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2500000041

第41章 叶适《习学记言》选读(3)

余记教授厅文明年,施君应龙大修学。君用学法肄士,士初不便,已而出论语、孟子书交问更质,指中庸、大学为之归,益以司马氏通鉴,士乃附悦,有跃于心,相率请曰;“先生惠教以远者,使变而至道,厚矣。然惟此学始元丰,余十纪,摧剥行尽,身且不庇,教于何立!”君患之,复召郑着,余凤约岁损食,命工先木。相次信二守、东方两使属县助长各有差。使杨梦庚、郑连、诸葛褒撤像殿之坏十六,饰加彤朱。

作论堂、棂星门,崇大于旧。偃植之敝,尺以上,悉易以成材。上瓦下砖,楹间之门牖,无不重整。祭之豆笾、冠佩、章甫,无不新设。噫!亦劳甚矣。始余以师之室庐非师之责也,今并弟子之室庐亦师之责矣。古今固异事也,及其成功,一而已,渠古之是,今之非哉!施君于是则可以教矣。

昔孔子叹材难,而舜止五臣,周之乱臣仅九人焉。孟子亦言由尧、舜至于孔子,见闻之际,彰彰乎莫之企及也。道之凝聚显发,比最其盛者。然而本之为中庸,固天所以降命乎我尔;要之为大学,固物所以会通乎我尔。性合而中,物至于和,独圣贤哉?乃千万人同有也。何孔、孟所称稀阔而不多欤?由孔、孟至于今,又加久矣,其可称者,何寥而不继欤?呜呼!安得不博类广伦以明之,毕躬殚力以奉之欤!

此师友之教,问学之讲,所以穷无穷,极无极也。

虽然,有一无此。方周衰不复取士,冻饿甚者几不活矣。孔、孟不以其不取而不教也;孔、孟之徒不以其不取而不学也,道在焉故也。后世取士矣,师视其取而后教之,士视其取而后学之。夫道不以取而后存也,故愈微。然则教其所不取,施君勉诸!学其所不取,信之士勉诸!

嘉定九年正月。

同前书,卷十一。

长溪修学记

县初设学不置粮,士虽居,不能食也。先令黄君龟朋,自出新意,分厘收拾良苦,然后始得食。而学屋百楹,又破漏倾侧,几坏几堕,则虽食将不能居。今令江君嗣祖,治多暇日,径来坐直舍,斤锯不烦,役徒不嚣,而坏者忽成,堕者忽隆,则居与食皆遂矣。

其为士者叹曰:“自庆历后,为令何啻数十,独二君有功于学,赖以久存。而江君勇于为民,凡可以自力而利其人者,不待告请,常先事率作无怠。古人所谓‘心诚求之’,非缘饰学校以美其名也。”故相与谋而谂记于余至五六,要必得乃止,曰:“吾欲使后读是记者,思其令不忍忘尔。”

惟长溪弥亘山海最巨邑,宦游满天下。廉村薛氏举进士为闽、越首,赤岸尤盛。往年迎蜀人师先生于金台寺,事之如古游、夏之俦,其言论风指,皆世守之。先生没,即寺建祠,正岁若讳日,必奠谒成礼,冠者、童子皆在,丙子逾一周,敬恭不衰。盖其俗朴而专,和而靖,其士缛于文而厚于质,既能思其师而不忍忘,固宜思其令而不忍忘也。

夫师之不忘,以道;令之不忘,以政。三代远矣,令有政而不由学;孔、孟远矣,师有道而不知统也。学非一日之积也,道岂一世而成哉?理无形也,因润泽浃洽而后着,此兑之所以贵讲习也。其始若可越,其久乃不可测,其大至于无能名,皆由悦来也。江君盍揭先生而祠于学,以慰其父兄之思;择士之知伦类统纪者主其子弟,以继先生之道;使习而愈悦,久而愈成!是先生因令而愈不忘也,是令与先生交相为不忘也。

嘉定九年十一月。

同前书。

台州州学三老先生祠堂记(节选)

学者,聚道之地而仕所由出也。或畔道从利,苟荣其身,欲复之于学,弗可受矣,况可祠乎!台州之学,得祠者三人:罗提刑适,陈侍郎公辅,陈詹事良翰。提刑用不究,故事不显。

士在天地间,无他职业,一徇于道,一由于学而已。道有伸有屈,生死之也;学无仕无已,始终之也。集义而行,道之序也;致命而止,学之成也。后世地或千里无学,其君子以意行道,晚进阔远,不知所从。庆历后,名一功,着一善,往往复之于学矣。今其秀人美士,群萃而校处,朝夕瞻顾,拂拭像服,如三老之存;春秋盥,饔醴芳,如三老之。

而又仰其大节,俯其细行,无不皆可师也。为聚道之助,不既多乎!

同前书宜兴县修学记(节选)

熙宁吏用经义,士初昧溺于时。开封礼部有二邵,集英亲策有余,选皆第一。京师之大,四海之广,一邑而擅魁特者三,或疑非地禀之文华不能也。

夫发于劲挺,孰若纳于中和;华其文辞,孰若厚其根本!

根本,学也;中和,道也;地安能预哉!阙党、互乡,地耻其人也;鲁多儒,术君子,人美其地也。

今夫邑之翘材颖质,将进于道,必约以性,通以心,肝脾胃肾无恣其情,念虑思索无挠其灵,则偏气不胜而中和全矣;将深于学,必测之古,证之今,上该千世,旁括百家,异流殊方,如出一贯,则枝叶为轻而本根重矣。学与道会,人与德合,登高丘可以奄鲁,俯长流可以观逝,则山川虽富,同游于覆载之内,义理至乐,独行于物欲之外矣,岂非令长修学之本意哉!罨画之溪,犹浴沂也;善拳之宝,亦舞雩也;非骚人墨土专而有也。

同前书。

士学下

天下之物,养之者必取之,养其山者必材,养其泽者必渔。其养之者备,则其取之者多;其养之者久,则其得之者精。夫其所以养之者,固其所以为取也。古者将欲取士而用之,则必先养之。故族、党、州、乡皆为之学,在诸侯者达于国学,在天子者达于太学,其在诸侯之学者必达于天子之学。性有仁、义、圣、智之本,行有中、和、孝、友之实,教有歌、舞、进、退之容,诵有诗、书、礼、乐之文。其为术也备而久,故其取之也必得其俊异之甚者。夫非必待之以相,而养之既若此矣。其后世衰不复取士,而养之之术坏。至于两汉,有急士之心,不暇于养而遽取之,多为之科目以待其求者,其所选拔,有不暂而为乡相。于是天下之士始去本忘实,争为其名以应之。虽其所以得之者犹有所取之,而视三代则已陋矣。后世习见其事,始以不养而取者为士之常,故人材衰薄,乃不足以庶几于两汉。

嗟夫!岂三代之士独贤哉?然犹未至如今之世,既养而不取,虽取而不养,而其养之也常于其所不取,其取之也常于其所不养,事具而其法不举,两异而莫适为用,此亦执事大臣因循之过也。今三岁诏举进士,州以名闻者数十万人,礼部奏之,而天子亲为之发策于廷。去为州县吏者数百人,而与大政当国论者取焉,侍从人主之左右者取焉,谏诤弹击者取焉,有不暂而遂至者焉。然其在高等者,天下多以其词艺为不当得;而况于其人骻浮躁,乡里之无行者,巍然躐处于其上!朝廷既以取之,虽知其不可而亦不敢较,则取而不养,此天下之所共知而莫能革者也。

今州县自岭海莫不有学,宫室廪,书籍器用,无所不具,来学者诵读之声岁时不息;州必有师而教之,其礼甚优,其职甚专,而又月第其进否,时定其去留;不知三代之学,亦何以异此?然而无取土之法,无考察之意,学官与诸生泛泛焉不相知名,无教无劝,幸其岁满,则掉臂而去,既去若素所不至者,盖一官司耳。呜呼!四五十年矣。则养而不取,此亦方今之所未知也。能勿为之计乎!

夫科举之患极矣。何者?昔日专用词赋,摘裂破碎,口耳之学而无得于心。此不足以知经耳,使其知之,则超然有异于众而可行,故昔日之患小。今天下之士,虽五尺童子无不自谓知经,传写诵习,坐论圣贤。其高者谈天人,语性命,以为尧、舜、周、孔之道,技尽于此,雕琢刻画,侮玩先王之法言,反甚于词赋,南方之薄者,工巧而先造;少北之朴士,屈意而愿学。众说溃乱,茫然而莫得其要。人文乖缪,大义不明,无甚于此,而知者曾不察欤!噫!其过在于不养耳。

昔之养士,诚难为也。州县无学,无师,无廪器用,其创之也劳。今皆具矣,加之以法度,则一日而定矣。法度不立,而学为无用。凡今之士,惟其稚而未成,贫而无食者,乃肯入学;惟其昏不材,贪鄙而无节行者,乃皆聚于;学其有罪而不受罚者,乃求籍于学。故凡茂异秀杰之士,以不至于学为高;其有在者,则必共指以为无耻,而皆以为谚。故其养之常于其所不取,而取之常于其所不得养。然则今之学校,乃为弃材之地乎?噫!三代之王,独何以取天下之士,而使之皆由于学哉?

夫折今之取士而入于学可也,因今之学而后取土亦可也。且三岁所官数百人,而天下之士常有不遇之叹。何者?

其一日而至者,不足以厌服天下也。忠信孝悌,必修于家,必闻于乡;材智贤能,必见于事,必推于友。举其茂异秀杰者毕至,而务养其心以稍息其多言,然后少变今之意而足以取之,则先王之道庶乎可复矣。夫礼义廉耻,惟上所厉,故士得以自重。今天下嚣嚣然养之而不以道,而上不免有鮡士厌儒之心,譬犹父母不素教子,一旦以其不肖而欲尽弃其所爱,不可之大者也。

《叶适集·水心别集》,卷三。

战国策

古今之士,能以口舌轻重安危人之国者,无甚于战国;君之求士急而礼之卑,士之得利速、挟势重者,亦无甚于战国。六国不相振而至于亡,而始皇、李斯迁怒,禽灭其人,烧除其书,盖天地之大变,更数千年而未复,天下以其祸福之报归罪于士大夫。六国土地最大,而其为国之政,天时、人事、农桑、地力、祠祀、亲宾之节,皆无所见,独其游士以策干其君,辨兴亡之效于反掌,使之立致重宝尊位,割先人之地以中其欲者,具之于书,其饰辞成理,有可观听。以此知六国之君,劫于游士之说,合天下之兵以剡之而不暇计其国家,而士之不义无行所以致此极者,亦其流靡使然欤!夫因其流靡之使然而罪之者,为世俗之论可也。若天下何赖焉!

先王知天下者,一人之所能有而非一人之所能为也,是故以天下而为天下。夫以天下而为天下者,隆民之所尊,教民之所贤,用之以时而不使壅,养之有源而不使息,故其要在士。周之盛时,其论士之法矣。盖其比、闾、族、党、乡、遂之民,莫不有学,而京师之学,天子亲临视之,农、商、工、贾之髦异者,皆进之于学而教之礼、乐、射、御之事;京师有三岁之宾兴,而诸侯之君又皆以贡士为贤否;会其祭而为之赏罚。夫士进得事于天子,退得臣于诸侯,为善于家者,知其必显于朝也;修身于私者,知其必用于公也;是故自重难进而不为干世之行。故有秀士、进士、俊士、造士之目,有贤、圣、君子之德,而宣为大夫、为公、为卿之官。故周人之治所以称为太平之世者,以其得士之多而为用者众也,夫土何尝负国家哉?

其后周衰而取士之法坏,独一宣王能修之。未几奔遁于戎,人主自救不给,不知起天下之士以自辅,而取士之法废不复讲,京师之学先废,而周人反皆去为商贾负贩之业。

诸侯不复贡士,而下国之才绝望于王都,其豪杰皆屈意免首而为陪臣。然则周之不振,非诸侯之罪也。虽然,诸侯犹知自用其士,则士犹各自贵于其国。其后诸侯失政,则虽其一国取士之法亦废矣。天下之士望望焉而无归,则皆自附于大夫之家,食其斗升之粟,则为之屏首受戮而不敢悔。若孔子弟子,皆天下之高才异能者也,犹未免去为家臣,独公皙哀季次未尝仕,而颜渊、闵子骞不及仕,见称于门人。呜呼!

士之不遇,至此极矣。孰知兼并之祸吞灭无余,故家旧俗亡失世次,则天下之士盖有愿为家臣而不得者耶!

夫三百余年之间,天下不复有论土之法,以至于天子、诸侯、大夫,皆不得为之臣矣,然后及于战国之时。则士何以自业于世而不恣睢四出,奋口舌之能以要其群之位而自快于一时者哉?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

然则游于战国者,乃其士之业。游说也,游侠也,游行也,皆以其术游。而椎鲁之人释耒耜,阡陌之人弃质剂,相与并游于世。子不难于诈其父,臣不难于协其君,士不难于卖其友,黄金横带,从车梁肉,以偷乐焉而已矣,而尚奚择哉!故曰其流靡使然也。夫因其流靡之使然而逐罪之,则禽灭其人而烧除其书,岂独始皇、李斯有是心欤?

噫!后世之士,当其盛满之际,举选之道阙,去家捐亲而游于天下,其流靡以至于不义者凛凛矣,非惟战国之时为然也。而遂从而罪之,则天下何赖焉!然则举而措之而已矣。

同前书,卷六。

廷对(节选)

“士风惰而未振”,陛下思振之欤?陛下必以今世儒者最为无用,而科举之士多文少实,陛下且欲任使而不可得乎!臣请析之。臣闻周公太宰之治,以九两系邦国之民,有曰“师以贤得民,儒以道得民”。儒者职业,在周公时犹未大也。其后孔子修群圣人之道,付之儒者使世守之。而秦、汉以还,习于功利亲伯之政,与群圣人之道不类,故儒者诵孔氏之遗言,取六经之具载者而切赔之。彼直抱圣人所传之道耳,至其用之则在人主。夫其忠信孝友以为行,言语文字以为能,谈谊而不谈利,计德而不计功,朋友无间言,乡党无过行,斯可谓修洁博习之贤,亦足当卿大夫之选矣;凡今儒者,正当是耳,陛下如欲求卓异特起之士如孟轲、子思、周公、召公以兴起治道,则宜详择而遍观之。天之生是人也不数矣。陛下望之太深,责之太备,以大贤之任而欲众儒者之皆能,臣是以知其难也。天下不察,猥谓陛下不好儒,斯言过矣。科举之法,凡今大略皆所以鮥防不肖而欲贤者自振于其中,此直幸耳。其多得不肖而不自振者,此乃法之所宜有也,而又何怪焉!虽然,振之在陛下耳。

同前书,卷九。

科举

何谓“今并与艺而失之为一害”?盖昔之所谓后者,其程试之文往往称于世俗,而其人亦或有立于世。今之所以取之者,非所以取之,其在高选,辄为天下之所鄙笑。而乡曲之贱人,父兄之庸子弟,俯首诵习谓之“黄策子”者,家以此教,国以此选,命服之所贲者,乃人之所轻。且夫世之所重者,岂必知重其人哉?亦或其艺文之可称者耳。此固不足以卜其内。今其可称者又莫之获,而人之所轻者乃反得之。然则上之求士而用之,公卿大臣由此涂出,岂有始于为人之所轻而终也乃足以为国家之所重者乎!

何谓“化天下之人为士尽以入官为一害”?使天下有羡于为士而无羡于入官,此至治之世,而兔鮬之诗所以作也。

盖羡于为士则知义,知义则不待爵而贵,不待禄而富,穷人情之所欲慕者而不足以动其所守之勇。今也举天下之人总角而学之,力足以勉强于三日课试之文,则嚣嚣乎青紫之望盈其前,父兄以此督责,朋友以此劝励。然则尽有此心,而廉隅之所砥砺,义命之所服安者,果何在乎?朝廷得斯人者而用之,将何所赖以兴起天下之人才哉?

何谓“解额一定为一害”?百人解一,承平之时酌中之法也。其时闽,浙之士少以应书,而为解之额狭矣。今江、淮之间,或至以仅能识字成文者充数;而闽浙之士,其茂异颖发者,乃困于额少而不以与选,奔走四方,或求门客,或冒亲戚,或趁鲑纳。夫士之为学,其精至于性命之际,而其用在于进退出处之间,然后朝廷资其才力以任天下之重。今也以利诱之于前而以法限之于后,假冒干请,无所不为。然则以其有是士之可取也而取之。此其义理之当然者耳,则解额之狭于彼者,何不通之使与宽者均乎?

何谓“一预乡贡以官锡之为一害”?古人之取士也,取之四五而后定其终身。而本朝之法不然,其乡贡也,一取之而已;一取而不复弃其人,三十年之后,其无成而亦命之官。盖昔艺祖之初,悯天下士有更五代困于场屋而犹不得自遂者,因以为之赐,今也士人充塞,偶然一得,何足为言,则安用此而遂为常法乎!

夫士者,人才之本源,立国之命系焉。四患不除,而朝廷于人才之本源,戕贼筙丧,不复长育,则宜其不足于用也。

同类推荐
  • 黄土躬耕录

    黄土躬耕录

    本书分“理论篇”、“思辨篇”、“方略篇”、“实践篇”、“人生篇”、“访谈篇”六部分。收录了《构建诚信社会要从建设诚信政府做起》、《在改革发展中增加农民收入》等73篇文章。
  • 大托铺的笑话

    大托铺的笑话

    “百家小集”为系列小开本的思想随笔类图书,选取人文社科类学者或文化大碗为作者,但不排除有思想的作家随笔类文字。邀请不同知识背景和口味的人为主编,每人编一辑。《二一六年后平反》是知名出版家、历史学者钟叔河的自选集,收入了他从1992年到2007年间的历史、文化散文四十来篇。
  • 大山作证

    大山作证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本书所关注的主要是出生在浙江、也主要在浙江以及周边江南地区从事翻译活动的文学翻译家及其翻译艺术成就。作者力图将翻译理论思想的阐述与具体翻译实践的探讨结合起来,并将宏观的研究综述与微观的翻译文本分析结合起来,力图遵循相关翻译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理论中的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浙江文学翻译的成果作了客观的梳理和研究,对浙籍作家的杰出的翻译艺术以及相应的译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武威通志·凉州卷

    武威通志·凉州卷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 200万,居住着汉、藏、土、满、回、蒙古等25个民族。辖凉州区和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丝路重镇,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圣地,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驰名的白牦牛产地。
热门推荐
  • 我和少爷有个约定

    我和少爷有个约定

    第一次遇见我们不分离。“如果你不听话,你信不信,我就在这里上了你!”某男邪魅的说道“如果我说我不信呢!”某女也不甘示弱“你可以试试”某男说着走向了她....“你是我的,这辈子,下辈子,永远!”“你是笨蛋么!”“你不在我的心真的好痛!”“房子是你的,钱是你的,车是你的,我是你的!”....我甜言蜜语的话只属于你一个人的,别人,不配!......我们的爱情是多么的美,却又是让我多么的心痛,如果有下世,我会说:我真的好喜欢,好喜欢你,房子我不要,钱我不要,车我也不要,我...只要你...”第二次遇见我却不认识你。
  • 杠上律政俏佳人:梨画将军

    杠上律政俏佳人:梨画将军

    她是铁齿铜牙的名律师,却因一场官司惹来杀身之祸!再世为人,她成了镜水王朝普通农户家的女儿。一道圣旨,让她学起了花木兰披上战甲!在军中步步高升,三国乱世,唯她撑控!
  • 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读完它,你会明白商家促销惯常的花招,你会解释生活中恼人的莫名其妙的冲动,你会理顺复杂的人际关系,你会经营好自己的婚姻爱情。
  • TFBOYS之缘点

    TFBOYS之缘点

    一场车祸,夺去了陌唯希的幸福,同时也让她认识这辈子最爱她的两个人——王俊凯和易烊千玺.命运的交错,缘分的轮回,三个人从此陷入纠缠不清的感情漩涡,一场虐心的三角恋悄然逼近......
  • 神间奏

    神间奏

    神祇打架受伤的永远是旁观者,错的永远不可能是神而可能是世界!平常状态下有神范没神心的阮源塔上思维跳跃的元气少女!请聆听,来自神间的鸣奏!
  • 天歌恋人

    天歌恋人

    他与她十年前相约榕树下,定下了十年之约。然而十年后,他等来的却不是她,而是代替品的她。当他得知一切真相的时候,他狠狠地给了她一个耳光扬长而去……然而当他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那个代替品的她的时候。她却投入了他人的怀抱……最终他将何去何从呢?创世中文网小说封面免费制作神龙泪官方群:【434709823】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刺名

    刺名

    我不清楚我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拿起手上的残剑,刺向了自己。陈晚林拖着剑走在夕阳下,剑过残痕,写着他风光和落魄。意想不到的结果,让他再次陷入了沉思。
  • 夜蛹

    夜蛹

    初恒历1149年,位于莫拉洋(今大西洋)中部的亚特兰蒂斯大陆达到鼎盛时期,文明高度辉煌。然而,对于如此繁荣的帝国,亚特兰的居民们却离奇般的对帝国的历史一概不知,仿佛从不存在一般。另一方面,帝国的分裂势力蠢蠢欲动,危机似乎就在眼前,而就在战争即将爆发之时,一个小男孩却因为一尊石像踏上了创造历史的征途……
  • 我的师傅是道士

    我的师傅是道士

    我当学生那几年,学校发生过很多灵异的事件,生物老师的惨死,409宿舍之谜,食堂重建传说,校长鬼附身等等...当我遇见我的老师葛大爷的时候,我的一切都变了...独闯云南,入苗疆斗巫师,剿灭邪教团伙等等,让我也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真”道士。可当葛大爷去世那一天,又因一个女孩的出现,把这一切都打破了...为何我一直坚定的信念正在慢慢瓦解,等待我的还有什么?那是一个巨大的阴谋,一个天大的圈套。当你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神秘新颖在向你走来,各种神秘事件正在等待你来开启。