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1600000018

第18章 疾病、健康的伦理思考(2)

新的健康观念不再像传统的健康观念那样,用疾病来定义,而是用健康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来定义。最具有影响、最受重视的健康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在其章程中提出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这个定义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其一是纠正了健康是人体生理功能正常、没有缺陷的偏颇。其二是拓宽了健康概念的外延。不再把健康仅限于身体这种生物性上,而且扩展到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从而克服了把身体、心理和社会诸方面机械分割的传统观念。其三是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应该是一种“完好的状态”。这种“完好的状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健康状态,要达到这种状态,就必须把健康放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广阔背景之中,因此健康不仅是医务人员的工作目标,而且也是个人、国家及社会的责任。

在现代医学中,对疾病概念也不仅仅是从物质、生物的角度来加以理解,尽管尚未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①疾病(disease):医学术语,指可以判明的人体生物学上的异常,可以由体格检查、化验或其他特殊检查确定。

②病患或病痛(illness):系一个人的自我感觉和自我判断,例如某种不舒服,认为自己有了毛病。在一些情况下,经检查可确定有疾病,但在很多情况下则可能仅有一种心理学上的或社会学上的失调。

③患病(sickness):是对一种角色的社会地位的描述,即他人(社会)知道或承认此人现处于不健康状态。

随着身心医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从生物社会心理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健康与疾病,形成了两种新的理解疾病的视角,即疾病的心理发生和整体主义。

疾病的心理发生模式认为,疾病可以由心理因素引起。社会环境、人的个性、性格或性情以及人对身体病痛的心理反应与疾病的产生有关。现在已经确认的三种致病的中介方式或机制为:心理内分泌学、心理免疫学和心理神经生理学。“心理内分泌机制”是指日常事件和环境,诸如工作的时间限额或流水作业,都会导致激素(荷尔蒙)的分泌增加,特别是“压力”荷尔蒙(肾上腺,肾皮质激素)的增加,致使许多特定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新陈代谢过程,产生疾病。“心理免疫机制”是指某些心理因素抑制了淋巴细胞的刺激,如丧亲之痛、拥挤、噪声等等都可能使免疫系统受到影响,增加感染疾病的概率。“心理神经生理学机制”是激活大脑结构的神经生理途径机制。外部环境刺激、内部身体状态以及随之而来的脑活动的变化是个人的心灵或心理状态的三个来源,内部和外部事件引发情绪,继而激活包括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中枢和自律神经系统的动作,并通过下丘脑释放激素,从而影响运动和内脏器官。

整体主义模式认为“,整体”不纯粹是部分的相加,各因素也不是彼此并列、外在联系的实体,相反,它们彼此交叠和共存,盘根错节,难解难分。首先,生命体是不同方面的网络,彼此缠绕,相互交错。其次,生命体与世界也是以多种方式相互交错,彼此缠绕。生活世界的意义通过生命体得以描绘,也就是说,在生命体中并通过生命体得到解释,生命体及其意义则转换为生活世界的结构。疾病发生的位置始终既在世界中,又在身体中。第三,心理方面与生理方面紧密相联。我们无法正确指出,心理方面抑或生理方面是主要的,或者这个是那个的原因,我们只能说,当生命体与生活世界相互作用时,出现了哪些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第四,健康不外是完满:个人所有层面的完全融合状态。如果健康的体验是个人诸层面的融合,那么,疾病也就是分裂的体验。在健康状态,身体的运作天衣无缝,浑然一体;生病时,整体分裂成可疑的部分,功能亦不能完全发挥。由于机体的和谐被破坏,与世界的融合亦不复存在。最后,整体主义指出了疾病的道德内涵。疾病不是简单的生物事件,它也是一种生存转变。人们可能因丧失对身体的信任和对未来的依赖,不相信原来不成问题的能力、专业的或社会的角色,甚至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也就是说,一旦整体破坏,身体自身、身体与世界的分裂,必然导致异化:身体成为“他者”,阻挠人的意愿,限制人的活动;与世界的分裂同时伴随着与社会关系的断绝,当人因疾病伤残时,可能会离开平常的社会圈子,努力隐藏自己,从而丧失社会生活的能力,正是由于这种远离和放逐的体验,孤独成为病人的一个显著特征。

如果将健康作为第一状态、疾病作为第二状态的话,那么,许多人介于两者之间。如果按照健康的标准,尽管没有疾病和病痛,但并不是一种完好的状态。如果按照公认的疾病诊断标准,这些人虽有诸多不健康的表现,又不能诊断他们具体患有何种疾病。这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被称为人体第三状态,或称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人体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常称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脾虚或肾虚。在西医中常称为自主神经紊乱或神经衰弱等。

3.影响疾病、健康的因素

人是自然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人的健康和疾病,不仅受到各种自然和生物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同各种社会和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在自然和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如果处于平衡与和谐状态,则人的身心将得到良好刺激,有利于保持机体的适度稳态,可促进身心健康。反之,在自然和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人的身心遭到挫折和困扰“,人-自然-社会”系统失调,必然会危害身心健康,使机体心理和生理上增熵和失稳,平衡丧失,这样疾病也就会产生。因此,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不能脱离人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环境,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疾病谱和死亡谱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得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各种社会因素变得更加重要。人们在注意疾病的多种多样的自然因素之外,也越来越重视大量来自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道德、宗教、职业、家庭等许多方面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使精神、心理和身体造成创伤,损害健康,发生疾病。

(1)经济、文化与健康

关于经济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在1984年即作了精辟的论述“:过去十年中被认识的第一个真理是:正如发展本身推动了卫生工作一样,卫生也同样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需齐头并进。”也就是说,经济与卫生工作或人群健康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群健康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以人群健康为条件,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样,文化对健康也有着影响,一方面,文学艺术、教育、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诸现象,不是仅限于对个人健康,而是对整个人群的影响,其广泛程度远远大于生物、自然因素;另一方面,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影响人的思想意识、观念,这种影响及作用一旦发生,并非短期内能消失。因此,文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常涉及人类生命的整个过程,甚至几代人或更长时间。

(2)生活方式与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曾严肃地告诫人们:“大约在2015年,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世界头号杀手。”所谓生活方式疾病,就是由不良饮食习惯、紧张情绪、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造成的疾病。迄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每年有820万人死于心脏病、中风、癌症和呼吸道等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经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死于此类疾病的人数为1170万,占死亡人数的45%左右,预计到2015年将上升到60%以上。因此,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这些变化对人们身体的影响。

①吸烟与肺癌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率领船员登上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哈尼岛发现新世界的同时,也发现了他们称之为比黄金更神奇、更吸引人的东西——烟草。从此以后,烟草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伴侣,成为欧洲社会的时髦。但是有谁想过它的被发现会给人类带来一场灾难。从20世纪50年代起,大量的调查材料越来越证明吸烟对于原发性支气管癌(肺癌)的密切联系。如今已确切地证明了,烟草中所含的有毒物质有10多种,如尼古丁、烟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苯并芘等等。总的来说,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使人的动脉血管收缩,导致四肢以及心脏、大脑、肾脏、肝脏、胃等各个重要器官因供血不足而受到极大损害,使许多组织逐渐坏死。同时,吸烟时吸入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产生的碳氧血红蛋白和高铁血蛋白,会阻碍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将氧气顺利地送到机体的各个组织,特别是烟里所含的苯并芘,是一种重要的致癌物质,正是这些物质通过袅袅烟雾进入人体,在飘飘欲仙中不知不觉地吞噬着男女老幼的机体,引发和恶化着多种严重疾病。肺癌、心脑血管病、冠心病等25种危及生命和健康的疾病,都与吸烟有关。而且,吸烟的危害绝不仅仅停留在吸烟者本人身上,还体现在对所有无辜者的危害上。这种危害数量更大,范围更广。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吸烟称为“20世纪的瘟疫”,控制吸烟已成为各国社会关注的问题。

②压力、紧张与心理疾病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是要有健康的体能,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在一定意义上讲,健康的心理可能更重于健康的体魄。因为只有心态良好,方能快乐、愉悦地工作及生活。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近年来,一种超出生理和心理承受程度的“紧张状态病”,正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蔓延。据对日本筑波科学城1000名科技人员的综合调查,发现有47.2%的人处于心神不宁、精神紧张的状态中,甚至有不少人感到异常的压抑和绝望,随时都会产生悲观厌世的自杀念头,而由于紧张导致的身心疾病更是高得惊人。这不仅表现为身体上的疲惫,而且心灵上也承受着重负,造成心理障碍,精神萎靡、恍惚甚至失常。专家们认为,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会有更多的人感到紧张、疲劳和郁闷,加上经济拮据、失业等因素,身心疾病发病率会进一步增加。例如,全球现约有5000万人患有抑郁症。在年满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抑郁症患者正在以每年11.3%的速度迅速增长。治疗抑郁症的费用也在节节攀升。仅以美国为例,美国精神健康研究所曾作过统计,1998年,全美有1900万人患上抑郁症,实际患病的人数远不止此数。在患病的人中成年人占10%,每8个美国成人中有1人因患抑郁症而被迫求医和寻求治疗,每10人中就有1人存在自杀企图。在100个自杀的人中,有80%的死者完全符合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美国人每年为治疗抑郁症付出437亿美元,其中用于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直接费用是124亿,因旷工和被开除等造成的间接损失达313亿美元。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时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每个人的心灵都要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必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1998年,美国心理学专家曾断言: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心理疾病对自身生存和健康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中国人的生理疾病。心理疾病这种现代疾病已越来越走近我们,或者说,正潜伏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平常觉得寻常的一些状况,如“心情比较烦”、“没有幸福感”、“没有兴趣”或者爱发脾气,实际上很有可能是心理疾病的先兆症状。

令人担忧的是,心理疾患往往会导致躯体疾病。许多心理障碍者因精神因素而引起头痛、胸闷、贫血、乏力、失眠或胃部不适、腹泻甚至胃溃疡、心脑血管病等。据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抽样调查,本市各大综合医院普通内科门诊病人中,有10-20%病人的躯体病状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而住院病人中则有40-60%的此类病人。

心理疾病的现象不仅是生物学上的表现,也是其所处时代与环境的社会文化的折射。21世纪是一个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时代。因此,作为医学,在探求疾病的生物学根源的同时,还应注意疾病的社会、心理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更为完整地认识疾病,认识疾病的本质。作为社会的每一分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效地释放压力,是保持健康、获得事业成功的保障。

③饮食习惯与疾病

饮食水平是衡量生活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志,营养的好坏对人体素质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饮食不当同样也会引起人体的疾病。其中,营养过度是造成现代人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人称之为“文明病”、“富贵病”。

据英国卫生部的统计,英国约有15%的男性和36%的女性超重或过于肥胖,而在德国也有37%的男性和36%的女性超重或过于肥胖。这是由于发达国家“三高”(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结构所造成的。在发达国家中,由于“三高”的饮食结构,使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如肥胖症、高血脂、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这些疾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比由吸烟、意外事故、滥用药物和艾滋病造成的死亡人数还多。据世界各地调查结果表明,饮食中脂肪摄入量高的地区,人群中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医学界已把肥胖伴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和脑血管意外,称为“死亡五重奏”。据统计,美国每年死于这类疾病的约有30万人,因此,医学专家忠告人们对肥胖切不可掉以轻心。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已确认肥胖是一种疾病,WHO肥胖特别工作组主席向全世界发出忠告“:肥胖病将成为全球首要的健康问题。”欧美国家的医学和社会学家已经明确提出:“肥胖病同艾滋病、吸毒是当今三大社会问题。”肥胖与艾滋病、吸毒同样会对人类自身的健康生存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可以说,不良的饮食习惯现已成为发达国家中威胁人们生命与健康的首要杀手。

(3)社会环境与人类健康

①工业化、都市化与传染病

同类推荐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毛翰生为中国人,我们常常为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而骄傲。面对辉煌的古典诗歌遗产,我们又不免羞惭于自己的贫乏。文学艺术的发展不同于科学技术,科……
  •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花雨满天

    花雨满天

    季羡林先生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在此过程中参悟到许多佛家思想的精髓——人一死就是涅槃,不用苦苦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斯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经典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佛教研究;第二辑,佛教与文学;第三辑,佛教人物。
  •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长期纯净的根本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竞争,中国出版业要稳定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要靠制度。本书以转型期中国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出版业转型,对三十余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出版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提出了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殛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庶女当道:倾国王爷心

    庶女当道:倾国王爷心

    因为心脏病发作,她一朝穿越,成了不受宠的庶女。嫡姐不待见?丫鬟给脸色?不不不,这些都不能阻挡她前进的脚步!一朝进宫,本是替父赎罪,却与两位王爷展开一段旷世之恋……
  • 风之南境

    风之南境

    我不知道,我的存在,有没有让你感觉到这个世界有一丝丝的温暖。
  • 魍魉异行抄

    魍魉异行抄

    身为人,心中有鬼自然三千烦恼常伴其身;身为鬼,久恋凡尘纵使灰飞烟灭也不入轮回,究竟是有何放不下?我这里记录了一本本说人说鬼的执念往事,里面的他们都已放下,你要是信得过我不妨一说,兴许能够帮上忙,当然报酬便是故事归我咯。
  • 如星辰一般渺小而闪烁

    如星辰一般渺小而闪烁

    我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人生,但在这些不同的人生中,我们又何尝不是拥有着相同的脆弱呢?
  • 荣耀崛起

    荣耀崛起

    随着孽龙劫的到来,大荒中又一个动乱的时带即将来临,南越帝国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神秘的幽玄之境中的狼人军团被唤醒,银月城堡的鲛人面临灭族的危机。北方水族首领,幽冥鬼帝,率领数万鬼兵南侵,召唤出了鬼神渊中的洪荒蝠鲼和电鳐,所向披靡。南荒逍遥城主,逍遥龙神率领南荒七十八城,数万食人蚁火兵与南荒群妖,大举北进。美轮美奂的翡翠梦境,天神朴曦留在人间唯一力量——唐古拉丁守护被唤醒。看木随风如何纵横大荒,《荣耀崛起》。
  • 猫神大人过来抱!

    猫神大人过来抱!

    记忆不是一整团的,而是一个一个的抽屉,抽掉的便忘掉了。存最深最远的牵挂又会出现在谁的梦里?让他醒来时,发现自己经是泪流满面。……………………是得不到么?还是失去了呢?……………………不,都不是。从未得到过,怎能说失去了呢?……………………我啊,一直都在苦苦追寻这不属于我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这个道理千年前我就已经明白了。然,却还是义无反顾的努力跟随这他……………………可我忘了,像他那样如同神祗一样的存在,怎么会允许让一直堕落的我触碰呢………………罢了……罢了……
  • 贼亦有情梦

    贼亦有情梦

    慕容棠本是一贼,结识了辽东少主薛言俊,二人杀恶霸、闯陈家,险象环生。后遇刘本初三人一道平定天下,贼亦有情?如何有情?是梦还是真实?
  • 武尊学院

    武尊学院

    一拳可开山,一脚可裂河,身化六丈六,只手碎星辰。这是一个武者的世界,止戈为武,为了生存,武者不断的突破,不断的挑战。身负武姓的武镜,在这个武道盛行的世界里不断的挑战,不断的面对更强的敌人!
  • 我的第一本童话经典(班级图书角系列)

    我的第一本童话经典(班级图书角系列)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童话经典》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特别是孕肓于故事中的道理,以及活泼、美观的版面,而给予他们以智慧上的启迪、心灵上的冼礼、知识上的传授与阅读上的享受:《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童话经典》注重在培养孩子智商的同时,愈加重视他们的情商教育,培育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适,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内容精炼、语言简洁,具有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是一部值得广大少年儿童珍藏、阅读的成长必读书。
  • 冷情杀手:我本无心

    冷情杀手:我本无心

    “我不恨你”一个绝色少女动听又冷漠的声音响起。“为什么?”一位俊美少年疑问道。“因为我不想记住你!”少女看着眼前的少年,让她想起了初见。初次见面,她冷情冷血。而他却好奇着,这个绝色少女为何小小年纪如此冷情,到底是因为什么?谜,一点一点揭开,她的心,一点一点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