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700000047

第47章 黑洞乎白洞乎虫洞乎

——《道德经》批判之四十六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云: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好了堂主人今译之曰:

天下有道的时候没有战争,所以连马都在耕地;天下无道的时候战争不断,马就都成了战具,甚至连马驹都会生在郊外。欲望太多是最大的恶行,不知满足是最大的灾祸。因为一切的过失都是因为想要得到什么而造成的,所以知道满足之后的足,才是真正的富足,且永远都不会由于过失而失去。

通过现代宇宙学,我们已经可以对宇宙中的奥秘得到不少的了解,虽然其中的许多内容还只存在于研究者的推断公式里。比如黑洞和白洞是两种性质正相反对的天体,前者将物质吸收进去,后者将物质排斥出来,而虫洞则是将二者勾连起来的通道。比如我们可以从黑洞跳进去而在一瞬之间通过虫洞——时间隧道再从白洞中跳出来,所谓的星际旅行便由此得以实现,而且当我们从某白洞中跳出时所到达的也许还会是另一个宇宙呢。

如果为了理解的方便,我们也可以就将宇宙说成是神造的,但一旦又将神赋予了人形,那就将宇宙再说成是人造的也无所谓。上帝也是一对男女,那次爆炸是他们青春期一次又一次交合的结果,而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只是他们所结出的累累硕果中的一串葡萄。宇宙是由许多个恒星系统组成的,恒星又衍生出行星,太阳和地球又化育出新的生命——人,就此完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循环。

由此可见,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着的,每个层次虽然高低不同但秉性却类似,因此可以在大中见小也可以从小中见大。如果我们将那次大爆炸看成是造物欲望恶性膨胀的结果,如果说一切事物都会有相反的两个方面的话,那在造物欲望恶性膨胀的背后又有了一个占物欲望的恶性膨胀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这两个层面几乎是一头一尾离得很远,但尾与头比较起来却一点也不逊色。人类的占有欲望太强了,几乎个个都是欲壑难填,也不知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但若因此就说“罪莫大于多欲”也并不正确。因为正是上帝多有了创造之欲才有了宇宙和我们,正是因为我们多有了创造之欲地球才有了如此人化的今天,而我们所有的创造的欲望说到底又无不是以占有的欲望为基础的。难道上帝创造这个宇宙不是为了拥有这个宇宙吗?难道我们创造出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拥有这个世界吗?虽然有了这样的愿望未必就会有这样的结果,但如果没有了这样的愿望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了。

再比如私有制的确立虽然使财产过分集中在了少数人手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还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但社会却也因此而发展和进步了。如果人人都来“知足”、“常足”,恐怕我们现在还在树上吃果子也说不定。

况且我们的产生对于上帝来说也许还是个意外之意外。我们不仅有肉体而且还有灵魂,不仅爱物质而且还爱精神。不定哪一天还会凭借着那一点点智慧识破了天机,通过一条什么隧道逃出他的掌心去享受一回真正的大自由也说不定的。

把社会比成一个枣核也许不新鲜但还是很恰当。那些只爱物质不爱精神的极少数人站在一头就如同宇宙中的黑洞,站在另一头的自然是那些只爱精神不爱物质的极少数人就如同宇宙中的白洞,二者之间虽然相距甚远却又随时都可以连起手来,因为精神虽然高尚却离不开物质的支撑,物质虽然实惠但也需要精神的包装。如果说前者是魔鬼后者就是神仙,充斥在二者之间的芸芸众生正组成一个大大的虫洞,供二者的飞船顺畅地穿梭。

这似乎也太有点令人不可思议,当那些研究宇宙的学者们正在为自己理论中的虫洞过于狭窄而发愁的时候,这里却早有一条康庄大道似的“龙”洞在使用着了,而且其中是绝不会缺少什么反物质的,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正在这里“知足”而“常足”、“常足”而常乐着呢。

人或许还是欲望强一些更好!

同类推荐
  • 生命安宁

    生命安宁

    人生最大的焦虑之一就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在人生的终点我们都有可能发现自己虚耗了生命。而在本书中,威廉·欧文教授运用斯多葛主义深邃的心理探索与有效的实践技巧,为我们描绘新生命的路线图。斯多葛哲学是古罗马最流行、最成功的思想流派,其生活的艺术能让我们减低焦虑,释怀过去,将心力聚焦于生命中能够控制的事务上;能让我们更好地对付羞辱、悲伤、衰老,坦然地面对声名与财富的诱惑。我们从马可·奥勒留那里学会取舍,从爱比克泰德那里学会从有限的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满足。当然,这种生活的艺术还能彻底治愈折磨现代人的心理慢性病症——对生活无休无止的不满足感,让我们的内心归于从容和安宁。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三主讲近世哲学。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热门推荐
  • 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是网络时代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式,是人们通过互联网从事各种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本书从虚拟社会的概念、历史演进、特征出发,分析和梳理了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热点事件的分析,重点阐述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特点和应对措施,以及对网络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处理方式;同时,结合实践,研究了网络问政、网络监督与网络反腐、微博的“革命”、网络信息安全以及如何重塑领导干部网络形象及网络公关等问题,为领导干部提高虚拟社会管理能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 手书童话——千镜之国

    手书童话——千镜之国

    上升为神明,还是堕落成野兽……中元纪,在这片被神遗弃的遥云大陆,一个少年人,带给你所有他的遇见……
  • 凤华绝代

    凤华绝代

    《大汉天子》中她被众星捧月,却唯独得不到他真挚的爱。曼冬,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孤女,如今魂附她身又会有怎样的结局?争与不争,斗或不斗,是命运使然还是被逼无奈?阴谋四起的背后到底又有怎样的隐情和秘密?看金屋藏娇如何全新上演......
  • 银色音符

    银色音符

    “小葵,不要哭,告诉你哦……”妈妈温柔的长睫毛在眼睛上微微颤抖,她微笑地指着窗外洁白的月光。“妈妈、爸爸,还有小葵,我们其实都是从很遥远的‘弦音星球’来到这里的!”窗外,无际的漆黑夜空之中,只有月亮寂静地绽放着神秘的光芒,而在它的四周,安静地弥漫着淡淡银白色的光晕,仿佛笼罩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弦音星球?”小葵白皙的脸颊上还带着点泪痕。她趴在铺着白色床单的床铺前,像要探寻着无限未知的宇宙般,努力地瞪大眼睛。“我们的星球啊……”妈妈凝视着小葵认真的模样,轻轻地抓住她的手。妈妈修长而纤细的手指,曾经在琴键上释放出魔法一般的动人音乐。
  • 阵噬天下

    阵噬天下

    一个卑微的生命,如何摆脱命运的束缚。在坎坷的命运面前,他如何挑战自我。在世人的面前,即使低微的实力,依然能给人无限的震憾。乾坤阵一出,谁与争锋!且看杨一帆扬帆而起,破浪而去……
  • 剑起伏魔录

    剑起伏魔录

    手持上古一剑,前方诸魔当道!我毫不畏惧,斩遍诸魔!!
  • 西幻:弑神

    西幻:弑神

    一群奇葩家伙做着奇葩的冒险。一个拿着木琴当武器,皱眉脑袋会变成菊花的面瘫女主。一个拿着美貌闪瞎敌人眼,偶尔会变小孩的魔法师男主。一对嗜钱如命,曾是“神”的逗比兄妹。再加一个曾经凶名远扬,其实只是个武痴,生活三级残障的“火神”以及其他陆陆续续相遇的人们。一起开展奇葩们的冒险,并找到自己信仰的方向。
  • 回忆似水

    回忆似水

    上天赐给每个人极度相似的青春,生活方式却是千姿百态。青春里面对每一次无法逃避的选择,内心总要承受百倍的苦楚熬过世间的大悲惨。你不能厌恶,或者荒废光阴,要明白,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你失去的不是别的什么,而是自己此刻正度过的分秒。无可挑剔,青涩的爱情会被无形的铁索束缚,雨季的山盟海誓像流水一样远去,以及想象的美好将一去不复返。天空仿佛一片阴霾,看不到灿烂的阳光,连同时间恍若成了一条被拉得悠长的路,前面看不到终点。彷徨、失落、一次次心灵深处的煎熬,被一双隐形的手推着前行,就这样坚持,奋斗。大概是内心里藏着一份承诺,一份爱,一段抹不掉的记忆。
  • 朝夕故梦

    朝夕故梦

    秋夜,屋之窗微开,烛影映在案上之,茶汤已变凉,瘦影如窗伫望之,孤且悲伤,自言曰:“今太平,汝又在何?”
  • 无法碰触的我爱你

    无法碰触的我爱你

    《无法触碰的我爱你》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这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能检索到自己名字的小说,当你已然沉溺在所谓现实的洪流,当你无奈佝偻于人性森林的迷惘回转,合上书的那一刻,像是跳下岁月的阡陌,回头观望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年轻的田野,那一片耕耘了二三十年的杂草丛生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