降一道雷奖励她。她再吐一口唾沫,她就会去地下与死鬼老爹团聚。大哥,我是真的想回家啊。做梦去吧!在群魔乱舞的世界,任你有通天本领,真的就能逆转命轮,回到原先的起点吗?这本书绝不弃坑!《贱人》一句话简介:严于轻发神经,突然想抢别人的女朋友了。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墨语枫染之唐宫幻兰

    墨语枫染之唐宫幻兰

    他是三界第三只天玄白虎,天帝之子穷奇的儿子,他有着高贵的血统,却没有随着他孤傲的性格的父亲,安安分分在天庭待着,而是选择在皇宫当一个小宫女······她是四代富家皇商家中长女,精通理财之道,本来可以不进宫,却为了以后不用为了政治而联姻,咬咬牙,进了宫。明明知道这一世不能相见,相爱,他还是爱上了她,本想护她一世周全,却奈何世事难料.
  • 重生之幻冰王子

    重生之幻冰王子

    带着对往昔的追忆和释然,曾经的巅峰法师重生在了那梦幻与清新的花季里,看着过去那一张张错过的青春面孔,他重新拾起了当初的决心与信心,去争取那本该属于他的那一份美好。。。(纪念永恒的wow,纪念当初的那份执着和失去的爱恋)
  • 侍侠时代

    侍侠时代

    这是一个武者可以召唤无数侍体充当护卫,追着修真者满街跑的年代。这是一个机关木隼用来快递,符丹炼师身兼画家的年代。这是一个修真者爱旅游,武者爱玩低调,市井阡陌多高人的年代。卖包子的老大爷其实是待业的刀王。唱曲的清倌人可能是体验生活的修真者。村东头的大柴狗没准是变了形的仙兽。什么!你说连药铺里的郎中都成了高手?当酒醉醒来的楚言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他才愕然发现,这是一个旧人将去,新人层出,波澜渐起的大修行年代。仗剑执酒是他心中羡,携美同游是他心中愿。前世壮志未酬本愁恼,好在小爷穿越变少年。在这样一个注定无人平凡的年代里。曾经平凡的楚言,如何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请看新书《侍侠时代》
  • 相思相望不相见

    相思相望不相见

    多年以前,“在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之间选一个共度此生,你会选谁?”“我爱的!”“可他不爱你!”“没关系,我爱他就够了!”多年以后,“在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之间选一个共度此生,你会选谁?”“爱我的!”“可你并不爱他!”“没关系,他爱我就够了!”曾经我们以为爱可以战胜一切,只要喜欢,就有永远。于是后来才发现错的离谱。她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富家女,可也是不得不听从家人的懦弱女孩。在所有人眼中,他是叛逆的‘坏男孩’。唯独在她眼里,他就是整个世界。毕业那年,她丢了心,却匆匆分离。相思,相望,却不曾相见,直到多年以后···她多年以后还是忘不了他,他亦如此。可再相见,还有曾经的单纯吗···
  • 在输得起的年纪,遇见不放弃的自己

    在输得起的年纪,遇见不放弃的自己

    年轻时就要胆大一些,在多变的世界面前,勇敢地打出自己的牌,展示出闪亮的自己!人生所有的完美演出,都是来自日积月累的准备;把握住当下,不怕输,执着追求梦想,你的生命会因此而精彩!年轻是最大的优势,绝不能作为浪费的资本;在“拼搏”的征途上,别让行动毁在口号上,你要做的除了行动,还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