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历史最基本的因素。而杰出人物对一个地域人文资源的丰富与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面对这些人物而骄傲吧!
让我们在这些星座的光照下,去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古代人物
秦嘉徐淑
秦嘉和徐淑是东汉桓帝时(147~167年)的一对夫妻诗人。汉阳郡平襄县(今甘肃通渭县)人。
秦嘉和徐淑有着坚贞不渝的爱情,相互赠答的诗书被后人奉为闺情典范之作。《艺文类聚》和《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以及《中国妇女文学史》都收录其诗;钟嵘的《诗品》和胡应麟的《诗薮》对其作品评价甚高;陆侃如冯沅君在《中国诗史》中,对秦嘉的五言诗评价尤高:“在东汉五言诗人中,他的作品不但最多,而且最佳。”
李公佐(约770~850年)
字颛蒙。唐代著名传奇作家。陇西人。曾任江南西道节度使从事和扬州府录事参军等职。
李公佐的传奇今存四篇,《太平广记》收录,鲁迅校勘的《唐宋传奇集》亦录。其中,《南柯太守传》和《谢小娥传》最为著名。后世杂剧《南柯记》、《龙舟会》依其改编,流传甚广。
李复言(775~833年)
名谅,以字行。陇西人。唐代传奇作家。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与白居易同榜。唐宪宗元和初年,李复言三任县令,两任州官,颇有政绩。穆宗时,历任寿州、苏州、汝州刺史。文宗大和初年调长安,任大理寺卿,主掌刑狱。后任京兆尹,其后外放桂州观察使。大和五年晋升岭南节度使,驻节广东番禺。文宗七年三月卒于任所。
李复言与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交往甚密,多有唱和。他的传奇小说总收在《续玄怪录》里,共四卷、三十四篇。其作品曲折神奇,充满着世态人情味。
李朝威
唐代著名小说家。陇西人。生平事迹无考。他的创作活动大约在德宗贞元到宗元和年(785—819)间。
《柳毅传》是李朝威传奇小说中最具影响的一篇佳作,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品所塑造的柳毅和龙女形象,性格鲜明,生动丰满,对后世的文学和戏剧创作影响极大。今日,陇西县城广场“龙女牧羊”的雕塑,就取材于《柳毅传》的神话传说。
李公佐、李复言、李朝威,在中国小说史上被称为“陇西三李”。
牛僧儒(779~848年)
字思黯。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唐代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永贞元年(805年),牛僧儒进士擢第,步入官场。其后,二任宰相,三任节度使,两届东都留守。牛僧儒不但是中唐时期“牛李党争”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和诗人。《全唐诗》收有他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诗人唱和的诗作多首;其著志怪小说集《玄怪录》十卷,早已散失。《太平广记》辑录有三十三篇,可窥其貌。
牛僧儒的后裔牛峤和牛希济,为五代时著名词人。
汪世显(1195~1243)
字仲明。漳县盐井人。自金至元,汪世显一门为陇右地区的豪门望族,为官者达一百八十余人,其中王者三,公者十,正史有传者达三十余人。
由于在元朝的建立中战功卓著,汪世显死后被追封为“陇西公”,后又加封为“陇西王”。
张晋(1629~1659)
字康侯,号戒庵。临洮人。进士出身。清顺治十年(1653年),授刑部观政,次年改任丹徒(今江苏镇江)县令。顺治十四年,因科场牵连下狱而死,年仅三十一岁。
张晋为官清廉,颇有政声,深得百姓怀赞。同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其著《张康侯诗草》十一卷,为诗界所重。胞弟张谦,亦有才华,著有《得树斋诗集》,时人评价甚高。
吴镇(1721~1797)
字信辰,一字士安,号松崖,别号松花道人。清代著名诗人。临洮县人。
吴镇乾隆十五年(1750)中举,先后任陕西耀州学正及韩城教谕。其后由荐出仕,历任济南府陵县知县、湖北兴国知州、湖南沅州知府。乾隆四十五年(1780),因属县“讳盗”事被劾,辞职还乡。
吴镇晚年主讲于兰山书院。曾与当时诗坛名流唱和,交情甚笃。一生著作颇丰,有《松花庵全集》十二卷和《松花庵诗话》、《制艺试贴》、《古唐诗选》等。
牛树梅(1799—1882)
字雪樵。通渭鸡川乡人。
清道光二十年(1840),牛树梅中进士,遂任四川彰明、隆昌等县知县,后任茂州知州、宁远府知府。同治元年(1862),任四川按察使。
牛树梅是晚清颇有政声的“循吏”,百姓称其为“牛青天”。《清史稿》卷四百七十九有传。另外,他还从事教学和著述,有《省斋全集》十二卷等传世。
王宪(1799一?)
字子度,号清崖。漳县盐井人。
道光五年(1825)拔贡。七年,以知县试用河南。道光十八年(1838),任郑州知州。后四年,因治黄有功,加知府衔。咸丰六年(1855),任开封知府。同治元年(1862),补河南布政使。六十六岁时告老还乡,后卒乡里。
王宪为政之余善诗文,擅书法,《漳县志》录有其山水诗数首。
王贯三
字笠天,号霞丹子。定西县石家坪人。晚清甘肃诗人。
王贯三一生不遇,乡居以终,其山水诗和少量咏怀诗很有特色。著作有《冰鼎斋诗集》、《锥处斋焚后草》、《史学管窥》、《寸获集》、《渔学钞》、《千腋集》等。1932年,邑人马希元选其诗为《王笠天诗集》印行。
现代名人
李彩云(1908~1937)
临洮人。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
1931年随赵博生、董振堂等在江西宁都起义加入红军。1934.年参加长征。1937年2月,任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骑兵师参谋长。7月,在突围途中遭误杀,时年29岁。1986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为李彩云同志平反昭雪,追认李彩云同志为革命烈士。1992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其亲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邢肇棠(1894.~1961)
原名邢光组,字照棠。出生于通渭城关乡高碾子村的普通农家。早年为旧军人,任国民党新编第五军副军长,1941年脱离国民党进入晋冀鲁豫边区,开始革命生涯。
1947年到1949年任华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宁夏省政府副主席、主席。1955年,任****河南省委委员兼副省长。1961年5月31日病逝于郑州。
任谦(1906~1985)
字粟载。渭源庆坪乡人。早年为旧军人,曾任平凉保安副司令,倾向革命,为党做了大量工作。194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为甘肃境内国民党残部的起义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后,历任兰州市军管会副主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和民政部副部长、陕西省民政厅厅长、陕西省政府副省长、甘肃省副省长、政协甘肃省常委、政协陕西省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史鼎新(1890~1954)
原名史国铭。临洮衙下集人。早年为旧军人,曾参加武昌起义。倾向革命,在国民党第八战区担任高参期间,策划和组织了甘南农民起义。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陇右工委领导下进行地下斗争。解放后任甘肃省商业厅副厅长、省政府委员等职。
毛得功(1903~1982)
又名毛荣三。出生于通渭榜罗乡毛家湾一贫苦农民家庭。早年为旧军人,后愤然回乡。1943年2月,在甘南农民起义中,揭竿起义,任农民军二路军副司令。1946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7年8月担任陇右工委组织部长。1949年8月,出任陇右人民游击队司令员。1949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岷县分区副司令员,1950年5月任定西分区副司令员。1956年担任定西地区专员公署副专员。
王仲甲(1907~1949)
字鼎武。临洮衙下集人。
1943年甘南农民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随后任“西北各民族抗日义勇军”副司令。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因叛徒告密被捕。9月5日就义于武威。时年42岁。
康健民(1915~1977)
原名廷文,又名亚东。定西县苻川乡兰星村康家沟人。早年在国民党军队中当兵,1932年随军起义,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康健民战功卓著,担任军事要职,曾出席党的“七大”。1951年7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6军政治委员,赴朝作战。
1955年1月至1961年8月,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被授少将军衔。后任石家庄卫戍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1977年1月逝世。
陈超群(1918~1948)
原名陈世德,字明斋。定西县内官营镇人。1938年赴延安,先后进入陕北公学和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赤水县委和甘肃工委工作,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8年4月被捕,11月在兰州就义。时年30年。
蒋汉城(1906~1987)
字云台。定西县李家堡人。早年为旧军人,任国民党119军中将副军长兼244师师长,1949年率部起义。
解放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三军军长、第七军副军长,民革中央委员、监察委员会常委,民革甘肃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劳动就业委员会副主席。
李满天(1914~1991)
原名李春芳,字渭涓,曾用笔名林漫。临洮县人。
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北、河北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水向东流》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