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大喜过望,当即右拳击掌:“好!”
曹丕遍顾群臣,见贾诩、司马懿微微一笑,曹仁面露喜色,只有曹真、曹休还茫然不知所以。心里叹息道:“子丹、文烈不及乃人多矣!”
于是朗声道:“东吴此来,当时为了蜀国攻伐一事。既然他们有求于我,自会归顺大魏。”
曹真还是不明白:“陛下,孙权割据江东已久,岂会真的投降大魏。”
贾诩、司马懿相顾一笑,司马懿上前道:“将军有所不知,陛下自然知道孙权不会听命于我,只要他接受我们的封赏就行了。”
“为什么?”
“孙权割据江东,一直是以伪汉忠臣自居,蛊惑惊动士民,并以此与蜀汉结为奥援。只要他接受了我大魏封诰,他就不能再说自己忠于大汉,要是他再抗拒大魏天兵,就是谋叛!而伪蜀刘备自认为是汉室正朔,也不能容忍他这等同谋逆之举。不管吴蜀战况如何,双方势必无法再保持当初一同抗魏的信任了!此为一箭双雕之计!”司马懿笑着说。
“不止一箭双雕,东吴前来,是向我求救。我方正好由曹休将军在荆襄大张旗鼓,彼时孙刘双方都会被曹休将军的部队所吸引,这样曹仁将军在合肥秘密整顿兵马就更具隐蔽性,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陛下妙计,我大魏之主雄才大略,不逊高祖!”贾诩眯缝着眼睛透出一丝精光。
曹丕拈须微笑,贾诩说他不逊曹操,深得他心,这样的马屁让人不高兴都不成。
曹丕大手一挥:“宣东吴使臣。”
在曹丕为大权得掌而高兴的时候,刘畅正在做考察蜀国的准备,在此之前,他也同样通过大司农下面的盐铁官署给全国的铁器、木器等匠人下了一道考题。
这个考题就是让他们作出符合使用标准的度量衡具,计有天衡(天平)、角尺、千分尺、卡钳、正弦规等五件。
这五样度量衡具是工业操作的基本用具,东西虽小,作用却大,能够有效地考察出蜀国现在的冶炼、铸造工艺水平,刘畅可以据此对症下药。
安排完这些,他才打算趁此空闲了解蜀国的真实现状,想到自己向刘备提出要考察蜀汉民生的时候,刘备那幅吃惊的样子,不由得有些好笑。
也难怪刘备会惊讶,刘畅说他被仙人点醒,头脑聪明了很多,也学到了许多仙界的知识,这还容易接受。
可是这个以前只知道吃喝玩乐、五谷不分的太子,居然主动提出要周游全国,了解民情,刘备的第一个感觉,是儿子被什么东西砸到了头,发晕说胡话。
刘畅振振有词,身为大汉国太子,不知道民情,不识地理怎么算得称职。
刘畅其实也有苦衷,蜀汉伐吴迫在眉睫,如何发挥自己领先一千多年的科技优势还一头雾水,要做的事情堆积如山,这时考察国力的确不是个好时机。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他也不认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彻底改变蜀国的实力,军事自己更是外行,要帮助刘备打胜仗难度太大了,自己所能起的作用更多的是辅助上的。
面对东吴大军,又有曹魏觊觎一旁,能够不打败仗或是小败就不错了,还想一举平定江东,做梦还差不多。
江东真那么好平,曹操早平了一百遍了。
曹操是谁,三国第一领袖,政治、军事水平比刘备强上十倍,手下将领如狼似虎,不比刘备的五虎将差,人数还多得多,他都平不了东吴,你刘备就能平,那不是笑话吗!
刘备打江东肯定会失败,他不顾群臣的反对一意孤行,打了败仗会不会像历史上一样赖在白帝城不敢回来?
难说。
那刘畅就要提前监国,刘备病死了又要继位,以后都没有机会出去,就是想下去看看,也会侍卫成群,就像前世那些领导下基层一样,前呼后拥,看什么看,看下面官吏的花架子吗。
要看真实的蜀国,还得在别人不重视的时候。
现在的自己还没露出才识,在蜀国群臣的眼中就是个纨绔子弟,什么都不懂,谁也瞧不起,这就很好。
刘备给说服了,在刘畅的强烈要求下,考虑到蜀国安定,没有多少盗匪,同意他微服私访。
随行人员五人,董允、赵云、关兴、关索。
董允是要陪同的,他是蜀地人,民情了如指掌,正好在一旁解说,也可以和刘畅讨论一下治国之策。
赵云也是一定要随行的,刘备现在对这个宝贝儿子可舍不得,阆中就让黄忠、严颜两员老将暂时领军,他们处事慎重,守阆中没有问题。
张飞暂领羽林军,负责禁中守卫,又可长伴身边。
赵云时任翊军将军,秦时叫护军都尉,汉武帝时设立护军将军,掌管护卫军士。
随行护卫由关兴、关索充任。
关兴是关羽二子,自幼弓马娴熟,因为关平其实是关羽的义子,所以他才是长子。
关索是关羽三子,本在荆州驻守,荆州城破的时候受了重伤,逃到乡下鲍家庄静养,伤好后辗转回到CD。
刘备让他们随刘畅出行,也是看他们自关羽被害后一直郁郁寡欢,让他们出来散散心。二来原来追随他的那些将领大都年老,他和关羽是结拜兄弟,也希望刘畅能够得到关兴、关索的忠心。
还有一个随从,就是一直服侍刘畅生活起居的黄皓了。
黄皓最近很郁闷,太子殿下自从病好了以后,对他就爱理不理的了,很多时候背着他写写画画,有时候念念有词,待他不像以前那么亲厚,许多事都不跟他说,这让他很失落。
这次能够与太子一起出宫,黄皓兴奋得难以自已。
那么多黄门,太子就叫他随侍左右,这是多么大的恩赐,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伺候得太子舒舒服服。
刘畅最先了解的是蜀锦,这是蜀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仅次于粮食种植。
蜀锦织造场位于内城,辟有专门的场地,由大司农派遣工官负责管理。
织造场是一个回廊式庭院,前院是锦官官员们办公的地方,后院才是织匠们织锦的工场。
工场不是很大,十余间屋,约有数十架织机,都是木制,织工多是女性,锦官解释说,女性做事细致耐心,比较适合织锦。
刘畅边走边看,时不时问上几句,工场内噪声很大,织机的声音哐哐啷啷,陪同的官员需要凑近大声喊叫才听得清。
刘畅对纺织不是很清楚,也就是走马观花,表达一下对锦官和织工们的关切,勉励他们几句。
见太子殿下如此看重他们,负责的司盐校尉以及其下的官吏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呼誓死效忠陛下和太子。
关兴对织场内的噪声很不习惯,凑到刘畅耳边喊道:“殿下,这里太吵了,我们还是走吧。”
刘畅看得出来,赵云等人虽然没说,但表情上对自己如此重视蜀锦织造是不以为然的。
他又和锦官聊了几句,告诉他们注意改进技术,提高产量,又让他们考虑一下如何扩大生产,写个扎子送到太子府,然后才在关兴再三催促下离开织造场。
关兴埋怨道:“殿下,这织锦场有什么好看的,东西既杂乱又吵。”
赵云训道:“安国,太子殿下本就是来体察民情,到织锦场自是理所当然。你看关索就很老实,不声不响。”
关兴嘀咕道:“他还是个小孩子,表字都没有,懂得什么。”
关索不乐意了:“什么小孩子,我可是随同父亲浴血征战过的,不像你,就躲在CD享福!呀,殿下,我不是说您,这个,您是太子,怎能亲临战场……”越说越乱,连涨得通红。
刘畅笑着挥挥手,感慨地说:“不打紧,不打紧,我以前是过于享乐了。想子龙将军还在少年的时候,就已经从军征战了,就是关索,和我差不多大,也已为国出力,你们都是国之肱骨啊!”
赵云、关兴、关索连忙谦道:“殿下过奖了,臣等深受国恩,理应为国效力。”
刘畅眼望满街忙碌的百姓,深沉道:“大汉这些年,先是宦官蒙蔽君上,后有董卓乱朝,天子被乱臣贼子操持在手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子曹丕更是谋朝篡位,断我皇统,大汉江山,被曹贼孙权分割占据,我身为高祖子孙,岂能令我大汉河山永被贼子窃据。还望各位助我一臂之力!孤给各位将军揖首了!”
众人慌忙当街跪倒:“殿下休得如此,臣等敢不肝脑涂地!”
关索更哇哇大叫:“某与孙曹二贼不共戴天,必以二贼血肉相祭父亲!”
刘畅上前一一搀起:“诸位将军请起,你等都是我大汉复兴的基石,拥有你们,是我大汉之福啊。”轻轻搀着赵云的手臂:“子龙将军是我的救命恩人,当年长板坡如不得子龙将军相救,我的尸骨都不知哪里去了。只可惜了我的母亲……”
这话触动了隐藏在意识深处刘禅的印记,刘畅居然流下泪来。
赵云老泪纵横:“臣没用,当年没能救得了甘夫人。夫人温柔果敢,实是女中豪杰,其从容就死,臣每当想到此处,既是敬佩,又是羞愧难当,甘夫人如在,必能劝得陛下不要伐吴!”
他念念不忘,还是规劝刘备不要伐吴,希望能先对付强敌。
刘畅心道要糟,关兴、关索对背信弃义的孙权比对曹操还要忿恨,急道:“子龙将军,不提荆州是我恢复汉室的门户,单只论孙权背弃盟约,我军如不出军征讨,天下人岂不说我软弱可欺,百姓对这样的朝廷怎么会真心拥戴。况且关将军与父亲八拜之交,情同生死,兄弟之仇,怎么能置之度外!”
关兴、关索拜地大哭:“殿下此言,甚为重情,臣等父子,皆受其恩,臣定为汉室江山,马革裹尸!”
刘畅又再一一搀起,温言劝勉。
赵云手捻长髯,向两兄弟表示歉意地欠了欠身,又焦急地对刘畅道:“殿下所说很对,但是事情有轻重缓急。曹魏是我大汉目前最大的敌人,倾汉、吴之力方能与之抗衡,如果我们与东吴交兵,哪能再抵挡曹魏的进攻!”
忠臣哪,忠臣哪!
刘畅对赵云为国家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但关氏兄弟现在被仇恨蒙蔽了眼睛,他们和刘备一样,不经历一场惨败,是不能认清现实的。
刘畅思忖良久,挽着赵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子龙将军,有时候会发生一些事,或许这件事本身有错误的地方。但是,如果当它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这是错的,或者说我们还不知道这个错误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损失!这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得清楚的。作为我们,在肯定会发生这件事的时候,在我们已经看到了估计到了这件事情的后果的时候,而又无力挽回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把危害降低到最小,你认为这样对吗?”
“我们都知道,伐吴,于情于礼,为弟伐吴是陛下作为兄长应该做的。从军事的角度,荆州是我军前出魏国的前哨,一旦被夺,我军只能从米仓道、金牛道出军,大军粮草根本无法供应前方需要,从此出兵,要么就无功而返,要么稍有小利,而敌军以逸待劳,只需固城严守,我军自会粮尽撤军。所以,伐吴,从情和理两方面来讲,父皇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暂时安抚了赵云,待他细细品味的时候,刘畅又转身对关兴、关索道:“两位兄长……”
关兴、关索唬得又要跪倒,刘畅强拉着他们:“你们都比我年长,你我父亲又是结义兄弟,我称呼两位为兄长理所当然。”
关兴、关索连连摆手:“万万不可,殿下错爱,臣等愿效父亲事,对殿下以兄侍之。”
刘畅阻拦不过,便默认了,他看见还在苦思的赵云,不由灵机一动,对关兴关索道:“我向来钦慕父亲与关二叔、张三叔的兄弟之情,不如哪天我们把子龙将军的爱子赵统、赵广还有三叔的儿子张苞也叫来,咱们也来效法桃园结义如何?”
赵云被他们惊动,听言吓了一跳:“此事万万不可!殿下三思,如果殿下与诸位公子还有臣的劣子都结拜,以后朝堂之上须不好相见!”
刘畅眉头一皱,他是想通过和几家公子结拜,把他们捆绑到自己的战车上,日后就能培养一股忠于自己的势力。特别是军方,自己不懂军事,还是要依靠这些家学渊源的名将子弟。
这些世家子弟。家教甚严,要他们恃宠而骄还是很难的,只要自己驾驭得道,也不是难事。
想自己前世堂堂集团董事长,几个黄毛小子都镇不住吗?
他眼珠一转,笑道:“不妨,我和两位关兄……贤弟一见如故,结为兄弟也是效法父亲美事,父亲知道一定会喜欢的。”
于是拖着众人,进到宫里,禀明刘备。
刘备闻听大喜,儿子一开窍就不得了,一把就要把手下几员大将的儿子一网打尽,颇有为父之风,哪有什么不赞成的。
当下立刻把赵云的儿子赵统、赵广一起叫来,张飞的儿子在阆中,不在CD,就让他们几人先行结拜,互相守望相助。
赵云以前只是一个家将,出身低微,升官有所忌讳。
但他的儿子也是名将之后,赵统现任奉车司马,赵广任虎骑监,刘备大手一挥,赵统升为奉车都尉、赵广升任虎骑中郎。
顺便的,他也把赵统、赵广一起派了跟随刘畅巡查蜀境,正好叫他们多多亲近,直把赵云看得连连摇头。
几人一排序,关兴二十三岁,年纪最长,其次是关索十七岁,刘畅和关索同岁,但月份靠后,赵统、赵广分别才十六、十五岁。
这几员小将年纪不大,可个个都是自幼习武,家学渊源,弓马娴熟,头戴凤翅朝天冠,内穿精制牛皮软甲,外罩锦袍,足底一双虎头战靴,相貌堂堂,英姿飒爽。
刘畅看得连声喝彩,喜笑颜开,上前给关兴、关索作揖,口称大哥、二哥。
关兴、关索哪里敢应承,说死说活,坚决要身份高贵的刘畅为兄长,刘畅推辞不得,只得答应。
刘备自这个儿子从仙界回来之后,对他赞不绝口,满心欢喜。现在见到他主动结交名将后裔,不以为怪,反而欣喜他得到了老爹的真传,江山有继。
刘备原就打算等到刘畅显露手艺之后重新评估伐吴的可行性,而刘畅只是小施手段,就收买了几员虎将,龙心大慰,对他从仙界学到的技艺充满期待,一颗本已绝望的心又再次炽热起来。
有仙人的警告、有刘畅造出的仙器,我刘备未尝不能平定东吴。
还要不要再继续伐吴,在不甘心和交由天命决定之间,刘备的内心充满了矛盾。
或者,是不是等到伐吴之后,再开始让阿斗学习治理国事,逐渐教会他为君之道?
阿斗在仙界长了许多学识,他所说的那些仙家宝贝,别说平生没见过,就是连想都没想到过,而且他说有些仙器凡人也有可能做出来,要果真如此,要问鼎中原岂不易如反掌!
刘备深邃地盯着刘畅,仙人特意招阿斗上界,难道说我安定大汉的心愿,还是着落在他身上?
仙人不可能无缘无故把阿斗招上界,必然是看到了什么天机。
罢了罢了,我刘备征战一生,得卧龙先生相助,手下关长赵马黄五虎上将,也只得局促在蜀地一隅,若禅儿真能重现我大汉天威,我还有什么放不开的!
如此说来,出击荆襄的意义不大,这一仗也可有可无,回头请诸葛丞相来,帮我参谋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