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77700000008

第8章 赏《清明》诗;考“杏花村”—屈苇滨(3)

很明显,这是一首思乡诗。呜咽的号角、散淡的秋阳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于是登上黄州(亦称齐安郡)城楼向西北的家乡眺望,可是故乡实在太远,望也是没有用的。故乡到底多远?沿途要经历“七十五长亭”。唐时驿站,三十里设一长亭,七十五长亭是二千二百五十里。这正是诗人从长安至黄州所经历的路程,今日“回首”,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是啊,这是一次长途跋涉的苦旅,一次“断魂”之旅,怎么可能忘记呢!有趣的是,这个距离与今天乘火车从西安到黄州的距离也是基本相同的。这足以说明杜牧从长安到黄州行的是旱路,是经河南入湖北麻城再至黄州的,这在当时也是唯一便捷的道路。

第三,杜牧是在“清明时节”从歧亭路过的吗?先看看杜牧自己的说法。《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

会昌元年四月,兄慥自江守蕲,某与同舟至蕲。某其年七月,归却京师。明年七月,出守黄州。(《杜牧全集》本集卷16)这是说,他于会昌二年七月出守黄州。又《黄州准赦祭百神文》:

会昌二年,岁次壬戌,夏四月乙丑朔,二十三日丁亥,皇帝御宣政楼,百辟卿士,稽首再拜,敢上“仁圣文武至神大孝”尊号于皇帝。受册礼毕,御丹凤楼,因大赦天下,咸告天下刺史,宜祭境内神有益于人者,可抽常所上赋以备具。牧为刺史,实守黄州。夏六月甲子朔,十八日辛巳,伏准赦书得祭诸神,因为文称赞皇帝功德,用享神云。(《杜牧全集》本集卷14)从这段引文看,杜牧在会昌二年四月,至少是六月已经在黄州刺史任上。“七月”与“四月”或“六月”显然是矛盾的。对此,缪钺先生在《杜牧年谱》中有一段合理的解释:

考本集卷十四《祭城隍神祈雨第二文》(文中有“黄境临蔡”语,故知为守黄时作)云:“今旱已久,恐无秋成,”盖作于六、七月间,而文中有“牧为刺史凡十六月”之语,若七月上任,至翌年六、七月,甫十二、三月,不得云十六月,若二、三月间上任,至翌年六、七月,适为十六月,且与《祭百神文》中所言四月守黄州事合。盖《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明年七月”句中之“七月”,本作“二月”或“三月”,后人传抄,因涉上文“其年七月”而误作“七月”也。

从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出:杜牧是在会昌二年二、三月间到的黄州,四月,武宗皇帝诏令各州刺史祭祀各自境内对人民有好处的神灵,六月十八,杜牧在黄州主祭诸神,第二年六、七月间,天旱,杜牧在黄州主祭城隍神求雨,这时他到黄州已经十六个月了。这样就可以认定,杜牧是在会昌二年二、三月间到的黄州,因这里用的是农历,所以二、三月间正是所谓“清明时节”。

第四,杜牧是怀着“断魂”的心情赴黄州的吗?这里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杜牧的出身。杜牧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生于唐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其家自西汉时的御史大夫杜周开始,世代为官,门第显赫。杜牧的祖父杜佑在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作宰相,位极人臣,建私第“樊川别墅”为京兆一景,编《通典》二百卷,是我国典章制度方面的名著。这样的出身使杜牧深受影响,他祖父对他的影响尤其巨大。他决心继承“家风”,年轻时读书就注意研究经世致用的学问,尤其注重研究兵法,正如他自己所说:“某世业儒学,自高、曾至于某身,家风不坠,少小孜孜,至今不怠。”他研究的重点是“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杜牧全集》卷十二《上李中丞书》),曾注解《孙子》兵法十三篇,还写了《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军事论文。二十三岁作《阿房宫赋》,人称有“王佐之才”(见《唐摭言》卷六《公荐》篇吴武陵荐杜牧语);二十六岁进士及第,制策登科。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像他祖父那样的政治抱负。这种抱负,他在《郡斋独酌》一诗中有很形象的表述:

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

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

就是说他的理想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要辅佐君主,削平藩镇,收复河湟,使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然而,杜牧在仕途并不得意:中进士第后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七个月后,即开始了长达十年(大和二年十月至开成三年冬,即828—838)的幕府生涯,先后做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府幕僚,(其间,于大和九年至开成二年初两年的时间里,回朝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四年(839)初春,回京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官阶为从七品上;开成五年升膳部员外郎(从六品上),不久又调任比部员外郎;会昌二年(842)春,外放任黄州刺史(正四品下)。从进士及第到外放黄州,十五年过去了,年届四十,好不容易熬到一个京官,却又被外放到一个“户不满两万,税钱才三万贯”(《杜牧全集》卷十五《黄州刺史谢上表》)的小州任刺史,而这时他的堂兄杜悰已经做到淮南节度使,身居相位了。两相对照,其失意和愤懑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情绪,常流露在他此后所写的诗文中。刚来黄州不久,他就给时任池州刺史的好朋友李方玄写了一封信,信一开头就大发牢骚:

仆之所禀,阔略疏易,轻微而忽小。然其天与其心,知邪柔利己,偷苟谗谄,可以进取,知之而不能行之。非不能行之,抑复见恶之,不能忍一同坐与之交语。故有知之者,有怒之者,怒不附己者,怒不恬言柔舌道其盛美者,怒守直道而违己者。知之者,皆齿少气锐,读书以贤才自许,但见古人行事真当如此,未得官职,不睹形势,絜絜少辈之徒也。怒仆者足以裂仆之肠,折仆之胫,知仆者不能持一饭与仆,仆之不死已幸,况为刺史,聚骨肉妻子,衣食有余,乃大幸也,敢望其他?(《杜牧全集》卷13《上池州李使君书》)这段话的意思:自己平生性情刚直,厌恶奸邪谄媚,不肯以逢迎拍马来求得仕途上的进取,因此有人痛恨自己,有人了解自己。痛恨自己的多是有权有势的人,可以排挤打压自己;而了解自己的都是些年轻气盛、无官无势、不懂官场斗争手段的人,不能对自己升官有任何帮助。在这种情形下,自己能做个偏僻小郡的刺史已经很不错了,还敢有什么奢望呢?真是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杜牧为什么被外放黄州?一般认为是遭当时的宰相李德裕排挤的结果。杜牧《祭周相公文》中曾说:“会昌之政,柄者为谁?忿忍阴污,多逐良善。牧实忝幸,亦在遣中。黄冈大泽,葭苇之场。”(《杜牧全集》卷十四)这里不仅表明了对自己外放黄州的不满,而且指责了会昌初年朝政的黑暗,并且点明了造成这黑暗的人为柄政者。那谁是柄政者呢?当然就是宰相李德裕了。李、杜两家本是世交,李德裕对杜牧的弟弟杜很器重,屡次辟召为幕僚,为什么偏偏不喜欢杜牧呢?这与当时的牛、李党争有关。李(德裕)党与牛(僧孺)党斗了几十年,是宿敌,而杜牧在牛僧孺淮南节度使府做过掌书记,两人私交很好,这就导致李德裕认为杜牧是牛党的人,因而予以排斥。李德裕并非不了解杜牧的才干。在他任宰相期间,讨伐泽潞,抵抗回鹘,杜牧都曾上书论用兵方略(见《杜牧全集》卷十一《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卷十六《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李也欣然采纳,但对杜牧始终不予重用,可见他对杜牧成见是很深的。在整个李德裕任宰相期间,杜牧一直在外任刺史,由黄州而池州而睦州,心情一直都很压抑,正所谓“三守僻左,七换星霜,拘挛莫伸,抑郁谁诉。每遇时移节换,家远身孤,吊影自伤,向隅独泣。”(《杜牧全集》卷十六《上吏部高尚书状》)在这种背景下,杜牧只身远守黄州,其内心怎么会不抑郁惆怅呢?想他一路出潼关,跨中原,渡淮河,越大别山,到达麻城歧亭时,已离家两千余里,正遇清明时节,春雨蒙蒙,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回望长安,思念家人,想平生遭际,壮志难酬,于是,失意、感伤、怨愤的情绪填满胸臆。这就是杜牧赴黄州道经歧亭杏花村时的真实心境。

结论与补充说明

至此,可以得出结论: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既不是山西汾阳的杏花村,也不是安徽池州的杏花村,更不是别的什么杏花村,而只能是湖北麻城市歧亭镇北三里处的杏花村,即北宋时苏轼的朋友、著名隐士陈季常隐居的杏花村。

但有一点要补充说明:这个结论的前提,是《清明》这首七绝必须是杜牧的作品;如果不是,那这结论当然也不成立。

为什么要说明这一点?因为杜牧这首诗不见于《杜牧全集》,不但本集中未录入,连别集、外集中也没有。目前我所知道的,这首诗最早见于《千家诗》。《千家诗》这本诗集是由南宋诗人谢枋得编的《重定千家诗》和明朝王相编的《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的,其中七言律诗全是谢编的。这本诗集因长期以来作为儿童启蒙课本使用,所以影响十分广泛。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没有人对《清明》诗的作者提出任何异议。

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本文前面已经提到,《杜牧全集》并非杜牧在世时亲自编辑,而是在他死后由他的外甥裴延翰编纂的。而这说的只是本集,外集和别集则是由宋朝人补编的。杜牧一生著述颇多,他临终前“尽搜文章,阅千百纸,掷焚之,才属留者十二三。”(裴延翰《樊川文集序》)这十之二三就是裴延翰所编的本集,共收诗文456篇,其中诗258首。由宋人补编的外集、别集收入杜牧诗178首。但可以肯定的是,把这些全部加在一起,也不到杜牧全部作品的一半,大部分已散佚。这散佚的诗作一部分落入他人手中,于是便出现了像《清明》诗这样不见诸《杜牧全集》却见诸《千家诗》的情形。但这毕竟不像本集中的诗文那么可靠,所以后人选编或选注杜牧的诗,大抵不选这首诗。倒是由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古典文学专家撰写鉴赏文章的《唐诗鉴赏词典》不忍割爱,选了这首诗。

笔者深信杜牧就是《清明》诗的作者,所以才做了这篇文章。但这只是笔者的观点,读者诸君尽可放出眼光,认真鉴别。

同类推荐
  • 后宫政治(下)

    后宫政治(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热门推荐
  • 重生修真者

    重生修真者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他们不受法律世俗的影响,一心只求实力和权力,他们被人们称为“修真者‘’楚翔一位世界顶级强者,在渡劫中灰飞烟灭,重生在一个废柴身上,看他如何一步一步称霸世界,做最强者!
  • 渔妇

    渔妇

    穿越了,寄人篱下,婶母不喜,叔父不爱,还要逼她替堂姐出嫁。无奈,那就嫁吧!嫁到偏僻渔村,从此婆婆妯娌小姑一箩筐,吵吵闹闹过日子。无所谓,做个渔妇也不错。抓个鱼,捉个虾,采采紫菜,捞上来,全是银子。只是,只是夫君,你身上的那块玉佩到底是谁家的传家之宝?已有完结本《醋香满园》,坑品有保证,请大家放心入坑!
  • 花样女子的初恋

    花样女子的初恋

    校内,他是迷倒万千少女的英俊王子;校外,他是著名财团的首席执行官!而她则是做事风风火火的霹雳恐龙女!原本不可能有任何交集的两人,却因一场化妆舞会而巧妙结缘!从此,一场暴力恐龙女大战冰山冷酷男的决战就此展开!
  • 元力乾穹

    元力乾穹

    据传说相爱的人相继去世之后,他们可能会在十万年后再次相遇,能否再次相爱就没人知道了。当我醒来的时候我眼前的世界不再是我原来的世界,这里充满许多着我原来的世界所没有的东西,我在这里遇到了我“曾经爱的人”。
  • 仙道诡影

    仙道诡影

    乡村少年毅然踏上证道、寻亲的坎坷道路,在充满了诡异的路途中,凭借深沉的心机,逆天的修为,真挚的友情,感人的爱情,他一路走过,杀过……天骄在他的脚下匍匐,远古的巨头在他的手中惊骇,大地在他的脚下碎裂,黑色的天空在他的手中惨啼!当他的脚步走到最后,却发现自己身后……空无一人!没有亲人,缺了朋友,失了挚爱……看平凡少年踏上一条与众不同的诡异仙路乱天地,灭大能,成就风华绝代诡帝之名!
  • 宇宙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宇宙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本书是《世界未解之谜精编》系列之一,该系列精心收集了众多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世界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宇宙、生物、地理、飞碟、人体、恐龙、宝藏、百慕大、历史、金字塔、文化等多个领域,书中令人耳目一新和不可思议的未解之谜,给予了人类新的思索。人类究竟创造了多少奇迹,又留下了多少谜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们深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未知一定会变为已知。让无数探寻声化做利刃,刺破一桩桩人类千年未解之谜。
  • The Author of Beltraffio

    The Author of Beltraffi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乱世大帝

    乱世大帝

    北宋末年,风云变幻,金兵即将南下侵扰大宋。此时一人横空出世,大喊,岳飞,碗里来,金兀术,有多远滚多远,赵构,脱只袜子闻闻味,一会给爷叼回来,爷是二十一世纪的小青年,混个济王当两年。《乱世大帝》新建QQ书友群:493598882
  • 再逢春

    再逢春

    一觉醒来后,陶逢春得知几件事:一、她很赶时髦的魂穿了;二、她的身份是家中庶女;三、她的前身是自杀未遂;四、她的未婚夫是个傻子;五、一个月后就是成亲日;陶逢春托腮望天:天好蓝,云好白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毒后风云录

    毒后风云录

    一朝穿越,成了吴国有名无实的皇后,皇帝厌恶,太后凶残,嫔妃横行,娘家算计,甚至新婚之夜被人喂了春药送到男人身下,还可以再悲催点吗?既然如此,她便把这些蝇营狗苟全部送入地狱好了,踹了皇帝,打了太后,灭了妃嫔,毁了娘家,做完坏人再做好人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