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少儿馆和成人馆两个牌子一个班子,事实上属于成人馆的一个部室。藏书、阅览座位十分有限,而江夏区中小学有328个图书室,拥有藏书137万册,且阅览室大都宽敞明亮,最方便师生利用。但这些中小学图书室大都存在着业务人员少、管理不到位的共性,有的图书馆除了应付检查外,根本不对学生开放,造成文献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区少儿馆开放时间虽多但藏书又不能满足少儿的需求且占地面积有限,服务的覆盖面有限,离城镇较远的少儿根本无法利用。为了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江夏馆狠抓了与广大中书的作,辅导上下,中的杠杆作用。自1997年“普九”达标以来,江夏馆共为全区培训了中学图书管理员300多人次,分编整理图书70余万册,重点加强了对全区多个中小学图书室的上门辅导工作。例如:江夏一中聚集了江夏最优秀的教师队伍和青少年精英两千多人,图书室规模也很大,投资100多万元,设备也很现代化,遗憾的是图书室7个管理员没有一个精通业务,电脑无法使用,新书不能投入流通,两千多师生不能借阅。得知此情况,江夏图书馆派出4人,上门帮助辅导,分编图书3万册,一个月时间为该图书馆理顺了程序,使该图书室在学校教学中发挥了作用。近年来,江夏区图书馆还每年组织中小学图书室管理员培训、参观、交流及研讨,充分发挥了区图书馆的龙头作用,为基层图书馆管理提供了业务支持,使江夏区300多所中小学图书室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图书借阅管理逐步规范化,使江夏区12万少年儿童能就近借阅到书刊,少儿馆的服务功能得到了延伸。与此同时,江夏馆还在武汉市少儿馆的大力支持下,在离区馆较远的乡镇文化站、社区、学校设立借书点,每次提供图书、杂志500余册供流通,一季一更换,既使图书馆的藏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又使边远地区群众拥有精神食粮,两者相得益彰。
4.2加强科教兴农工作,服务农民读者
自1984年以来,江夏区图书馆读者工作一直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农村经济。为农民搭致富桥、引致富路、开致富门、传致富经。曾先后3次在《武昌报》、《江夏报》上发表《致全区种养专业户的公开信》,并对农村读者借阅书刊给予优待,实行调查走上门、图书送上门、科技信息寄上门、技术人员请上门的“四上门”服务,对农民读者实行“办证、借书、时间”三优先。对乡镇科技干部实行代借、代编、代购、代查、代译、代传六项特别措施。每年春秋和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都要为农民开展科技赶集,送书上门活动。有关科教兴农工作曾在全国、省市图书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中央、省市区新闻媒体多次予以报道。
5.改善借阅环境,争创一级图书馆
江夏区图书馆创建于1979年5月,现有面积2550平方米,馆内设有9个业务服务机构,藏书17万册,持证读者6000余人,工作人员18人。建馆以来,曾60余次受到省市区等有关部门的表彰。1994年,首次参加文化部开展的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总分列全市13个区(县)图书馆第一名占湖北省上等级公共图书馆的12位。1998年,在第二次评估定级中,又取得了941分的好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两次与一级馆失之交臂,均被文化部评定为二级馆。
在第三次评估定级中,遵循文化部“以评促建”的原则,在前两次评估定级的基础上,找差距,根据馆情,向全馆各部门提出了“优化借阅环境、夯实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效益、全力争创一级馆”的创建思路,各部门工作分工到人,做到“五明确”即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重点、明确工作责任、明确完成的时限、明确要达到的目的。整个创建过程共投资达38万元,除加强藏书建设外,重点加强了以下几方面建设:
5.1改善馆容馆貌,营造良好借阅环境
江夏区图书馆新馆舍建于1987年,长年来,由于经费有限,馆舍一直得不到较好的维修,门前的活动场所一直是坑洼不平,读者出入不便。本次评估,江夏区图书馆下决;首先从整治环境出发,投资6万元,将读者活动门前场所铺上了水泥,将破烂不堪的钢窗换上了铝合金,楼道墙面镶上了瓷砖,室内1~4楼全部做了仿瓷,使馆内馆外面貌焕然一新,借阅环境大为改观。
5.2调整业务布局,方便读者利用
改造后的江夏图书馆,一楼为成人报刊和电子阅览区,这里365天开放,有报刊300余种,电脑40台,可供读者浏览、上网、查询图书馆书目文献数据;二楼为少年儿童书刊借阅区,这里有图书5万余册,可供小读者借阅。三楼为读者培训区,每到双休和节假日,这里300多名少儿参加培训,200多名家长旁听,学习秩序井然。四楼为成人书刊音像借阅区,在这里,读者可查阅工具书、地方文献,借阅图书、视听资料,各得其所。五楼为过刊典藏区,有万余册60年代以来的报刊可供读者咨询查考。馆内局域网的建成方便了管理;电子阅览室的设立,实现了服务手段现代化。“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让更多的人利用图书馆,让更多的书刊发挥作用”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3管理规范化!实现“五统一”
为了较好地展示图书馆人的形象!规范管理,在创建中,江夏区图书馆实现了“五个统一”即:全馆窗帘统一、标识标牌统一、宣传牌、制度牌统一、工作服务台统一、工作人员服装统一。全馆各部室还开展养花活动,墙壁走廊上配上风格各异的画框,给读者以宁静和美的感受。
通过4次评估定级的创建工作,江夏区图书馆可以说实现了四个根本改变:一是馆容馆貌得到根本的改变。二是图书馆服务手段由传统实现了现代的根本改变。三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得到了根本改变。四是读者对馆的看法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变。2003年9月,武汉市专家评估组对我馆进行了评估,通过一听二看三查,专家们给予了较好的评价。评估组副组长,市图书馆馆长李皓说:“看了江夏图书馆的变化,听了江夏图书馆工作汇报,使人感慨万千。江夏图书馆之所以欣欣向荣,是因为江夏馆的领导和职工有志气、有干劲、有能力、有点子、有办法、有开拓创新精神。他们的工作特别是实行的借阅合一,借图书与视听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适应了社会发展,读者的需要,这就是与时倶进的体现。”2004年,江夏区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如今,江夏区图书馆环境更好、人气更旺,在这里,老年人看报,中年人借阅资料,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参加培养,每人都可以找到理想的学习去处,读者们无不感叹,异口同声:这样的图书馆恰似人民群众的终身学校,我们喜欢!
公共图书馆与农民致富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左右,农民富,国则富;农民强,国则强。因此,作为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区县级公共图书馆要面向农村,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农村“四有”新人,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1.农民致富需要公共图书馆
首先,农民发展生产需要公共图书馆。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农民盼望能有一个发布准确信息的机构来引导他们发展生产。完成这个任务,除了科技部门外,公共图书馆则是一个重要的机构。从地理位置来说,公共图书馆都设在县城以上,交通很方便;从信息资源讲,公共图书馆书刊丰富,信息来源渠道多;从人员配合看,公共图书馆专职人员多,既可加强信息的收集与筛选工作,又可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市场预测,提供适用信息。只要公共图书馆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及时准确地为农民致富传递信息,就能给农民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其次,农村读书热的兴起需要公共图书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农民大都体会到,光凭老经验种田是难以致富的;他们渴望技术,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掌握科学技术的必要性,纷纷钻研农业生产技术。例如,天津市宝坻县80%的农民参加读书读报活动,武汉市江夏区贺站镇新华村60%的家庭订有报刊。目前,对于大多数初步富裕和一部分还没有富裕的农民来说,购书能力都很有限,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为他们提供援助。
再次,公共图书馆的无偿服务深受农民的欢迎。公共图书馆,这个坚持无偿服务、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机构,正是广大农民梦寐以求的。这一点,江夏馆在服务中深有感受。近年来,江夏馆多次到农村开展科技兴农活动为农民无偿赠送书刊放映科技录像,发布种养加工信息,倍受农民的欢迎。
2.公共图书馆为农民致富服务的方法
公共图书馆为农民致富服务,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上门服务法。这是最受欢迎的举措。上门服务的内容包括:调查走上门,书刊送上门,信息寄上门,技术人员请上门等等,做到了这些,为农民致富服务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之效。
二是纵横建网法。即建立图书馆流通网络和信息传递网络。一方面,要建立起各乡镇图书馆和村图书馆,形成图书馆流通网络;另一方面,要在乡镇街、村、组建立信息传递网络,聘请科技示范户当信息传播员。
三是科技赶集法。它是图书馆将收集的二次、三次文献,采用一定形式在农闲时和节假日为农民服务的方法。其特点是:形式多样,服务面广,影响面大,是组织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有效方法。
四是“三优”服务法。即农民借书优先、时间优先、数量优先。农民来趟县城往往不容易,到了图书馆,这也想借,那也想看。如果图书馆能为农民提供借书“三优”服务,大开方便之门,就会激发他们利用图书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为他们致富助一臂之。
五是声像服务法。声像信息产品,形式直观、真切、易懂,传递速度快,覆盖面广,在当前深受农民的青睐,有事半功倍之效。
试论县级图书馆全开架借阅工作
湖北省文化厅出台的《加强湖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和深化改革的意见》要求各级公共图书馆,在新的形势下,改进借阅办法,变封闭式的服务方式为开放式的服务形式。凡建有新馆舍的单位,都要对读者借阅。因此,响应号召,制定措施、统一行动、早日在县级图书馆普及全开架借阅,满足读者要求,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便成为县级图书馆工作者研究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课题。
1.全开架借阅是改革开放的需要
第一,纵观我国宏观形势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公共图书馆,在经济基础领域发生根本变革的时候,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挑战。因此在新形式下,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图书馆工作纳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与改革开放步调一致,与时代发展脉络相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革与之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变封闭为开放,变闭架式或半开架为全开架借阅。第二,着眼图书馆的信息来讲,发展是世界的主题,而信息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图书馆作为信息的集散中心,要发挥其收藏与传递的职能作用,就必须正确处理藏与用的关系,抛弃重藏轻用的思想,树立藏为所用的意识,及时把信息收集起来,有效地把信息传播出去。而在传播之中,就存在一个利用什么方法的问题。作为阵地借阅工作。要有效地把信息传播开来,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全开架借阅。第三,立足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来分析:无论过去现在以至将来,谁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最方便的形式获得最需要的信息知识,可是闭架或半闭架是无法全面满足读者对获取信息的需求,同时,又与“图书馆一切工作都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书刊资料的合理需要”的服务宗旨格格不入。因此要满足读者对书刊的合理要求,要达到图书馆服务读者之目的,最好的方式仍是全开架借阅。
2.全开架借阅的弊端表现在书刊的丢失、破损、乱架诸方面,但纵观全局,它给读者带来的好处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