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4700000014

第14章 狄仁杰与“德政碑”(2)

宁县博物馆内有一块全国著名的石碑——唐狄梁公之碑。碑文由宋代名相范仲淹撰写。相距三百年的范仲淹为何为狄仁杰撰写碑文呢?是仰伟人之伟,还是感己之怀?应该是兼而有之,关键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情愫把二人牵到了一起。

在该碑出现前,宁州早有狄公之碑。狄仁杰,字怀英,山西太原人。他一生任过四州刺史,为李唐恢复立下不世之功。他一生以天下百姓为己任,在各州除弊兴利,造福百姓。因此,四州皆为他立生祠生碑。他在中宗弘道元年至武则天垂拱年间任宁州刺史五年。郭翰巡按陇上时荐其入朝,初授冬官侍郎。他要走,州民挽留未果,因此立生祠生碑纪念,碑曰“德政碑”。后豫王造反,株连甚众。时牧豫州的狄仁杰,表奏武后赦免株连者七百口,改为流放丰州。囚徒们途经宁州时,知是狄公救的命,遂在碑前斋三日痛哭乃去,州人遂称该碑为“堕泪碑”。狄仁杰清廉勤政,成为宁州人的偶像。州人也以此衡量官吏廉贪,还演化出狄梁公骑青牛斩九龙的神话。后任州官以其为楷模。明知州周日强就有“凭谁唤起梁公问,教我当时救苦方”的诗句。

范仲淹知延、庆、彬州事,经略西北军政大事,振武强军,筑城修寨,和羌安民,巩固了边疆。宁州城就是他受命宁州军事推官张去病而筑。两朝忧国忧民、经天纬地的政治人物,在宁州狄梁公祠相遇。狄仁杰挽李唐江山于将倾,而范仲淹“庆历新政”却以失败而终,尽管他在被贬任上呕心沥血,为天下忧乐而奋斗,但未像狄仁杰那样力除唐朝积弊,心潮难平,遂于再次被贬黄州道中写下了这篇惊天地泣鬼神的表文,对狄仁杰作出无与伦比的评价。

碑文开头就声气夺人:“天地闭,孰将辟焉?日月蚀,孰将廓焉?

大厦仆,孰将起焉?神器坠,孰将举焉?岩岩乎克当其任者,惟梁公之伟欤。”文中历述狄仁杰这个“岂朕之臣,社稷之臣也(武后语)”的一生功绩。写法上夹叙夹议,褒贬精到,读来令人回肠荡气,不免也生忧乐之心。文后范仲淹情不能止:“商有三仕,弗救其灭;汉有四皓,正于未夺。呜呼,武暴如火,李寒如灰,何心不随?何力可回?

我公哀伤,拯天之亡,逆长风而孤骞,溯大川以独航。金可革,公不可革,孰为乎刚?地可动,公不可动,孰为乎方?一朝感通,群阴披攘,天子即臣而皇,天下既周而唐,七世发灵,万年垂光。噫!非天下至诚,其孰能当?”真是一篇天下奇文。

范仲淹以“商有三仁,弗救其灭;汉有四皓,正于未夺”发起感想,在“武暴如火,李寒如灰,何心不随,何力可回”的危势下,惟狄公独使“天下既周而唐”,这是何等之伟业呀!联想起自己一生却“新政失败,朝弊未除”,不免悲从心起,悼人乎,悼己乎?不死天下忧乐之心矣!

碑高2.3米,宽0.83米,厚0.2米,碑首篆书“唐狄梁公之碑”六字,青石底料,列国家级文物。一碑牵两相,可谓珠联璧合,国宝也。

——选自《宁县史话》

(李忠信主编)

附录二

良相狄仁杰

孙彦博

现在大多数中国人对狄仁杰的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源自荷兰的汉学大师高罗佩博士对狄仁杰的传播。他的侦探小说《狄公案》发行100多万册,并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由此人们大多知道了狄仁杰是破案高手,却很少注意到他的为官之道。历史上女性掌权通常多疑而嗜杀,而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称帝的女性更是其中的典型人物。高处不胜寒,在这样一位皇帝的身边,狄仁杰能多年身处高位而不衰,他自然有其独到之处。他在为官的时间里,顺应民心,辅佐皇帝,恢复李氏王朝。与这些事情相比,他破的奇案反倒是不那么重要了。

大丈夫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年近不惑的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一年之内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1.7万余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狄公断案如神之说应源于此。然而相对于断案,狄仁杰的直谏更负盛名。仪凤元年(676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将其杀死。狄仁杰奏罪不当死,唐高宗疾言厉色地说:“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狄仁杰神色不变,据法说理:“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终于迫使唐高宗改变了主意,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不久,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判案件,纠劾百官。调露元年(679年),司农卿韦弘机建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侈,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地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

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周良相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其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到任之后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淫祠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

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则天:“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

其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弼,将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弼杀戮降卒,以邀战功。他说“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狄仁杰义正词严,张光弼无言可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但是,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已经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开始了他的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中书令)。这年夏天,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她观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为国教的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跪于马前拦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诈,直欲邀致万乘所宜临也。”武则天遂中道而还。是年秋天,武则天欲造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于是诏令天下僧尼日施一钱以助。狄仁杰上疏谏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免去其役。

唐功臣狄仁杰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是兴复唐皇室。这个活动,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将被囚禁在房州的李显迎回洛阳,然后把他推上储君位置。这一步,在狄仁杰活着的时候,便已成功了。第二步是将李显推上帝位,这一步在狄仁杰死后,才得以实现。

狄仁杰要实现他的想法,首要的一条就是要设法对武则天施加影响,改变她对两个儿子的看法,使李显与李旦兄弟能够摆脱被囚禁的地位。但在他与武则天建立相当紧密的信任之前,要想对武则天施加影响,是不可能的。武则天延载三年(696年)五月以后,狄仁杰逐渐获得了这种信任。

获得信任以后,狄仁杰不露声色地展开了兴复唐皇室的活动。

这个活动分两步进行,一是利用别人,一是他亲自出马,双管齐下。

这个时候,武则天养了两个男宠,张易之与张昌宗。这两个人是嫡姓兄弟,原来地位不高,因为备受武则天宠爱,旬日之间,贵震天下。武承嗣极力想接近他们,以谋求太子位置,狄仁杰也接近他们,以实现自己的计划。二张兄弟有一种不自安的心理:他们现在的地位是如此优越,又来得如此容易。他们担心,有朝一日,不幸的事情会发生,他们将丧失一切,乃至于自己的生命。

于是,他们向狄仁杰请教“自安之术”。狄仁杰告诉他们,只有一个方法,可以长保富贵,这便是劝武则天将李显迎回洛阳,并立为太子,二张如能立此奇功,一旦武则天去世,继承帝位的便是李显,二张有了迎立之功,任何灾难也就不会降临到他们头上了。

二张采纳了狄仁杰的意见。

狄仁杰又利用与武则天接触的机会,多方劝说武则天。一次,武则天带着一种不安的情绪,和近臣们谈起了她的一个梦,她梦见一只大而美丽的鹦鹉,可是它的两个翅膀全折断了。武则天要求近臣们对这个梦做出解释。在一段沉默之后,狄仁杰说话了:“臣以为,那只大而美丽的鹦鹉就是陛下自己,因为陛下姓武。”这个解释是有根据的,因为武则天常将鹦鹉来拟比自己。“两翅,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狄仁杰指的是李显与李旦。“现在,他们都处于被囚禁的地位,这就是两翅折断的意思。没有翅膀的鹦鹉不能飞翔,陛下起用王子,鹦鹉就能飞翔了。”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复立庐陵王李显。当时,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劝武则天迎立李显,但没有为武则天接受。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从容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说:“此朕家事,卿勿预知。”狄仁杰沉着而郑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皇土?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不预知乎?”最终,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

梁国公作为一名精忠谋国的宰相,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狄仁杰向她推举了荆州长史张柬之。武则天将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又让狄仁杰举荐将相之才,狄仁杰曰:“前荐张柬之,尚未用也。”武则天答已经将他提升了。狄仁杰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由于狄仁杰的大力举荐,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侍郎,又过了一段时间,升位宰相。后来,在狄仁杰死后的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拥戴唐中宗复位,为匡复唐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政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种刚正之气。以后,他们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处斩之。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节,于是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李楷固等率军讨伐契丹余众,凯旋而归,武则天设宴庆功,举杯对狄仁杰说“公之功也”。

由于狄仁杰有知人之明,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回答:“举贤为国,非为私也。”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任与重用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名。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选自《中国经济网》

同类推荐
  • 书画碑刻(兰州历史文化)

    书画碑刻(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她的文脉传承。挖掘整理、弘扬光大使其绵延不绝,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于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多,因此,通过文字记载,保存历史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 军事,国家的骨骼

    军事,国家的骨骼

    在地球上,战争比和平更早出现。从人类开始出现,为争夺食物、栖息地,而发展出战争。战争从未曾长久停歇过,它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存在过。中国各个朝代的灭亡与崛起,军事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该书通过描述古代的战争史,展现这种文化的独特性,让人了解战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从而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伟岸磅礴,或快乐活泼,或风情万种,或诙谐幽默,但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本书取材广泛,着重选取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热门推荐
  • 人的自我理解

    人的自我理解

    本书作者秉承胡塞尔现象学传统,运用现象学的方法,从新的理论层面上,对人的自我理解问题进行独特的分析和阐述。通过分析“我”这一指称的独特词法,作者将自我置入一个多元、多中心的背景中,对自我意识,个体与主体间责任,以及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现象学中“自我”理论的重要发展。
  • 冥魔之域

    冥魔之域

    冥魔族拥有摄魂夺魄的能力,他们居住在大陆最西北的冰刃之山,千百年来,它们联合其他部落不断地挑起战争;人类节节败退,终于失掉了死亡森林最西侧的最后一个要塞--赤泽要赛,在侵略战争中黑暗军团的兽人和赤血精灵得到了那广袤的田地,和茂密的森林以及无数的金银珠宝,而冥族却对这些东西都不感兴趣,他们要的就是纯粹的战争和成千上万的死尸......
  • 尊神狂宠:拐个上神当煮夫

    尊神狂宠:拐个上神当煮夫

    肉好香!再来一碗饭。”娇俏软嗓,吐气如兰。他马上盛满满一碗白饭奉上。“肉好嫩!洗净脱光等我!”娘子令下,他马上烧水沐浴,务必将身子洗的纤尘不染,乖乖爬上床等娘子享用。“咳咳咳、”她低头,咳出一口血来。脸色瞬的苍白。“娘子……”他目光带着疼痛,轻唤了一声。以他尊贵的神之身却连自己最心爱的人都护不了。岁月流光,白云苍狗。她抬头仰望宙宇,眼里悲欣交集。“澜若,此生愿为你,粉身碎骨,无怨无悔。”
  • 花千骨之深情不寿

    花千骨之深情不寿

    前生,他是师,她是徒。她是天煞孤星,费尽千辛万苦考入长留,拜他为师,可她对他动了情,为他甘愿偷盗神器,只为了找出炎水玉给他解毒,结果出了意外,她成为了妖神……最后她逼着他亲手杀了她,她为爱成痴……而他,是长留上仙,因为她坚持的勇气,收她为徒,原以为自己断情绝念,可遇到了她,他在无形之中慢慢的爱上了她,可他自己全然不知……
  • 转眼间我已看不到夕阳

    转眼间我已看不到夕阳

    我怕黑,所以至今不能习惯没有你的黑夜,18岁的青春,友情,爱情,纠缠万分。我叫林夕,他叫汤东阳,12岁,我们初识,15岁,我们走失,18岁,我们重逢,19岁,我们纠缠,21岁,我们失去,这是只属于我们的疼痛故事,以悼念我们已逝去的青春。
  • 魅力三公主vs冰山三王子

    魅力三公主vs冰山三王子

    冷漠的她与冷漠的他温柔的她与温柔的他可爱的她与花心的他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中间会有第三者出现吗?他们之间的爱情会稳定吗?让我们来看一下吧!文章开始啦,~(≧▽≦)/~啦啦啦。
  • 中层领导手册

    中层领导手册

    《中层领导手册》针对中层领导职务的特点量身定制,全面系统介绍了中层领导的开局与定位、权力运用、用人之道、解难艺术、激励手段、决策方略、沟通艺术、技能修炼、政治谋略和晋升之道,帮助企事业单位及党政机关的中层领导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准和管理技能,有效解决各类管理实务问题,突破管理瓶颈,顺利晋升。
  • 超级控锋

    超级控锋

    8号科比小前锋?24号科比得分后卫?我没看错吧,这特么一个队伍两个科比?巅峰公牛队——德里克-罗斯(11年)、迈克尔-乔丹(96年)、斯科蒂-皮蓬(96年)、丹尼斯-罗德曼(96年)、霍勒斯-格兰特(94年)。死亡轰炸队——德里克-罗斯、文斯-卡特、迈克尔-乔丹、肖恩-坎普、沙奎尔-奥尼尔。时空位面队——周轩、钟郁、纪国耻、纪国仇、甘国阳。......当卫志明被虐的死去活来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的爆发了:“系统,我XXXXX你大爷!”新书发布—《死亡血书》,求推荐求收藏!
  • 恶魔校草的傻丫头

    恶魔校草的傻丫头

    他与她从小就认识,并且父母为他们定了娃娃亲,却因为有些事她离开了,在她上高中的第一天就与他杆上了,然后无缘无故的搬进了他家,在他父母的牵线下,他们成功相爱,而经历了许多挫折后他也发现了她就是小时候的她,后来她也和他解释了自己的经历,他也原谅了她,就这样他们在一起期待着幸福的到来
  • 刘伯温传奇

    刘伯温传奇

    元末明初,是一个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时代,各种英雄豪杰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刘伯温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