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0000000011

第11章 痛是化了妆的礼物——成长的勇气(1)

【导读】

前面说过,身心灵成长过程的第一步就是“接纳自我”,但是,在这个没有回头路的成长过程中,再往前走,我们就会发现,成长最大的障碍与困难将会来自于“自我”。

自我就是“头脑”(mind),它是一些由各种并不真实存在的思想、概念、情感模式、身份认同等所虚构而成的个体感。 它并不是实际的存在,但是却被大多数人误认为真实的自己。身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破除自我的幻象,而接近真我的过程。自我习惯于带着各种各样的面具,扮演不同的角色,它努力想要逃避的就是真性的显现,因为一旦真我露面,它这个冒牌的假我就得消亡,那是它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自我会使出种种伎俩来逃避或攻击任何成长的可能。人类的心灵痛苦不来自于事实本身,恰恰来自于自我对事实的解释。

本章将着重探讨自我的真实本质,戳穿自我的种种把戏,并指出内在成长的路是一条需要巨大勇气与决心的道路。

人人都有精神病吗?

细数下来还真让人有点儿不寒而栗,难道美国的中产阶级已经到了人人都有神经病的地步?

这些天我在看《绝望的主妇》,显然,“主妇”剧的创作诞生来源于对《欲望都市》成功的模仿,但是,两剧之间的差异仍然是巨大的。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她们婚姻状态的差异,最大的差异在于《欲望都市》比较散文化,而《绝望的主妇》有点儿过于戏剧化。散文是更接近生活真实的,虽然说有时候生活比小说还像小说,可那也仅仅是针对某些特定的人与事而言的。说句老实话,自己早已过了过分追求情节的年龄,对于这群主妇被安排得如此戏剧化的人生,我是有点儿不太敢苟同的。想想,天底下哪有那么多的自杀他杀全凑到一条街上的事儿?更何况,故事还发生在美国的中产阶级聚集区,据说他们可是一群生活得无比规律和循规蹈距到几近boring的人,这又不是在布鲁克林区,哪有那么多的刑事案件发生?

但是,《绝望的主妇》仍然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连续剧,它虽然和《欲望都市》的真实性甚至都市化的时尚没法比,但有一点儿它是非常好的,那就是它的精神分析做得非常到位,某种程度上,它是一部心理剧。我感觉编剧和导演是熟知心理学的人,以至于整部剧呈现出某种“泛精神分析”的倾向。

看看片中的角色,无不是某种特定神经症的典型:苏珊的“被卡住的小女孩”情结,从小父爱的缺失,造成她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没有主见,有依赖心理;布丽的强迫症,过度的洁癖和完美主义心态,以及完全切断内心感受的左脑式思维方式;模特出身的加布里奥是个极度空虚的物质女郎,从小成长环境中缺乏安全感导致她极度地以自我为中心;丽娜特算是相对正常的,理性聪明能干,但她本人就是一个极喜欢精神分析的人,自我分析也分析他人,有轻度的自我价值不足;放荡的依迪就更不用说了,征服男人是她用来满足她极低的自我价值的惯用方式……

男人们也没有几个正常的:苏珊的前夫极度的不负责任,布丽的老公极度的性压抑,索里斯极度的占有欲和自私(当然在第二季中他开始被感化而成为基督徒),汤姆还算正常,但也有点儿自我价值不足;帅气的麦克是个过失杀人者和复仇者,一直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中不能自拔;药剂师乔治就更不用说,是个变态狂和杀人犯;还有小哲克和他的父母,长期生活在谋杀的惊恐和谎言中……

这样细数下来还真让人有点儿不寒而栗,难道美国的中产阶级已经到了人人都有神经病的地步?当然不至于那么恐怖,生活也不可能如此的戏剧化,但是,该剧确实某种程度地表现了美国中产阶级的心理状态,虽然有点儿夸张,而且,某种程度上,它体现的也只是普遍的人性。

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得出一个结论,中产阶级(或有钱人)比穷人的心态更不健康。情况也许正好相反。对于穷人来说,吃饱肚子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他们不可能有闲心去关心自己的精神或心理状态。人们只有在吃饱喝足了以后才有心思顾及自己的精神需求,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这也是马斯洛说过的不同需求层次的问题,精神需求是最高级的需求。而精神需求的开始来源于对精神空虚的觉察和反思。在我看来,美国人已经开始了这种觉察与反思。这也体现在他们的电影电视作品中。相较于那些仍然沉浸在追求物质的社会中而浑然不觉的人们(比如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中国人),一些美国人已经开始了精神世界的发现之旅。虽然向内的省思一开始会让我们看到脓疮,但它却是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

现代心理学从弗洛伊德开始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而美国是目前全世界心理科学最发达的国家。看一个国家民众对心理学常识的认知度只要看看他们对孩子和对教育的态度就知道了。美国人是比较讲究“爱的教育”的,他们也懂得表扬、认可以及以开放的态度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这一点儿从苏珊与他女儿的关系中可以看出来。而丽娜特也是一个很懂得爱孩子的妈妈,知道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当她不得不丢下孩子去上班,而儿子因为她的突然离开而幻想出一个打着雨伞的老太太终日陪在他的身边时,她悲痛万分,并极力补救。

现代心理学发展的成果之一就是,不再把心理上有点儿问题当成多么大不了的问题。在今天,大多数的心理工作者也不再简单地把一个求助者叫做“病人”,他们被称作“客户”、“当事人”或“来访者”。不像早年的心理学,立论的基础是,所有的人都有精神病(因为当年弗洛伊德的研究对象大部分是精神病患者),现代心理学的前提是所有的人都是正常人,人们只不过是存在某种程度的精神困扰而已。如果我觉得自己心里不太舒服或者有点儿情绪,就应该去找心理医生,这就像我们生病了要去打针吃药一样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目前的国人已经能接受生理的生病——“亚健康”一说,却并不能接受心理亚健康的说法。也就是说,不是说咱们中国人的心理状态比人家美国人好,而是,我们大多数人正讳疾忌医着呢。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看心理医生是个奢侈品,不仅是精神上的奢侈,物质上也是如此。我们在好莱坞电影里面看到的是,有钱的人(当然起码得是中产阶级)才有能力消费得起心理治疗。一个星期一次两次地去看心理医生,一看就是一年两年甚至五年十年,不是口袋丰厚的主儿,哪里承受得起?而传统的心理医生对“患者”的帮助到底又有多大呢?说实在的,我认为没有太大的帮助,那种“话疗”法的效果就是,让来访者说一些话,把心理的垃圾一下倒了出来,那一刻觉得舒服了一点儿,但是,过几天他的问题还是没法解决,又得再回来。国外的很多心理医生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就是这样做他们的工作的。传统的治疗方法过于保守和被动,主张让来访者“倒垃圾”,但却在帮助他们改变和建立更积极有效的生活态度的方向上,没有建树。就像主妇布丽,整天去看她的心理医生,可是丝毫没见她的问题有所改进。更糟糕的是,一些心理医生常年地让病人向自己倾倒情绪垃圾,而自己却精神崩溃的人大有人在,电影《沉默的羔羊》里面那个心理医生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但是,心理治疗并不因此就成为一个比其他行业更危险的行业,所谓自度度人,一个心理工作者在成为一个专业人士之前,是必须花一段时间来清理自身的情绪垃圾和创伤记忆的,否则的话,他的工作将变得十分危险。有人说,这个清理自身的过程需要至少一年,有人甚至认为长至他的一生。世界著名的催眠大师心理学博士史蒂夫·纪立勤(Stephen Gilligan)就曾说过,他每一次治疗别人的过程其实都是在治疗自己。提高自我觉察力和自我负责的能力是现代心理学努力追求的一个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已经十分接近于佛学的境界了。因此,不再有从前“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在心灵健康的路上,有的只是谁比谁走得快几步而已。一个心理工作者要帮助一个求助者发掘出他内在的力量,而不是让求助者变得过分的依赖。“我只见我的来访者三到四次,超过四次,我就让他另请高明了。”玛丽亚·葛莫瑞这样说。这位年近九十的老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大师之一,她坚信,只有当事人自己决定改变,才有可能改变,每个人都具备一切可以让他自己活得更快乐更成功的资源,而一个治疗师最重要的是带领当事人去发掘曾经被忽略的这些资源。因此,在她看来,无休止地看心理医生是近乎不道德的“骗钱”行为。有效的治疗完全不在乎当事人看医生的次数,事实上,很可能正好相反。

玛丽亚不是唯一持此见解的人。目前,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工作者相信,真正有效的治疗是不和探访时间或次数成正比的,而“简快疗法”(brief therapy) 在近四十年来也为越来越多的心理治疗大师们所推崇。“简快疗法”避免传统心理治疗中所必须经过的冗长复杂的性格或功能失调的审视过程,而是单刀直入地引导当事人注意到改变的可能性,并注意调动当事人本身的资源去实现改变。它的中心信念是:问题是被制造出来的和被坚持下去的,因此,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只要当事人不再坚持他陈旧和无效果的信念。

因此,夸张一点儿说,只要一个人总是不停地重复着同样无效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他就是有点儿精神病,就像《绝望的主妇》里那些绝望的主妇们一样,不停地重复着他们各自的性格造成的各自的命运,也像《老友记》里的那班老友们几年如一日地犯同样的毛病。从这个角度看,人人都有精神病的说法是成立的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为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成见,由这种成见导致的怪异离奇的行为方式就成为我们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的注解。但是,正因为“精神病”是如此普遍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谁也不会比谁更“正常”一点 ,因此,半斤八两,彼此彼此,在还没有成佛之前,我们都有点儿精神病。

不要虚假的解决方案

现代心理学的一些方法在处理头脑层面和心理情绪层面上的一些方法还是相当快速有效的,但是,它只是清除了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它离你真正要达到的,还差得很远,它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心理治疗或心理学的某些工作方式常常会流于表面,这其实也是它所无能为力的。

现代心理学所对治的人类问题最多无外乎两个层面:头脑(信念/观念/认知)以及心理(情感/情绪),这两者合起来就是心智(mind),有些人会把 mind 专指头脑或思想,而把心理的情绪称作emotion,是指比较大的激烈的情绪如愤怒、悲伤、恐惧等,而一些小的细腻的心理活动被称为情感(feeling),如甜蜜的感觉、伤感等等。但是,不管怎样,心理学最多只能做一些头脑层面的改变和心理情绪的清理,再想往深处走,就做不到了。

心理学解决不了人类根本的痛苦:灵性之苦。而实际上,人类所有的苦难就来自于这个灵性之苦,也就是人们失去了和自己的本体(真我)的联结,在潜意识的最深处,埋藏着灵魂没有归所的痛苦与恐惧,而它才是所有问题的肇始。心理学不可能把人们带到这么深。有时候,让当事人哭一哭,头脑转换一下,换换框,换换位,看起来是起了一些作用,但是,这个作用是不长久的,也是根基不牢的。它会为你的问题带来一些暂时的虚假的解决方案,但是,如果你不再深入你的内在,那些问题会以其他的形式照样存在。

当然,我并没有贬低心理学或心理治疗的意思。以我的个人的经验来看,我从中受益颇多。现代心理学的一些方法在处理头脑层面和心理情绪层面上的一些方法还是相当快速有效的,但是,它只是清除了成长道路上的障碍,离你真正要达到的,还差得很远。它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而灵性的成长所要解决的是你的终极问题,是要直接导入生命的核心。因为,唯有如此,你才可以永久的解脱。所以,当我听人们说起,我不想要什么灵性成长,我不想超凡入圣,我只要好好地过我的生活,我就会告诉他/她,你如果没有解决生命深处最根本的问题,根本不可能真正好好地活着。我们都知道要真正的活着就要“活在当下”,这其实是一切灵性教导的关键,但是,你的头脑不可能让你活在当下,你的情绪也不可能带给你活在当下的感觉,只有你的觉知和你的意识才能让你体会什么叫“活在当下”,而灵性的成长,就是要发展你的觉知,提升你的意识。

觉知是你的天空,而头脑与情绪只是天空中的云朵。不要以为抓住了几朵白云(其实抓不住)或驱散了几朵乌云你就到家了,你所要到达的,是那片广阔无垠的天空。当然,用“到达”这个词是不准确的,因为你本来就是那个天空,只是你忘了。所以,灵性的成长,是为了让你忆起它,让你知道,你所能够经验的幸福与快乐是现在的你所无法想象的,它带给你的,不是虚假的塑料花,而是真正的鲜活欲滴芳香四溢的花朵。

认清自我

如果你不从自我里面脱身,是不可能遇见你的真我本性的,你的灵魂也永远不可能安宁,你也永远无法体验你生命本质中的巨大的狂喜的高潮。

当内在的花开了,它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狂喜,我曾经执著的那个小小的自我,是无法想象也无力承受一个如此大的狂喜的,它无需任何的原因,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如此。那是一种不饮自醉的感觉,那是一个内心的歌唱,那是一个内在的微笑持续地在展开,展开到你会觉得面部的肌肉都有点儿隐隐作痛。

这个没来由的狂喜,其实来自于再次和存在相联结的感觉。而存在的浩瀚、如一、完美、无边无尽的爱,以及完满的富足感,是我那曾经执著且分裂的小我所无法想象的。而我们一旦和那个存在的大爱联结上了,就会知道,我们是如此地被这个存在所深爱着,上天从来就没有抛弃过我们,是我们遗忘了自己的本性,我们一直在昏睡,错把眼前一切的梦幻泡影当成了真实。

有一段时间,我的心就常常处在这样的狂喜当中,而我和那个巨大的存在之间,也有了一份紧密的联结感,我时时能够感觉到那个祝福的存在,它经常光临,给我很多的光、能量与爱。而我也越来越熟悉它的方式了,我知道无论它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我都只是观看,带着一个纯然的觉知去观看。而我所能做的,除了臣服,还是臣服,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托出去,信任它,感激它,并时时忆起它与我的同在。

同类推荐
  • 读《道德经》学生活

    读《道德经》学生活

    任何一个人都知道战争是极其残酷的,因为它会死人,不管是古代以刀刃相搏,还是现今以枪炮相对,还是未来的电子战,都是会有人员伤亡的。任何一种伤亡都是对统治者的控诉,都是对人类的残害,都是必会导致天下的不安定,都是对大道的违背。所以老子在这里再一次强调战争的可悲与无奈。有人可能要说,老子是为统治阶级说话的,是封建礼教的代言人,我们是否应该遵循他的教诲呢?其实,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哪个地方,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公司、一个家庭,不论是谁来管理,只要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明了大道趋势并遵循它来进行管理,我们就会有安定幸福的生活,就可以顺其自然地发展。
  • 做事重选择 做人轻得失

    做事重选择 做人轻得失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离不开选择,谁也不能例外。比如,大学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工作,打工还是自主创业,结婚还是不结婚……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选择。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选对了可能事半功倍,选错了可能就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人们都渴望在每件事情上都做出明智的选择,拥有完美的结果,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并非易事,人们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必然会经历一些失败。因此,人们在懂得做事智慧的同时,还需要掌握做人的哲学——放下得失心。本书将从有选择地做事和放下得失心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带给读者最为实用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智慧。
  • 榕树下的智慧课堂:听外公讲那些人生的哲理

    榕树下的智慧课堂:听外公讲那些人生的哲理

    塑造孩子优秀人格的智慧读本,关爱儿童健康成长的人生指南。一滴墨水引发你的思考,一本好书改变人的一生。打开心灵,聆听故事,细品故事中蕴含着的中华文化,感悟故事中深藏着的人生智慧。每个故事都是一道心灵的盛宴,激励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每个哲理都是一盏人生指明灯,引导孩子勇往直前。
  • 阳光的味道:受用一生的名人格言

    阳光的味道:受用一生的名人格言

    本书自始至终贯穿着这样的全新理念:“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让同学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展开广泛阅读,在广泛的阅读中挑选出一篇或一组真正感动、启迪自己的文学精品,并把这些精品当作自己研究社会、研究人生、研究历史,甚至是研究自己的案例。在读、品、悟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用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去探究文学案倒,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体验、构建新的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
  • 养心禅:激发心灵能量的生活禅修

    养心禅:激发心灵能量的生活禅修

    本书用极具智慧的语言为我们指点迷津,告诉我们如何创造禅意生活,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为自己营造清净从容、悠然舒缓的境界,让疲惫的身心得到真正的释放,以平常心去面对纷繁复杂,让我们在职场中更加游刃有余,以人格修炼的完善来促进事功的建立,也使我们对人生旅途的温馨驿站有更深刻的感悟。
热门推荐
  • 流水落花一瞥中

    流水落花一瞥中

    石评梅是一位诗人,她的短短的一生,如诗人所咏,也只是首诗,一首完满了飘鸿的绝望底哀啼底佳章。
  • 迦叶尊者之森林里的秘密

    迦叶尊者之森林里的秘密

    云南,一支有大学生组成的前往军队慰问演出的慰问团在路上遭到不明人物的袭击,五名女学生被劫到缅甸。三年前从北京xxx特种部队调来的炼狱突击队奉命前去营救。然而这一切事件的背后都是因为十年前的一场手术......
  • 人造地震

    人造地震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Tfboys和她的青春

    Tfboys和她的青春

    就在三只正红的时候,像被命运安排的一样。他们遇见了她。因为她,三个人的关系有所改变。但是她是一个极度危险,随时有可能丧命的宫主身份。这就是生命的奇妙,你永远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人,什么事。这也是青春的考验。酸甜苦辣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你尝过几个呢?
  • 在世界遇见你

    在世界遇见你

    我们身边每一个人遇到的几率都是七十亿分之一。而对于林幼菽来说李天佑是太阳,她认为也许再也无法遇见比他更好的人,因此她整整等了八年。知道遇见了顾辰逸才发觉也许黑夜的星星才是她心中的那道光,在最孤寂的时候陪伴她的繁星。不要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因为你也会因此错过繁星。
  • 霸君独宠:夕妃

    霸君独宠:夕妃

    她是山林中的精灵、仙子,他是一国之君,偶相逢,一见钟情,他的爱深沉,霸道,她却向往自由的生活,风流俊雅的西门,温润如玉的六王爷,霸道深情的帝王,在爱与自由之间,究竟何去何从?为了爱,他会放弃一切吗?上辈的纠葛缠绵悱恻,是上天注定?还是前世情种?爱恨缠绵,情根深种,一切皆有定数!
  • 不朽天圣

    不朽天圣

    我意御剑行天下,苍穹鬼邪莫可敌,扶摇直上三万里,踏破仙宫我做庄他是世俗界的无名之人,机缘之下进入千年前的修真门派—永生罗刹们是不朽还是永生?面对一次次的挑战,他又将作何抉择
  • 神脉

    神脉

    神脉,万年难现。神脉,被灭怎复。神脉,万人敬仰。神脉,独身灭世。雨祭第一部处女作《神脉》,为您揭开孤星的奇幻…………
  • 魔兽之完美系统

    魔兽之完美系统

    光明神说道;我总有一天要杀死他......好吧我承认这只是个梦想。兽王说道;我们兽族的大门永远向他敞开。龙族说道;只有这个人能得到我们的认可......虽然他有比我们还强大的神龙族。精灵女皇说道;虽然不知道他从哪里得到的许许多多远古文明,但不得不承认他很强大。索菲雅说道;他就是一个大坏蛋,大【和谐】。周涛一脸委屈的说道;他们是在说我吗,我真的不是大坏蛋,你们要相信我。我顶多是个大【和谐】。你们一定要相信我啊。
  • 将临末世

    将临末世

    神域强者开启异界之门,实行种族平衡,人类所在的空间作为异界的重叠区域,自然成为平衡战场,神谕,圣谕,虫魂,魔灵,末日将临,人类既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机遇,一次成就永恒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