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4400000010

第10章 往事(2)

欣久宛如一名记者,一路上手持相机拍个不停:甘棠镇、鲁家湾、红旗桥、五七道……其结果,还没到目的地,电池便消耗尽了,相机也彻底“罢”了“工”。我笑着批评她道:“不能省着点吗?”她却赌气似地看了我一眼:“你说,哪处地方可以‘省’掉?”我哑然了。是啊,面对着这片曾经上演过无数悲剧的土地,又有哪一处不该去记录、不该去探寻呢?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王六嘴”。这是一个小小的山岗,当年十四连(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宿营地就建在这里。如今那一排排的红砖平房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但所有权已经转让给了向阳湖奶牛良种场,成为职工们的家属宿舍了。

一位四十多岁的房主人将我们让进了屋子里。我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这是一个个用土坯隔出来的房间,既低矮又狭窄,面积不超过十平方米。当年却被塞进了三到四个人,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蜷缩在一起的?

——父亲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空间全都占满了,我的行李只好悬之壁上,床前之狭只可容膝……”房主人一脸的茫然,虽说“×××旧居”的木牌在他家的门框上已经挂了多年,但他却根本不知道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一切。然而,我已经很满足了:那门、那窗、那墙、那顶……毕竟都还是历史,它们默默地见证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当年,这里没有孩子的欢笑,没有家庭的温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因为“军管”的需要而重新组合的“集体”。其中的成员,按照顾学颉的说法,一共分成了四种等级:头等的,是上级派来的军宣队:二等的,是革命造反派;三等的,为一般的革命群众;四等的,则是被批被斗的“牛鬼蛇神”……于是乎,当这四种不同阶层的人被强行“集中”到了同一个屋檐下时,彼此间的“勃谿”则是不言而喻了!——十四连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食堂里宰杀鸭子,有人“义正辞严”

地提出意见:鸭肉分给革命群众,审查对象只配吃鸭头和鸭屁股!人性终于被“阶级性”

所取代了。

身为第一等级的军代表们,权力意识在不断膨胀,傲慢情绪在不断增长——大言不惭地将自己比作“文革前的刘白羽”者有之,有恃无恐地猥亵女青年者也有之:明目张胆地窃取公共财物者有之,居高临下地向被管制对象索取供奉者更有之……

身为其他等级的人们,为了“立功赎罪”,也开始钻营与投机了起来——有人总结出了看“牛”的经验,并堂而皇之地刊登在墙报上:有人则以“告密”而邀宠,以“卖友”

而求荣:某某某于私下里偷吃营养品,谁谁谁于背地里大骂校领导……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同样当过“学员”的火星写下的一段话:“文化大革命不仅是一场‘造神运动’和‘造鬼运动’,同时也是一场‘造奴运动’!……没有‘奴’,‘神’是虚空的;没有‘奴’,百分之五的‘鬼’也无由抓出。”

——这就是父亲为什么宁愿一个入睡在荒湖野滩上的原因,这也是欣久的爸爸为什么坚决不同意女儿来看望他的理由。

王子野身染“出血热”,危在旦夕,连长却发话了:“死了活该!这种人死了就像死一条狗!”金灿然被斗得神经失常,造反派却幸灾乐祸地说:“这个老呆虫,除了能抬抬粪,废物一个!”李季递了一支香烟给仍在受审查的陈白尘,便被扣上了“敌我不分”的罪名:陈早春为深受虐待的老作家说了几句公道话,即被当成严重的“政治事件”,喝令“给他点颜色看看”……

那天,面对电视台的记者,欣久朗诵起了牛汉的一首诗:“那些年/我没有记过一天日记/没有邮过一封信/没有被人握过手/没有叩过谁家的门……”我的心再一次地流泪了,我品味出了潜藏在其中的辛酸。

参观结束后的第二天,当地的最高学府——咸宁学院邀请我们参加了一个座谈会,主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年作为上山下乡的两支重要大军,为什么到后来“知青文学”收获颇丰,而“干校文学”却始终没有形成气候?

问得好!这让我想起了又一个话题——它是随着“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的开发而被提出来的——什么是“干校文化”?“五七干校”有无自己的“文化”?虽说它并不是前面那个问题的答案,但它却与前面那个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记得早在一九九八年,一个名叫摩罗的年青学者就这样评价过“文革”中的知识分子:“他们一群群地被赶进了一个名叫干校的地方——那实际上就是政治集中营,接受人民的改造。在漫长而又残酷的迫害中,只有极少数人为了扞卫尊严而以身相抗,其他人则一律为了求得生存而放弃了知识分子的立场。也就是说,他们不但没有行使知识分子创造职能的条件,而且内心也已没有了一丝知识分子的意识。他们已经像他们以前所要改造的愚民一样,没有了自我、没有了个性。这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全军覆没,这个覆没产生了近代以来最为黑暗的历史废墟!”

我不知道这样的分析是否可以作为问题的答案。如果说“是”,那么这群知识分子就真的无可救药了:如果说“不是”,那么当年的他们又为何要争先恐后地跑到干校中来呢?我对欣久说,这也是我来咸宁的又一个目的——我就不相信在这群知识分子中间,没有一个清醒者,没有一个人能让自己的个体人格与耻辱意识重新苏醒过来!

那天,我们应当地“向阳湖文化研究会”

会长李城外的邀请,走进了他的家中。小伙子年纪不大,但他书房中的一切却让我们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一排排的书柜直抵天花板,里面摆放的都是他自一九九五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左边是采访时的录音磁带和录像光盘,右边是搜集来的历史照片和文字资料,中间则是他亲手撰写和主编的丛书,一摞又一摞……十多年来,他马不停蹄地奔波着,不仅采访了上百位曾经流放于向阳湖的文化名人们,而且还为他们一一建立起了“个人档案库”。于是借助着他的辛劳,我终于走进了这段历史的深处,走进了这群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

——答案就在这里边!

那群“矢志不渝的虔诚者”们,正在渐渐地产生动摇。——张光年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这位“老革命”在初下干校时发出过这样的誓言:“迎接困难,战胜困难!不叫苦,不叫累,不叫病。”然而他的这片赤诚,不仅没能帮他解决“历史问题”,就连“现实表现”亦屡屡遭到否定。他悲怨了,愤怒了,终于拿起笔来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永远也发不出的信。张光年的反抗完全是“张光年式”的,他说:“反复温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竟发现许多过去实际上并未读懂的地方,特别是同当前怪现象怪言论颇有针对性的地方,不禁拍案叫绝!于是深夜自省:哪些是真经,十分宝贵;哪些是臆断,值得怀疑。”作为知识分子存在标志的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

那群“惨遭蹂躏的哀怨者”们,正在悄悄地坚忍起来。——以萧乾为例,曾经的历史“污点”竟让他天真地把干校当成了“避难所”。然而残酷的现实很快便击碎了这一美梦,他开始转变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胡风分子”牛汉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我看见过半棵树/在一个荒凉的山岳上/像一个人,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望到了它。”读着这样的诗句,已经分辨不清谁是树、谁是那不屈的灵魂了。

那群“宁折不弯的抗争者”们,则在继续地斗争下去。——郭小川算是一个,他大胆地向干校领导提出质问:“为什么不考虑我们这些人还能创作,还应当创作?为什么不给我们一点点创作的自由?”人们这样描写他:“……在队伍里昂头走着,像农民一样赤着上身,手拿着镰刀,边走边使劲唱着歌。”

侯金镜也算一个,他厉声痛骂林彪是“政治小丑”:他更宣称:“如果国内出现马列主义小组,我一定参加!”为此他被戴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直到瘐死于干校之中。

读着眼前这一页页血写的文字,望着窗外那一片片曾经的湖滩,不知怎的,我忽然想起了与父亲的一次对话:

“干校期间,你想到过死吗?”我问他。

“没有。”他摇摇头,“死要‘死得其所’

——这里不是我死的地方!”

我明白了,这就是他们的“底线”,一个大写的人不愿倒下去的“底线”!

一九九七年,语言学家陈原重访咸宁干校,并为这片土地题写了这样一句话:“六千人的汗水、泪水、苦恼和忧虑,还有一点希望,汇成了向阳湖。”……是的,“五七干校”

终于成为了他们心态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驿站”,一个知识分子开始恢复其独立思考的重要“驿站”。

体弱多病的臧克家,被逼着像年轻人一样下田劳动,但他却将这一“惩罚”化作了美丽的图画和优美的乐章:“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他在劳动中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司徒慧敏的任务是看守菜园子,但他却写出了《蔬菜栽培笔记》和《蔬菜病虫害防治》等“科研专着”。为了研究西红柿的生长规律,他更是冒着酷暑连日进行观察。——他在苦难中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黑帮分子”严文井,于夜深入静之时偷偷送给被斗得又饥又乏的“五一六”份子一块香喷喷的桃酥:“走资派”周巍峙,则于暗中向其他挨斗者教唱《大刀进行曲》。——他们在蛮荒中展示出美好的人性。

冯雪峰于油灯下向年轻人讲述自己当年写诗的情景:陈羽纶将世界名着伪装起来,躲在蚊帐中研读:陈白尘则在日记中,用各种符号及“缩写”记录下了那个荒谬的时代!——他们在混沌中坚守着文化的阵地。

然而,我却又不能不回到当初的问题上来——为什么“文革”结束以后,他们很少去创作“干校文学”呢?那天在座谈会上,李城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那年我去北京采访严文井,刚刚接通电话,就吃了一个闭门羹——他一口回绝道:‘如果你们实在要写,就说有一个姓严的到过向阳湖,这就足矣!”’看来,他们需要时间,需要时间去对自己以往的思想进行沉痛的反思,去对那场已经垂下帷幕的历史进行深刻的总结。

欣久也发言了,她说:“我想,如果我们的父辈们能够活到今天,他们一定会创作出真正的‘干校文学’来的!”她还转述了她爸爸留下的一句话:“真正的人正在多起来,他们有眼泪,却不为自己哭……”这究竟是遗憾还是悲哀?当他们终于成为了“真正的人”

之后,却又无法抗拒大自然的规律,一步步迈向了暮年,又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它终于造成了文学领域中无以挽回的损失,终于形成了文学园地中无以更改的“空白”!

那天,我们在学院里看到了一份中文系的教学计划,他们将挖掘干校历史列入了必修课程。这是一位学生于考察归来后写下的诗句:“六干个名字啊,诉说着六千种不幸。

苦难谱就的曲调,辛酸酿成的醇酒,在向阳湖畔,铸成了一座文化的丰碑。”系主任单长江教授介绍道:“我们的学生是幸运的,因为在他们的身边有向阳湖。向阳湖使他们较早地熟悉了干校的历史,向阳湖使他们更深地领略了文人的风骨。因此,他们会比同龄人多一份成熟和自信,多一份坚忍与练达。”

我的心中流淌出了一股暖流——这是遗憾后的收获,这是悲伤后的欣慰。返程的那天,我对着向阳湖,对着向阳湖畔的土地和向阳湖畔的人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二姐——往事散忆之一

杨苡

去年是猪年,我总想说出口:“二姐属猪。”没有人知道二姐是谁,只有我时时忍不住想抓住那一次次掠过心头的一个影子,一个十分美丽的少女,那一双乌黑的温柔的大眼睛!

二姐如果还活着,她该是到了九十七八的高龄。她当然没有活到现在,她是属于那个久远时代的人。她离去的时候正是那时人家喜欢说的“二八芳龄”.外国人称为“SweetSix.teen”。那是多么好看的、好脾气的姑娘!大宅里没人不夸二姑娘长得最“俊”,长长的睫毛下守护着那一双黑眼睛,闪出来的一丝丝笑意带给我们这几个做妹妹的是温暖,是亲切。

二姐梳着一条大辫子,整整齐齐地垂在背后,她从来没有像后代人那样,以为应该是把辫子从后面甩到胸前,用手摆弄着,含嗔撒娇,故作天真小儿女状。怎么会呢?她如此端庄秀丽,绝不作态,也不涂脂抹粉,更不扬声大笑。我记得她说话也是十分轻缓的,带一点扬州口音。与她朝夕相处的是她自己的“娘”,娘是来自扬州显赫人家的大小姐。

娘要打牌,每天花很多时间在打麻将。

也许是由于才三十多岁就守寡了,守着那么大的家业。老爷没了,杨家大房可还得撑着,出出进进,还有那么多佣人伺候着,还有这房那房的太太们斜眼盯着瞅着,她可只有两个亲生的女儿。不打牌做什么呢?!来巴结娘的牌友们有的是。那些太太们也都是闲得难受,也还有藉着打牌,进大宅里混一口好大烟抽抽的,虽然娘并不抽大烟,只抽水烟袋。

牌桌上她们一边嗑着瓜子,品尝着维扬细点,一边说些家长里短的事,晚饭时各自回府。娘有时兴犹未尽,还留客再打几圈。总之玩够了回房,又吵醒了二姐,继续跟她唠叨些牌桌上听来的闲言碎语:又是哪位太太赢了、输了、气了、乐了,等等等等。到二姐病重时也曾悄悄对我母亲说起她娘喜欢在夜晚跟她聊牌经,因此她总是睡不好,觉得很累。

母亲当然只能把这话咽到肚里,直到二姐去世后两三年,才敢随着母亲的感叹透出一点点风。

二姐喜欢读书,但是她娘不让她进学校。姑娘家不兴随便抛头露面。也许那时候还时兴“女子无才便是德”,也许是因为父亲过早离去,他是长房长子,别房的叔叔婶婶们和姑妈们免不了对大房的一切指手画脚,嘁嘁喳喳。家里请来一位魏老先生,于是二姐也读古文诗词,也练得一笔好字,她真的学习很认真很勤奋。

我记得在前院大厅的一角有一张红木大方桌,上方坐着老先生,左右两方是二姐和她的“小弟”,也就是我哥。下方好像常是空着的。我喜欢看他们读书,反正没有人搭理我。我在桌子下方的大方杌凳上爬上爬下,看着他们俩对着面前打开的书本,毕恭毕敬地听讲。老先生咿咿呀呀地念着,闭着眼睛,身体左右晃着,十分陶醉的样子,好像在谛听哪里传来的天籁之音。而我喜欢爬到杌凳上看二姐,因为她真的很好看。

我已经不大记得二姐的穿式,只记得她从来不穿鲜艳的衣服,根本没穿过旗袍,也没看见过她学时髦,打扮成西装仕女长裙曳地。印象中只有一个不声不响的二姐,上身穿着黑缎镶白缎牙子的月白素花织锦缎袄,下面是有花边的长裤,笑时抽出腋下的细麻纱手绢捂着她丰满的红嘴唇。我也只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方凳上爬上爬下时,她坐在旁边用她柔软的白手拍着我的头说:“别闹,等会儿我带你玩!”我从来没敢找她玩过,她好像也不会玩,我现在想起她来,也只能像是当年的无声电影。

同类推荐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本书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概括,从而为中国电视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作一阶段性的梳理与描述,为中国电视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其品质与境界提供一些思考与探索。
  •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一部分,本书纵观宋代私学发展的整体状况,从宋代私学整体发展入手,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 运用系统理论和实证分析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宋代私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办学人员和学生来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地域性差异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宋代私学对宋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私学发展的影响。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热门推荐
  • 极品狂仙

    极品狂仙

    修真路,几多愁,执子仗剑走天涯。重生异界,他面对无数的艰难险阻,修真之路,漫长艰难,鬼域魔地,凶险万分。斩魔兽,夺内丹。取绝世神兵,狂战四方,永登无敌巅峰。少年心,恋尘缘,一剑怒斩为红颜。跌宕起伏的修真之路,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狂妄的性格,细腻的情感。佳人犹在,只是情路坎坷。千年泪,为谁流,几经等待终成空。我在这等待了千年,却换来了一个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你近在咫尺,我却难以看清你的容颜!不一样的修真之路,不一样的修真轶事,拨开层层神秘的面纱,带你走进姜逸的世界!
  • 人见人爱的六小姐对战邪魔四王爷

    人见人爱的六小姐对战邪魔四王爷

    一个高中的女学生穿越到另外一个陌生的朝代·····坑爹的······我居然穿了···妈妈咪啊····谁来救救我啊!!!!!!!!!当然是我我啊!我的小娇妻!!
  • 小小新娘哪里逃

    小小新娘哪里逃

    “放开我。”娇怒的脸上带着决绝,她努力挣脱身体上的压制,他们是世家之交,青梅竹马两心相许,但是在一夕之间她家破人亡,只因为是他的谋划,带着愤怒,她开始进行报复,“讨好我就是为了报复我吗?”他狠厉的禁锢住曾经的恋人,“那我让你看看惹怒我的后果。”
  • 第七次空白日记

    第七次空白日记

    来自地球的两个少女,来到另一个次元的镜面星球,瞬间变身马猴烧酒。与之相遇的,是恶魔还是天使?自己呢?为什么会来到另一个次元?关乎前世?~~~~~~~~~~~~~~~~~~~~~~~~~~~~~~~~~~~~~~~~~~~~~~~~~~~~~~~~~~“要叫我姐姐哦曦曦。”没有回应······“快叫啦,你不是已经可以说话了吗?”“······不要~”“叫啦叫啦~”“阿勒,那不是夏宇吗?为什么会和一个女孩子在一起?”“什么(╯‵□′)╯︵┻━┻”“终于走了,我要吃冰淇淋~”~~~~~~报告!天使和恶魔的共舞即将开始,请欣赏舞会~第七次空白日记(也叫第七空白日记哦)参上
  • 终极修炼后期高手

    终极修炼后期高手

    “一次意外的穿越,让他回到了太爷爷的过去1937年。”“遇到了他的太爷爷也就是刘磊,就向他告他爷爷刘叶的状。因为他从小就被爷爷刘叶、跟外公杨明、还有林东方经常给折磨!”所以林寒枫哭丧着脸说;“太爷爷啊!你有所不知的是,爷爷这个死老头经常把我拖到家里的门口的树下,拿条绳子把我给掉起来。然后把我当沙包那样练起拳来。所以我也现在也要把他给掉起来!”“啊!爷爷对不起啊!我不是故意的,以后你别放心里去啊!”
  • 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管理

    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管理

    内容有业务连续性管理——360度全面灾难防御;制定符合业务需求的连续性管理方针;以业务价值为导向,实现企业持续经营;日本地震若发生在台湾,您的企业承受的了吗?防患于未然,然亦有备——提升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风险分析在业务连续性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企业风险意识,积极管理危机事件;基于KMV模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对公允价值的思考和审计风险防范;等等。可为包括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最佳实践。
  • 玄天封神

    玄天封神

    不愿低头受辱,就只能抬头望天,踏着敌人的尸体,一步一步,走上巅峰。
  • 重修凤山县志

    重修凤山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东煌记

    东煌记

    三年前,他盖压五域,更是获得小东皇之称!奈何,为了救妻女,神图自废,带着女儿黯然离开武途之战!三年后,女儿被带走,秉承着女儿的心愿,他强者回归!三年前我盖压五域,三年后,我依旧让你们望而却步……
  • 重生将门嫡女:第一毒妃

    重生将门嫡女:第一毒妃

    【女强】一纸诏书,一杯毒酒,宣告了她这个废后的悲惨结局。一朝重生,她成为将门虎女,嫁给当今圣上宠臣为妻。身为正妻不受宠,小妾作乱,怕什么,且看她如何清理门户,重掌大权!休掉夫婿,嫁入王府,她成为史上第一传奇女子!美人如玉,江山如画,曾经欠她的,她会一一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