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四连,共有职工129人,是一个组合的连队。今年一,二月份分别从东北巨流河大桥工地和河南汝河大桥工地来到襄樊。主要担负襄樊大桥钢梁铆合任务。
在毛主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在焦枝铁路会战总指挥部和湖北省指挥部以及各级革委会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全体革命职工,胸怀朝阳干革命,铆钉炉前炼红心。从三月十三日到四月二十六日,经过四十四天英勇顽强的连续奋战,胜利完成了512米长的四孔钢梁,326个大小节点,368170颗铆钉的铆合任务,为襄樊汉江大桥提前建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狠抓根本不转向
我们四连来到襄樊后,看到浩浩荡荡的会战大军日夜奋战的动人景象,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触动,感到能够来到这里参加三线建设,是最大的光荣,也是上级领导对我们的最大信任。从而人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都表示要大干一场,为三线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个别同志也存在一些活思想。有的认为生活条件差,工程太紧张,怕把身体搞垮。有的强调“条件”,认为机具材料备齐才能铆钉等等。党支部针对各种活思想用***思想武装群众,动员群众,坚持建桥先建人,建人先建思想,坚定不移地走政治建桥的道路。
全连24个铆合小组,都超额完成了生产指标。周显明铆合小组,创造了一支枪八小时铆钉859颗的高记录,打破了南京大桥825颗的记录。在质量方面全连创造了178个节点,铆合铆钉合格率百分之百的新成绩。王玉喜铆合小组是全连质量最好的一个小组。首先创造了16次铆合质量百分之百的新纪录。由于狠抓了根本,用革命促生产,促进了工程的大踏步前进。
手持铆枪破陈规
过去,技术权威,为了束缚群众的手脚,制定了一套“高空铆梁,六级以上大风不铆,下雨不铆,夜间不铆,条件不具备不铆,低级工不铆。'“的清规戒律。我们遵照毛主席”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的道路“的教导,用革命的干劲开路。在紧张的铆梁战斗中,白天黑夜连续干,大风大雨照样干,条件不好自己创,青年小组冲在前。
我们还打破工种界限自己搭脚手架,运铆钉,背焦炭。积极主动,有啥干啥,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一心为工程。周显明,胡章英,徐成婉,荮士成等青年铆合小组,是铆合钢梁的主力军。他们多次创造高产优质的记录。给那些”低级工不能铆梁“的理论以有力的批评。在铆合第一,二三孔钢梁时,经常下雨,同志们以“与天奋斗。其乐无穷”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战天斗地,决心同帝修反争时间,抢速度。把多铆一颗钉,看做是多生产一发射向帝修反的重型炮弹,顶风冒雨战斗在三十米高的钢梁上。
有时,大风吹得脚手架不停地摇晃,大雨倾盆而下,钢梁怰杆里的水瓢泼一样往下浇,同志们的衣服全都湿透了。但是,广大革命职工和民兵个个斗志昂扬,坚守岗位,,英勇战斗。风雨再大,没有建桥战士忠于毛主席的决心大,同志们一面高声朗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面想方设法,用风管把铁板上的水吹跑,再用烧红的钉子把铁板眼孔烤干,保证了铆合任务的顺利进行,为钢梁铆合工作闯出了一条新路。
自制风顶克难关
今年三月中旬,铆梁的战斗打响了,首先遇到的有一个困难,就是缺少铆梁用的风顶。当时全连才有七把风顶,而且真正能用的只有六把,100多人每天只有六枝铆枪工作。多数人有劲使不上,一时间生产上不去,大家都十分着急。领导上派人到全国各地采购,但一直没有买到。在这种情况下,是坐等条件,还是自己创造条件?我们遵照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坚决依靠群众,群策群力破难关。
在“诸葛亮”会上,六铆班长,老工长张本其同志,不信鬼不信邪,敢想敢干敢说,大胆提出自己制造风顶的建议。立即得到了领导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支持。会后我们和张师傅一起连夜绘制草图,自己动手,土法上马,就地试制。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终于成功的制造出了二十多把风顶。这种风顶简易灵活,使用方便,深受大伙的欢迎,为工程生产解决了一大难关。
在此基础上,张师傅又遵照毛主席“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的教导,改用了一批通用风顶,风把。大大满足了生产需要。使铆梁工作得以全面铺开,为多快好省地完成铆合钢梁任务创造了良好的物资条件。
当架梁的工班由开始每班吊五吊,猛增加到每个工班吊二十九吊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的矛盾。为了保证钢梁架到哪里,我们就铆到那里,不影响架梁进度。我们打破了过去规定的钢梁架设伸出两个米字,就必须将支座底板铆好,才能继续向前伸臂拼装的旧框框,采取先抢铆大节点,再后铆支座底板的办法。这样,可以先集中力量前铆,跟上架梁速度。有时钢梁伸出五个米字,我们才铆支座底板,保证了架梁工作顺利进行。
为了使钢梁架设速度加快再加快,广大职工和民兵还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改新建议。如在第四孔钢梁铆合中,建议将第四孔端斜杆,首先在进场整根预铆,吊上钢梁一次拼装,大大加快了拼铆进度。实践又一次雄辩地证明了“鄙贱者最聪明,******'“这一真理。
拼死拼活干工程
在襄樊大桥建设进入紧张的决战阶段,焦枝铁路会战总指挥部发出了”四..二六“铁路桥通车的战斗号令。我们遵照毛主席”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伟大教导,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日夜奋战在大桥工地上,许多同志在钢梁上连续作业二十多个小时,三十多个小时不下火线。
铆钉的同志,身上脸上被火红的铁硝烫成一块块伤疤。烧钉的同志坚持在上千度的烧钉炉旁,手上烤起一个个大水泡。在铆和桥墩支座时,地方小,人只好鉆进去躺着干,同志们从不叫一声苦。同志们的眼熬红了,但革命的意志更坚强了。枪手胡能高同志,左手中指在战斗中被压断,不吭一声,一直坚守干。在夺取“四.二六”铁路桥提前通车的紧张战斗中,他带伤坚持连续作业三十二个小时。他说:“我的手指压断是小事情,提前铆钢梁为毛主席争光是大事。”共产党员,老工人尚福全同志,患阑尾炎开过刀,铆钢梁时铆枪震得伤口发痛,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下来,他咬着牙坚持战斗。。同志们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活着干死了算,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干到底。”广大革命职工,就是用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激情,连续奋战六天六夜,胜利完成了第四孔钢梁的铆焊任务,确保了铁路桥提前通车。
今后,我们决心遵照毛主席:“谦虚,谨諶,戒骄戒躁”的教导,不断革命,永远前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