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9600000027

第27章 经风雨,方显书生本色(3)

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期间很快学会了日文,有人说用了半个多月,有说一个星期,甚至有说他在船上一夜便通日文。虽然中国人学日文并不太难,但这个速度也足以让人吃惊了。到了梁氏四十七岁游历欧洲时,还跟丁文江学习英文,丁文江对他进步的神速深感惊异。

不过,相对梁氏的天才,其勤奋更让学生印象深刻。

梁启超生活极有规律,无论冬夏,五点起床,每天工作十个小时,连星期天都不休息。他晚年讲学之余笔耕不辍,学生劝他说:“先生年事已高,应该保重身体,不要过度操劳。”他回答道:“假我十年以读史,可以无大过矣。苟其不然,鞠躬尽瘁而已,亦复何憾!”他经常以“万恶懒为首,百行勤为先”来勉励自己的学生。

直到临终前,梁启超仍然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好意停止工作,他对谢国桢和萧龙友等人讲:“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1982年,谢国桢因病住院,仍坚持看书,萧龙友之子萧璋去探望他,劝他放下书本,好好休息,谢国桢道:“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师训不可违!”

梁启超并不是一味讲究勤学苦学的人,他认为读书治学要有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趣味主义”。1922年,梁启超在天津讲演时说:“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柢。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眼,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但我不仅从成功里感到趣味,就是在失败里也感到趣味。”

说到趣味,梁启超最大的乐趣应该是打麻将,梁氏对麻将非常痴迷,他有一句名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有一次,几个朋友约梁启超某天去讲演,他说:“你们定的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原来这一天梁氏恰好有牌局,只好辜负朋友了。

梁启超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打麻将不耽误正事,据说他可以一边打麻将,一边让秘书在旁边听他口述文章,时人称他有“五官并用”的功夫——堪比金庸《射雕英雄传》中老顽童周伯通的“分心二用”。另外,梁启超的很多长文都是在他打完麻将之后写成的,他自己笑称这是利用牌局起“腹稿”。梁启超的着名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就是在牌局后写成的,一共九千多字,无一删改。

由于分心的缘故,梁启超打麻将总是输多赢少,但没事,他输得起。以他在清华研究院时为例,月薪400大洋,北洋政府的补助两倍于这个数,加起来已经1200大洋了(相当于现在的十来万人民币了)。梁启超的稿费是当时最高的,商务印书馆给他的标准是每千字20元,其稿费收入肯定不低于从政府领取的薪金。此外,梁启超晚年还卖字,每个大字8元,每月卖字可得两三千,这笔钱用来维持北平松坡图书馆的开支。曾经在北洋政府担任财长的梁启超理财能力也不错,他还投资过股票,收益颇丰。所以梁氏打麻将赚的是心情,其他人可以借机揩油,大家可谓双赢。

而有梁启超这样的老师做榜样,学生读书一定不会觉得无趣。

梁启超的博学总是能让学生大开眼界。有个故事足以证明梁氏的博学,据刘海粟回忆,一次徐志摩请客,梁启超、闻一多、胡适、王梦白等人赴宴。席间,胡适说:“中国古诗很多,诗人都吃肉,就是没有人写过猪。这个牲畜没有入过诗。”他人都沉默,只有梁启超摇头道:“不见得,清朝乾隆就写过‘夕阳芳草见游猪’的句子。”众人听完都感叹梁氏学问无涯,因为乾隆一生诗作无数,但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且多枪手之作,极少有人把他的诗当回事。

梁氏尽管博学,却从不以此为傲,相反,他总是教育学生学问要“专精”,他写诗告诫学生“吾学病爱博,用是浅且芜”。当然,梁启超所谓的“专精”是要在具备最基本的人文素养的基础上,否则就会沦为学科的机械工具。梁启超曾给清华大学学生开设国学入门书目,其中把四书五经、诸子、前四史、《资治通鉴》、《文选》以及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的集子,凡三十余种作为大学生“最低限度”应读之书,认为这些书“无论学矿、学工程学……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

如果按照梁启超的标准,我敢保证现在的中国没有几个学人。这些“最低限度”的书,就是现在中文系的学生,也没有几个读全(很多人可能一本都没读全),更遑论那些最低限度以外的书。遥想以前的学人,就连华罗庚、钱三强这样纯理工科出身的人,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人文素养何其之高,再看看现在,神州人文精神的没落可见一斑了。

课余跟学生在一起时,梁启超总是不乏幽默。1922年,梁启超在北京法政专门学校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同学给他起了个外号“老博士”,这个“博士”指的是先秦时期明一艺通一经堪称国之大老的人,加一个“老”字以示古今之别。梁启超听说后,问学生:“你们怎么叫我‘老博士’,我觉得自己还年轻。”学生详解“老博士”之意,并说:“如果先生不喜欢‘老博士’,可以换个名称,叫‘先秦博士’,您不是正在给我们上“先秦政治思想史”吗?”梁启超笑道:“‘先秦博士’不敢当,但可以加一个‘准’字,叫我‘准先秦博士’,这样岂不是更好玩?”说完,师生相对大笑。

但是梁启超该严肃的时刻也不马虎。梁氏的爱徒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时,请老师做证婚人,梁氏对徐志摩离婚再娶很不满意,碍于情面才勉强答应。到了婚礼上,梁氏证婚的方式别出一格,把徐志摩劈头盖脸一顿痛骂:“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又用情不专,所以你再婚再娶。以后务必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我送你们一句话,祝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满堂宾客面面相觑,徐志摩不得不求饶:“给学生留点面子吧。”

其实,不管是幽默也好,严肃也好,都是梁启超为人真诚、关爱学生的一个表现,这也是他深受学生爱戴的原因。

多情之人

事实上,据很多学生回忆,梁启超的口才并不好,不能与他的笔才形成正比,最要命的是他那一口广东官话,实在难以听懂。梁启超最大的特点在于他的热情与激情,他自己也说:“我是感情最富的人,我对于我的感情都不肯压抑,听其尽量发展。”梁启超龙卷风一样的情感让身边的人无不卷入其中,被其感染,自然都生机勃勃,成了他笔下的中国少年。

傅斯年曾经劝胡适:“与其入政府,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梁启超一生在政坛几起几落,几次入阁,几组政党,但他一生最大的功绩还在于办报。梁启超办报以1896年《时务报》到1906年《新民丛报》这十年为全盛期,这期间他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被时人称为“新文体”。梁启超将散文作为宣传变法的工具,他的文章打破了旧有散文的窠臼,亦文亦白,亦庄亦谐,完全凭借感情推动文字奔跑,如飞瀑从天而降,雷霆万钧,汪洋恣肆,一泻千里,令人难以阻挡其冲击,“每一文出,则全国之身目为之一耸”。

梁启超在演讲中称杜甫为“情圣”,让人耳目一新,他认为老杜诗中字字含情,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老杜。其实,若以此而论,梁启超自己也是清末民初一个大情圣,他用自己充满“魔力”的文字打动并激励了一代人,正如梁启超自己所说:“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禅。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当时的青年人,几乎没有不受梁启超影响的。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精神之病尤甚于肉体,而梁启超的文章,无异于一剂治病的良药,诵之读之,使人精神焕发,斗志昂扬。青年陈独秀、******、******、胡适都深受梁启超的影响,1912年,还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在日记中写道:“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近人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时’,此二语唯梁氏可以当之无愧。”

而对自己的成就,梁启超也颇为自负,他曾对人说:“没有袁世凯,中国的历史不是如此;没有梁启超,中国的历史也不是如此。”梁氏清华弟子、史学家黎东方对此用四个字评价——“当之无愧”。

梁启超写文章常一气呵成,他写《南海康先生传》,凡二万余言,笔走龙蛇,仅用了四十八分钟就写完。他精力过人,习惯夜间写作,常彻夜不眠,他自述写《戴东原哲学》洋洋数万言,不眠不休连续奋战三十四个小时一口气写完。

有时候,连梁启超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的笔端。1918年,梁启超和蒋百里一起游历欧洲。蒋百里回国后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请梁启超作序。没想到梁启超下笔后一发不可收,一写就是五万余言,比蒋百里的正文还要长。最后,梁启超自己都不好意思,只好将这篇序言单独成书出版,反过来请蒋百里写序,这就是着名的《清代学术概论》一书。后来,梁启超又将此书扩充为二十五万字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的多情当然不仅仅在他的文字中,他对于家人、朋友、老师、学生莫不投入了真挚的感情。

梁启超的发妻李蕙仙比他大四岁,完婚后两人始终恩爱如初,琴瑟和谐。李蕙仙出身名门,屈身下嫁,却丝毫没有大小姐的娇气,结婚后相夫教子,安于清贫,在梁启超落难之时不离不弃,慷慨支持丈夫的事业;缺点是性格过于严肃,令人生畏。但梁启超始终爱之、敬之,两人一生竟只吵过一次架。

1924年的初秋,李蕙仙因患乳腺癌去世,梁启超写下了悲痛的《祭梁夫人文》曰:“我德有阙,君实匡之;我生多难,君扶将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有赏心,君写君藏;我有幽忧,君噢使康;我劳於外,君煦使忘;我唱君和,我揄君扬;今我失君,只影彷徨。”据杨鸿烈回忆:夫人去世时,梁氏身穿孝服,从回回营步行好几里远路直到宣武城外法源寺回灵,涕泪纵横,可见伉俪情深,老而弥笃。

除了妻子之外,梁启超还有一妾,名唤王桂荃,系李蕙仙带来的陪嫁丫鬟,1903年,王桂荃在李蕙仙主持下成为梁启超的侧室。由于梁启超对外倡导一夫一妻制,自己却享齐人之福,因此王桂荃的身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一个隐秘,直到李蕙仙病逝后方才被扶正。王桂荃性格温顺贤良,为梁氏生了六个子女,梁氏一家都很敬重她。

梁启超的生命中还有一次出名的艳遇。

1899年底,梁启超到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在此他邂逅了保皇会中一位何姓侨商的女儿何惠珍。何小姐芳龄二十,美丽高雅,从小接受西方教育,操一口漂亮流利的英语,她仰慕梁启超的文章人品,曾在报上匿名用英文为梁启超撰文辩护。梁启超在檀香山宣传自己的改良主张的时候,何惠珍在他身边担任翻译,两人配合非常默契,情愫渐长。

受西方教育的何小姐少了几分中国女孩的含蓄,她大胆向梁启超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当知道梁启超已经结婚后,甚至表示自己愿意做小,只要能跟梁氏在一起就可以了。梁启超又是幸福又是苦恼,他给自己的妻子写了一封信,把情况告诉她。李蕙仙回信竟然劝梁启超娶何小姐为妾,她也觉得有这样一位精通英文、知书达理的贤内助,对梁启超的事业将会是很大的帮助。

妻子的贤惠让梁启超更感惭愧,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忍痛拒绝了何小姐。他提笔为何惠珍写了一首诗:“一夫一妻世界会,我与浏阳实创之。尊重公权割私爱,须将身做后人师。”数日后,梁启超将自己的小像赠与何惠珍,何惠珍回赠亲手织绣的两把精美小扇,两人含泪而别。梁启超自称活了二十几年,从未对一个女孩如此心动,“几乎不能自持”,这次分别想必对他也是刻骨铭心的。

梁启超共育有五子四女,九个子女个个成才,其中出了三个院士,堪称佳话。梁启超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女,在他去世前的六年间,他有五个子女在国外求学。梁启超非常想念他们,不断地给他们写信,每封信都充满父亲对子女真挚的爱。在信中梁启超称他们是“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那两个不甚宝贝的好乖乖”,“对岸一大群孩子们”,“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从这些称呼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对孩子们那种浓烈的父爱。

日常生活中,梁启超能够细致入微地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引导自己的孩子往自己感兴趣的道路上发展,并为之作出妥善的安排。他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在孩子面前从来不说教和指责,总是以鼓励的方式让他们战胜挫折。在知识训练之外,梁启超也注意孩子的道德培养,让他们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以及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同样的,梁启超对自己的学生也是爱护有加。蔡锷将军是梁启超在长沙时务学堂时的学生,两人感情甚笃。戊戌政变后,蔡锷追随梁启超到日本学习和生活了六年,后来两人又曾一起密谋倒袁。蔡锷英年早逝后,梁启超十分悲痛,他称蔡锷为“再造民国之伟大人物”,在上海为爱徒举办了公祭与私祭,1923年又倡议在京创办了松坡图书馆,自任馆长。在梁氏“饮冰室”书斋的显要位置,也悬挂着他请人绘制的蔡锷戎装油画像。

梁启超入清华国学院时,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师了,但他跟学生的距离并没有因此拉远,他对青年学子的关怀与照顾让很多人感激涕零。当时清华研究院的学生都是自费上学,梁启超了解到有些学生生活困难,就安排他们去松坡图书馆编目录。王力、刘节等人都做过这项美差,每月可得二三十元,周传儒有个兄弟也在北京读书,费用很大,梁启超让他当总负责人,每月可得五六十元。当然,这笔钱都是从梁启超的私人腰包里出的。

周传儒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当编辑,月薪80元,已经是中产阶级了,但梁启超仍然觉得弟子工资微薄,于是介绍他到暨南大学当副教授,月薪200元,一年后周又升为教授——暨大校长是梁启超在万木草堂的同学。

在“饮冰室”书斋旁,梁启超自建三层欧式藏书楼一座,内有藏书十余万卷。大多爱书如命的人都不喜欢把自己的藏书轻易给别人看,但是梁启超却允许自己的学生们自由浏览其藏书,就连一些珍本孤本也不介意学生借出。梁启超甚至还把一些价值不菲的珍本送给了自己的得意门生。

谢国桢毕业于清华研究院后,又在梁家跟任公学习了一段时间,兼当梁家的家庭教师。一年后,梁启超推荐谢国桢到南开中学高中部任教。临行前,梁氏以自己珍藏的《宋拓游相本纯化阁帖》相赠,此帖极珍贵,上海书店曾借去影印,梁启超都不舍得。另外一个学生余永梁作了几篇关于甲骨文的考释,梁启超很是欣赏,把自己所藏的《殷墟书契》全套送给了他,勉励他继续努力。

同类推荐
  • 原来努尔哈赤

    原来努尔哈赤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努尔哈赤少年为奴,后以十三副盔甲起兵,以“七大恨”起誓征明,一生征战四十余年,用武力和智谋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努尔哈赤作为大清帝国的奠基人,他对清代历史的影响,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努尔哈赤既播怔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光宣衰世’的基因”。
  •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著名战将——精心策划并亲手点燃了太平洋战火的山本五十六,他既是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又是一个精明的赌徒,山本的一生以赌为乐,可是在他眼中真正的赌场不在摩纳哥,也不在拉斯加斯,而在战场之上,而“偷袭珍珠港”和“奇袭中途岛”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赌注,只是结果迥异罢了。
  •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本书从李时珍的家学渊源,行医经验到著修本草纲目说起,对李时珍的医学成就和本草纲目的医学资料珍贵价值都进行了介绍。
  • 彼得·林奇传

    彼得·林奇传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描述作者是怎样从一个高尔夫球童成长为一个著名投资公司基金经理的,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作者传奇的13年投资生涯,第三部分则从作者的传奇人生中跳出来,把他一生的投资经验加以总结。本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既可以作为证券投资者的参考教材,也适用于普通大众投资者,尤其对中国的股民和基民来说,更具实用性。
  • 中华帝王(第二卷)

    中华帝王(第二卷)

    《中华帝王(全4卷)》帝王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的关键人物,研究他们的是非功过,治乱兴替,在一定意义上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个人成败,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华帝王(全4卷)》所选辑的帝王传记,以皇家修订的正史为主线,辅之以别史、小说家言、笔记、见闻等,以修补正史的不足。
热门推荐
  • 米法的猜想

    米法的猜想

    米法的校园青春故事搞笑的日常蛋疼而忧伤的青春暴躁与疯狂的年代
  • 狼情:双刃

    狼情:双刃

    古怪的学院古怪的班级每逢十五月圆必是空无一人.破碎的家庭残损的身体,心灰意冷被送回故乡.古怪的班级古怪的人,在这她似乎也是多余...却又不是如此在这她找到了友情亲情还有刻骨的爱情.两把各家族先祖守护的利刃磨砺了他们的情好在最后终是得一人心携手白头......
  • 爱情流水

    爱情流水

    王欣欣的肚皮上鼓起一块小包,张成仔细地摸,好像是孩子的小脚支出来了,王欣欣小声笑着说,这真是一个小淘气。张成和王欣欣互相抚摸着,闻着对方那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味道,心里都充满了欲望。张成小心地伏在王欣欣的身上:“不会压着我的儿子吧。”
  • 八零后独生女黄贝贝

    八零后独生女黄贝贝

    八零后独生女黄贝贝从出生到结婚的故事。青梅竹马,这个没有。久别重逢,这个可以有。麻雀变凤凰,这个真的有。嫁个如意郎君,这个必须有。
  • 她的灰色时代

    她的灰色时代

    九十年代初,陈二全被人“夹带”着进了小云岭,在大山深处的巨洞中,他们发现了一株怪异的“大树”。从此,他的一生就跟一节“成了精的木头”纠缠不休起来。
  • exo之女王驾到

    exo之女王驾到

    要说兰学院里最缺的是什么,那就是正常人。当一个高冷又会吐槽的“公主”来到这所学校,遇见了可以让自己托付终生的人,又会发生些什么呢?“喂,作为我的竹马,你就已经是我的男人了”“身为我的同桌,你不打算对我表示些什么吗?”是幼年玩伴,还是自己的哥哥,或者是新的同学。一切尽是未知数,二人之间的红线渐渐清晰······
  • The Rosary

    The Rosa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12星座人大全集:科学解读人的血型与星座的秘密

    12星座人大全集:科学解读人的血型与星座的秘密

    12星座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所处的12个星座的位置,揭示了每个人在出生之际及尔后的一生中所受到的太阳印记的影响,由此将人划分为12个星座类型,并逐一对每一星座类型的宝宝、女人、男人的性格、心理、行为、情感等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介绍。4种血型人根据人类的4种血型,揭示了每个人的一生中所受到的血型的影响,并逐一对每一血型类型的宝宝、女人、男人的性格、心理、行为、情感等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介绍。星座·血型星座分析主要侧重人的性格和后天命运。血型分析主要侧重人的内心感受与行为方式。
  • 逍遥山神

    逍遥山神

    此间——亦我思念之地,孽世不可不孽,我心不可不坚
  • 聊将锦瑟记流年

    聊将锦瑟记流年

    在《聊将锦瑟记流年》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于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并将其与秦汉以来最优秀的诗人、最经典的诗词作对比,真实重现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悲惋曲折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