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83700000008

第8章 甘孜岁月(3)

十八军后方司令部成立后,1951年3月下旬组成甘孜机场工程指挥部,十八军凡是能抽调的兵力全部集中到甘孜,准备开始万人大会战。“那叫男女老少齐上阵呵!”五十三师、五十四师,八分校、卫校医护队,就连豫剧团十二三岁的小娃娃都参加了施工!十八军的将士们硬是采用最原始的手工方法,拼上青春和热血建设甘孜机场。扩建机场的开工时间是1951年4月11甘孜地区海拔三千五百多米,气候恶劣,刚到这里的人一般都有流鼻血、头痛、头晕、心律不齐等高原反应。这里的老天爷更是喜怒无常,忽而骄阳似火,忽而风沙大起,忽而大雨如注,忽而冰雹袭来。特别是风大,帐篷搭不起来,勉强搭起来了,也常常会被大风刮跑。怎么办?上级决定:自己动手挖窑洞。

五十四师医护队一百五十多人,入伍前大多数是来自四川的中学生,三个区队九个班,第九班是女生班,最大的18岁,最小的只有14岁。女兵顾梦舟就是其中的一员。她从四川大邑出发,晕晕乎乎在车上颠簸了一个星期到达甘孜,第二天就开始挖窑洞。

4月,有些冻土还没化,必须先点燃草根将上层冻土融化,才比较好挖下面的。接着是准备“建材”,要到离宿营地数十里外的山林里砍树。于是先是坐上汽车,然后背上背包进山,找了林间一片空地搭起各自的微型帐篷。山林里气温低,夜间更觉阴森恐怖,大伙挤在树枝铺成的床上,听虫鸣。有人睡不着,于是掀开帐篷,透过缝隙数天上的星星。

经过几天的努力,窑洞修好了,其实那窑洞只能算个“简易地洞”。大约只有一米来高,必须小心翼翼、弓着身子才能钻进去。但无论怎样,就是住“地洞”,也比追着被大风刮跑的帐篷强。

年轻的队员们边唱着歌边高兴地美化新建起来的“家园”。他们在一排整齐的窑洞前开出一方平台,平台的一端用石头和泥土草坯修一张饭桌,饭桌四周砌四条长凳,就成了“饭厅”;平台的另一端是每天集合、点名、做操和集体活动的小广场。年轻人又在住地周围的地上,用彩色石子嵌上“进军西藏,保卫祖国”、“建设边疆,加强国防”、“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民族大团结万岁”等标语和各种几何形状的图案。甘孜机场南边的山崖边,至今还残存着六十多年前部队修建机场时挖出的窑洞,大多已塌陷了。

站在倒塌的窑洞口向背后的的山上望去,不远处的山顶上有九座孤零零的土坟,那里埋葬着修建机场时因窑洞塌方和其他原因牺牲的九位年轻的女兵。当年竖立的木质墓碑早已因风吹雨淋,年久破损,分辨不出墓主的名字,后来的人们在坟前的一块青石板上刻上了“十八军无名女战士墓”几个字。

今天的人恐怕无法想象第一天到达工地的青年军人们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那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旷野,到处是起伏不平的小丘,荆棘丛生,乱石林立,环视一周,四面都是高山,唯有远处甘孜寺的金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领导交代任务时风趣地说:“我们的任务是削平一座座小土丘,填平一个个大洼地。”

“机场大军”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吃完早饭,就挑起牛皮筐,扛上铁锹等工具去沟外几里路远的工地。中午饭由各队伙房做好送去,晚上直到天黑才收工。所有人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施工中。据统计,当时平均每人每天挖土运土达三千五百多公斤,一趟趟来回的路程加起来足有三十多公里。

挑担子的头几天,每人的手上都打满了血泡,两腿也不听使唤了,肩头肿得像馒头似的。装筐的更辛苦,因为空筐子不断放到面前,不能停歇,连直直腰的时间都没有。运土的常常结对并肩前进,暗地里还“较劲”。有的女兵年纪小,身体弱,挑起土来像扭秧歌,左扭右拐也不甘落后,跌倒了,爬起来再往前走。挖土用的铁锹、十字镐都是队员从内地背去的,簸箕没几天就用坏了,于是就地取材,用牦牛皮做成牛皮筐。

转眼,扩建机场二期工程开始了,平整泥土,翻拣泥土中的杂草、石头、树根等杂质,然后铺砌石方。运送水泥、碎石、搅拌、灌浆等工作,全部都由人工操作。

所有的石料都是从冰冷的河水里捞上来的。军大八分校决定抽调二大队的男生,以中队为单位去拣石头。开始在机场附近拣,后来就乘汽车去十几公里以外的溪沟、河道去拣鹅卵石,大至三十厘米以下,小至十厘米以上。虽然那时已是六七月份的天气,但积雪融化而成的溪水冰凉刺骨,站在水里没几分钟,腿不仅冻得麻木、失去知觉,还被锋利的冰凌划得满是渗血的小口子。到了晚上,一道道口子生疼,疼得人难以入睡。

很多人的手指都被磨破了,鲜血淋淋,红红的肉露在外面,但没有一个人叫苦,用胶布将手指缠起又继续干。机场地面表层所有的碎石,都是人工砸出来的。待到铺砌石方时,每铺一层都需要用泥浆来浇灌。机器设备不够,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跳进拌浆池,用双腿当“搅拌翅”,以人工的方式保证泥浆供应。

老兵王嘉瑜记下了那段经历:

工程进入冲刺阶段,我们排成单行传递石块。我正巧站在一个土坎下面,石块由坎上传递下来,站在坎上的小林一不小心,失手把一块石头重重地砸在我的脸上,顿觉麻木。大家发现我鼻孔和嘴里都流出了血,立刻扶我坐在一旁,掏出手绢给我擦血。我的一颗门牙被砸掉大半截,嘴唇也破了,嘴也肿了,班长立刻送我到工地卫生所,军医用棉球给我止血擦洗后,给了几片阿司匹林和磺胺药片,嘱咐我休息。

我当时觉得头晕、腿麻,但自己是副班长,就不顾大家的劝阻,继续参加劳动。没想到在收工返回的路上嘴反而疼得更厉害了。我忍着,回到住地没洗脸就躺下了。一连几天大家强迫我在住地休息,白天服止痛药片还能忍住,难熬的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满嘴牙,连同上下颌骨、耳根都疼,热泪滚滚滴落在麦秸上。当时要能打上一针止痛针该有多好!可惜,那时什么条件也没有。

工地那喧闹沸腾的劳动场面,许多人至今提起来,还像当年一样激动和振奋:各单位的彩旗在工地上迎风招展,劳动大军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与广播的高音喇叭声汇成一片。日复一日地坚持,削平一个又一个土丘,填平一个又一个洼地,宽阔的机场雏形显现出来。女兵顾梦舟不禁感慨:“我们过去读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个寓言,现在看来,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啊!”

春夏之际的甘孜风多,风大,工地上常常飞沙走石,连耳朵里、衣领里都能灌满泥沙,男女兵娃子的头发好像满是灰沙的一丛丛乱草。晚上收工后,大家不得不用清水互相冲洗眼睛。高原强烈的紫外线长时间照射,女兵们原本白净的脸变得又黑又红,还经常脱皮,面目全非。

由于燃料奇缺,无法供应更多的热水,洗澡自然免谈。高原昼夜温差大,棉衣一年四季不离身,无法换洗,人人穿得又脏又破,个个灰头土脸。洗脸时一个班十二个女兵合用一脸盆水。脚上磨得都是泡,晚上必须烫脚,没有洗脚盆,怎么办?在地上挖一个圆坑,垫上一块帐篷布,水倒入帐篷布里,大家一起洗,能伸进来的都“插上一脚”。

部队来到高原数月,所有人都渴望着“如果能洗个热水澡,该多棒呀!”突然有一天,班长告诉大家一个爆炸性消息:距工地不远处有一个温泉,先让男兵们去洗,再安排女兵们去洗!女兵们为此兴奋不已,只盼那天快快到来。一天夜里,女兵们突然被摇醒,只听见班长低声急促地叫大家:

“快起来,把东西带好,一起到温泉去洗澡!”

王琦玉说,全班女兵悄无声息地跟班长走了出去。天上没有月亮,只有几颗小星星,勉强看得见路,辨不出东南西北,不知走了多久,走进一个很宽的山沟里,脚下尽是大小不一的石头。好一会儿,才听班长说:“到了,

大家抓紧时间洗,明天还要上工呐。”大家顿时一片茫然,想象中的温泉再简陋也该有一间房子,可眼下除了河沟什么也没有呀,怎么就说到了呢?仔细看去,发现脚下有一些浅浅的水坑,蹲下一摸,嗬!还真是热乎乎的呢。班长边脱衣服边低声说:“山冈上有男同志给我们站着岗,安全的!”于是,女兵们赶紧脱衣下水,这泉水刚好齐膝,可坐可蹲,不冷不热,恰到好处。女兵们洗呀,洗呀,洗完后赶紧穿上衣服,再洗衣洗被。直至东方发白,才带着一身清爽回到住地,早饭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为了迎接甘孜机场准时通航,整个工地在工程最后的冲刺阶段俨然变成了“竞技场”。单说那些女兵们,虽然在“机场大军”中只占很小部分,无论是分派任务还是劳动时,常常会得到一些照顾,但她们却似乎并不“买账”,谁也不愿意被人小瞧。一些女兵时常憋着劲儿和男兵们较量。

大个子姑娘王淑辉,人称“飞毛腿”,筐里装的土每次都不比男兵少,还常常跑在男兵的前头。男兵们背地里给她起了“牦牛”的绰号。还有一个爱和男兵“叫板”的女兵是顾梦舟的好姐妹易莲芳。有一次,易莲芳和一个河南籍大个子男兵比赛谁抬土筐的次数多,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因为她个子矮,重量大部分都压到她这边。那天,正是她月经初潮的日子。由于用力过猛,造成子宫大量出血,并且持续了半个月。后来的岁月中,她每次月经都要持续十来天,而且出血量大,导致她常年贫血,一直到更年期。

工程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竞赛更是“白热化”。在担土“计时赛”、砸石“群英赛”、拉大磙子的“耐力赛”等一系列劳动竞赛中,人们都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队与队、班与班之间互相挑战应战,热火朝天。通过挑土“计时赛”,工效提高很快。十五米的距离,开始大家挑一担土,一个来回要用五六分钟,后来,最高纪录缩短到三分钟。

在迎接飞机通航的集中突击阶段,人停,工具不停,队员们轮番上阵,每天施工时间不少于十二小时;天气好的时候必加夜班,施工时间长达十五六个小时。夜晚的工地上,一盏盏、一片片的灯光,星罗棋布地在工地上闪烁,宛如一座不夜城出现在高原上。

经过七个多月的奋战,1951年11月20日,高原上的第一个机场胜利建成。昔日“三沟七梁一丘山”、坑坑洼洼的荒原上,出现了一条三千二百米长的飞机跑道和可停十八架飞机的停机坪。那年的国庆节刚过,部队给每个人发了一套新衣。机场工地上的官兵们,很多人都舍不得穿,想留在即将到来的机场首次通航典礼上穿。

1951年11月22日,载入史册的一天。万里晴空的高原上,传来了轰鸣声,数万名指战员和藏族民工站在机场跑道附近,引颈而望。当康藏高原上第一架飞机从大山那边飞来时,全场沸腾了!飞机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滑行到停机坪。官兵和群众欢呼雀跃,欣喜异常。在一片欢呼声中,一位藏族老人双膝跪地,双手合十,祝福“天菩萨”给他们带来吉祥和幸福。

当天晚上,在指挥部组织的庆祝晚会上,最后一个节目是由五十四师医护队女兵们创作并演出的诗朗诵《伟大的劳动万岁》:

这里曾经是一块乱石林立,荆棘丛生,鼠兔出没,野兽啼嚎,没有人迹,没有炊烟的广袤而荒凉的土地。如今是什么力量,使她焕然一新,变得如此沸腾?

是中国共产党派来的人民解放军,为了建设西藏,保卫边疆,为了西藏的富强,造福西藏同胞,在这块土地上修建了飞机场。

看呀!那宽阔的停机坪,那长长的飞机跑道,是解放军千万颗智慧的头脑,是解放军千万只劳动的双手,把她建造。

这里每一方平整的地面,都浸透了我们的汗水;这里铺下的每一块基石,都浸染过我们鲜红的血浆……

藏汉一家人

每天学习藏语文一至一个半小时成为部队雷打不动的制度。不久,被藏族群众誉为“通司切嘎(半个翻译)”的人数大增。当年十八军的官兵们,从一句藏语都听不懂、说不出,到“藏话、汉话加比画”能跟藏族百姓沟通交流,再到个别精通者可以用地地道道的拉萨话宣讲政策,交藏族朋友。军人们知道,学会藏语,才能真正走进西藏,走进藏族百姓的心中……

在藏族聚居区,解放军是藏族百姓以前从未见过的一群最和善的士兵。先遣部队就是他们认识解放军的第一扇窗口、第一面旗帜。甘孜的藏族百姓交口称赞“这次来的汉人军队和过去的汉人军队就是不一样”,由此传出“嘉萨巴”(新汉人)的美誉。而且,这些新汉人是会说会写藏文的新汉人。

早在1950年初,十八军进藏之前曾在乐山开办了第一期藏语文训练班,17岁的杜琳是第一批学员之一。训练班的老师是在西藏学了一口标准拉萨话和藏文楷书的隆果法师。集中学习了一个多月后,学员们掌握了基本的拼音、语法和句子,便分到各个连队教战士藏文,讲述西藏的风俗习惯、民族政策,外加宣传、鼓动。

今天,王贵讲起这段历史时还是那样声情并茂,现在的他不仅依旧能说一口流利的拉萨话,还能写一手漂亮的藏文,他的藏语语言文字能力达到相当水平,是国内知名的藏学家之一。难以想象的是,这一切都是在进藏路上打下的基础。那时,李奋站长对军侦察科全体人员说,要了解敌情、民意,不会藏语文就是聋子、哑巴。这时,正逢军党委提出要大家克服语言关,全军上下,从军长、政委到普通战士,大家学习藏语劲头大得很!尤其是侦察科,本能地冲到了最前面。

早在新津时,王贵就给自己规定,学藏文是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他自豪地说:“当时,军里学得最好的也是我们侦察科。”

在二郎山脚下,侦察科第一次遇到运茶叶的骡帮,第一次看见藏民,王贵走上去第一次用藏语问路:“岔路口怎么走?”人家一句也听不懂。大伙儿都乐了,王贵闹了个大红脸。翻译上来解释,原来是发音不准。

侦察科奔袭康定时,鲁晋参谋在康定师范学校里搜集到一批藏语文学习材料,其中有汉族学者祝维翰编的藏语文课本,发给全科干部人手一册。这是大家第一次得到的正式藏语文课本,是汉族学藏语文的较好教材。虽然课本纸张粗糙,铅印质量低劣,但大家却如获至宝,赶紧弄些牛皮纸包书,以免装在挎包里行军中磨损坏;书中有许多印刷得很不清楚的字,互相校阅后,认真用笔把汉字、藏文描清楚。侦察员们每天拿出来看几页,学几段。他们又从康定师范学校弄到一本《汉藏语汇》字典,保存在鲁晋手中,大家轮流借用。行军中,指战员们经常负重五十斤以上,每天跋涉七八十里路,身体很疲劳,但学习藏语文劲头十足。参谋人员经常边走路边抽问单词、短句。每次途中小休息,就抓紧十分钟休息时间,拿出课本,坐在背包上,阅读背诵,你问我答,互相测验,一时路边读书声朗朗,好似课堂。从康定到甘孜的二十多天里,居然学完了祝维翰编著的那个课本。

同类推荐
  • 大明公子爷

    大明公子爷

    阅尽圣人书,暮登天子堂,手持君王剑,身伴美娇娘,这里是大明公子风、流的时代,这里是莺歌燕舞堕落的时代。一个来自后世穿越者,憋屈的顶起了京城第一人渣的头衔,看他如何借用七斗庸才,四车废学,蒙混在大明贤才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娶娇妻,追表妹,不是很黄,却很牛叉。当昏官,斗才子,不是很屌,却很暴力。
  • 绝品大闲人

    绝品大闲人

    身为现代人的林夕水穿越了,穿越到一个未知的大云朝。他不想改变世界,二世为人的他只想赚点小钱,成为乡下土财主,领着一群狗奴才,上街调戏良家妇女。可人太出色也是种罪过,大云朝正因为他的到来,而悄然改变着。本书主角很有节(wu)操(chi),道(bei)德(bi)高(xia)尚(liu)。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 折断的橄榄枝

    折断的橄榄枝

    如果情绪太过激动就会失去理智,心魔将吞噬你的心。当人们疲于应付那些心魔时。一场阴谋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 江山枭雄

    江山枭雄

    秦朝末年,风起云涌,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时代之一。本书故事,也正是发生于这个多姿多彩,英雄辈出的时代。
  • 穿越清朝当皇帝

    穿越清朝当皇帝

    一个现代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在空难中穿越到了一岁的光绪身上,看他如何板倒慈禧夺权、打胜中法之战、平定朝鲜叛乱、消灭日寇……他知人善用……他运筹帷幄……他瞒天过海……关绪清把中国的版图从鸡变成了雄狮,他改变了历史……那么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呢?
热门推荐
  • 情绪波动与健康

    情绪波动与健康

    本书从情绪调节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情绪波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保持正面情绪的处事方法;影响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波动与自我调节;调节情绪的奇方妙法等六个方面,对情绪波动与健康的关系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阐述,旨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情绪波动对健康的危害,并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一些方法。
  • 凤吹起如花般细碎流年

    凤吹起如花般细碎流年

    雨水落下来是因为天空无法承受它的重量,眼泪掉下来是因为心再也无法承受那样的伤痛。---by:安雨落、张玥樱、蓝樱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在我身边却没法交流---by:夏夜熙第一次哭是因为你不在,第一次笑是因为遇到你,第一次笑着流泪是因为不能拥有你。---by:沐映璃分手是为了减轻痛苦,我离开的时候也很痛苦,只是你肯定比我痛苦,因为我先说再见。---by:安逸枫爱你是一种幸福,等你是一种考验。---by:张亦轩、蓝封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by:江梦灵别问我有多爱你,我连你爱别人都能忍受,你说我有多爱你!---by:韩冰烁、沐泽远
  • 隐婚蜜爱:大叔,轻轻亲

    隐婚蜜爱:大叔,轻轻亲

    闺蜜结婚了,新郎却是现任男友。婚礼上登徒子借机揩油,她不过咬了两口,竟然要赔偿一个亿!“没有钱,那就拿命抵!”简曈就这样成了孟景琛的太太。等等!三十出头的冰山帅老公,竟然是闺蜜的爹,前男友的老丈人。二十三岁的她直接晋级丈母娘,提前登上了人生高峰!……婚后孟景琛开启宠妻模式。“孟先生,你女儿说我是拜金女?”“正确!”孟先生将名下所有财产公证为夫妻共有。“喂喂喂,你女儿到底是不是亲生的?”孟先生邪魅一笑,抚着某女隆起的肚子,“那就要问问她娘什么时候生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品通天武尊

    极品通天武尊

    一个黑袍少年神秘有强大,在另一个世界会发生什么呢?
  • 路云与佳琪

    路云与佳琪

    现代人从一个失恋的人去看待身边的人也许会有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我们遇到困难与挫折解决的事情会有很多方式,沟通聊天是一种,只有沟通我们才能了解自己与别人,从而认知世界
  • 文秘英语对答如流

    文秘英语对答如流

    该书内容真实鲜活,共包括电话、客户来访、邮电通讯、招聘、培训和面试、秘书人际关系、安排行程和会议、日常工作用语、与外宾交流、办公事务英语以及处理紧急事件十个章节。该书内容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互动问答、高频精句、场景会话、金词放送、精彩片段。
  • 诸天之痕

    诸天之痕

    生而天纵,年少狂傲。一朝乱起,血泪悲凉。天道之战,万民之殇。血旗凛冽,战鼓奏响。纵使望不到前路,也无惧斩断归途。孤身远行,独战天下万古。只是不想踏临巅峰之时,一世辉煌,却话凄凉。
  • 美食大战老鼠之美食战争

    美食大战老鼠之美食战争

    美食与老鼠的正面交锋!谁能胜利?敬请期待……
  • 终始传

    终始传

    万物皆有终始,活在终始中,葬在终始里,万物皆在逆终始,为何不能断终始呼。
  • 绝色魔妃反穿:傲世女星

    绝色魔妃反穿:傲世女星

    神魔大战中,她为救魔王而丧命,意外来到现代。在现代她遇到了风趣幽默的杨斯晨,时而儒雅的风尚,初代吸血鬼魅世,初代狼人斯诺凡,还有深爱着她的异能者宫洛深……在布满荆棘的巨星道路上,当她披荆斩棘,想一个人独闯异时代时,他们出现了……一个是魔界之王,一个是神界之王,不论是在洪荒时代还是在现代,他们依旧停止不了想要争霸的心……一个是自己的丈夫,一个是自己的哥哥,她,该如何抉择?本文读者群:318261369微信号:FLL13509新浪微博亲们可以直接搜索LoloBeam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