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11100000013

第13章 隋唐五代时期(3)

韩愈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其兄韩会及嫂把他抚养长大。韩会会写文章,对韩愈有很大的影响。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贞元二年(786),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第,直到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汴州董晋幕府中谋得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岁时,韩愈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

元和十二年(817),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吴元济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被宪宗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

韩愈有一子名叫韩翅,为了教育他,韩愈常写诗与他,流传下来的有《示儿》和《符读书城南》两首,《示儿》诗如下: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

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

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

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

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

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

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

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

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

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

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

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

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

以能问不能,其蔽岂可祛。

嗟我不修饰,事与庸人俱。

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

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在该诗中,韩愈以平铺直叙的笔法,叙述了自己从孤身一人入京到“辛勤三十载,以有此屋庐”的自豪,不仅如此,由于自己的奋发,妻子得以“恩封高平君”,子孙得以“从朝裾”,往来的宾客是“玉带悬金鱼”

的卿大夫,客间闲聊的是“道精粗”

的儒家之道。从华屋到妻子到宾客往来,娓娓道来,无不平淡真实。此首诗,当我们以一位父亲的身份去看韩愈的时候,会发现这是作为父亲的韩愈在以自己今昔处境的对比来教导幼子要奋发有为。正如程学恂所说:“教幼子止用浅说……此只作一通家常话看,绝不有意自见。”

作为家常话看,如茶余饭后的父子闲聊,又如同作为父亲为教导幼子而进行一番忆苦思甜,很实在,又很通俗。凭着韩愈敢于打破陈规的精神,有此等作品是不足为奇的。

而他的另一教子诗作《符读书城南》则以讲故事的形式诱导小儿努力读书,其诗如下: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钮。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

文章岂不责,经训乃蓄畲。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

时秋积雨霁,新凉八祁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在这首诗中,韩愈以两个小孩作比,初生之时,两人“孩提巧相如”,至“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原因是“学与不学欤”。读书与不读书,即有这样的差别。对于年幼的儿子,这怎能不激起其读书的决心?而作为父亲的韩愈,其教子的目的便达到了。

正如黄震所说:“世多激其以富贵诱子,是固然矣,然亦人情诱小儿之常。

愈于后世之饰伪者。”

从此诗中可体会到作为父亲的韩愈教子时循循善诱的苦心以及希望幼子专心读书的期望,表现出作为一位平凡父亲的韩愈望子成龙的一面,是一种俗世人情的体现。所以苏轼在读了韩愈的这些诗后曾大发感慨:“退之《示儿》诗云:‘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据。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又云:‘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所示皆利禄事也。”

而南宋的陆唐老说得更不客气,他说:“退之不绝吟六艺之文,不停披百家之编。招诸生立馆舍,救励其行业之未至,而深戒其责望于有司,此岂有利心于吾道者。《佛骨》一疏,议论奋激,曾不以去就祸福回其操。

《原道》一书,累千百言,攘斥异端,用力殆与孟柯氏等。退之所学所行,亦无愧矣。惟《符读书城南》一诗,乃骇目潭潭之居,掩鼻虫蛆之背,切切然饵其幼子以富贵利达之美,若有庚于向之所得者矣。”问题提得非常尖锐,韩愈在人们心目中乃是挽狂澜于既倒的大儒,却在教子之时有如此世俗的面目,实在让人费解,以至于让人对韩愈的品性生疑,真儒亦或假儒?其实,前人也想过答案,南宋孙奕著《履斋示儿编》,序中曾说:“杜子美示儿有诗,韩退之示儿有诗,学者至今诵之。而东坡先生一以为圣贤诗,一以为利禄诗,殆若有所区别。

然君子苟不能忘其子,则随其资而示以意,使之知学,则一而己。”孙奕的意思是,二人教子之情深意切本是相同,之所以境界迥异是因材施教所致,二子资质不同,所用方法自然各异。孙奕之言可为一说。

韩愈在教子诗上大胆摆脱了儒家强大的因袭传统,而敢于大胆创新,不仅显露出他自我的本性,而且能主动顺应社会生活和诗歌观念的变化,积极大胆地表露出自己的教子观念,因为韩愈出身较寒微,且其父母早逝,依兄嫂生活,自小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所以他写诗先教子上进博取官位,再作造福于民的打算,亦是人之常情。

孙思邈父亲教其重养生

孙思邈,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

但大家也许不知,孙思邈的成功和父母的教育和关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孙思邈的父亲教儿子重视养生,为此培养了一个医学界伟大的人物。

孙思邈小的时候体弱多病,不是吃多肚胀,就是头痛发热;不是腮腺肿大,就是口舌红赤,一年到头疾病不断。为此,父母想尽了各种办法。

平时小病用偏方治,如果是吃多了,就将蒸馍烤焦,碾成细末,兑些红糖,开水一冲,喝下了事;如果是发烧了,烧根葱,擦擦前后心,擦擦手心、脚心或喝些姜汤,捂着被子出身汗。可是,民间流传的土方有时奏效,有时效果并不明显。这个时候,父母就得找医生,方圆几十里的路途都走遍了。

几年下来,因为孙思邈的病,家里的积蓄都耗费完了,仅剩十几亩薄地。本身就不太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父母为孙思邈看病,也费尽了心,吃尽了苦。

在父母带着孙思邈走南闯北、东奔西跑的日子中,使孙思邈看到了找个医生不容易,找能治病的医生更不容易。也使孙思邈看到了有钱人得病设法治,没钱人生病只能等死,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当医生的愿望。

由于频繁看病,接触医生,使孙思邈学了不少的东西。他天性聪慧。

每次有病的前一两天,他都对父母说,他又要有病了。当食积的时候,给父母说买些黑白丑;咽喉痛时要甘草、桔梗;发烧温疼时要喝姜汤。

在孙思邈5岁的时候,得了“顿咳”病。一咳嗽起来,一声接着一声,咳得面红耳赤,涕泪交流,舌向外伸,头向前倾,额札上青筋怒张,身体缩成一团,带有大量的稠痰咯出。

体质强点儿的孩子咯过后能照常活动玩耍,对于体质虚弱的孙思邈来说简直是一种无言的折磨。为了治好他的病,父亲背着他不知找了多少医生,走过多少崎岖的路。

一次,父亲背着孙思邈到十多里外的宝鉴山,去找一位叫令狐的医生给孙思邈看病,由于病号多,待回家走到半山腰,天便黑了下来,父亲一只手背着他,另一只手在前方摸索着向前走。忽然父亲站住了,问道:“思邈,哪是路?路在哪儿?”孙思邈一听愣住了,想了想后吓得哭着说:

“爹,你怎么了?你的眼是不是看不见了?”

父亲说:“思邈,别哭。我眼得的是雀盲眼(夜盲症),天一黑,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就这样,父亲背着孙思邈,按着他的指点,顺着坑坑洼洼的小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了家。

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过了几年,孙思邈的身体慢慢强壮起来。一天,磐玉山的陈伯请孙思邈的父亲去做药框,十来岁的孙思邈跟随着父亲一起到陈家,以便帮着父亲做些杂活。

父亲在凳子上拉着上锯,孙思邈坐在地上拉着下锯,一上一下,慢慢地锯着木板。

父亲看着他带劲的样子,心里很高兴,随口问孙思邈:“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孙思邈不慌不忙地说:“我长大了当医生”。

父亲说:“为什么呀?”他接着说:

“我要把爹的‘雀盲眼’和娘的‘大脖子病’治好,把咱们村所有人的病都治好。”

刚从屋里出来的陈伯听到孙思邈的话,很和蔼地说:“你想学医,那得懂药,老伯那屋里有好多药啊。”孙思邈跟着陈伯进屋一看,真是好多药,好奇地问这问那,陈伯不厌其烦地为其解答。从此,孙思邈便经常到陈伯家来,帮着他晒药、拣药、上山采药,有时还看炮制药,向陈伯学到了不少药材方面的知识。孙思邈对医药的兴趣越来越大,求知欲也越来越强。

有一天,陈伯拿出一本书送给孙思邈,说:“这是我年轻时舅舅给我的《黄帝内经》,我没上过学,认不了几个字,教不了你更多的东西,你把这书拿回去好好地学吧!”孙思邈惊喜地接过书,回到家里便很快地用心读了起来。

孙思邈记忆力很好,7岁时已可背诵很多东西。孙思邈学习非常用功,不长时间,每天能背1000多字的文章。之后,孙思邈遍读诸子百家之书,对老、庄之学感触很深。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孙思邈认真钻研,对天文、地理、易数、医药方面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年轻的孙思邈把《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道德经》《孙子兵法》等书,列为是医学入门必读之书。

孙思邈认为《周易》是方法论,《内经》是基本功,《老子》是智慧观,《孙子》是计谋说。这四部经典对学医人来说至关重要,他要求自己不但熟读,大部分要会背,更要领会精义,这样才能灵活运用,这些基础性理论知识,奠定了他一生“胆欲大而心欲细,智欲圆而行欲方”。

20来岁的孙思邈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很少在社会上使用。公元599年,孙思邈的婶婶得了一种病,身体日渐消瘦,只剩一身皮包骨头。孙思邈就试着用一个土方,配了一瓶医治寄生虫病的药酒,送给绝望中的叔父,叔父半信半疑地叫婶婶喝了。没想到婶婶转危为安,又吃了孙思邈的几剂汤药,就康复了。从此叔父高兴地逢人就夸孙思邈,这使孙思邈在行医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更加坚定了他学医的信念。

公元625年,孙思邈撰成《备急千金要方》(又称《千金方》)30卷,又30年,撰成《千金翼方》30卷。

孙思邈埋头医学研究,躬身医疗实践,对我国医学发展有承前启后的重大贡献。孙思邈十分重视医家的医德。他在《千金要方》中写了专论医德的“大医精诚”篇。孙思邈在“大医习业”篇中,要求为医者应谦虚好学,精勤不倦,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必须涉猎群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孙思邈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对临证各科、食疗、药物学、养生学等均有很大成就。

窦燕山,有义方,教互子,名俱扬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现在天津的蓟县。渔阳过去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也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他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

由于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窦燕山为此很着急,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缺德的事再也不做了。一天,他在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里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寻找,他原封不动地将一袋银子归还给失主。

窦燕山一生做了很多好事。如:

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的,他就出钱买棺葬殓,前后共27人;家贫有子女无法婚嫁的,他就出资助其婚嫁,前后共28人;对穷困无法生活的他就借钱给他们,帮助他们做一些小生意。

得到窦燕山资助而得以维持生计的穷人有很多。

窦燕山千方百计救助穷人,而自己却很俭朴。同时,他还筹资建立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礼聘品学兼优的老师教育孩子。对于无钱的贫苦子弟,代为缴纳学费。后来,在此受过教育而致显贵的,接踵而至,拜谢他。

后来窦燕山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虽然家里很有钱,但他从不在金钱上娇惯孩子,而是将钱用在做善事上,给孩子做出与人为善的榜样。

窦燕山不仅在学业上督促孩子上进,还磨炼孩子的各种优良习惯。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长子窦仪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窦俨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窦侃曾任补阙;四子窦偶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窦僖曾任起居郎,又任北宋左补阙。当时人们称“窦氏五龙”

而窦燕山的八个孙子也皆学有所成。

因在教育上的卓越成功,窦燕山也被朝廷看中,官授户部郎中。周世宗显德中,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终年82岁。

之后人们一直将窦燕山的教育方法及“五子登科”之事传为美谈。五代人冯道写道:“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同类推荐
  •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本丛书是杂文学会编选的一系列散文随笔作品集。包括《孤独落地的声音》(赵炳鑫)、《寂静中聆听》(刘汉立)、《你是黄河我是沙》(包作军)、《尘埃中触动的芬芳》(岳昌鸿)、《为你开门》(鲁兴华)、《怀念一棵树》(赵炳庭)、 《温暖的门边》(霁月纫秋)、《一根稻草的重量》(陈志扬)、《一线生命,多少深长》(潘国萍)。
  • 原野散文:羽毛落水的声音

    原野散文:羽毛落水的声音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父亲》、《风》、《何其荣贵》、《我等过你》、《一行字》、《乡下女人》、《行走的风景》等六十余篇散文。
  • 一个守望者的幸福

    一个守望者的幸福

    这里的文字就像水,那么静静地流淌着,把前尘往事都叫到跟前,与你促膝谈心。她给你备好了月亮,备好了星光,甚至备好了手帕,让你疲惫的时候得到依靠,让你困惑的时候得到指引,让你哭泣的时候得到慰藉。
  • 陨石之歌

    陨石之歌

    《陨石之歌》是作者一批散文和短篇纪实文学的集锦。押题篇《陨石之歌》的主人公是一位出身军人之家的普通战士,但他却在未来战争的浩渺星空中流连忘返,包括在高烧状态的梦中……一篇篇探索未来战争的论文让专家们不能不刮目相看。他是我军新一代军人精神结构与境界的活标本之一。
  • 江上数峰青

    江上数峰青

    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数千年来,流派异彩绘呈,名篇佳作迭出,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景观。为展示当代散文创作,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我神隆重推出一套“当人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丛收。经过严格遴选,进入本套丛书的作家,都是当代创作颇丰、名满文坛的散文大家。这套丛书,每人一卷,每卷精选20余万字。这套全书,风格迥然,特色鲜明,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读者可以一览当代散文大家的不同风范。
热门推荐
  • 节约金点子

    节约金点子

    本书共分为节电、节水、节气、节油、节约打印、节约话费及理财篇、综合篇共八章,编写了大量节约小常识,涉及大众日常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
  • 居心不良

    居心不良

    余欣恬一觉醒来就觉得不对劲了,当她气冲冲跑去找白皓想要讨回公道的时候,他却似笑非笑看着她:“你说说,我到底把你怎么了?”一句话就让余欣恬哑口无言,第一次,她败走。第二次她无意坏他“好事”,被吓跑。第三次他指控她毁了他生意,余欣恬几乎是落荒而逃。而这一次白皓却不打算轻易放过她。三次缘分,总该有个结果了。
  • 欢宴

    欢宴

    阮云喜在高考结束后,因顾轻决而害死了自己的哥哥阮云贺,而顾轻却没有如期赴约。 从此后完美主义者的母亲大受打击后产生家暴,父亲无可忍受与母亲离异。 父亲决定带着阮云喜出国,但在最后关头云喜选择留在Y城。 五年后,云喜到一家出版社做实习编辑,因缘巧合下负责起公司年度重推书籍《鲸世》而与天才画家宫屿结缘。 宫屿虽父母早亡,但有着哥哥的爱护而娇生惯养,也生性单纯。 此时,顾轻决也回到Y城,身边却站着熟悉又陌生的少女苏重,他们婚期将近……
  • 佛魔印

    佛魔印

    这片未知的大陆,被人们称为圣罗大陆,这不是什么电视里的魔法世界,而已一个凭借实力生存的强者的世界,这里没有魔法,只有斗灵旋,是寄存在体内的一股能力。好了,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位少年是如何从一个“废物”变成一个武修天才的吧!修佛炼魔仅在他的一念之间,他也曾说过:“我如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和。”
  • 武神路

    武神路

    灵玄大陆,惊艳之辈无数。在天才聚集之代,踏着众天才之首,去闯荡那灵玄大陆。新人,求关注,求收藏。
  • 回忆之殇

    回忆之殇

    她正青春年少,却身患绝症,是他用深情温暖了她孤寂的心。一次意外让两人阴阳相隔,难道此生终将活在回忆中?她在他的墓前遇到的那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究竟是谁?是他再世为人?还是?
  • 好人歌

    好人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婚婚欲睡:陆少的呆萌异能妻

    婚婚欲睡:陆少的呆萌异能妻

    前世被渣男和闺蜜联手陷害,车祸而死,失去了一切。重生的她拥有一双能看破一切的眼眸,和对过去的了如指掌。复仇,鉴宝,赌石,看病,探测人心,遇各种美男。原本以为生活就这么过去了,谁知。“梦梦,那对狗男女我都帮你解决了,说好的暖床呢?”“……”徐梦。“梦梦,做人一定要厚道喔,既然你怕冷,那便我来帮你暖床吧……”传言中的陆珏铭明明是一个冷酷不苟言笑的男人,眼前这个男人明明就是本尊,为何相差这么大,重要的是,自己居然完全看不透他?
  • 盛世宠爱:竹马总裁的追妻路

    盛世宠爱:竹马总裁的追妻路

    第一次温存后,秦莘莘一口咬在君陌的肩膀上,威胁道:“你要是敢变心,我就卖了你!”只是谁都没想到。当初床上的戏言有朝一日竟变成真。可是,深深,我没有变心,你为什么还要卖了我!
  • 武极界天

    武极界天

    真武大陆,以武为尊!武者,率性而为,十步杀一人!武者,执剑前行,以血熄不平!武者,飞天遁地,威震十方敌!武者,傲视天穹,可导天下势!武者,独霸一方,万里畏其威!武者,念通天地,谁敢呼其名!武祖,世界之巅,其能无人测!这是一个关于武者的故事,这是真武大陆的风云录!武道天才木离身怀真武之魂横空出世,且看他如何搅动风云!天道之下,唯武不败!天道之上,唯吾不败!武道天才无数,吾必踏其峰巅!一阁二殿三宗四方天:百兵阁,赤焚殿,武极殿,龙血宗,重水宗,一剑宗,风雷天,无相天,铸灵天,丹鼎天。六境九重天肉身炼体,先天通灵,洞天衍灵,铭文铸天,神通化道,武极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