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帝五年开春二月,正是草长莺飞之际,左丞相金徽英发动政变,妄图逼宫造反,后被枭首城下,徽死前乃大笑曰:“阿尘阿尘,愿吾死保你永世为帝,当不负昔日此时之誓!”
史书上所载,无非寥寥数语,精准到令人心痛的地步。
后世也有好事者分析,金徽英造反有好几个诱因,一是源于自身的野心,他的实力跟能力不输于任何人,像这样的天之骄子,不会甘于永远臣服于一人之下。
二是明熙王身死人手,金徽英对兄长并非完全无情,在打下东襄九帝的最后一座城池时,他曾高踞在千丈高的祭祀塔上,望着漫天祭祀的烟火,踏着枯骨功成名就,他的内心却是一片寂寞的冰凉,抚膺低叹:哥,你曾经是我的梦想跟荣耀,如今我将替你完成这一切。
三是他的宠姬纳兰依被彻帝看中,一道指令,深入宫闱,被封为兰妃。但是又有人说,纳兰依原名纳兰依言,本就是金徽英安排入宫的卒子,为的就是掌控彻帝的一举一动,此前种种,已经无法尽知,然彻帝在兰妃入宫期间,的确是对那位三千宠爱于一身,史书给出一句话评价兰妃,乃曰:兰妃,貌似湘妃也。
这位大名鼎鼎的兰妃,在金徽英发动政变时,殒于乱军之中。
据说,湘妃早就知道金徽英要反。值得一提的是,这么多年的南征北战,湘妃曾经不止一次出现在他的庆功筵席上,两人感情深厚,金徽英一直以为她是深受禁锢,对彻帝日渐不满。
遥想新朝尚未建立之时,宁歌尘,金徽英,沈霞飞,宇文介等人,在鹿台封剑誓盟,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事实证明,这几个人都是信守诺言的豪杰,不曾有一人背叛此言。诛杀劲敌,建立新朝,定鼎天下,期间金曌风云激荡,王朝几起几伏,无不力挽狂澜之欲坠。
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天下闻名的征夷大将军,最终决定反叛彻帝呢?以他的聪明才智,绝对应该想到那个后果才对,这么多年来,无数反叛彻帝的人,无不是身死人手。彻帝能容人,却又绝不姑息任何一个背叛者。
事实上,羽湘纪察觉到他的反意之后,曾经不止一次地劝过,可是他不听,一笑置之。
成王败寇,当年彻帝能从他兄长手中夺得王位,那么只要他现在有这个实力,替明熙王讨回公道,夺回失去的东西,也是无可厚非的。
就算是彻帝站在他今天这个位置上,应当也是如此,他们都是没有出路的人。
湘妃对他的确情深义厚,造反之事败露之后,金徽英惨淡收场,她甚至不惜亲赴战场,当着三军之面,在血染生灵的鹿台为之求情,那是她第一次主动走出长生宫,出现在彻帝面前,她忘了他已经是一个帝王,而不是以前的那个人了。
结果可想而知,彻帝很恼火,反而坚定了要杀金徽英的决心。
彻帝当时对她说:“羽湘纪,看到他让你想起旧情人了是吗?难道你不知道他要杀朕吗?你居然敢为了别的男人而跑来求朕!”
湘妃忙下跪道:“不,他杀不了你。他年轻气盛,还什么都不懂,求陛下网开一面,臣妾愿以死相抵。”
她当时说那番话的时候,没有任何开玩笑的意思,当初金靖夕死的时候,她什么都没来得及做,事到如今,她再也不愿看见明熙王府的后人,就这样凋零殆尽了。在她心里,金徽英就跟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无论如何,她是没法眼睁睁地看着他死的。
彻帝笑道:“那我们来打个赌吧,看看在他的心里,是你的命比较重要,还是他自己的命比较重要。”
话未落音,闪电般出手点了湘妃哑穴,将她推到城墙前面道:“羽湘纪!睁大你的眼睛好好看看,因了这个人的狼子野心,朕的部下,朕的子民,有多少命丧九泉!城墙下的鲜血都快浸没脚踝了,你看不到吗?!”
羽湘纪看到的那一刻,浑身一震,漫天旌旗蔽空,却是鲜血淋漓,无数士兵的尸体互相枕藉,俨然一个修罗地狱,金徽英已是四面楚歌,他带着残存的部下退到这个鹿台,他从尸体堆里将一个女子的尸体拖出来,替死不瞑目之人阖上眼睛,嘴角边带着一丝苍凉的笑意。
那个女子正是兰妃。
周围所有人都看着他的一举一动,彻帝手下大将,与之敌对打头阵的是祭司大人阿飞,他的目光平静,望着这个曾经跟他无数次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好兄弟,盔甲破败,血污满身,眼神却带着狼一般的隐忍跟坚韧,还是一如既往的亮。
彻帝没有下诏,便没有人轻举妄动,发动最后的总攻。金徽英的部下围坐在一起,唱起了曾经凯旋之际,在遥远的地方思念家乡时,围坐在篝火旁的歌谣,听起来慷慨激昂,却又渗透着无法言语的悲凉,对敌的两军,许多人开始抹眼泪。
彻帝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对湘妃道:“朕曾经说过,这个江山愿与他们共享,财富,地位,美人,他们想要什么,凡是朕有的,都可以给他们,只是朕不想给的东西,那就谁也别想来抢!并非朕有多喜欢这个皇位,只是,不是他们的,那就该给朕安分点!否则,必有今日之果!”
他的声音出奇嘶哑,说到后来,俨然痛彻心扉。
羽湘纪闭目不忍卒睹,彻帝将刀架在她脖子上道:“金徽英,今日一战,你已败无可败,你分布在北方的驻军,也已经被金择一网打尽,不过朕倒是愿意放你一条生路……这样吧,朕给你两个选择,一是你死,替你求情并试图反叛朕的湘妃活着;二是湘妃死,你活着。”
谁都知道,彻帝是不可能真的杀了湘妃的,他只不过要羽湘纪亲眼看看,她在这个男人心里占着多大的位置,看看她有没有看错人,他宁歌尘又有没有看错人。
歌声停止了,金徽英的手下一律保持着深沉的静默,众人的目光聚焦在这个人身上,他们跟着他出生入死,深知他是那种不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向来以无情著称,如今末日关头,所有人都对那一桩小叔子跟嫂子有染的秘辛有了警觉性的惊悟。
金徽英倚剑而立,淡淡而笑:“彻帝,无须多言,尽管杀了我吧。”顿了顿,眼神黯淡下来,“只不过今日连累了我身后这一班兄弟,金徽英唯有黄泉之下,方能向诸位赔礼致歉了!”
一语掷地,毅然横剑自刎,一道艳丽的鲜血洒下,就这样结束了他一世的辉煌。
一切已经尘埃落定,羽湘纪被松开后,跌跌撞撞跑下城墙,从地上扶起他,靠在这个女子温暖的怀里,他只来得及最后看她一眼,嘴角微微翘起,仿佛终于卸下心头重担。
临死前,竟然是微笑的。
酒楼内的老头儿说到这里,连声哀叹:“想那暴君,往往能君。苛政,徭役,官商勾结,战火连绵,民不聊生,一方面繁扈到了极点,另一方面又贫瘠到了令人齿冷的地步,当今彻帝,便十足十是一个暴君中的能君哪!”
大堂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小老儿说完这一段,开始挨个儿收银子,楼上也有将银子抛下来的,只不过都是些零碎散钱,老头一边将碎银纳入囊中,一边不断鞠躬唱喏。
走到一个人面前,那人衣饰华美,出手十分大方,老头儿不禁多望了他一眼,恭敬地拱手道:“敢问贵客尊姓大名?”
那人淡淡道:“宁歌尘。”
恍若一道闪电划过,老头儿望着此人离去的背影,一个不支竟然瘫倒在地,抹着满额的汗水,周围却是一片哄笑,直道这老头见钱眼开,有了银子连站都站不稳了。
老头儿却是摇头苦笑,咂舌道:好险,好险。
方才那一番说书,等于已是鬼门关遛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